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50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申请号为200980106693.X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9年2月2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实现成本减少而不降低防水性能的改进。

背景技术:
图2示出了线束装配结构的传统实例。这里所示出的线束装配结构是用于装配线束W以使该线束W从构成车厢1的外部区域的发动机舱3延伸到车厢1的内部中的装配构造。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护孔环配合地安装在线束插入孔9中。该线束插入孔9形成为穿通车身板(缓冲板)7,该车身板设置在发动机舱3和车厢1之间,以便分隔车厢1的内部与外部。在构成车厢1的外部区域的发送机舱3内的线束装配路径中,根据需要在每一个关键点处装配保护器13。护孔环11具有这样的构造,即,线束W插过配合地保持在形成为穿通车身板7的线束插入孔9中的管状结构的中心。因此,防止了插过线束插入孔9的线束W直接与线束插入孔9的外周边缘相接触,否则将损坏线束W。保护器13是在发动机舱3内为了保护而用于容纳线束W的管状结构,并且由例如坚硬的树脂材料形成。为了防止线束W遇水以及防止线束受周围设备或结构的干扰而损坏的目的而配备该保护器13。即,如附图中所示,保护器13设置成与车身板7仅仅相隔合适的距离,并且线束W在护孔环11与保护器13之间露出。顺便提及,存在由于雨水或冲洗水产生的水滴从发动机舱3的外部渗入该发送机舱的可能性。存在在发动机舱3中露出的线束W遭受侵入发动机舱3内部的水滴的可能性。于是,为了防止附着在线束W的在护孔环11附近的露出部分上的水滴流经组成该线束W的大量电线之间所限定的空隙而侵入到车厢1侧,照惯例,通过将防水密封剂15注入到护孔环11的内部来实施防水处理(例如,专利文献1)。防水密封剂15起初是液态,并且被注入到在插过护孔环11的电线之间所限定的空隙中,以在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固化,使得电线之间的空隙被防水密封,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舱3之中露出的线束W遭遇一些水滴的时候,也能防止这样遭遇的水流经电线之间的空隙而渗入车厢1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JP-A-11-8904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上述方式将防水密封剂15注入到护孔环11内部的线束装配结构中,沿着将线束W装配到车辆中的车辆生产装配线,要确保将液态的防水密封剂15注入到护孔环11内部的防水密封剂注入操作区域和将所注入的防水密封剂15干燥硬化的硬化操作区域。因此,不得不确保更多沿着装配线的工作区域。这扩大了装配线或者增加了组装操作时间,导致了线束装配成本大大增加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关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该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能够防止水流经在插过护孔环的电线之间所限定的空隙而渗入车厢侧,而无需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护孔环内部,上述护孔环配合地安装在分隔车辆的车厢的内部与外部的车身板中,并且由于省去了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护孔环内部的装配组装操作,所以能够通过减少沿着车辆装配线的要在线束装配操作区域处确保的操作区域的数量来减小装配线的规模并且缩短组装操作时间,而减少线束装配成本。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下面的构造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1)一种线束装配结构,其中,护孔环配合地安装在线束插入孔中,以保持插过该线束插入孔的线束,该线束插入孔形成为穿通将车厢的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分隔开的车身板;并且在车厢外部区域中的线束装配路径中装备有为了保护而容纳线束的具有圆柱构造的保护器,所述护孔环包括:嵌合管部,配合地保持在线束插入孔中,并且所述线束插过该嵌合管部;以及延长管部,该延长管部形成在所述嵌合管部的在车厢的外部区域侧的端部处,以便在包围线束外周的同时从该端部延伸。该延长管部具有将该延长管部的端部配合地连接于邻近护孔环设置的保护器所需的长度,从而防止线束从车身板到保护器之间暴露。(2)基于如(1)所述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其中对保护器和延长管部之间的配合部施加防水处理。(3)基于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其中保护器的另一端部设置在免于受到水的影响的区域,该另一端部是线束从其引出的端部;并且其中,保护器的该另一端部不同于该保护器的、与护孔环配合的一端部。本发明的优点根据基于本发明的(1)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配合地连接于保护器的延伸管部设置在护孔环上,该保护器设置成与车厢外部区域侧邻近。该护孔环配合地安装在分隔车厢的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的车身板上。在护孔环和与护孔环邻近的保护器之间的部分处的线束不露出。即,从车厢的外部区域经由护孔环引入到车厢侧的线束在护孔环附近不暴露在外部。因此,不会发生位于护孔环21附近的那部分线束遭受渗入车厢的外部区域的冲洗水或雨水这样的情况。因此,不用担心附着在护孔环附近的线束上的水滴流经由构成线束的电线之间所限定的空隙而渗入车厢。即,即使没有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配合地安装在分隔车厢1的内部与外部的车身板上的护孔环的内部从而覆盖电线之间的可渗透的空隙,也没有水流经插过护孔环的电线之间的空隙而渗入车厢侧,从而能够省去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护孔环内部的注入操作。此外,由于省去了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护孔环内部的注入操作,所以通过减少操作区域的数量,在将线束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装配线的一部分中,不需要提供防水密封剂注入操作区域以及使所注入的防水密封剂干燥硬化的硬化操作区域,因此,通过由于省去这些操作而使沿着装配线的操作区域的数量的减少,能够实现装配线规模的减小以及线束装配成本的降低,从而使得可以降低线束装配成本。此外,在用于本发明的护孔环中,所使用的诸如橡胶的材料的用量增加了添加延伸管部的用量,这仅仅增加了护孔环的成本。然而,由于该经济负担远远小于能够由省去防水密封剂的注入操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可以忽略仅仅护孔环成本的增加,从而使得不仅可以实现线束装配成本的降低,还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基于本发明的(2)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没有水从延伸管部的端部渗入延伸管部的内部,因此,不用担心水沿着线束流动而渗入车厢内部区域。此外,根据基于本发明的(3)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没有水从保护器的开口端部渗入,因此,不用担心水沿着线束流动而渗入车厢内部区域。附图说明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b)是在图1(a)中所示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而(c)是在图1(a)中所示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从不同角度的透视图。图2(a)是传统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而图(b)是在图2(a)中所示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实施例。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b)是在图1(a)中所示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而图1(c)是在图1(a)中所示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从不同角度的透视图。本实施例的线束装配结构是用于装配线束W以使该线束从构成车辆的车厢1的外部区域的发动机舱3延伸到车厢1的内部中的装配构造。而且,在如图1(a)中所示的该实施例的线束装配结构的情况下,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护孔环21配合地安装在线束插入孔中,该线束插入孔形成为穿通将发动机舱3与车厢1分隔开的车身板(缓冲板)7,并且在构成车厢1的外部区域的发送机舱3内的线束装配路径中,在每一个所需的关键点处装配保护器13。图1中所示的保护器13具有与图2中所示的传统构造相同的构造。即,保护器13是在发动机舱3内用于保护而容的线束W的管状结构,并且例如由坚硬的树脂材料形成,为了防止线束W遇水以及防止线束受周围装置或结构的干扰而损坏的目的而配备保护器13。此外,如附图中所示,将保护器13设置成与车身板7恰好相距合适的距离。本实施例的护孔环21与传统的护孔环的相同之处在于,护孔环21配合地保持在线束插入孔中,该线束插入孔形成在车身板7中以便穿通该车身板7;以及在于防止了插过线束插入孔的线束W由于与线束插入孔的外周边缘的直接接触而损坏。然而,本实施例的护孔环21改进之处在于,在嵌合管部23的位于护孔环21的车厢外部区域侧(即,护孔环面向发动机舱3的一侧)上的端部23a处设置有延长管部25,用于包围从端部23a延伸出的线束W的外周,该嵌合管部23配合地保持在车身板7中的线束插入孔内并且使得线束W在该嵌合管部23的中心处插过。将所需长度L1(参见图1(b))赋予延长管部25,该延长管部25使其端部25a能够配合地连接于与护孔环21邻近的保护器13的线束引入/引出口13a。优选,在护孔环21的端部25a与保护器13的线束引入/引出口13a之间施加防水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装配诸如填塞物那样不需要干燥步骤的防水件来作为防水手段,而不是注入需要干燥步骤的防水密封剂。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延长管部25构造为直管状普通管部25b和波纹管状弹性管部25c的组合,因此能够使延长管部25变形而匹配线束的装配路径。即,在该实施例的车辆的线束装配结构中,配备成与护孔环21连接的延长管部25覆盖线束W直到最接近保护器13的部分,以便防止位于护孔环21附近的那部分线束W露出。保护器13的另一端部13b设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即,即使在线束遇水的情况下,该另一端部13b也免于受到水的影响。如图1中所示,从护孔环21引入到保护器13中的线束W在发动机舱3之中从保护器13的位于远离护孔环21的端部的线束引入/引出口13b处露出。然而,由于线束W在发动机舱3内露出的部位是完全与车身板7间隔开的位置,所以即使在线束W遭受已从该位置的外部渗入的雨水或冲洗水的情况下,认为发生这样渗入的水流经组成线束W的电线之间的空隙从而渗入直到护孔环21侧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在该实施例中,省去了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护孔环21内部的防水操作步骤。从而,如在此之前已经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束装配结构,将延长管部25装备于配合地安装在将车厢1的内部与外部分隔开的车身板7中的护孔环21,以便配合地连接于保护器13的位于邻近构成车厢外部区域的发动机舱3的一侧,从而线束W在护孔环21与位于邻近该护孔环21的保护器13之间不露出。即,从车厢1的外部区域经由护孔环21引入到车厢1内部的线束W在护孔环21附近不暴露在外部。因此,不会发生位于护孔环21附近的那部分线束遭受渗入车厢1的外部区域的冲洗水或雨水这样的情况。因此,不用担心附着在护孔环21附近的线束W上的水滴流经由构成线束W的电线之间所限定的空隙从而渗入车厢1的内部。即,即使在没有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配合地安装在将车厢1的内部与外部分隔开的车身板7中的护孔环21的内部从而在电线之间留下可渗透的空隙的情况下,也没有水流经插过护孔环21的电线之间的空隙而渗入车厢1侧,从而能够省去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护孔环内部的注入操作。此外,由于省去了将防水密封剂注入到护孔环21内部的注入操作,所以通过减少操作区域的数量,在将线束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装配线的一部分中,就不需要提供防水密封剂注入操作区域和使注入的防水密封剂干燥硬化的硬化操作区域,因此,通过由于省去了这些操作而使沿着装配线的操作区域的数量减少,能够实现装配线规模的减小以及线束W装配成本的降低,从而使得可以减少线束装配成本。此外,在用于本实施例的护孔环21中,所使用的诸如橡胶的材料的用量增加了添加延伸管部25的用量,这仅仅增加了护孔环的成本。然而,由于该经济负担远远小于由省去防水密封剂的注入操作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所以可以忽略仅仅护孔环21成本的增加,从而使得不仅可以实现线束W装配成本的降低,还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在根据本发明的线束装配结构中,其中配合地安装有护孔环的车身板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缓冲板。将后备箱与车厢分隔开的背板或者将车门内部空间与车厢分隔开的门板也可以是其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护孔环的板。本发明不限于此前已经描述的实施例,而是能够根据需要随意修改或改进。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组成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值、形态、数量和设置位置是任意的并且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有助于实现本发明即可。虽然已经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添加各种修改或改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该主题专利申请基于2008年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47489),并且其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