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掩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795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掩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电表箱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掩线盒。



背景技术:

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为了使居民用电户的电表便于管理,大都将电表集中安装在电表箱内,这样对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电表箱内电表户数的增加而导致导线增加,这样就增加了安装的工艺难度,费工费时,还很难达到工艺美观的效果,且影响电表箱安装处所的环境。电表箱的生产厂家在电表箱底板上设置了一种掩线盒,虽然能将电表箱内凌乱的导线集中遮掩,但因这种掩线盒底盒大多与电表箱为一整体,掩线盒面罩通过螺钉与掩线盒底盒连接,使得电表箱内的导线只能顺着掩线盒一个口进,另一个口出。这种掩线盒就不能适用了另外采用螺钉连接固定掩线盒面罩由于螺钉繁琐拆卸,螺钉易损坏滑丝,这样掩线盒就更起不到对电表导线的遮掩作用。

也有一些厂商采用卡槽的方式将掩线盒面罩固定于底盒上,但卡槽方式需要底盒侧壁有足够的厚度才能设置卡槽来配合面罩的卡爪,底盒侧壁厚度大则会导致底盒内部空间小,对于进出线以及存线的空间相对减少。并且现有的掩线盒第一进出线口都为固定形状,对于导线大小不一的掩线功能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掩藏直径不一样导线掩线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掩线盒,包括底盒和位于底盒上的面罩,所述底盒至少一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突起单元,相邻突起单元之间形成可供导线通过的间隙单元。

优选地,所述突起单元上设有第一卡扣单元,所述面罩上设有对应配合该第一卡扣将所述面罩卡扣连接于所述底盒上的第二卡扣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单元设置于所述突起单元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突起单元体形一致,均匀排列。

优选地,所述突起单元为可折断的突起单元。

优选地,所述底盒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突起单元。

优选地,所述突起单元为两端粗中部细的突起单元,使所述间隙单元成中部宽两端细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突起单元的上端自其底部向顶部的方向成渐宽状。

优选地,所述间隙单元的深度为底盒高度的1/8至6/8。

优选地,所述底盒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的螺丝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掩线盒底盒和面罩拆卸方便,并且能够掩藏直径不一样导线,并且能够实现多跟导线整齐的穿进和穿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掩线盒优选实施例的底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掩线盒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掩线盒,包括底盒1和位于底盒上的面罩2,底盒1至少一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突起单元12,相邻突起单元12之间形成可供导线通过的间隙单元11。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突起单元12为可折断的突起单元12,当导线直径较大或者需要多跟导线一同穿过同一个间隙单元11时,可将突起单元12折断,使突起单元12两侧的间隙单元11连通,变成一个较大的间隙单元11。

参考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突起单元12上设有第一卡扣单元13,面罩2上设有对应配合该第一卡扣将面罩2卡扣连接于底盒1上的第二卡扣单元21。卡扣设置能够使面罩拆卸方便,能够较容易观察底盒1内情况。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单元13设置于突起单元12的上端,并且第一卡扣单元13的凸起朝向底盒1外侧,对间隙单元11没有影响,不会干扰导线的穿过。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突起单元12体形一致,均匀排列。

参考图1和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底盒1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突起单元12。底盒1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形成的中空通道14,也能穿过导线,

导线可从中空通道14的任一端进入掩线盒,然后从任一个间隙单元11穿出或中空通道14另一端穿出。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突起单元12为两端粗中部细的突起单元12,使间隙单元11成中部宽两端细的形状。方便折断突起单元12,同时还能有利于间隙单元11形成较好的间隙,方便导线穿过。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突起单元12的上端自其底部向顶部的方向成渐宽状。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间隙单元11的深度为底盒1高度的1/8至6/8。既能较好的实现进、出线,同时底盒1还能有足够的空间储藏线。

在优选实施例中,底盒1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的螺丝孔(图未示)。用于将掩线盒固定于电表箱或配电箱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掩线盒底盒和面罩拆卸方便,并且能够掩藏直径不一样的各种复杂导线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