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移动路障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各种停车场所,例如,酒店正门等一般需要多人值班负责为客人开门或迎送客人及安排地面停车等。现有技术中需要有专职人员移动管理路障,以方便车辆的进出。在这种情况下,当人流繁忙时难免出现差错;另外,多个岗位人员的成本高昂,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
因此,需要一种更方便灵活的路障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移动路障系统,包括:导轨和架设在导轨上的路障装置。路障装置设有相互连接的控制器、驱动器以及信号收发器。其中,控制器能从信号收发器接收外部信号,控制驱动器驱动路障装置在导轨上移动。由此,管理人员可以远距离无线操控停车场出入口的路障移动。
优选地,自动移动路障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和驱动器连接的蓄电池。由此,可以对路障系统进行充电。
优选地,路障系统还包括能与蓄电池自动联接和脱离的充电电源电路。在充电电源电路上设有干簧管;在路障装置上设有能使干簧管闭合以导通充电电源电路磁铁。由此,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充电电源电路被导通以为蓄电池充电。
优选地,路障系统还包括通过电感耦合传输电力的电力发射与接收线圈。具体地,电力发射线圈与市电连接并铺设于导轨的下方,电力接收线圈设置于路障装置的底部。由此,可以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为蓄电池充电。
优选地,路障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和蓄电池连接的电量检测装置。由此,可以 检测蓄电池内的电量使用情况,当电量没有时可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充电。
优选地,在路障装置上还设有距离传感器,例如,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以及红外距离传感器。
优选地,在路障装置上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定位装置,例如,GPS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信号收发器和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路障系统的远距离无线操控;(2)通过设置蓄电池和充电系统,使得路障系统具有自动充电功能,充电方式包括电磁感应无接触式充电、太阳能充电以及干簧管接触式充电等;(3)通过设置多种传感器和保护电路,使得路障系统具有低电量提醒功能、防下雨短路功能以及防金属丝短路功能;(4)本实用新型的路障系统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能代替人力,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干簧管的自动移动路障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干簧管的自动移动路障系统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无线充电装置的自动移动路障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停车位应用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移动路障系统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射频同轴电缆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移动路障系统包括路障装置1和导轨2。路障装置1的外壳构造成三角形,且在外壳上设有信号收发器8。在路障装置1的内部设有相互连接的控制器、驱动器以及电源装置。控制器接收信号收发器接收到的外界信号后,控制驱动器工作以带动路障装置1在导轨2上移动。驱动装置设置于路障装置1的底部,且包括驱动电机和多个驱动轮22。当驱动器工作时,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架设在导轨2上的驱动轮22在导轨2上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源装置为蓄电池。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移动路障系统还包括与整流充电电源连接的充电电源电路7。在充电电源电路7上设有干簧管3,在路障装置1的底部设有磁铁4。在这种情况下,当路障装置1移动并停靠在干簧管3的位置时,磁铁4使干簧管3闭合而导通充电电源电路7,进而为蓄电池充电。
为了使干簧管3与磁铁4的工作位置配合的更加准确,进而及时地导通充电电源电路7为蓄电池充电。在路障装置1的底部设有支架5,如图2所示,磁铁4安装在支架5上,在导轨2上设有移动凹槽,在干簧管3的位置设有垂直于上述凹槽的挡板6。在这种情况下,当路障装置1的底部支架5随路障装置1运动到与挡板6相接触时,磁铁4与干簧管3具有更准确配合位置。由此,提高了充电电源电路7被导通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导轨2上设有工作位置10和充电位置11。自动移动路障系统还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具体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与市电连接并铺设于导轨2的下方的充电位置11处的电力发射线圈组9,和设置于路障装置1底部的电力接收线圈(未视出)。电力发射线圈组9与接收线圈之间通过电感耦合传输电力,进而给蓄电池充电。另外,路障装置1的外壳还可以由太阳能光伏材料制备而成,进而可以运用太阳能技术在路障装置1的运动过程中也能为其蓄电池充电。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移动路障系统更智能化,如图5所示,在路障装置1上还设有与控制器和蓄电池连接的电量检测装置以随时监测装置的电量。当电量检测装置发现蓄电池电量低时,控制器将控制路障装置1移动至干簧管3位置或电力发射线圈组9的位置。另外,在路障装置1的外壳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距离 传感器。优选地,距离传感器包括: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以及红外距离传感器。进一步地,在路障装置1的外壳内还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GPS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移动路障系统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为移动终端的预置软件,其能向上述的移动路障系统发送指令,以控制多个路障装置的运行。当在导轨2上运行有若干路障装置1时,操作平台能向各路障装置1发送移动指令。具体地,在操作平台上能显示各路障装置1的工作状态与电量情况,操作平台可根据具体需要切换各路障装置1的工作状态为自动或手动。
启动手动状态时,路障装置1根据操作平台信号沿导轨2移动。
启动自动状态时,路障装置1根据GPS定位装置信息判断是否处于工作位置10。
(1)若路障装置1处于非工作位置10,则检测其电源电量;若电量不足则将路障装置1移动至充电位置11。若电量充足,启动距离传感器判断工作位置10是否有障碍物。若有障碍物,则停止移动;待5秒后重新判断,若有障碍物,则继续等待5秒后重新判断。反复10次后依然有障碍物存在,则向操作平台发送工作位置10异常信号。若无障碍物,则移动至工作位置10,并向操作平台发送工作状态信号。
(2)若路障装置1处于工作位置10,则检测电源电量,若电量不足移动至充电位置11;若电量充足,向操作平台发送工作状态信号。
(3)若路障装置1处于工作位置10时,收到放行指令,路障装置1则移动离开工作位置10,并根据距离传感器判断车辆与路障装置1的位置关系;车辆通过后,路障装置1回到工作位置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操作平台是预置APP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移动PC等。对于停车用户,只需安装所述APP就能获得对应的权限,获取权限后,用户就能向正在工作位置10的路障装置1发送放行信号。优选的,如图4所示,在各车位12前设置路障装置1,路障装置1处于工作位置10时,距离传感器周期性的扫描车位12方向是否有障碍物,并反馈给操作平台。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