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57959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期锂一次电池开始被研究和开发,直到1970年以后,相继出现了li-(cf)x、li-mno2、li-so2和li-socl2等商品化锂一次电池,然后因其具有电池电压低、对环境污染大和安全隐患等缺点,目前仅在一些军事和民用特殊领域中使用。

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则更加广泛,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电动工具和电动车等,并部分替代了传统电池。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比能高比功率特性,贮存寿命长、安全性高的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商业化嵌锂态正极材料和膨胀石墨按一定比例进行球磨,球磨后置于120℃真空干燥,干燥后取出,置于水氧含量低于0.1ppm的手套箱内进行冷却,然后加入电解液并搅拌制成膏状物,将膏状物均匀涂于正极板上,依次加上隔膜、锂片,密封并盖上负极板后即组装成电池,待充电化成完成后拆卸电池,取出正极粉进行浸泡、搅拌、抽滤并烘干即得脱锂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所述的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材质为铝板或不锈钢板,所述隔膜的材质为pp/pe/pp。

所述的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电池充电化成制度为充电电流为0.08c,充电截止电压为4.30v。

所述的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拆卸电池后正极粉于碳酸酯内溶剂中浸泡并磁力搅拌,然后进行抽滤,抽滤完成后置于烘箱内真空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直接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脱锂处理后用于锂一次电池,使用本发明正极材料的电池相对于目前锂一次电池,具有更高的比能和功率特性,并且贮存寿命长,安全性能高,为新型单兵作战武器装备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化成电池的工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脱锂前后正极材料xrd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脱锂态正极材料电性能图。

各附图标记为:1—底板,2—负极,3—隔膜,4—隔板,5—正极,6—盖板,7—注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化成电池的工装示意图,包括底板1、盖板6和设于底板1和盖板6之间的隔板4,盖板6上设置有注液口7,底板1上设置有注液腔,注液腔注入电解液后依次放置锂离子电池的负极2、隔膜3和正极5。

参照图2、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称取一定比例的商业化嵌锂态锂离子正极材料和导电剂,经过混匀和干燥后加入电解液制成膏状物,将膏状物均匀涂于正极板上,依次加上隔膜、锂片,密封并盖上负极板后即组装成电池,待充电到一定状态后拆卸电池,取出正极粉进行浸泡、搅拌、抽滤并烘干即得脱锂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所述的膏状物制备步骤为:将商业化嵌锂态正极材料和膨胀石墨按一定比例进行球磨,球磨后置于120℃真空干燥,干燥后取出置于手套箱(水氧含量低于0.1ppm)内进行冷却,加入电解液并搅拌即得膏状物。

最佳方案如下:化成电池的正负极板材质为铝板或不锈钢板,隔膜材质为pp/pe/pp。电池充电化成制度为充电电流为0.08c,充电截止电压为4.30v。电池拆卸电池后正极粉于碳酸酯内溶剂中浸泡并磁力搅拌,然后进行抽滤,抽滤完成后置于烘箱内真空干燥。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直接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脱锂处理后用于锂一次电池,使用本发明正极材料的电池相对于目前锂一次电池,具有更高的比能和功率特性,并且贮存寿命长,安全性能高,为新型单兵作战武器装备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锂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商业化嵌锂态正极材料和膨胀石墨按一定比例进行球磨,球磨后置于120℃真空干燥,干燥后取出,置于水氧含量低于0.1ppm的手套箱内进行冷却,然后加入电解液并搅拌制成膏状物,将膏状物均匀涂于正极板上,依次加上隔膜、锂片,密封并盖上负极板后即组装成电池,待充电化成完成后拆卸电池,取出正极粉进行浸泡、搅拌、抽滤并烘干即得脱锂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直接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脱锂处理后用于锂一次电池,使用本发明正极材料的电池相对于目前锂一次电池,具有更高的比能和功率特性,并且贮存寿命长,安全性能高,为新型单兵作战武器装备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程冰冰;陈大鹏;付承华;田文增;李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12.26
技术公布日:2018.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