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防误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4700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车门防误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防误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拨动汽车的内车门把手会将汽车门打开,人们有时在车内会无意识的拨动内车门把手,如果在行驶的过程中将车门打开,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人们有时在没有将汽车停稳前就拨动内车门把手开门下车,从而会因为惯性造成摔倒;还有就是小孩由于顽皮和不懂事,不小心拨动了内车门把手,也容易将车门打开,造成安全事故。

虽然有些汽车设置有儿童锁,但是如果想要打开后车门的话只能在中控门锁开启的状态下,用后车门外侧的开关拉开车门。其开关过程较为复杂,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防误开启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用手错误拨动内车门把手会因为电麻而自动放手,保障汽车车门在行驶过程中不被误开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门防误开启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高压发生单元,所述高压发生单元的两个输出端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均设置于汽车的内车门把手上,高压发生单元还连接有速度检测单元,速度检测单元控制高压发生单元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发生单元用于将直流电源的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弱电流的输出电压,并将高压发生单元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上,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设置于汽车的内车门把手上;

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放电,只有当手同时触摸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时,造成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之间短路时才释放出高电压,给手造成一种电麻的刺激。

高压发生单元连接有速度检测单元,速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轮的转速,当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车轮转动,速度检测单元控制高压发生单元通电,给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接通高压电压,用手触摸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就会因为电麻而放手,防止车门在行驶过程中被误开启;当汽车停稳后,汽车车轮不转动,速度检测单元控制高压发生单元断电,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不接通高压电压,可以用手打开车门。

由于采用的是高电压弱电流,并且电流只流过手心,不会造成人身伤害。

所述速度检测单元为速度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的输入轴与车轮的转轴相连,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控制高压发生单元的通断电。

速度继电器结构简单,当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转动,带动速度继电器的输入轴转动,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闭合,控制高压发生单元通电产生高压电压,当汽车停稳后,车轮不动,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打开,控制高压发生单元断电不产生高压电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速度检测单元的结构简单实用,只须将车轮的转轴稍作修改。

速度检测单元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包括汽车ECU,汽车ECU设置有信号输入端,汽车EC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速度传感器,汽车ECU设置有控制端,汽车ECU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基极,第一开关管控制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断电,第一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控制高压发生单元的通断电。

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轮转速传递给汽车ECU,汽车ECU根据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相应的控制端输出高低电平,从而控制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断电,第一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控制高压发生单元的通断电。即当车轮速度为零时,高压发生单元断电,否则高压发生单元通电。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设置于内车门把手的内表面。

上述设置的效果为:人们在转弯过程中,由于惯性身体触碰到内车门把手的外表面不会产生电麻,只有将手伸入内车门把手的内表面试图向外拨动内车门把手时,才会产生电麻。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均为梳状电极,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间隔设置。

上述设置使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均布在汽车的内车门把手上,这样能保证手能同时触摸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如果只设置一根正电极和一根负电极,有时会因为手没有同时触摸到两根电极而不产生电麻。

所述高压发生单元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有极电容C1的正极,有极电容C1的负极经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后连接按钮开关SB的一端,按钮开关SB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有极电容C1的正极还连接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极电容C2的正极,有极电容C2的负极连接升压变压器G1的第一线圈的首端,第一线圈的尾端经电阻R1连接有极电容C2的正极,第一线圈的尾端还连接有极电容C1的负极;第一线圈的尾端还连接升压变压器G1的第二线圈的首端,第二线圈的尾端连接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

升压变压器G1还设置有高压线圈,高压线圈的首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高压线圈的尾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还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高压线圈的尾端;电容C5还并联有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

电容C5的一端还连接第一放电电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放电电极。

上述高压发生单元的结构简单,高压发生单元首先将直流电源的电压经振荡器转换为振荡信号,再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后给高压电容C3和高压电容C5充电,高压电容C5的两端输出高压电。高压电容C5的一端还连接第一放电电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放电电极,从而在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之间产生一高压电压。

按钮开关SB用于手动控制高压发生单元的通断电,即可以手动开启或关闭高压发生单元的电源。当车轮转动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闭合,给高压发生单元的振荡器接通直流电,当车轮停转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打开,给高压发生单元的振荡器断开直流电;并且当车轮转动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打开,高压电容C5两端有电,当车轮停转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闭合,高压电容C5经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放电。保证在车轮停转后手不会因拨动汽车内车门把手而产生电麻。

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通常情况下不放电,只有当手同时接触时,才因为短路而产生放电。

所述有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管D3的正极,稳压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放电电极,所述稳压管D3的负极还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第二开关管Q2控制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线圈通断电;

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还经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开关连接有极电容C1的正极。

上述增加的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当手触摸到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时候,由于放电电流在稳压管D3两端产生一个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控制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瞬时打开,延时几秒钟后再闭合,这样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手再次拨动内车门把手,第二次不会产生电麻。

显著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防误开启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用手错误拨动内车门把手会因为电麻而自动放手,保障汽车车门在行驶过程中不被误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2为内车门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车门防误开启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单元1,所述高压发生单元1的两个输出端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均设置于汽车的内车门把手5上,高压发生单元1还连接有速度检测单元4,速度检测单元4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发生单元1用于将直流电源的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弱电流的输出电压,并将高压发生单元1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上,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设置于汽车的内车门把手5上;

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放电,只有当手同时触摸到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时,造成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之间短路时才释放出高电压,给手造成一种电麻的刺激。

高压发生单元1连接有速度检测单元4,速度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车轮的转速,当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车轮转动,速度检测单元4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通电,给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接通高压电压,用手触摸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就会因为电麻而放手,防止车门在行驶过程中被误开启;当汽车停稳后,汽车车轮不转动,速度检测单元4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断电,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不接通高压电压,可以用手打开车门。

由于采用的是高电压弱电流,并且电流只流过手心,不会造成人身伤害。

所述速度检测单元4为速度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的输入轴与车轮的转轴相连,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的通断电。

速度继电器结构简单,当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转动,带动速度继电器的输入轴转动,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闭合,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通电产生高压电压,当汽车停稳后,车轮不动,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打开,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断电不产生高压电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速度检测单元4的结构简单实用,只须将车轮的转轴稍作修改。

速度检测单元4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速度检测单元4包括汽车ECU,汽车ECU设置有信号输入端,汽车EC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速度传感器,汽车ECU设置有控制端,汽车ECU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基极,第一开关管控制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断电,第一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的通断电。

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轮转速传递给汽车ECU,汽车ECU根据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相应的控制端输出高低电平,从而控制第一继电器的线圈通断电,第一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的通断电。即当车轮速度为零时,高压发生单元1断电,否则高压发生单元1通电,速度检测单元4的该种方案的电路图略。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设置于内车门把手5的内表面。

上述设置的效果为:人们在转弯过程中,由于惯性身体触碰到内车门把手5的外表面不会产生电麻,只有将手伸入内车门把手5的内表面试图向外拨动内车门把手5时,才会产生电麻。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均为梳状电极,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间隔设置。

上述设置使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均布在汽车的内车门把手5上,这样能保证手能同时触摸到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如果只设置一根正电极和一根负电极,有时会因为手没有同时触摸到两根电极而不产生电麻。

所述高压发生单元1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有极电容C1的正极,有极电容C1的负极经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S1-1后连接按钮开关SB的一端,按钮开关SB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有极电容C1的正极还连接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极电容C2的正极,有极电容C2的负极连接升压变压器G1的第一线圈N1的首端,第一线圈N1的尾端经电阻R1连接有极电容C2的正极,第一线圈N1的尾端还连接有极电容C1的负极;第一线圈N1的尾端还连接升压变压器G1的第二线圈N2的首端,第二线圈N2的尾端连接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

升压变压器G1还设置有高压线圈N3,高压线圈N3的首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高压线圈N3的尾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还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高压线圈N3的尾端;电容C5还并联有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KS1-2;

电容C5的一端还连接第一放电电极2,电容C5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放电电极3。

上述高压发生单元1的结构简单,高压发生单元1首先将直流电源的电压经振荡器转换为振荡信号,再经升压变压器G1升压后给高压电容C3和高压电容C5充电,高压电容C5的两端输出高压电。高压电容C5的一端还连接第一放电电极2,电容C5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放电电极3,从而在第一放电电极2、第二放电电极3之间产生一高压电压。

按钮开关SB用于手动控制高压发生单元1的通断电,即可以手动开启或关闭高压发生单元1的电源。当车轮转动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S1-1闭合,给高压发生单元1的振荡器接通直流电,当车轮停转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S1-1打开,给高压发生单元1的振荡器断开直流电;并且当车轮转动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KS1-2打开,高压电容C5两端有电,当车轮停转的时候,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KS1-2闭合,高压电容C5经速度继电器的常闭开关KS1-2放电。保证在车轮停转后手不会因拨动汽车内车门把手5而产生电麻。

第一放电电极2、第二放电电极3通常情况下不放电,只有当手同时接触时,才因为短路而产生放电。

所述有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管D3的正极,稳压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放电电极3,所述稳压管D3的负极还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第二开关管Q2控制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线圈KT1-1通断电;

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还经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开关KT1-2连接有极电容C1的正极。

上述增加的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当手触摸到第一放电电极2和第二放电电极3的时候,由于放电电流在稳压管D3两端产生一个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控制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线圈KT1-1通电,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开关KT1-2瞬时打开,延时几秒钟后再闭合,这样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手再次拨动内车门把手5,第二次不会产生电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防误开启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用手错误拨动内车门把手会因为电麻而自动放手,保障汽车车门在行驶过程中不被误开启。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