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整形测试压敏上料机中的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5519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整形测试压敏上料机中的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转子在安装压敏前需要对转子进行整形,而以往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工完成该工作,这不但费时费力,并且工作效率也不高,为了解决该技术难题,就需要一种设备能对转子进行流水线式化加工,以提高转子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转子整形测试压敏上料机中的整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转子整形测试压敏上料机中的整形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整形组件,其中支撑组件跨设在加工轨道正上方,整形组件位于支撑组件底部;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方型气缸、气缸座及支撑柱,所述气缸座位于加工轨道正上方,且其通过支撑柱进行支撑固定,其中方型气缸位于气缸座顶部,且其输出轴贯穿气缸座;

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导向轴、直线轴承、固定座、整形头及导向柱,其中导向轴数量为两根,且分别竖直固定在气缸座底部的左右两侧上,所述导向轴上均外套有直线轴承,且直线轴承固定在固定座内,其中位于直线轴承前侧的固定座内竖直设有整形头,两组整形头之间的固定座上还设有导向柱,所述整形头正对于加工轨道内,且整形头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导向轴位于加工轨道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方型气缸的输出轴底端与固定座顶部之间通过螺母锁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数量为四根,其分别位于气缸座底部的四个顶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子整形装置设置在转子整形测试压敏上料机中,使得转子以流水线式、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加工,以替代以往的人工手动对转子进行整形的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人工成本,使得转子的加工流水线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组件、2、整形组件,3、加工轨道,4、方型气缸,5、气缸座,6、支撑柱,7、导向轴,8、直线轴承,9、固定座,10、整形头,11、导向柱,12、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转子整形测试压敏上料机中的整形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及整形组件2,其中支撑组件1跨设在加工轨道3正上方,整形组件2位于支撑组件1底部;

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方型气4缸、气缸座5及支撑柱6,所述气缸座5位于加工轨道3正上方,且其通过支撑柱6进行支撑固定,其中方型气缸4位于气缸座5顶部,且其输出轴贯穿气缸座5;

所述整形组件2包括导向轴7、直线轴承8、固定座9、整形头10及导向柱11,其中导向轴7数量为两根,且分别竖直固定在气缸座5底部的左右两侧上,所述导向轴7上均外套有直线轴承8,且直线轴承8固定在固定座9内,其中位于直线轴承8前侧的固定座9内竖直设有整形头10,两组整形头10之间的固定座9上还设有导向柱11,所述整形头10正对于加工轨道3内,且整形头10底部设有检测整形时所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2。

所述导向轴7位于加工轨道3的后侧,所述方型气缸4的输出轴底端与固定座9顶部之间通过螺母锁紧连接,该方型气缸4通过推动固定座9,使得固定座9通过直线轴承8沿导向轴7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支撑柱6数量为四根,其分别位于气缸座5底部的四个顶角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子整形装置设置在转子整形测试压敏上料机中,使得转子以流水线式、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加工,以替代以往的人工手动对转子进行整形的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人工成本,使得转子的加工流水线更为顺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