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201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垫圈被压入在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定子以及安装板压入于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上。轴承部固定于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轴承部具有第一轴承以及位于比该第一轴承靠下方的位置的第二轴承。垫圈在轴向上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轴承保持架具有定子所压入的定子压入区域、安装板所压入的安装板压入区域以及垫圈所压入的垫圈压入区域。垫圈压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在轴向上位于定子压入区域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的上端之间。在这种结构中,在轴承保持架的压入有定子的区域与压入有安装板的区域之间,抑制了垫圈的轴向端部在轴向上移动,从而确保了垫圈与轴承保持架之间的紧固强度。
【专利说明】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0002]在用于OA设备等的外转子型马达中,经常使用作为用于保持球轴承且保持定子以及安装板等的支承部件的轴承保持架。为了降低成本,有时通过冲压加工来制造轴承保持架。在通过冲压加工而制成的轴承保持架中,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23436号公报中公开了球轴承的轴向定位方法。该公报的马达公开了支承定子铁芯的中心件和固定于该中心件的定子。并且,在中心件设置有台阶部,进行轴承的轴向定位(0026段、图1)。
[0003]并且,在日本特开2007-110791号公报中公开了对电枢进行支承的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轴承衬套以及固定于该轴承衬套的内周面的垫圈(0016段、图1)。在日本特开2007-110791号公报中,通过垫圈进行轴承的轴向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但是,在日本特开2000-23436号公报的结构中,由于对中心件进行复杂的加工,因此成型精度变差,部件尺寸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中心件很难高精度地支承定子和安装板。而在日本特开2007-110791号公报的结构中,记载了将电枢压入于轴承衬套的外周面的内容(0019段)。当压入电枢时,轴承衬套的内周面发生微小的变形。由于在轴承衬套的内周面固定有垫圈,因此需要考虑轴承衬套的内径的变形量,严格地设定垫圈的外形尺寸。因此,垫圈的制造管理有可能变得复杂。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垫圈和简单形状的轴承保持架的马达中,进行轴承的轴向定位,且即使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发生变形,也能够维持轴承保持架与垫圈之间的紧固强度。
[0006]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为马达,其具有:轴承保持架,其呈圆筒状,且所述轴承保持架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轴向延伸;轴承部,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垫圈,其呈圆筒状,且所述垫圈被压入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定子,其被压入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上;安装板,其在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下侧的位置被压入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上;轴,其沿轴向延伸且被所述轴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保持架,其呈有盖圆筒状,且所述转子保持架固定于所述轴的轴向上方;以及磁铁,其固定于所述转子保持架,且所述磁铁与所述定子在径向对置,所述轴承部具有第一轴承以及位于比所述第一轴承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的第二轴承,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所述定子所压入的定子压入区域;所述安装板所压入的安装板压入区域;以及所述垫圈所压入的垫圈压入区域,所述垫圈压入区域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定子压入区域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压入区域的上端之间。
[0007]并且,所述垫圈具有垫圈圆筒部和小径部,所述小径部从所述垫圈圆筒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0008]并且,所述垫圈圆筒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定子压入区域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压入区域的上端之间。
[0009]并且,所述小径部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垫圈压入区域在轴向重叠的位置。
[0010]并且,所述安装板具有收纳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圆孔和从所述圆孔的内周端沿轴向延伸的安装板圆筒部。
[0011]并且,所述安装板圆筒部从所述圆孔的内周端向轴向下方延伸。
[0012]并且,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上的所述安装板压入区域固定有所述第二轴承。
[0013]并且,所述安装板的下端位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0014]并且,所述轴具有切齿部,所述切齿部与安装所述马达的部件的齿轮啮合,所述切齿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0015]并且,所述马达还具有预压部件,所述预压部件位于所述小径部与所述轴承部的轴向之间。
[0016]并且,所述预压部件为垫片,且所述预压部件配置在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0017]根据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定子以及安装板被压入于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并且,轴承保持架的压入有垫圈的区域的轴向端部位于轴承保持架的压入有定子的区域与压入有安装板的区域之间。压入有定子的区域以及压入有安装板的区域处,轴承保持架的内径稍微变小。因此,垫圈的端部在轴承保持架的压入有定子的区域与压入有安装板的区域之间确保了垫圈与轴承保持架之间的紧固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0019]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J中心轴线;
[0026]1 马达;
[0027]2静止部;
[0028]3旋转部;
[0029]21安装板;
[0030]210第一插入孔;
[0031]211安装板圆筒部;
[0032]22电路板;
[0033]23轴承保持架;
[0034]231 筒状部;
[0035]232 凸缘部;
[0036]24轴承部;
[0037]241 第一轴承;
[0038]242 第二轴承;
[0039]25 垫圈;
[0040]26定子铁芯;
[0041]261铁芯背部;
[0042]262 齿;
[0043]27 线圈;
[0044]28预压部件;
[0045]31 轴;
[0046]311 切齿部;
[0047]32转子保持架;
[0048]321 顶板部;
[0049]322 圆筒部;
[0050]33 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另|J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并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且相对于安装板以定子侧为“上”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这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对上下进行的定义,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在使用时的方向。
[0052]< 1.第一实施方式>
[005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4]< 1-1.马达的整体结构>
[0055]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装设于打印机或复印机等OA设备,用于使滚轮等驱动部工作。但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以用于除OA设备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以用在汽车等运输设备、家电产品、医疗设备、盘驱动器、送风风扇等中产生各种驱动力。
[0056]如图1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相对于成为驱动对象的装置的框体相对静止。旋转部3被支承为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
[0057]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安装板21、电路板22、轴承保持架23、轴承部24、垫圈25、定子26以及线圈27。
[0058]安装板21为沿与中心轴线J正交的方向扩展的板材。安装板21的材料可以使用刚性比电路板22的刚性高的金属。例如,镀锌钢板、不锈钢材、铝合金等可以用作安装板21的材料。安装板21固定于成为驱动对象的装置的框体。
[0059]安装板21具有插入轴承保持架23的第一插入孔210。第一插入孔210为与中心轴线J大致同轴地设置的圆孔。并且,安装板21具有安装板圆筒部211、内侧板状部212、台阶部213以及外侧板状部214。安装板圆筒部211从第一插入孔210的边缘向轴向上侧呈大致圆筒状突出。内侧板状部212从安装板圆筒部211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台阶部213从内侧板状部212的外周向径向外侧且向轴向下侧倾斜地延伸。并且,外侧板状部214从台阶部213的下端进一步向径向外侧扩展。
[0060]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板21为包围轴承保持架23的外围部件的一例。轴承保持架23被压入在安装板圆筒部211的内周面。由此,安装板21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的外周面。将在安装板圆筒部211的内周面与轴承保持架23的外周面之间沿轴向扩展的接触区域称为“安装板压入区域”。在图2中,用符号81表示安装板压入区域的范围。在压入轴承保持架23时,台阶部213被弯曲。由此,降低了施加于外侧板状部214的压入负荷。其结果是,抑制了外侧板状部214在压入时发生变形。
[0061]并且,在向后述转子保持架32施加了偏载时,向轴31施加径向负荷,负荷传递至轴承部24,从而向安装板21施加负荷。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板21具有台阶部213。因此,该负荷不仅作用于安装板圆筒部211的下端部,而且还分散作用于台阶部213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因此,降低了因施加于安装板圆筒部211的下端部的负荷引起的应力。其结果是,抑制了因随着进行驱动带来的转子保持架32的振动而使安装板圆筒部211发生变形。
[0062]电路板22配置于内侧板状部212的上表面。电路板22例如可以使用玻璃环氧基板或酚醛纸基板。并且,在电路板22安装有用于向线圈27提供驱动电流的电子电路。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21的台阶部213朝向远离电路板22的方向延伸。因此,在台阶部213以及外侧板状部214的上表面同电路板22的下表面之间存在有间隙。因此,不仅能在电路板22的上表面配置电子部件,而且在电路板22的下表面的与外侧板状部214在轴向对置的部位也能够配置电子部件。
[0063]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23为金属制成的冲压加工部件。在制造轴承保持架23时,首先,对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从而形成筒状部231。之后,对凸缘部232的外周部进行冲切,从而获得轴承保持架23。在该情况下,与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的筒状部231的外周面相比,通过冲切而形成的凸缘部232的外周部容易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因此,在将马达1组装到成为驱动对象的装置时,利用凸缘部232进行马达1相对于该装置的定位即可。
[0064]另外,也可以通过切削或铸造等其他方法来获得本实用新型的轴承保持架。
[0065]轴承部24为将旋转部3侧的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机构。本实施方式的轴承部24具有第一轴承241和第二轴承242。第二轴承242配置在比第一轴承241靠下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轴承241和第二轴承242采用使外圈与内圈隔着球体相对旋转的球轴承。但是,也可以使用含油烧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代替球轴承。
[0066]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的各外圈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的内周面。而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的各内圈固定于轴31。
[006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轴承241和第二轴承242使用外径相等的轴承。若如此构成,则第一轴承241和第二轴承242能够使用共用的轴承,提高了部件的互换性。并且,轴承保持架23的内周面从第一轴承241的径向外侧的位置至第二轴承24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大致相同的直径沿轴向连续。因此,能够利用拉深加工轻松地制得筒状部231。但是,第一轴承241和第二轴承242也可以利用不同外形的轴承,不限定轴承的尺寸。
[0068]垫圈25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一轴承241与第二轴承242之间。垫圈25的上端部与第一轴承241的外圈接触。并且,垫圈25的下端部与预压部件28接触。预压部件28与第二轴承242的外圈接触。由此,保持了第一轴承241与第二轴承242之间的轴向间隔。并且,垫圈25压入在轴承保持架23的内周面。将在垫圈25的外周面与轴承保持架23的内周面之间沿轴向扩展的接触区域称为“垫圈压入区域”。在图2中,用符号91表示垫圈压入区域的范围。即,轴承保持架23具有定子压入区域71、安装板压入区域81以及垫圈压入区域91。
[0069]定子26在比安装板21靠上方的位置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定子26由将硅钢板等电磁钢板在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形成。定子26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61以及从铁芯背部26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262。
[0070]轴承保持架23压入在铁芯背部261的内周面。S卩,定子26压入在轴承保持架23的外周面上。将在定子26的内周面与轴承保持架23的外周面之间沿轴向延伸的接触区域称为“定子压入区域”。在图2中,用符号71表示定子压入区域的范围。由此,定子26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的外周面。
[0071]多个齿262沿周向以大致相等间隔排列。在各齿262安装有线圈27。线圈27由缠绕于各齿262的导线构成。
[0072]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转子保持架32以及磁铁33。
[0073]轴31为沿中心轴线J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等金属。轴31被轴承部24支承且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上端部比第一轴承241向上方突出。并且,轴31的下端部比第二轴承242向下方突出。轴31的下端部经由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与OA设备的驱动部连接。
[0074]转子保持架32为与轴31 —同旋转的由金属制成的部件。转子保持架32具有顶板部321和圆筒部322。顶板部321在线圈27的上方呈大致平板状扩展。顶板部321的内端固定于轴31的上端部分。圆筒部322从顶板部321的外端向下方呈圆筒状延伸。
[0075]磁铁33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2的圆筒部322的内周面。磁铁33与轴31以及转子保持架32—同旋转。磁铁33例如可以使用铁氧体磁铁或钕磁铁。本实施方式的磁铁33为圆环状。磁铁33的内周面与定子26的多个齿262在径向对置。并且,在磁铁33的内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
[0076]另外,也可以使用多个磁铁来代替圆环状的磁铁33。此时,多个磁铁以N极的磁极面和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排列即可。
[0077]当经由电路板22向线圈27提供驱动电流时,在定子26的各齿262产生径向的磁通。并且,通过齿262与磁铁33之间的磁通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当旋转部3旋转时,动力被传递到与轴31连接的驱动部。
[0078]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安装板21具有收纳轴承保持架23的第一插入孔210。第一插入孔210为圆孔。圆孔沿轴向贯通。安装板21具有从圆孔的内周端向轴向上侧延伸的安装板圆筒部211。在图2中,安装板圆筒部211从圆孔的内周端向轴向上方延伸。通过设置安装板圆筒部211,增加了安装板21与轴承保持架23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提高了安装板21与轴承保持架23之间的紧固强度。安装板21的安装板圆筒部211具有沿周向以相等间隔排列的多个铆接部215。各铆接部215比安装板圆筒部211的其他部位向径向外侧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且,各铆接部215的下表面与电路板22的上表面或端缘部接触。由此,在安装板21的内侧板状部212与铆接部215之间夹持并固定电路板22。
[0079]S卩,在该马达1中,利用设置于安装板21本身的铆接部215来将安装板21和电路板22相固定。通过设成这种结构,能够省略将安装板21和电路板22相固定的螺钉部件等,从而能够减少马达1的部件个数。并且,与进行螺纹固定等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将安装板21和电路板22相固定的工序。
[0080]在轴承保持架23的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对应的内周面固定有第二轴承242。换言之,第二轴承24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位于轴承保持架23的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对应的内周面。因此,第二轴承242以及轴31受压入安装板21时的影响而承受偏载。此时,通过在第二轴承242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结构,安装板21经由轴承保持架23支承第二轴承242。因此,提高了轴承保持架23对偏载的耐力。S卩,容易防止因偏载引起的轴承保持架23的变形。
[0081]安装板21的下端位于比轴承保持架23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将马达1安装于装置的部件的齿轮时,防止了安装板21与装置的部件之间发生不必要的干涉。因此,能够将从装置的部件传递的振动降低到最小限度。
[0082]轴31具有与安装马达1的装置的部件的齿轮啮合的切齿部311。切齿部311是指能够将安装马达1的装置的部件的齿轮进行安装的部分。在切齿部311的上方存在有无法安装装置的部件的齿轮的部位。切齿部311的上端位于比轴承保持架23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则能够使装置的部件的齿轮进一步靠近轴承保持架23的下端。因此,能够将轴的形变对部件造成的偏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0083]马达1具有位于垫圈25与第二轴承242的轴向之间的预压部件28。预压部件28为具有弹性的呈大致圆环形状的垫片。通过配置预压部件28,既能向轴承部24施加轴向预压,又能使用球轴承。通过预压部件28的弹性对轴承部24的外圈施加作用力。但是,在采用含油烧结轴承等与球轴承不同的轴承作为第一轴承241和第二轴承242时,不构成预压部件28。
[0084]接着,利用图2对安装板21、定子26、轴承保持架23以及轴承部24的更详细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轴承保持架23附近的马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固定结构,示意地表示定子压入区域71、安装板压入区域81以及垫圈压入区域91ο
[0085]垫圈25为金属制成的冲压加工部件。垫圈25具有垫圈圆筒部251和小径部252。垫圈圆筒部251为圆筒状的部位。小径部252从垫圈圆筒部251的下端向径向内侧延伸。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小径部252与预压部件28接触,从而能够相对于预压部件28增加垫圈25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配置预压部件28。
[0086]垫圈压入区域9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位于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的轴向之间。在图2的马达1中,垫圈压入区域91的下端在轴向上位于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之间。
[0087]在此,在将定子26和安装板21压入到轴承保持架23的状态下,由于压入定子26和安装板21而产生的负荷,轴承保持架23的内周面轻微地向径向内侧变形。
[0088]因此,相比轴承保持架23的对应于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之间的内周面的内径,轴承保持架23的与定子压入区域71以及安装板压入区域81对应的内周面的内径更小。即,轴承保持架23的与垫圈压入区域91对应的内周面的下端位于比轴承保持架23的与定子压入区域71以及安装板压入区域81对应的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其结果是,通过轴承保持架23的向径向内侧轻微变形的、与定子压入区域71以及安装板压入区域81对应的内周面,抑制了垫圈25的下端在轴向移动。因此,确保了垫圈25与轴承保持架23之间的紧固强度。
[0089]在此,垫圈圆筒部251的下端位于比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并且,垫圈圆筒部251的下端位于比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因此,垫圈压入区域91的下端在轴向上位于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之间。在垫圈压入区域91的下端设置有小径部252。通过小径部252加强了垫圈圆筒部251的位于小径部252的径向外侧的部位的刚性。因此,垫圈圆筒部251的位于小径部252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对从轴承保持架23承受的负荷的反作用力变大。由此,垫圈25相对于轴承保持架23的反作用力变大。因此,能够增加轴承保持架23与垫圈25之间的紧固强度。
[0090]如上所述,通过小径部252加强了垫圈圆筒部251的位于小径部252的径向外侧的部位的刚性。因此,优选小径部252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垫圈压入区域91在轴向重叠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小径部252对从轴承保持架23承受的负荷的反作用力有助于垫圈25与轴承保持架23之间的紧固。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强轴承保持架23与垫圈25之间的紧固强度。在该情况下,在垫圈压入区域91的下端处,轴承保持架23与垫圈25之间的紧固强度变得最大。因此,抑制了垫圈25的下端在轴向移动。
[0091]<2.第二实施方式>
[0092]图3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A中,垫圈压入区域91的上端位于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的轴向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说明相同,抑制了垫圈25A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优选小径部252A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轴承保持架23的垫圈压入区域91在轴向重叠的位置。
[0093]垫圈25A的小径部252A从垫圈圆筒部251A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垫圈圆筒部251A的下端位于比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垫圈圆筒部251A的上端位于比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小径部252A加强了垫圈圆筒部251A的位于小径部252A的径向外侧的部位的刚性。
[0094]如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垫圈压入区域9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位于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的轴向之间即可。并且,小径部252、252A从垫圈圆筒部251、251A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0095]< 3.变形例 >
[0096]图4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B中,小径部252B从垫圈圆筒部251B的轴向端部向径向内侧且向轴向下方延伸。在该结构中,垫圈压入区域91的下端也在轴向上位于定子压入区域71的下端与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之间。
[0097]图5为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C中,通过压铸等铸造而制造出垫圈25C。小径部252C的轴向厚度比垫圈圆筒部251C的径向厚度大。即,小径部252C的刚性比垫圈圆筒部251C的刚性高。当考虑垫圈25C对从轴承保持架23承受的负荷的反作用力时,小径部252C的反作用力比垫圈圆筒部251C的反作用力大。因此,在轴承保持架23与垫圈25C的紧固中,小径部252C处的紧固强度变得最大。其结果是,进一步抑制了垫圈25C的轴向移动。
[0098]另外,关于马达的详细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附图不同。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
[0099]例如,也可以加大轴承保持架23中的保持第二轴承242的部分的直径。在该情况下,安装板21在比第二轴承242靠上方的位置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的外周面。
[0100]图6为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在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D中,安装板圆筒部211a也可以从圆孔的内周端向轴向下方延伸。此时,例如也可以在安装板21另外设置铆接部215a。在安装板圆筒部211a的上端,安装板21的圆孔的内周端的刚性变高。因此,在安装板压入区域81的上端,轴承保持架23的内周面进一步向径向内侧变形。因此,进一步抑制了垫圈25的轴向移动。
[0101]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马达。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轴承保持架,其呈圆筒状,且所述轴承保持架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轴向延伸; 轴承部,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 垫圈,其呈圆筒状,且所述垫圈被压入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 定子,其被压入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上; 安装板,其在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下侧的位置被压入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外周面上; 轴,其沿轴向延伸且被所述轴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转子保持架,其呈有盖圆筒状,且所述转子保持架固定于所述轴的轴向上方;以及 磁铁,其固定于所述转子保持架,且所述磁铁与所述定子在径向对置, 所述轴承部具有第一轴承以及位于比所述第一轴承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的第二轴承,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所述定子所压入的定子压入区域;所述安装板所压入的安装板压入区域;以及所述垫圈所压入的垫圈压入区域, 所述垫圈压入区域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定子压入区域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压入区域的上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具有垫圈圆筒部和小径部,所述小径部从所述垫圈圆筒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圆筒部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定子压入区域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压入区域的上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径部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垫圈压入区域在轴向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具有收纳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圆孔和从所述圆孔的内周端沿轴向延伸的安装板圆筒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具有收纳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圆孔和从所述圆孔的内周端沿轴向延伸的安装板圆筒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圆筒部从所述圆孔的内周端向轴向下方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内周面上的所述安装板压入区域固定有所述第二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以及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的下端位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具有切齿部,所述切齿部与安装所述马达的部件的齿轮啮合,所述切齿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以及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具有预压部件,所述预压部件位于所述小径部与所述轴承部的轴向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具有预压部件,所述预压部件位于所述小径部与所述轴承部的轴向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部件为垫片,且所述预压部件配置在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文档编号】H02K5/16GK204258508SQ201420513022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0日
【发明者】北邑有希雄, 中川晃宏, 铃木丈晴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