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136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网运营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供电可靠性指标研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4年,全国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呈稳步下降趋势,平均停电时间减少了4.13h/户,年均降幅为15.36%;全国农村供电可靠性水平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农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自2010年持续快速下降,平均停电时间减少了20.65h/户,年均降幅为19.58%;城乡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水平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由2010年的相差19.65h/户减少到2014年的3.13h/户。截止2015年,全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35%以上,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765%以上。计划2020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5%以上,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0%以上。

但目前电网运行效率的监测,供电可靠性指标,是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缺乏更进一步的实时统计数据的支撑,因此如何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实时分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以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实时分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并写入数据管理平台;

获取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并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

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与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建立关联,分析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并写入数据管理平台,包括:

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生成xml数据文件,并将xml数据文件上传至FTP服务器;

访问FTP服务器,对所述xml数据文件进行读扫描;

解析所述xml数据文件,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写入数据管理平台。

优选的,所述获取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并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之后,还包括:

在数据管理平台上进行计算加工的配置,对需要进行计算的测点进行测点类型和公式配置。

优选的,所述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与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建立关联,分析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包括:

在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实时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获取故障停电原因,依据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分析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包括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和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优选的,所述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还包括供电可靠率和系统故障停电率。

优选的,从各地市EMS系统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并写入数据管理平台;获取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并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与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建立关联,分析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可见,通过配网10KV供电电压数据即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关联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实时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挖掘故障停电原因,进行供电可靠性的分析与预测,实现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设备实时数据接入流转示意图;

图3为E文件格式的设备实时数据文件内容示意图;

图4为不同容量光伏接入电缆网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以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实时分析。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1: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并写入数据管理平台;

S12:获取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并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

S13: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与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和停电事件建立关联,分析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可见,通过配网10KV供电电压数据即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关联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实时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挖掘故障停电原因,进行供电可靠性的分析与预测,实现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

基于上述方法,进一步的,步骤S11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生成xml数据文件,并将xml数据文件上传至FTP服务器;

S2:访问FTP服务器,对xml数据文件进行读扫描;

S3:解析xml数据文件,将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写入数据管理平台。

进一步的,步骤S12之后,在数据管理平台上进行计算加工的配置,对需要进行计算的测点进行测点类型和公式配置。

进一步的,步骤S13的过程具体为:在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实时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获取故障停电原因,依据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分析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其中,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包括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和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优选的,供电可靠性指标数据还包括供电可靠率和系统故障停电率。数据管理平台在本文中也称为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

其中,步骤S11中,从各地市EMS系统获取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

本方法根据通过配网10KV供电电压数据,关联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然后通过分布式加工实时计算服务获取停电时间、停电次数等供电可靠性指标,进行故障停电分析,并建立供电可靠性的分析与预测模型。更详细的,基于本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各地市EMS系统10KV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的进行数据接入集成,接入接口采用FTP方式,如图2所示。

首先,地市EMS系统每五分钟将历史准实时数据生成E文件,E文件是基于国网模型规范SG-CIM2.0生成的XML数据文件,如图3所示,该E文件上传至统一的FTP服务器。其次,接口服务器每30秒访问FTP服务器一次,对上传的E文件进行读扫描。最后,解析E文件的内容,将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写入到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

步骤二: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设备运行年限、变电站和线路信息等通过ODBC方式接入到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并且,在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进行计算加工的配置,对需要计算的测点进行测点类型和公式配置,7*24运行可靠性指标运算。计算结果存入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

步骤三:基于海量的10KV电压数据,关联停电计划、故障停电等信息,进行停电次数、时长的数据的计算、统计与分析,进行临时停电、计划停电、故障停电分析。通过对停电次数、时长、范围等数据统计进行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分析。

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时,至少要包含的指标数据为: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和系统故障停电率。

供电可靠率为一日/月中对10KV配网供电的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时间的比值。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一日/月中10KV配网供电的平均停电时间,单位以h表示。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为一日/月中10KV配网供电的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为即一日/月中10KV配网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为一日/月中10KV配网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系统故障停电率为一日/月中10KV配网每百公里线路(包括架空线及电缆)故障停电次数。

步骤四:通过海量的历史准实时数据分析,以及故障停电事件分析,关联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等信息,挖掘故障停电与工作票、设备采集数据、设备运行年限等因素的内在联系,建立实时的供电可靠性的分析与预测。参考图4,图4为不同容量光伏接入电缆网位置对可靠性的影响示意图。

影响供电可靠性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内部因素如下:

(1)线路方面:线路非全相运行、瓷瓶闪络放电、断线、倒杆、短路、树害、接地、跌落熔断器故障和柱上油开关故障。

(2)变电方面:①配电变压器常见故障主要有铁芯局部短路或烧毁,绝缘损坏;套管对地击穿或放电;分接开关触头灼伤或有放电;线圈间短路、断线,对地击穿。②开闭所和配电室部分主要故障设施是电缆进、出线,大都发生在电缆中间接头及电缆端头短路等故障。③户内10kV少油或真空断路器故障主要有开断关合类故障。④电流互感器故障有二次开路,如引线接头松、端子坏等;过热绝缘老化、腐蚀而造成电晕放电或局部放电;受潮绝缘下降而击穿。⑤电压互感器故障有铁磁谐振、受潮短路、绝缘劣化、局部放电或击穿。

(3)网架结构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许多地方配电网的网络结构不合理,一些电网结构满足不了安全标准,即在受端系统内发生任何严重单一故障时,不能可靠、快速地切除故障,保持系统稳定。

(4)电源的供电能力:即变电站根据需要,持续、不间断地提供电力、电量的能力。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外部因素如下:

(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中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最大的是雷害事故,其次是大风、雨雪天气。

(2)作业停运:作业停运是指配电线路因检修、试验或施工造成的停运。

(3)人为因素:人为过失会影响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人为过失可以分为工作人员过失和外部人员过

可见,本发明基于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的的配网10KV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及时进行设备检修,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通过关联原因分析,找到导致可靠性降低的原因,提供分析报告给运捡等业务部门,及时对已发生故障和可能要发生的故障进行有效规避,提高配网运营效率,规避风险。也给供电企业提升精细化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因此对配网可靠性进行实时分析,在实际上能够改善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数据管理平台是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各业务应用形成的实时历史数据进行存储、集中、整合、共享和分析的场所,同时提供标准统一的访问方式,是为绿色电网和经营管理各业务应用—特别是跨专业跨部门的综合业务应用在实时历史数据层面提供技术支撑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各地市配网设备历史准实时数据接入到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监测配网供电电压数据,事件数据,能够尽早发现计划外的停电故障,并及时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方法通过配网10KV供电电压数据,关联检修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事件,实时计算停电时间、停电次数等供电可靠性指标,挖掘故障停电与工作票、设备采集数据设备运行年限等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行供电可靠性的分析与预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故障停电,为电网经济高效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本方法,具体实施流程中,首先开通接入集成服务访问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实时库和关系库、统一FTP服务器的访问权限;接入接口访问FTP服务器,将设备台帐及设备实时数据接入到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关系库和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实时库。如果访问业务系统中断则及时报警并在关系库中生成记录文件以备生成数据质量审计报告,现场人员应立刻处理报警信息,保持数据访问顺利。

然后登录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打开数据加工功能,进行计算加工的公式及规则配置。配置生效后,监控计算加工服务,查看计算加工服务是否正确及时进行,有错误或告警,现场运维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保障计算加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在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实时访问可靠性指标,根据停电的内外因素为维度,查看汇总统计。查看可靠性分析报告,反馈可靠性分析报告到运检等业务部门。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实时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