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8995发布日期:2018-08-14 17:4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三相无刷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



背景技术:

无刷电机控制器是可用于为三相无刷电机提供封闭回路的换向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同时利用模式还可对电机速度进行控制并对电机进行必要的保护。

现有的三相无刷电机控制器所使用元器件数量较多,占用较多的电路板空间,降低了工作可靠性。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包括

电源模块:支持交流、直流电压源输入;自带温度检测保护和电压实时反馈控制;能够为系统提供dc5v和dc3.3v两种选择电压,任一电压均可满足系统使用;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交直流转换模块和直流转换模块;

控制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优化处理来自多模块的反馈信息;对电机实施智能化自动控制方案;

驱动模块:为电机提供高效率低功耗的三相电源;

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位置靠近,并将所述驱动模块的温度反馈至所述控制接口模块;

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驱动模块的电流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接口模块;

电机连接器:三相电机的接线端子,用于连接三相电机;

传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三相电机的相位、角速度;

反电动势检测模块:提供电机的反电动势过零检测功能;

选择模块:用于所述传感检测模块、反电动势检测模块两者择一使用,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接口模块。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接口模块包括电阻r1、r5-r7、r9、r10、二极管d23和接口连接器j1;所述二极管d23的正极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17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15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3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3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5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7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9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8针脚连接;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4、6、8、10、12、16、18、20、22、24、30、32针脚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3的型号为bat60jflm。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27-r28、电容c6-c7、c10和集成电路u1;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8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6-c7、c1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8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管脚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ts3021ilt。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51、电容c20和热敏电阻ntc1;所述电容c2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1的第一端、所述热敏电阻nt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1的第二端均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电动势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3-r26、r29-r35、电容c4-c5、c8-c9、c11-c12、二极管d1-d6和三极管q1-q3。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r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容c4-c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2、r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容c8-c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5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4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8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2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2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3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1、r3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3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9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容c11-c1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3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4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3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2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1、d3、d5的型号均为ll4005;所述三极管q1-q3的型号均为bc817-25;所述电阻r14、r21、r30均为零阻值电阻。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2-r4、r8、r11、r12、电容c1-c3、和传感连接器j2;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连接器j2的第1针脚、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连接器j2的第2针脚、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连接器j2的第3针脚、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c3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传感连接器j2用于连接旋转编码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36-r42、r47-r50、电容c13-c19和集成电路u2。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3、9、13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2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39、r4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8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47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7管脚与所述电阻r5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5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49与所述电阻r4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6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3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6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8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7管脚通过所述电容c13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9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1管脚通过所述电容c15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2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4管脚通过所述电容c16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3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1、r43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0、23、26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7-c1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7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stgipn3h60。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包括交流电源输入端子j7、电阻r52-r54、热敏电阻ntc2、电容c21-c22、二极管d7-d10和熔断丝f1;交流电源的l端与所述熔断丝f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断丝f1的第二端与所述热敏电阻nt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ntc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交流电源的n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容c2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5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所述电容c21-c2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7-d10的型号均为stth1r04u。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各模块之间紧密配合,模块中核心元器件采用高效低功耗高集成度元器件,减少了元器件使用数量,使得整体更加紧凑,提升了电磁干扰emi性能;减少了电路板占用空间,增加了工作可靠性,体积更加优化;控制快速精准,配置灵活,能够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能够用于快速准确地驱动同步或者异步型三相无刷电机;能够兼容交直流电压输入,且交流电压输入具有较宽范围,能够满足多样化使用需求;具有过流保护、温度检测、反电动势过零检测多项功能,模块设置紧凑,构成了高效率低功耗的电机用电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交直流转换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直流转换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控制接口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驱动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传感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反电动势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电流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温度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选择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电机连接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三相无刷电机用智能化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接口模块、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反电动势检测模块、传感检测模块、选择模块和电机连接器;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接口模块、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反电动势检测模块、传感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反电动势检测模块、选择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电机连接器连接;所述选择模块分别与所述反电动势检测模块、传感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机连接器分别与所述反电动势检测模块、传感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交直流转换模块和直流转换模块;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电压范围为ac30-270v。

电源模块:支持交流、直流电压源输入;自带温度检测保护和电压实时反馈控制;能够为系统提供dc5v和dc3.3v两种选择电压,任一电压均可满足系统使用;

控制接口模块:接收来自多模块的反馈信息;能够与单片机直接连接,对电机实施智能化自动控制方案;

驱动模块:为电机提供高效率低功耗的三相电源;

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位置靠近,并将所述驱动模块的温度反馈至所述控制接口模块;

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驱动模块的电流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接口模块;

电机连接器:三相电机的接线端子,用于连接三相电机;

传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三相电机的相位、角速度;

反电动势检测模块:提供电机的反电动势过零检测功能;

选择模块:用于所述传感检测模块、反电动势检测模块两者择一使用,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接口模块。

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包括交流电源输入端子j7、电阻r52-r54、热敏电阻ntc2、电容c21-c22、二极管d7-d10和熔断丝f1;交流电源的l端与所述熔断丝f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断丝f1的第二端与所述热敏电阻nt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ntc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交流电源的n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容c2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5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4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所述电容c21-c2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7-d10的型号均为stth1r04u。

所述直流转换模块包括电阻r64-r68、电容c23、c28、c36-38、c41、c42、二极管d11、d13、d15、d16、d22、跳线连接件j10、集成电路u3、u8、u9和变压器t1;

所述电容c2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8的第13、14、15、16管脚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u8的第1管脚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8的第2管脚、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所述电容c36-c3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64、r66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t1的第1抽头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第5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36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2的负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第6管脚与所述电阻r6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第7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66-r6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第8管脚与所述电阻r6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3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8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3抽头、所述电容c28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6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6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正极、所述电容c2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68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第4抽头与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23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3端、所述集成电路u9的第3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5抽头、所述电容c23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9的第2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1的第一端、所述跳线连接件j10的第3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第1端、所述电容c41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2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42的第一端、所述跳线连接件j10的第1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1端、所述电容c42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二极管d16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ld1117s33tr;所述集成电路u9的型号为ld1117s50tr;所述集成电路u8的型号为viper16ld;所述跳线连接件j10的第2、3针脚之间的电压为dc5v;所述跳线连接件j10的第1、2针脚之间的电压为dc3.3v。

所述控制接口模块包括电阻r1、r5-r7、r9、r10、二极管d23和接口连接器j1;

所述跳线连接件j10的第2针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3的负极、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2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14针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23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69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23的正极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17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15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3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3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5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7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9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8针脚连接;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4、6、8、10、12、16、18、20、22、24、30、32针脚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3的型号为bat60jflm。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36-r42、r47-r50、电容c13-c19和集成电路u2;

所述跳线连接件j10的第2针脚与所述电阻r3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1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8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14、16、10、11、45管脚依次分别与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1、3、5、7、9、11、13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9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50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3、9、13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2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39、r4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8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47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7管脚与所述电阻r5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5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49与所述电阻r4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6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3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6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38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7管脚通过所述电容c13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9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1管脚通过所述电容c15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2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4管脚通过所述电容c16与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3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1、r43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0、23、26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7-c1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7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stgipn3h60。

所述反电动势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3-r26、r29-r35、电容c4-c5、c8-c9、c11-c12、二极管d1-d6和三极管q1-q3;

所述跳线连接器j10的第2针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3、r20、r29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6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3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d4、d6的负极连接;

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r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容c4-c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2、r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电容c8-c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5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4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8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2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2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6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3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1、r3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3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9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容c11-c1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3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4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3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2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1、d3、d5的型号均为ll4005;所述三极管q1-q3的型号均为bc817-25;所述电阻r14、r21、r30均为零阻值电阻。

所述传感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2-r4、r8、r11、r12、电容c1-c3、和传感连接器j2;

所述跳线连接器j10的第2针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r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连接器j2的第1针脚、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连接器j2的第2针脚、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连接器j2的第3针脚、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c3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传感连接器j2用于连接旋转编码器。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27-r28、电容c6-c7、c10和集成电路u1;

所述跳线连接器的第2针脚与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管脚与所述电阻r5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7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管脚与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8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6-c7、c1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8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管脚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ts3021ilt。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51、电容c20和热敏电阻ntc1;

所述跳线连接器j10的第2针脚与所述热敏电阻nt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26针脚与所述电容c20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2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1的第一端、所述热敏电阻nt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1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选择模块包括跳线连接器j3-j5;

所述电容c1-c3的第一端依次分别与所述跳线连接器j3-j5的第1针脚连接;所述接口连接器j1的第31、33、34针脚依次分别与所述跳线连接器j3-j5的第2针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q3的发射极依次分别与所述跳线连接器j3-j5的第3针脚连接。

所述电机连接器包括电机连接器j6;

所述电机连接器j6的第1-3针脚依次分别与所述电容c13、c15、c1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机连接器j6用于连接电机的三相电源。

权利要求书内容;

技术特征拓展;

工作原理。

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