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器的电动机与电路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81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码器的电动机与电路板的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码器,尤其涉及编码器中电动机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对于现有的编码器,其编码器的电路板一种是直接焊接在马达的接线端子上,另外一种是将电路板卡在马达的接线端子上,但是这种两种方式中的电路板在径向方向上很容易发生位移以及变形,使得编码器中的电路板与马达接触不良,编码器信号不稳定,造成编码器的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码器的电动机与电路板的连接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编码器的电动机与电路板的连接容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码器的电动机与电路板的连接装置,包括电动机和电路板,所述电动机包括铁壳组件、端盖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安装于铁壳组件的一端,并且端盖组件与铁壳组件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转子组件依次穿过端盖组件与铁壳组件的轴线,安装于端盖组件与铁壳组件内;所述端盖组件是由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其中上端盖的直径小于下端盖的直径;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带有开口的穿孔;当电路板安装于下端盖的端面上时,上端盖穿过该穿孔,并且使得上端盖的四周与电路板的穿孔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端盖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安装柱,电路板上设有与每个安装柱对应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为压铆螺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压铆的方式将电路板固定在电动机的下端盖的端面上,并且通过上端盖穿过电路板的穿孔,从而使得电路板在径向以及圆周方式都不会发生移动或变形,保证了电路板与电动机的良好接触,编码器的信号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路板;2、铁壳组件;3、端盖组件;31、上端盖;32、下端盖;33、下端盖的端面;4、转子组件;5、穿孔;6、安装柱;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码器的电动机与电路板1的连接装置,其包括电路板1和电动机两部分,其中电动机包括铁壳组件2、端盖组件和转子组件4,所述端盖组件安装于铁壳组件2的一端,从而使得端盖组件与铁壳组件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转子组件4依次穿过端盖组件与铁壳组件2的轴线,安装于端盖组件与铁壳组件2内,也即是转子组件为马达的转轴。所述端盖组件是由上端盖31和下端盖32组成,也即是,上端盖的底部位于下端盖的顶部上,从而组成整个端盖组件。另外,上端盖31的中心线与下端盖32的中心线重合;而且上端盖31的直径小于下端盖32的直径。

电路板1上设有一带有开口的穿孔5。当电路板1安装于端盖组件上时,上端盖31穿过该穿孔5,并且上端盖31的四周与电路板1紧密连接,也即是将上端盖31卡在电路板1的穿孔5内,使得电路板1安装于下端盖的端面33上。由于上端盖31卡在电路板1的穿孔5内,这样电路板1在电动机上就不会四周移动。

优选地,所述下端盖的端面33上还设有安装柱6,该安装柱6可以有多个,分别位于下端盖的端面33的四周。而电路板1上还设有与安装柱6对应的安装孔7。安装柱6与安装孔7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是,当电路板1安装于端盖组件上时,每个安装柱6均穿过对应的安装孔7。安装柱6可以采用压铆螺母,在安装的过程中,可通过热铆或冷铆的方式,将电路板1固定安装在端盖组件的下端盖的端面33上,进一步使得电路板1不会从端盖组件上脱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端盖31卡在电路板1的穿孔5内,电路板1又通过安装柱6固定安装于下端盖的端面33上,使得电路板1平贴于下端盖的端面33上,因此,电路板1在轴向以及圆周方向上,均不会发生位移或变形,确保了编码器内的电动机与电路板1的接触良好,编码器的信号稳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电路板与电动机接触良好、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和操纵灵活的特点,适合应用于办公、医疗设施上的所有打印机、扫描仪的编码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