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286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低压配电柜市场随着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制造业的投资以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我国低压配电柜市场需求大好的环境下,对低压配电柜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柜的功率自动切换目前是完整的控制系统,造价成本比较高,不易适用一些小型的低压配电柜。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且智能控制的特性,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社会上低压配电柜在实现功率自动切换地前提下且成本可控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包括功率检测模块、MCU模块、负载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其特征在于,功率检测模块连接MCU模块,MCU模块连接负载控制模块、报警模块;

所述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功率检测器J1,功率检测器J1的引脚3连接电源+5V、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功率检测器J1的引脚2连接电容C1、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3和R2、R5的一端、放大器AR1的引脚2功率检测器J1的引脚1接地,放大器AR1的引脚1接电源+5V,放大器AR1的引脚4接电源+5V、电阻R3的另一端,放大器AR1的引脚5、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AR1的引脚3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4V。

优选地,所述MCU模块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的引脚11接电阻R4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6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35,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引脚2,三极管Q2的引脚3连接电阻R7的一端、MOS管Q1的引脚1,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5V,三极管Q2的引脚1、MOS管Q1的引脚3接地,MOS管Q1的引脚2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K1的引脚5,三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K1的引脚4接电源+12V,继电器K1的引脚2接负载的负极,继电器K1的正极接电池组BT1的正极,电池组BT1的负极接负载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所选的元器件都是比较低廉的,整个设计运用逐级控制降负荷的原理,达到功率自动切换的功能,当该设备出现问题时导致功率无法自动切换时,报警模块又能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人们维修设备,因此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和推广价值。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的电路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低电压功率自动切换配电柜,包括功率检测模块、MCU模块、负载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其特征在于,功率检测模块连接MCU模块,MCU模块连接负载控制模块、报警模块;MCU模块接收功率检测模块检测的信号,分析处理数据控制负载控制模块;

所述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型号AD8310的功率检测器J1,型号为AD8310的功率检测器造价便宜,其信号的输出的连接也较为简单,功率检测器J1的引脚3连接电源+5V、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电阻R1将电源+5V整流为脉动直流电源,同时电源+5V通过电阻R1又为功率检测器J1的输出信号提供了一个基电位,功率检测器J1的引脚2连接电容C1、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3和R2、R5的一端、放大器AR1的引脚2功率检测器J1的引脚1接地,放大器AR1的引脚1接电源+5V,放大器AR1的引脚4接电源+5V、电阻R3的另一端,放大器AR1的引脚5、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AR1的引脚3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4V。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MCU模块包括型号STC89C52的单片机U1,单片机U1的引脚11接电阻R4的一端,单片机U1内载入的有优先级负载控制程序,当过负载时,能够依次发出指令控制不同的负载。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所述的负载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6,电阻R6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35,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引脚2,三极管Q2的引脚3连接电阻R7的一端、MOS管Q1的引脚1,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5V,三极管Q2的引脚1、MOS管Q1的引脚3接地,MOS管Q1的引脚2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K1的引脚5,三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K1的引脚4接电源+12V,继电器K1的引脚2接负载的负极,继电器K1的正极接电池组BT1的正极,电池组BT1的负极接负载的负极。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负载控制模块在此可以是多个,每个都分别控制一个负载,可以4个控制模块分别控制负载1、负载2、负载3、负载4,也可以更多,根据低压配电柜的额定功率而定,该负载控制模块是分优先级的,当过负载时,MCU模块依次通过负载控制模块控制负载1、负载2、负载3、负载4,也可以更多。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电阻R9,电阻R9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23、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引脚1,三极管Q3的引脚2、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3的引脚3接警报器LS1的负极,警报器LS1的正极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源+5V。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 MCU模块接收功率检测模块的信息,当过负荷时,运用逐级控制降负荷的原理,控制负载控制模块,因此可以采用比较低廉的元器件,逐步关闭负载1、负载2、负载3、负载4,也可以更多,直到功率检测模块检测信息正常为止,达到功率自动切换的功能,当该设备出现问题时导致功率无法自动切换时,MCU模块报警模块又能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人们维修设备,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