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833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电动机或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电枢,特别地涉及电枢绕组的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旋转电机的电枢中,由于用于供给相位不同的电压的线圈在线圈端处彼此靠近,因此,需要将相位不同的线圈之间电绝缘。因此,一般将相间绝缘纸插入到位于线圈端处的相位不同的线圈之间,以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间的电绝缘性。

但是,由于配置在线圈端的相间绝缘纸没有被固定,因此,存在因旋转电机工作时的振动而产生相间绝缘纸的位置偏移及损伤,从而使相位不同的线圈间的电绝缘性降低这样的技术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在将相间绝缘纸插入到位于线圈端处的相位不同的线圈间后,使漆浸渍在线圈端处并发生固化,来将相间绝缘纸固定于线圈端,以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间的电绝缘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1767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间的电绝缘性,需要在将相间绝缘纸插入到相位不同的线圈间后,进行使漆浸渍在线圈端处并发生固化的工序,存在制造成本变高这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电 枢,不使漆浸渍在线圈端处就能容易地将配置于线圈端的相间绝缘纸固定,从而能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间的电绝缘性,并且能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电枢包括:圆环状的电枢铁心,该电枢铁心在周向上排列有切槽;电枢绕组,该电枢绕组安装于上述电枢铁心;以及相间绝缘件,该相间绝缘件配置于上述电枢绕组的线圈端。上述电枢绕组通过将多个分布卷绕的线圈安装于上述电枢铁心而构成,这些分布卷绕的线圈分别通过将绝缘覆盖后的导体线弯曲成型而制作成,上述相间绝缘件具有带状的绝缘片材以及绝缘的缓冲件,其中,上述绝缘片材以厚度方向为径向,插入到上述导体线的构成上述线圈端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之间,并配置成沿周向延伸,上述缓冲件形成在上述绝缘片材的一个面上,在内部具有气泡群并被填充到在径向上相邻的上述导体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由于相间绝缘件具有带状的绝缘片材以及绝缘的缓冲件,其中,上述绝缘片材以厚度方向为径向,插入到导体线的构成线圈端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之间,并配置成沿周向延伸,上述缓冲件形成在绝缘片材的一个面上,在内部具有气泡群并被填充到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之间,因此,相间绝缘件能固定于线圈端。因而,能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间的电绝缘性,并且不需要使漆浸渍在线圈端处并发生固化的工序,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单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端 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主视图。

图8是对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绕组的立体图。

图10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绝缘纸安装到电枢绕组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1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绝缘纸安装到电枢绕组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加热固化前的绝缘纸在电枢绕组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绝缘纸在电枢绕组上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电枢绕组的第一绝缘纸的俯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XV-XV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电枢绕组的第一绝缘纸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5的A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4的B部放大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加热固化后的绝缘纸在电枢绕组上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20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10 电枢

11 电枢铁心

13 切槽

19 导体线

20 电枢绕组

20a 第一线圈端

20b 第二线圈端

21 线圈

21e 第一线圈端部

21e’ 倾斜部(导体部)

21f 第二线圈端部

21f’ 倾斜部(导体部)

21g 第三线圈端部

21g’ 倾斜部(导体部)

21h’ 倾斜部(导体部)

21j’ 倾斜部(导体部)

151 第一绝缘纸(相间绝缘件)

152 第二绝缘纸(相间绝缘件)

153 第三绝缘纸(相间绝缘件)

160 绝缘片材

161 内周侧片材

162 外周侧片材

163 狭缝

165 缓冲件

201 第一线圈端部列

202 第二线圈端部列

203 第三线圈端部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单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铁心的铁心块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端视图,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主视图,图8是对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绕组的线圈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所适用的电枢绕组的立体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用直线表示第一线圈端部至第三线圈端部。

在图1和图2中,旋转电机100包括:外壳1,该外壳1具有有底圆筒状的框架2及将框架2的开口封闭的端板3;电枢10,该电枢10以内嵌状态固接在框架2的圆筒部中;以及转子5,该转子5固接在转轴6上,以在电枢10的内周侧配置成能旋转,其中,上述转轴6通过轴承4被能旋转地支承在框架2的底部及端板3上。

转子5是包括转子铁心7和永磁体8的永磁体型转子,其中,上述转子铁心7固接在插通到轴心位置的转轴6上,上述永磁体8埋设在转子铁心7的外周面侧且在周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并构成磁极。另外,转子5不限定于永磁体型转子,也可以使用笼型转子或绕组型转子,其中,上述笼型转子是将没有绝缘的转子导体收纳在转子铁心的切槽中并使用短路环将两侧短路而形成的,上述绕组型转子是将绝缘后的导体线安装于转子铁心的切槽中而形成的。

接着,参照图3至图9,对电枢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电枢10包括电枢铁心11、安装于电枢铁心11的电枢绕组20、将电枢铁心11与电枢绕组20电隔离的切槽单元14。在此,为了方便说明,将转子5的极数设为10,将电枢铁心11的切槽数设为60,将电枢绕组20设为三相绕组。即,切槽13以在每极每相上形成两个的比例形成在电枢铁心11上。

铁心块12是通过将圆环状的电枢铁心11在周向上三十等分地分割而成的,如图4所示,其是通过将多块电磁钢板层叠一体化而制作成的,其包括截面呈圆弧形的铁心支撑部12a和从铁心支撑部12a的内周壁面朝径向内侧突出的两个极齿12b。

电枢铁心11使极齿12b朝向径向内侧,使铁心支撑部12a的周向的侧面彼此对接,并将三十个铁心块12沿周向排列、一体化,从而构成圆环状。由铁心支撑部12a和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极齿12b构成的切槽13以朝内周侧开口的方式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距排列。另外,极齿12b形成为周向宽度朝向径向内侧逐渐变窄的前端细形状,切槽13的截面呈长方形。

切槽单元14例如是通过对使用间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夹住聚酰亚胺膜后制作出的长方形的片材进行弯曲成型而形成为U字形的构件,将切槽单元14插入切槽13内,从而将电枢铁心11与电枢绕组20电气隔离。

电枢绕组20由多个线圈21构成。线圈21例如是将直径d的圆形截面的导体线19卷绕成δ字状的线圈图案而制作成的,其中,上述导体线19由被瓷釉树脂绝缘覆盖且没有连接部的连续的铜线或铝线等制成。另外,线圈21也可以是将长方形截面的导体线19卷绕成δ字状的线圈图案而制作成的。

如图5至图7所示,线圈21包括:相隔六个切槽角度间隔而成为三列的第一直线部21a、第二直线部21b、第三直线部21c及第四直线部21d;将第一直线部21a及第二直线部21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第一线圈端部21e;将第二直线部21b及第三直线部21c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彼此连接的第二线圈端部21f;将第三直线部21c及第四直线部21d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第三线圈端部21g;从第一直线部21a的长度方向的另一 端延伸出的第一线圈末端21h;以及从第四直线部21d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线圈末端21j。第一线圈末端21h及第二线圈末端21j与另一线圈21或供电部、中性点等连接。另外,六个切槽角度间隔是指在周向上连续的六个极齿12b两侧的切槽13的切槽中心间的间隔,相当于一个磁极间距。

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如下所述将线圈21制作成δ字状的线圈图案:将导体线19从电枢铁心11的轴向一端侧插入一号切槽13内的第一层,从一号切槽13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另一端侧伸出后,插入在周向一侧隔开六个切槽角度间隔的七号切槽13内的第二层,从七号切槽13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一端侧伸出后,插入在周向一侧隔开六个切槽角度间隔的十三号切槽13内的第三层,从十三号切槽13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另一端侧伸出后,插入在周向另一侧隔开六个切槽角度间隔的七号切槽13内的第四层,并从七号切槽13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一端侧延伸出。这样制作出的线圈21是分布卷绕的线圈。

另外,在图8中,为方便说明,将收纳在切槽13内的导体线19的收纳位置从外径侧开始设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此外,在图8中,1、2……13是切槽13在周向上按顺序排列的切槽序号。

在此,从一号切槽13内的第一层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另一端侧伸出的第一线圈端部21e维持径向位置,以一定的倾斜度朝周向一侧及轴向外侧延伸,在中央部(顶部)的弯曲部处朝径向内侧移位d,然后以相反方向的倾斜度维持径向位置,并朝周向一侧及轴向内侧延伸,进入七号切槽13内的第二层。

从七号切槽13内的第二层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一端侧伸出的第二线圈端部21f维持径向位置,以一定的倾斜度朝周向一侧及轴向外侧延伸,在中央部(顶部)的弯曲部处朝径向内侧移位d,然后以相反方向的倾斜度维持径向位置,并朝周向一侧及轴向内侧延伸,进入十三号切槽13内的第三层。

从十三号切槽13内的第三层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另一端侧伸出的第 三线圈端部21g维持径向位置,以一定的倾斜度朝周向另一侧及轴向外侧延伸,在中央部(顶部)的弯曲部处朝径向内侧移位d,然后以相反方向的倾斜度维持径向位置,并朝周向另一侧及轴向内侧延伸,进入七号切槽13内的第四层。

从一号切槽13内的第一层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一端侧伸出的第一线圈末端21h维持径向位置,以一定的倾斜度朝周向另一侧及轴向外侧延伸,然后弯曲并朝径向外侧伸出。

从七号切槽13内的第四层朝电枢铁心11的轴向一端侧伸出的第二线圈末端21j维持径向位置,以一定的倾斜度朝周向一侧及轴向外侧延伸,然后弯曲并朝径向外侧伸出。

这样,第一线圈端部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具有一对倾斜部21e’、21f’、21g’和沿径向移位导体线19的径向宽度d的弯曲部。此外,第一线圈末端21h及第二线圈末端21j具有从切槽13伸出的倾斜部21h’、21j’以及从倾斜部21h’、21j’的端部沿轴向伸出的接合部。第一直线部至第四直线部21a、21b、21c、21d形成为直径d的圆形截面。第一线圈端部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及第一线圈末端21h、第二线圈末端21j例如用平行的平板从径向的两侧对圆形截面的导体线进行加压,从而塑性变形成径向厚度为d’(其中,d’<d)、轴向厚度为d”(其中,d”>d)的扁平的截面。

将这样制作的六十个线圈21以一个切槽间距在周向上呈圆环状排列,来组装出图9所示的电枢绕组20。在上述电枢绕组20的轴向另一端侧,第一线圈端部列201和第三线圈端部列203在径向上排列成两层来构成第一线圈端20a,其中,上述第一线圈端部列201是将第一线圈端部21e在周向上以一个切槽间距排列而构成的,上述第三线圈端部列203是将第三线圈端部21g在周向上以一个切槽间距排列而构成的。此外,在上述电枢绕组20的轴向一端侧,第二线圈端部列202构成第二线圈端20b,其中,上述第二线圈端部列202是将第二线圈端部21f在周向上以一个切槽间距排列而构成的。另外,朝轴向外侧伸出的第一线圈末端21h的接合部在周向上 以一个切槽间距排列在第二线圈端20b的外径侧。另外,朝轴向外侧伸出的第二线圈末端21j的接合部在周向上以一个切槽间距排列在第二线圈端20b的内径侧。

接着,参照图10至图21,对组装电枢10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绝缘纸安装到电枢绕组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11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绝缘纸安装到电枢绕组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加热固化前的绝缘纸在电枢绕组上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绝缘纸在电枢绕组上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电枢绕组的第一绝缘纸的俯视图,图15是沿图14中的XV-XV线的向视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电枢绕组的第一绝缘纸的立体图,图17是图15的A部放大图,图18是图14的B部放大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加热固化后的绝缘纸在电枢绕组上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20和图21分别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电枢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另外,在图18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粘接剂的图示。此外,在图20和图21中,为了便于说明,仅用第一至第四直线部表示电枢绕组。

首先,在电枢绕组20中,第一线圈端部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及第一线圈末端21h、第二线圈末端21j的直径d的圆形截面的导体线19塑性变形成径向厚度为d’(其中,d’<d)、轴向厚度为d”(其中,d”>d)的扁平的截面。

因此,如图11所示,在第一线圈端部列201内,间隙S形成在从切槽13的第一层突出的倾斜部21e’与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e’之间。此外,在第三线圈端部列203内,间隙S形成在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g’与从切槽13的第四层突出的倾斜部21g’之间。另外,在第一线圈端部列201与第三线圈端部列203间,间隙S形成在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e’与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g’之 间。

另外,从切槽13的第一层突出的倾斜部21e’和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e’相当于构成导体线19的第一线圈端20a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此外,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g’和从切槽13的第四层突出的倾斜部21g’相当于构成导体线19的第一线圈端20a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另外,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e’和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g’相当于构成导体线19的第一线圈端20a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

在第二线圈端部列202内,间隙S形成在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f’与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f’之间。此外,在第一线圈末端21h的列与第二线圈端部列202间,间隙S形成在从切槽13的第一层突出的倾斜部21h’与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f’之间。另外,在第二线圈末端21j的列与第二线圈端部列202间,间隙S形成在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f’与从切槽13的第四层突出的倾斜部21j’之间。

另外,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f’和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f’相当于构成导体线19的第二线圈端20b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此外,从切槽13的第一层突出的倾斜部21h’和从切槽13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21f’相当于构成导体线19的第二线圈端20b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另外,从切槽13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21f’和从切槽13的第四层突出的倾斜部21j’相当于构成导体线19的第二线圈端20b的部分的、在径向上相邻的导体部。

因此,如图10及图11所示,制作成圆环状的作为相间绝缘件的第二绝缘纸152从第一线圈端20a侧安装到电枢绕组20,制作成圆环状的作为相间绝缘件的第一绝缘纸151和第三绝缘纸153从第二线圈端20b侧安装到电枢绕组20。接着,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绝缘纸151穿过第三直线部21c与第四直线部21d之间,而朝第一线圈端20a侧移动,并插入第一线圈端部21e内的间隙S。此外,第二绝缘纸152穿过第二直线部21b 与第三直线部21c之间,而朝第二线圈端20b侧移动,并插入第二线圈端部21f内的间隙S。另外,第三绝缘纸153穿过第一直线部21a与第二直线部21b之间,而朝第一线圈端20a侧移动,并插入第三线圈端部21g内的间隙S。

这样,第一绝缘纸151、第二绝缘纸152及第三绝缘纸153分别被插入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内,并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列201、202、203。此外,在配置于电枢绕组20的状态下,第一绝缘纸151、第二绝缘纸152及第三绝缘纸153的平均直径分别为Φx1、Φx2、Φx3。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将第一绝缘纸151及第三绝缘纸153插入到第二线圈末端21j的列与第二线圈端部列20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线圈末端21h的列与第二线圈端部列202之间的间隙。

在此,如图14至图17所示,第一绝缘纸151是通过将绝缘片材160弯成圆环状而构成的,该绝缘片材160被制作成长条带状,且在一个面上涂敷有缓冲件165,并以缓冲件165朝向外侧的方式,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向外折弯(山折:沿折痕向外侧折)。此外,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被向外折弯的绝缘片材160构成为内周侧片材161和外周侧片材162在径向上层叠而成的两层结构,在绝缘片材160的一端侧,内周侧片材161比外周侧片材162更加突出,在另一端侧,外周侧片材162比内周侧片材161更加突出。因此,如图18所示,在将绝缘片材160弯成圆环状时,内周侧片材161的突出部分161a与外周侧片材162的突出部分162a在径向上重叠。另外,如图16及图18所示,狭缝163分别形成在从外周侧片材16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直至另一端的位置处,在周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

绝缘片材160例如由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等绝缘材料制作而成。缓冲件165使用发泡粘接剂,该发泡粘接剂由添加有发泡剂的、具有电绝缘性的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构成,且具有如下性质:在常温下固化而不会发挥粘接性,在被加热到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后发挥粘接性,并且在内部产生气 泡群,以在厚度增加的状态下发生固化。

另外,第二绝缘纸152及第三绝缘纸153由于与第一绝缘纸151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将配置有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的电枢绕组20投入保持在缓冲件165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炉内。藉此,缓冲件165发挥粘接性,并且在内部产生气泡群,以增加厚度。因此,如图19所示,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在径向上膨胀,并被填充到第一线圈端部21e、第二线圈端部21f及第三线圈端部21g内的空隙S中。接着,利用缓冲件165,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粘接到第一线圈端部21e、第二线圈端部21f及第三线圈端部21g。同时,缓冲件165在分子间发生架桥反应,形成二维网格结构,并在膨胀后的状态下发生固化。藉此,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在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列201、202、203内配置成固定状态。

接着,在沿径向排列成一列的第一至第四直线部21a、21b、21c、21d的各列上安装切槽单元14。然后,如图20所示,三十个铁心块12以使极齿12b位于第一至第四直线部21a、21b、21c、21d的列间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方式,以大致等角度间距排列在电枢绕组20的外周侧。

接着,使三十个铁心块12同时朝径向内侧移动。因上述铁心块12向径向内侧的移动,而使极齿12b插入第一至第四直线部21a、21b、21c、21d的列之间。此外,相邻的铁心块12的铁心支撑部12a的周向侧面彼此抵接,从而阻止铁心块12向径向内侧的移动。

藉此,如图21所示,铁心块12使铁心支撑部12a的周向侧面彼此抵接而呈圆环状排列,从而构成电枢铁心11。此外,第一至第四直线部21a、21b、21c、21d的各列收纳在切槽13内,电枢绕组20安装于电枢铁心11。接着,对第一线圈末端21h及第二线圈末端21j进行所希望的接线处理,来获得电枢10。

根据本实施方式1,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通过在绝缘片材160的一个面上形成缓冲件165而构成,该缓冲件165由添加有发泡剂 的热固性树脂构成,并且具有如下性质:在常温下固化而不会发挥粘接性,在被加热到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后发挥粘接性,并且在内部产生气泡群,且在厚度增加的状态下发生固化。接着,在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配置于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列201、202、203之后,加热到构成缓冲件165的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来使缓冲件165膨胀,从而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粘接固定于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列201、202、203。

因而,不需要在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配置于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列201、202、203之后,使漆浸渍在线圈端20a、20b处并使其固化的工序,能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在位于电枢绕组20的线圈端20a、20b处的相位不同的线圈21间插入有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因此,能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21间的电绝缘性。另外,由于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粘接固定于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列201、202、203,因此,能利用旋转电机100工作时的振动,抑制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的位置偏移及损伤的发生,并能确保相位不同的线圈21间的电绝缘性。

此外,由于缓冲件165处于在常温下发生固化、无法发挥粘接性的状态,因此,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的操作性好,缓冲件165不会粘附在工具等上。

此外,在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配置于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列201、202、203时,能利用缓冲件165来抑制绝缘片材160刮擦构成线圈21的导体线19而造成损伤这样的情况的发生。藉此,能提高位于电枢绕组20的线圈端20a、20b处的相位不同的线圈21间的电绝缘性。

此外,由于固化后的缓冲件165在内部存在气泡群,因此,缓冲件165与一般所使用的环氧漆或丙烯酸漆相比,具有柔软性。因而,缓冲件165在旋转电机100工作时对施加到电枢绕组20上的振动进行吸收,从而提高电枢绕组20的耐振性。

此外,由于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填充在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内,因此,能对线圈21间的相对运动进行约束,从而 能提高线圈端20a、20b的刚性。此外,由于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不会在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内移动,因此,能抑制因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的磨损引起的损伤的产生。

此外,即便增大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的间隙S,也能利用加热,使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填充到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内。因而,能增大第一至第三线圈端部21e、21f、21g的间隙S,来提高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的安装操作性,同时能进行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的固接。

此外,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分别制作成将在一个面上形成有缓冲件165的绝缘片材160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向外折弯,以使内周侧片材161与外周侧片材162在径向上层叠的两层结构。因此,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能获得与将在一个面上形成有缓冲件165的两片绝缘片材层叠来构成第一至第三绝缘纸的情况相同的电绝缘性。因而,通过使用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能削减部件数,并能提高生产性。

此外,第一至第三绝缘纸151、152、153通过将仅在一个面上形成有缓冲件165的绝缘片材160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向外折弯而构成。因此,不需要在绝缘片材160的两个面上形成缓冲件165,能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狭缝163分别形成在从绝缘片材160的外周侧片材16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直至另一端的位置处,并在周向上排列多个。因此,在将绝缘片材160弯成圆环状时,不会产生因内周侧片材161与外周侧片材162的内外径差引起的、在周向上对内周侧片材161进行压缩的力。因而,在将绝缘片材160弯成圆环状时,内周侧片材161不容易起皱,从而能实现线圈端20a、20b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在线圈端配置有第一至第三绝缘纸的电枢绕组投入炉内,来对第一至第三绝缘纸的缓冲件进行加热,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的缓冲件的加热方法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电枢的制造工序中,通过通电加热或感应加热,使电流流过电枢绕组,以对第一至第 三绝缘纸的缓冲件进行加热。此外,也可以利用旋转电机工作时在电枢绕组上的发热,来对第一至第三绝缘纸的缓冲件进行加热。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电枢的制造工序中对第一至第三绝缘纸的缓冲件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能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第一至第三绝缘纸是将长条带状体弄弯来制作成圆环状的,但第一至第三绝缘纸也可以通过将长条带状体弄弯来制作成圆弧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用发泡粘接剂作为构成第一至第三绝缘纸的缓冲件,但缓冲件在加热时未必需要发挥粘接性,可由添加有发泡剂的、具有绝缘性、不发挥粘接性的热固性树脂构成,只要具有在常温下呈固化状态,在被加热到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后在内部产生气泡群,在厚度增加的状态下发生固化的性质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至第三绝缘纸配置于线圈端之后,通过进行加热,就能使缓冲件的厚度增加,以使缓冲件压靠到线圈端部。接着,缓冲件在压靠到线圈端部的状态下发生固化,第一至第三绝缘纸以固定状态保持于线圈端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用在常温下固化且不会发挥粘接性的缓冲件,但也可以是在常温下呈半固化状态而具有较弱的粘接性,在被加热到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后发挥较强的粘接性,并且在内部产生气泡群,以在膨胀的状态下发生固化的缓冲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线圈是将导体线以δ字状的线圈图案卷绕一圈制作而成的,但线圈也可以是将导体线以δ字状的线圈图案卷绕两圈以上而制作成的线圈。此外,虽然线圈是将导体线以δ字状的线圈图案卷绕一圈制作而成的,但线圈也可以是将导体线呈螺旋状卷绕制作而成的所谓龟甲形的线圈,还可以是将两个直线部用线圈端部连接的U字形的线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线圈端部将插入隔开六个切槽角度间隔的切槽中的直线部的端部彼此连接,但供通过线圈端部连接的两个直线部插入的切槽间的间隔不限定于六个切槽角度间隔,只要隔开两个切槽角度 间隔以上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第一线圈端部列与第三线圈端部列在径向上排列成两层,但第一线圈端部列与第三线圈端部列也可以在轴向上排列成两层。也就是说,第一线圈端部列也可以排列成位于第三线圈端部列的外侧。例如,在四个直线部沿径向排成一列插入切槽内的情况下,第一线圈端部将位于第一层和第四层的直线部的端部彼此连接,第三线圈端部将位于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直线部的端部彼此连接,从而能实现第一线圈端部列与第三线圈端部列在轴向上排列成两层的结构。此外,相间绝缘纸分别插入到第一线圈端部的从切槽的第一层突出的倾斜部与第三线圈端部的从切槽的第二层突出的倾斜部之间、第三线圈端部列的从切槽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之间、以及第三线圈端部的从切槽的第三层突出的倾斜部与第一线圈端部的从切槽的第四层突出的倾斜部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