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058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转盘、转盘步进机构、风车片冲剪装置、下风车片推杆、上风车片推杆、转子上移推杆、下风车片压入机构、转子下移推杆、上风车片压入机构、换向器排队机构和换向器压入机构;风车片冲剪装置包括上模台、下模台、上模具、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和上模台升降机构。实现两个具有固定方向的风车片的冲剪、送入、压入,以及换向器的排队、输送和压入,实现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的自动装配,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力,而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的错开设置并沿转盘径向送入,使得上风车片、下风车片、换向器与转子的转轴对位准确,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
【专利说明】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机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 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微电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风车片和换向器的装配,即是在转子的芯部两 端装上风车片,然后再在转子的一端装上换向器。风车片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 和方向的薄片,装配到转子上后,风车片卡紧在转子的芯部两端上。因此,在装配风车片时, 需要将其区分为上风车片和下风车片,并按固定方向装入。换向器也必须按固定的方向装 入。
[0003] 目前在装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和换向器时,一般采用手工套入,配合机械 压紧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作效率相当低,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力。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 自动装配机,这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能够实现转子两端的风 车片及换向器自动装配,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减少人工劳动力。采 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其特征是:还包括转 盘、转盘步进机构、风车片冲剪装置、下风车片推杆、上风车片推杆、转子上移推杆、下风车 片压入机构、转子下移推杆、上风车片压入机构、换向器排队机构和换向器压入机构,上风 车片压入机构、下风车片压入机构和换向器压入机构均包括上推杆和下推杆;转盘步进机 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转盘安装在转盘步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转盘的侧壁等间距开设 有多条上下方向的条形槽口,条形槽口中设有磁条;沿转盘的周向,机架上依次设有转子送 入工位、转子上移工位、下风车片压入工位,转子下移工位、上风车片压入工位、换向器压入 工位和转子退出工位;风车片冲剪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处于转盘的一侧,并且风车片冲剪 装置处于下风车片压入工位与上风车片压入工位之间;风车片冲剪装置包括上模台、下模 台、上模具、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和上模台升降机构,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均设有 通孔和朝向转盘中心的缺口;上模台、下模台和上模台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上模台与 上模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上模具安装在上模台上;下模台设有模具腔,模具腔 中设有沿转盘径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处于第二导轨的前方,第一导轨 的末端与下风车片压入工位相应,第二导轨的末端与上风车片压入工位相应;第一下模具 安装在第一导轨上,第二下模具安装在第二导轨上,下风车片推杆、上风车片推杆均处于模 具腔中,下风车片推杆的一端与第一下模具连接,上风车片推杆的一端与第二下模具连接; 转子上移推杆、下风车片压入机构、转子下移推杆、上风车片压入机构、换向器压入机构分 别安装在转子上移工位、下风车片压入工位,转子下移工位、上风车片压入工位、换向器压 入工位上;换向器排队机构包括台阶状振动盘和换向器输送轨,台阶状振动盘和换向器输 送轨均安装在机架上,换向器输送轨的起始端与台阶状振动盘的上端连接,换向器输送轨 的末端与换向器压入工位的位置相对应。
[0006] 上述前方是指沿转盘的输送方向,先到达为前方,而后到达为后方。
[0007] 上述下风车片推杆、上风车片推杆、转子上移推杆、转子下移推杆、上推杆、下推杆 均可以采用气缸作为驱动机构,当然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齿轮和齿条来作为驱动机构。
[0008] 上述转子上移推杆、转子下移推杆、上推杆、下推杆均为管状杆体,转子的转轴能 够毫无阻碍第插入到管状杆体的空腔中。
[0009] 上述转盘步进机构通常采用以步进电机,也可以电机与分度器配合。
[0010] 上述上模台升降机构通常采用液压缸。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风车片的料带经过风车片冲剪装置,上模台升降机 构驱动上模台下降,上模具与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合模完成两个风车片的剪切,剪切后 的两个风车片分别处于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上;转盘步进机构驱动转盘进行步进转动, 在转子送入工位上,将转子放置到转盘的条形槽口中,转子被条形槽口中磁条吸附;在转子 上移工位处,转子上移推杆将转子沿条形槽口向上推,使转子的转轴下端高于第一下模具; 在下风车片压入工位处,下风车片推杆伸出,将第一下模具推出至转盘的条形槽口处,此时 转子的转轴下端处于第一下模具的上方,接着,下风车片压入机构的上推杆向下运动,推动 转子向下运动,将转子的转轴插入到下风车片中间的轴孔并穿过第一下模具的通孔,这样 下风车片便套在转子的转轴下端上,然后,下风车片推杆缩回,带动第一下模具由缺口从转 子的转轴退出至模具腔中,最后,下风车片压入机构的下推杆向上运动,在上推杆与下推杆 的夹合下,将下风车片顺着转子的转轴压入到转子芯部的下端并卡紧;在转子下移工位处, 转子下移推杆将转子沿条形槽口向下推,使转子的转轴上端低于第二下模具;在上风车片 压入工位处,上风车片推杆伸出,将第二下模具推出至转盘的条形槽口处,此时转子的转轴 上端处于第二下模具的下方,接着,上风车片压入机构的下推杆向上运动,推动转子向上运 动,将转子的转轴插入到上风车片中间的轴孔并穿过第二下模具的通孔,这样上风车片便 套在转子的转轴上端上,然后,上风车片推杆缩回,带动第二下模具由缺口从转子的转轴退 出至模具腔中,最后,上风车片压入机构的上推杆向下运动,在上推杆与下推杆的夹合下, 将上风车片顺着转子的转轴压入到转子芯部的上端并卡紧;在换向器压入工位处,换向器 在台阶状振动盘中进行排队并通过换向器输送轨输送到转子的转轴上端处,由换向器压入 机构的上推杆、下推杆配合将换向器压入转子的转轴上端;在转子退出工位处将装配好上 风车片、下风车片的转子退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设计要点是:将下模具设置成两个可移 动的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在推送时沿转盘的径向送入,使得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 与转子的转轴对位准确;转盘的条形槽口设置也非常重要,既能吸附转子,又使转子能够沿 条形槽口上下滑动,配合转子下移推杆、转子上移推杆进行转子的位置调整;另外,第一下 模具、第二下模具都设置通孔和缺口,通孔使得转子的转轴能够插入,缺口使第一下模具、 第二下模具能够从转子的转轴退出;还有,从上述工作过程可知,在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 具从转子的转轴退出后,下风车片压入机构、上风车片压入机构的上推杆、下推杆才进行夹 合,避免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的损伤。从上述工作过程及设计要点可以看出,本实用新 型机械化实现两个具有固定方向的风车片的冲剪、送入、压入,以及换向器的自动排队、输 送和压入,实现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的自动装配,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 率,减少人工劳动力,而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的错开设置并沿转盘径向送入,使得上风 车片、下风车片、换向器与转子的转轴对位准确,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轨处于第二导轨的下方。通过将第一导 轨、第二导轨上下错开设置,这样就减少了转子在条形槽口中的移动距离,减少转盘的厚 度,减少转子上移推杆、转子下移推杆的行程,提高步进速度,提高生产节拍,从而提高了生 产效率。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转子退出杆,转子退出杆安装在所述转子退 出工位上并处于所述转盘的上方。转子退出杆一般采用气缸进行驱动,通过设置转子退出 杆,自动退出转子,进一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槽口中设有条状凸起,条形槽口中 设置有两条磁条,两条磁条分别处于条状凸起的两侧。通过在条形槽口中设置条状凸起,条 状凸起插入到转子的芯部之间的缝隙中,对转子进行定位、导向,使转子沿条形槽口上下移 动更加顺畅,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步进校正杆,步进校正杆安装在机 架上并沿转盘的径向延伸,步进校正杆处于转子送入工位与转子上移工位之间。步进校正 杆一般采用气缸进行驱动,通过设置步进校正杆,步进校正杆的驱动气缸可以由上风车片 压入机构的动作进行触发,步进校正杆伸出时,抵在转盘侧壁的条形凹槽中,使转盘进行定 位,确保转盘的转动与其它各个动作完全同步,确保自动生产的顺利进行。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步进校正杆的末端设有朝向转盘中 心的弧形卡口。步进校正杆伸出时,步进校正杆末端的弧形卡口卡住转子的芯部,并挤压转 子,使条形槽口中的条状凸起准确插入到转子的芯部之间的缝隙中,对转子进行调整,使转 子能够更顺畅地沿条形槽口上下移动,因此,步进校正杆也起到调整转子的作用。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料带卷轴和料带拖送机构,料带卷轴 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处于风车片冲剪装置的前方,料带拖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处 于风车片冲剪装置的后方。通过设置料带卷轴和料带拖送机构,实现风车片料带自动送入 风车片冲剪装置,并自动向前传送。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料带拖送机构包括两个滚轮、拖送 气缸、气缸推杆、活动杆和触发杆;两个滚轮均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滚轮上下 设置并接触配合;拖送气缸和触发杆均安装在机架上;气缸推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滚轮的 转轴连接,气缸推杆上设有条形孔,活动杆处于条形孔中,拖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杆的一 端铰接;触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台下端接触配合,触发杆的另一端与拖送气缸的触发开 关接触配合。上模台向下运动,即是合模时,通过触发杆打开拖送气缸的触发开关,拖送气 缸动作,通过其活塞杆带动滚轮转动,依靠两个滚轮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风车片料带的向前 输送,实现了风车片料带的拖送与合模动作完全同步。
[001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0] 本实用新型机械化实现两个具有固定方向的风车片的冲剪、送入、压入,以及换向 器的自动排队、输送和压入,实现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的自动装配,实现生产的自动 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力,而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的错开设置并沿转盘径向 送入,使得上风车片、下风车片、换向器与转子的转轴对位准确,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图1中风车片自动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图2另一方向的视图;
[0024]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25] 图5是风车片冲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 如图1-5所示,这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自动装配装置,包括机架1、转盘2、 转盘步进机构(图中未画出)、风车片冲剪装置3、下风车片推杆4、上风车片推杆5、转子上 移推杆6、下风车片压入机构7、转子下移推杆8、上风车片压入机构9、换向器排队机构40 和换向器压入机构50,上风车片压入机构9、下风车片压入机构7和换向器压入机构50均 包括上推杆701和下推杆702 ;转盘步进机构安装在机架1上,转盘2安装在转盘步进机 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转盘2的侧壁等间距开设有多条上下方向的条形槽口 10,条形槽口 10 中设有条状凸起11,条形槽口 10中设置有两条磁条12,两条磁条12分别处于条状凸起11 的两侧;沿转盘2的周向,机架1上依次设有转子送入工位20、转子上移工位21、下风车片 压入工位22,转子下移工位23、上风车片压入工位24、换向器压入工位26和转子退出工位 25 ;风车片冲剪装置3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于转盘2的一侧,并且风车片冲剪装置3处于 下风车片压入工位22与上风车片压入工位24之间;风车片冲剪装置3包括上模台301、下 模台302、上模具303、第一下模具304、第二下模具305和上模台升降机构306,第一下模具 304和第二下模具305均设有通孔311和朝向转盘2中心的缺口 307 ;上模台301、下模台 302和上模台升降机构306均安装在机架1上,上模台301与上模台升降机构306的动力输 出端连接;上模具303安装在上模台301上;下模台302设有模具腔308,模具腔308中设 有沿转盘2径向延伸的第一导轨309和第二导轨310,第一导轨309处于第二导轨310的前 方,并且第一导轨309处于第二导轨310的下方,第一导轨309的末端与下风车片压入工位 22相应,第二导轨310的末端与上风车片压入工位24相应;第一下模具304安装在第一导 轨309上,第二下模具305安装在第二导轨310上,下风车片推杆4、上风车片推杆5均处于 模具腔308中,下风车片推杆4的一端与第一下模具304连接,上风车片推杆5的一端与第 二下模具305连接;转子上移推杆6、下风车片压入机构7、转子下移推杆8、上风车片压入 机构9、换向器压入机构50分别安装在转子上移工位21、下风车片压入工位22,转子下移工 位23、上风车片压入工位24、换向器压入工位26上;换向器排队机构40包括台阶状振动盘 401和换向器输送轨402,台阶状振动盘401和换向器输送轨402均安装在机架1上,换向 器输送轨402的起始端与台阶状振动盘401的上端连接,换向器输送轨402的末端与换向 器压入工位26的位置相对应。
[0028] 这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转子退出杆13,转子退出杆 13安装在转子退出工位25上并处于转盘2的上方。
[0029] 这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步进校正杆14,步进校正杆 14安装在机架1上并沿转盘2的径向延伸,步进校正杆14处于转子送入工位20与转子上 移工位21之间,步进校正杆14的末端设有朝向转盘中心的弧形卡口 15。
[0030] 这种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料带卷轴60和料带拖送机 构70,料带卷轴60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于风车片冲剪装置3的前方,料带拖送机构 60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于风车片冲剪装置3的后方。料带拖送机构70包括两个滚轮701、 拖送气缸(在图1中被台阶状振动盘401挡住而未画出)、气缸推杆702、活动杆703和触发 杆704 ;两个滚轮701均通过转轴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滚轮701上下设置并接触配合;拖 送气缸和触发杆704均安装在机架1上;气缸推杆70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滚轮701的转轴 连接,气缸推杆702上设有条形孔705,活动杆703处于条形孔705中,拖送气缸的活塞杆 与活动杆703的一端铰接;触发杆704的一端与上模台301下端接触配合,触发杆704的另 一端与拖送气缸的触发开关接触配合。上模台301向下运动,即是合模时,通过触发杆704 打开拖送气缸的触发开关,拖送气缸动作,通过其活塞杆带动滚轮701转动,依靠两个滚轮 701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风车片料带的向前输送,实现了风车片料带的拖送与合模动作完全 同步。
[0031] 上述下风车片推杆4、上风车片推杆5、转子上移推杆6、转子下移推杆8、上推杆 701、下推杆702均可以采用气缸作为驱动机构,当然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齿轮和齿条来 作为驱动机构。
[0032] 上述转子上移推杆6、转子下移推杆8、上推杆701、下推杆702均为管状杆体,转子 16的转轴17能够毫无阻碍第插入到管状杆体的空腔中。
[0033] 上述转盘步进机构通常采用以步进电机,也可以电机与分度器配合。
[0034] 上述上模台升降机构306通常采用液压缸。
[003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描述:
[0036] 风车片的料带18经过风车片冲剪装置3,上模台升降机构306驱动上模台301下 降,上模具303与第一下模具304、第二下模具305合模完成两个风车片的剪切,剪切后的两 个风车片分别处于第一下模具304、第二下模具305上;转盘步进机构驱动转盘2进行步进 转动,在转子送入工位20上,将转子16放置到转盘2的条形槽口 10中,转子16被条形槽 口 10中磁条12吸附;在转子上移工位21处,转子上移推杆6将转子16沿条形槽口 10向 上推,使转子16的转轴17下端高于第一下模具304 ;在下风车片压入工位22处,下风车片 推杆4伸出,将第一下模具304推出至转盘2的条形槽口 10处,此时转子16的转轴17下 端处于第一下模具304的上方,接着,下风车片压入机构7的上推杆701向下运动,推动转 子16向下运动,将转子16的转轴17插入到下风车片中间的轴孔并穿过第一下模具304的 通孔311,这样下风车片便套在转子16的转轴17下端上,然后,下风车片推杆4缩回,带动 第一下模具304由缺口 307从转子16的转轴17退出至模具腔308中,最后,下风车片压入 机构7的下推杆702向上运动,在上推杆701与下推杆702的夹合下,将下风车片顺着转子 16的转轴17压入到转子16芯部的下端并卡紧;在转子下移工位23处,转子下移推杆8将 转子16沿转盘2的条形槽口 10向下推,使转子16的转轴17上端低于第二下模具305 ;在 上风车片压入工位24处,上风车片推杆5伸出,将第二下模具305推出至转盘2的条形槽 口 10处,此时转子16的转轴17上端处于第二下模具305的下方,接着,上风车片压入机构 9的下推杆702向上运动,推动转子16向上运动,将转子16的转轴17插入到上风车片中 间的轴孔并穿过第二下模具305的通孔311,这样上风车片便套在转子16的转轴17上端 上,然后,上风车片推杆5缩回,带动第二下模具305由缺口 307从转子16的转轴17退出 至模具腔308中,最后,上风车片压入机构9的上推杆701向下运动,在上推杆701与下推 杆702的夹合下,将上风车片顺着转子16的转轴17压入到转子16芯部的上端并卡紧;在 换向器压入工位26处,换向器18在台阶状振动盘401中进行排队并通过换向器输送轨402 输送到转子16的转轴17上端处,由换向器压入机构50的上推杆701、下推杆702配合将换 向器18压入转子16的转轴17上端;在转子退出工位25处,转子退出杆13将装配好上风 车片、下风车片和换向器18的转子16退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设计要点是:将下模具设置 成两个可移动的第一下模具304和第二下模具305,在推送时沿转盘2的径向送入,使得第 一下模具304、第二下模具305与转子16的转轴17对位准确;转盘2的条形槽口 10设置 也非常重要,既能吸附转子,又使转子能够沿条形槽口 10上下滑动,配合转子下移推杆9、 转子上移推杆6进行转子16的位置调整;另外,第一下模具304、第二下模具305都设置通 孔311和缺口 307,通孔311使得转子16的转轴17能够插入,缺口 307使第一下模具304、 第二下模具305能够从转子16的转轴17退出;还有,从上述工作过程可知,在第一下模具 304、第二下模具305从转子16的转轴17退出后,下风车片压入机构7、上风车片压入机构9 的上推杆701、下推杆702才进行夹合,避免第一下模具304、第二下模具305的损伤。从上 述工作过程及设计要点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机械化实现两个具有固定方向的风车片的冲 剪、送入、压入,以及换向器18的自动排队、输送和压入,实现转子16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 器18的自动装配,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力,而第一下模具304、 第二下模具305的错开设置并沿转盘2径向送入,使得上风车片、下风车片、换向器18与转 子16的转轴17对位准确,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还有,通过设置步进校正杆14,步进校正 杆14的驱动气缸可以由上风车片压入机构9的动作进行触发,步进校正杆14伸出时,抵在 转盘2侧壁的条形凹槽10中,使转盘2进行定位,确保转盘2的转动与其它各个动作完全 同步,确保自动生产的顺利进行;步进校正杆14伸出时,步进校正杆14末端的弧形卡口 15 卡住转子16的芯部,并挤压转子16,使条形槽口 10中的条状凸起11准确插入到转子16的 芯部之间的缝隙中,对转子10进行调整,使转子10能够更顺畅地沿条形槽口 10上下移动, 因此,步进校正杆14也起到调整转子的作用。
[〇〇37]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 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 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其特征是:还包括转 盘、转盘步进机构、风车片冲剪装置、下风车片推杆、上风车片推杆、转子上移推杆、下风车 片压入机构、转子下移推杆、上风车片压入机构、换向器排队机构和换向器压入机构,上风 车片压入机构、下风车片压入机构和换向器压入机构均包括上推杆和下推杆;转盘步进机 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转盘安装在转盘步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转盘的侧壁等间距开设 有多条上下方向的条形槽口,条形槽口中设有磁条;沿转盘的周向,机架上依次设有转子送 入工位、转子上移工位、下风车片压入工位,转子下移工位、上风车片压入工位、换向器压入 工位和转子退出工位;风车片冲剪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处于转盘的一侧,并且风车片冲剪 装置处于下风车片压入工位与上风车片压入工位之间;风车片冲剪装置包括上模台、下模 台、上模具、第一下模具、第二下模具和上模台升降机构,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均设有 通孔和朝向转盘中心的缺口;上模台、下模台和上模台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上模台与 上模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上模具安装在上模台上;下模台设有模具腔,模具腔 中设有沿转盘径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处于第二导轨的前方,第一导轨 的末端与下风车片压入工位相应,第二导轨的末端与上风车片压入工位相应;第一下模具 安装在第一导轨上,第二下模具安装在第二导轨上,下风车片推杆、上风车片推杆均处于模 具腔中,下风车片推杆的一端与第一下模具连接,上风车片推杆的一端与第二下模具连接; 转子上移推杆、下风车片压入机构、转子下移推杆、上风车片压入机构、换向器压入机构分 别安装在转子上移工位、下风车片压入工位,转子下移工位、上风车片压入工位、换向器压 入工位上;换向器排队机构包括台阶状振动盘和换向器输送轨,台阶状振动盘和换向器输 送轨均安装在机架上,换向器输送轨的起始端与台阶状振动盘的上端连接,换向器输送轨 的末端与换向器压入工位的位置相对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导轨处于第二导轨的下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其特征是: 还包括转子退出杆,转子退出杆安装在所述转子退出工位上并处于所述转盘的上方。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其 特征是:所述条形槽口中设有条状凸起,条形槽口中设置有两条磁条,两条磁条分别处于条 状凸起的两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其特征是: 还包括步进校正杆,步进校正杆安装在机架上并沿转盘的径向延伸,步进校正杆处于转子 送入工位与转子上移工位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其特征是: 所述步进校正杆的末端设有朝向转盘中心的弧形卡口。
7.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其 特征是:还包括料带卷轴和料带拖送机构,料带卷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处于风车 片冲剪装置的前方,料带拖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处于风车片冲剪装置的后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电机转子两端的风车片及换向器全自动装配机,其特征是: 所述料带拖送机构包括两个滚轮、拖送气缸、气缸推杆、活动杆和触发杆;两个滚轮均通过 转轴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滚轮上下设置并接触配合;拖送气缸和触发杆均安装在机架 上;气缸推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滚轮的转轴连接,气缸推杆上设有条形孔,活动杆处于条形 孔中,拖送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杆的一端铰接;触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台下端接触配合, 触发杆的另一端与拖送气缸的触发开关接触配合。
【文档编号】H02K15/00GK203850979SQ20142019047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9日
【发明者】杨壮凌, 陈祉浩, 张彦志, 蔡章锦 申请人:广东超力微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