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69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振动电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

现有的振动电机大体上包括壳体、盖设在壳体上的盖板、邻近壳体的第一配重块、邻近盖板的第二配重块、线圈,以及支撑线圈的线圈支架。在安装时,首先将线圈支架焊接在盖板上,且线圈支架与盖板之间具有预留空间,随后将第二配重块穿设于预留空间中,同时将第一配重块安装于壳体内;最后将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卡合,并将壳体与盖板彼此焊接。

在该振动电机的装配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线圈支架、柔性电路板零散设置在盖板上,使振动电机的装配增加了繁琐度;而第二配重块从线圈支架的下方穿设于线圈支架与盖板之间,难度非常大,导致电机的装配效率与产品良率较低。另外,为方便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装配与焊接,需要在盖板上开孔,这将导致盖板的强度降低,且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电机,该振动电机的装配流程简单,装配难度低,且装配效率与产品良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形成收容空间的盖板,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动组件和模块化的定子组件,以及弹性支撑所述振动组件的弹性部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用于支撑所述线圈的线圈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线圈和所述线圈支架之间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路板;

所述线圈支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线圈的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和壳体固定连接的支撑臂;所述电路板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承载部,以及与所述承载部连接的延伸臂;所述线圈承载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延伸臂与所述支撑臂贴合。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臂包括从所述承载部沿远离所述线圈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部,与所述弯折部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的延伸部,以及连接所述弯折部和所述支撑臂的连接部;所述支撑臂容纳于所述间隙内,并抵靠在所述连接部上,且所述支撑臂还与所述延伸部贴合。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自所述延伸部沿朝向所述盖板的方向弯折延伸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贴合于所述盖板上,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开口,且所述电路板延伸穿出所述开口;所述支撑臂包括朝所述侧壁延伸的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弯折延伸的贴合部;所述贴合部贴合于所述侧壁上。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部在所述侧壁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开口。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部上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形成有卡合部,且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相贴合。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形成有卡合部,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合部相匹配并与所述开口彼此分离的卡槽。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臂通过胶水粘贴于所述支撑臂。

一个实施例中,线圈包括两条引出线,且所述承载部上靠近所述线圈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焊盘;所述引出线焊接在所述焊盘上。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线圈之间的第一配重块、容纳于所述第一配重块内的第一磁钢、设置于所述线圈支架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第二配重块以及容纳于所述第二配重块内的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磁间隙,所述线圈支架将所述线圈支撑于所述磁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电机通过将线圈、线圈支架以及电路板集成于一体以形成定子组件,实现产品模块化;在安装时,该线圈支架固定在壳体上,使第二配重块无需通过穿设的方式安装于线圈支架与盖板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大大减小了装配的难度,提高了振动电机的整体装配效率与产品良率;并且盖板无需开孔来使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彼此固定,保证了盖板的强度与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振动电机一个方向的分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振动电机的反向分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振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定子组件的组装图;

图5是图4中的定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线圈支架的示意图;

图8是采用图6所示的线圈支架与壳体卡合固定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振动电机。如图1至3所示,该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1、收容于外壳1的收容空间内的振动组件3和模块化的定子组件2,以及弹性支撑振动组件3的弹性部件4。其中,外壳1包括壳体11以及盖设于壳体11上并与该壳体11形成上述收容空间的盖板12。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4-5所示,该定子组件2包括:线圈21、支撑线圈21的线圈支架22,以及固定于线圈21和线圈支架22之间并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的电路板23。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1的一侧壁111上开设有开口112,且电路板23延伸穿出该开口112,并与外部电路(未示出)连接。

线圈支架22包括用于放置线圈21的安装架221、固定于壳体11上并与安装架221连接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架222和第二固定架223。其中,第一固定架222和第二固定架22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在壳体11平行于振动组件3的振动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进一步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线圈支架22还包括与第二固定架223固定连接的支撑臂224。该支撑臂224固定于壳体1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臂224例如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与壳体11固定。

如图5所示,该支撑臂224大体上包括朝向该侧壁111延伸的主体部2241,以及自该主体部2241弯折延伸的贴合部2242。该贴合部2242例如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贴合于壳体11的侧壁111上。此外,该贴合部2242在侧壁111上的投影覆盖开口112。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8所示,贴合部2242远离主体部2241的一端形成有卡合部225,且该卡合部225与壳体11上的开口112的内壁相贴合,由此加强支撑臂224与壳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卡合部225可与开口112的内壁相抵接,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卡合部225与开口112的内壁之间还可涂覆有胶水。其中,该卡合部225在本实施例中为卡扣。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壳体11上单独设置与该卡合部225相匹配并与开口112彼此分离的卡槽(未示出)。在安装时,该卡合部可抵接于卡槽的内壁上,或者例如通过涂覆胶水的方式将卡合部粘接在卡槽的内壁上。

进一步如图2和图4-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3包括设置于安装架221上的承载部231,以及与承载部231连接的外部的延伸臂232。线圈21承载于承载部231上;延伸臂232贴合于支撑臂224上,使得延伸臂232可以依靠支撑臂224支撑,从而增强了延伸臂232的刚性。在本实施例中,该延伸臂232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贴合于支撑臂224;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延伸臂232与支撑臂224的固定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5-6所示,该延伸臂232包括从承载部231沿远离线圈21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部2321、与弯折部2321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间隙G的延伸部2322,以及连接弯折部2321和支撑臂224的连接部2323。其中,支撑臂224容纳于安装间隙G内,并抵靠在连接部2323上,且支撑臂224还与延伸部2322贴合。该种支撑臂224的结构设置可使支撑臂与延伸部2322之问的连接更为可靠,且操作简单方便。

此外,参见图4-6,该电路板23还包括自延伸部2322沿朝向盖板12的方向弯折延伸的连接端部2324;该连接端部2324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具体地,该连接端部2324贴合于盖板12上,并通过壳体11的开口112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3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PC,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电路板23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进一步如图2和图4-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1包括两条引出线(未示出),且承载部231上靠近线圈2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焊盘2311;引出线焊接在焊盘2311上,由此可实现线圈21与电路板23之间的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该焊盘2311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本实施例对焊盘2311的数量以及具体设置位置不作任何限制。

进一步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组件3包括设置于壳体11和线圈21之间的第一配重块31、容纳于第一配重块31内的第一磁钢311和设置于第一配重块上远离线圈22一侧的第一导磁板312。该振动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线圈支架22和盖板12之间并与第一配重块31固定的第二配重块32、容纳于第二配重块32内的第二磁钢321和设置于第二配重块32且面对盖板11的第二导磁板322。第一磁钢311和第二磁钢321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磁间隙,线圈支架22将线圈支撑于该磁间隙内。

在安装时,可首先将线圈、电路板以及线圈支架彼此组装好,形成模块化的定子组件,并将安装好第一磁钢311与第一导磁板312的第一配重块31安装在壳体11上。随后,将模块化的定子组件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固定于壳体11上。随后将第二配重块32与第一配重块31固定。最后将盖板12与壳体11焊接。该种装配方式中,将线圈、线圈支架以及电路板集成于一体以形成定子组件,实现产品模块化;在安装时,该线圈支架固定在壳体上,使第二配重块无需通过穿设的方式安装于线圈支架与盖板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大大减小了装配的难度,提高了振动电机的整体装配效率与产品良率;并且盖板无需开孔来使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彼此固定,保证了盖板的强度与密封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