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摩托车起动电机转子的绕线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8483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摩托车起动电机转子的绕线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电机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摩托车起动电机转子的绕线整形机,属于机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摩托车起动电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电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启动过程。直流串激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且使起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产生机械运动;传动机构将驱动齿轮啮合入飞轮齿圈,同时能够在发动机起动后自动脱开;起动电机电路的通断则由一个电磁开关来控制。发动机在以自身动力运转之前,必须借助外力旋转,发动机借助外力由静止状态过渡到能自行运转的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发动机常用的起动方式有人力起动、辅助汽油机起动和电力起动三种形式。电力起动方式因其操作简便、起动迅速,具有重复起动能力,并且可以远距离控制,因此被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现目前在设计和制造起动电机时,不仅要考虑转子的布局,也要考虑转子上的绕线问题。但是由于工艺水平以及设备的影响,现目前在装配转子绕线时,常常会出现转子绕线不均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转子上绕线不均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调整转让绕线的用于摩托车起动电机转子的绕线整形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摩托车起动电机转子的绕线整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框架结构,在机架顶部的平台上安装有气缸柱,所述气缸柱竖向设置并通过法兰盘固定在机架上,在气缸柱的上部连接有气缸支承块,所述气缸支承块沿水平方向布设,气缸支承块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气缸柱的顶部,气缸支承块的另一端与压紧气缸的外壳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齿盘,所述齿盘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的平台底面上,在齿盘的底部固定有底圆盘,在齿盘内安装有用于整理绕线的整形刀,所述齿盘还与摆动气缸相连,所述摆动气缸的外壳固定在机架的平台底部,摆动气缸的输出轴与齿盘连接并在工作时带动齿盘旋转;在所述底圆盘中心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在整形刀中心的待整形的电机转子正对,在所述底圆盘的底部还固定有气缸座,在气缸座上安装有顶出气缸,所述顶出气缸竖向设置,所述顶出气缸的气缸头和压紧气缸的气缸头在竖直方向上正对。

优化地,在所述气缸支承块上还连接有力臂,所述力臂为圆弧形结构,气缸支承块通过力臂与压紧气缸的外壳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力臂来实现支承块和压紧气缸的固定,这样不仅连接后的稳定性较好,不易打滑,而且安装和拆卸也更加方便。

优化地,在所述齿盘内还安装有用于定位待整形的电机转子的固定盘。通过所述固定盘可以更加方便的将电机转子定位,避免放入电子转子时产生摩擦造成划伤,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地,所述的摆动气缸与齿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实用新型为了方便设备的传动,通过同一水平线上的安装定位,不仅使得操作更加灵活,同时可靠性也得到提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解决了转子绕线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整形机可以对转子上的绕线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整,使其布局均匀、流畅,这样不仅保障了转子的工作可靠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电机转子的产品合格率。

2、操作简便、快捷: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整形机是专门针对起动电机转子而设计的,针对性很强,而且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便,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

3、造价较低,设备的可靠性较好,通用性也很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摩托车起动电机转子的绕线整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2—气缸柱,3—法兰盘,4—气缸支承块,5—压紧气缸,6—齿盘,7—底圆盘,8—整形刀,9—摆动气缸,10—连接孔,11—电机转子,12—气缸座,13—顶出气缸,14—力臂,15—固定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摩托车起动电机转子的绕线整形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为框架结构,在机架1顶部的平台上安装有气缸柱2,所述气缸柱2竖向设置并通过法兰盘3固定在机架1上,在气缸柱2的上部连接有气缸支承块4,所述气缸支承块4沿水平方向布设,气缸支承块4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气缸柱2的顶部,气缸支承块4的另一端与压紧气缸5的外壳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还安装有齿盘6,所述齿盘6可转动的安装在机架1的平台底面上,在齿盘6的底部固定有底圆盘7,在齿盘6内安装有用于整理绕线的整形刀8,所述齿盘6还与摆动气缸9相连,所述摆动气缸9缸的外壳固定在机架1的平台底部,摆动气缸9的输出轴与齿盘6连接并在工作时带动齿盘6旋转;在所述底圆盘7中心设有连接孔10,所述连接孔10与安装在整形刀8中心的待整形的电机转子11正对,在所述底圆盘7的底部还固定有气缸座12,在气缸座12上安装有顶出气缸13,所述顶出气缸13竖向设置,所述顶出气缸13的气缸头和压紧气缸5的气缸头在竖直方向上正对。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气缸支承块4上还连接有力臂14,所述力臂14为圆弧形结构,气缸支承块4通过力臂14与压紧气缸5的外壳固定连接。在所述齿盘6内还安装有用于定位待整形的电机转子11的固定盘15。所述的摆动气缸9与齿盘6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紧气缸5、摆动气缸9和压紧气缸15的控制均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够实现对气缸的控制,因此在此不详细描述。

工作原理:工作时,将电机转子放入到齿盘内,由于固定盘的存在,电机转子能够很容易实现定位,电机转子放置好后,控制压紧气缸动作,使得压紧气缸的气缸头下压,这样就使得电机转子在竖直方向上定位;然后控制摆动气缸动作,摆动气缸的气缸头伸缩并带动齿盘旋转,齿盘旋转后带动整形刀转动,整形刀对电机转子上的绕线进行梳理,待电子转子上的绕线梳理完成后,控制顶出气缸动作,顶出气缸的气缸头上升,将电机转子顶出,然后取出电机转子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