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冲片以及具有该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953发布日期:2019-02-10 14:16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冲片以及具有该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冲片以及具有该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外闭口槽转子铁芯还是内闭口槽转子铁芯都存在着漏磁磁路,影响了永磁体的利用率,进而造成了电机效率的降低。

对于转速要求不高的电机,上述两种转子铁芯结构都存在着电机功能过剩的情况,造成了成本的浪费。

针对于无法避免的漏磁磁路,如何优化设计结构,最大限度的降低漏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转子冲片以及具有该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转子冲片以及具有该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以减小漏磁、提高电机效率为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子冲片,包括极部、内圆环、磁钢槽,相邻两个所述的极部在磁钢槽外端形成外开口槽;所述内圆环在磁钢槽的内端一侧设有向外突出的磁钢限位部,所述的限位部在内圆环的内圆一侧为凹槽,使限位部的形状为外凸内凹,其宽度尺寸l满足0.3≤l≤1.5mm,内圆环上设有内开口槽,内开口槽均为相应位置磁钢槽内端的限位部被取消断开形成,所述的极部数量为s,所述的内开口槽数量为n,n的数量满足:0≤n≤s。外开口槽用以切断冲片外端相邻极部间的漏磁磁路,提高永磁体利用率;内开口槽用以切断极部与内圆环之间的漏磁磁路,提高永磁体利用率;外凸内凹的限位部结构,并且通过控制限位部的宽度用以减小极部与内圆环之间的漏磁,提升采用该冲片的电机效率,降低成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内开口槽数量n与极部数量s的关系满足:n为s的整数分之一,且n为正整数。合理的内开口槽数量能够更好地减小漏磁。

所述的内开口槽与限位部沿内圆环周向交替布置。内开口槽与限位部交替布置的冲片结构便于后续转子铁芯的结构优化设计,以更好地减小漏磁。

一种转子铁芯,包括多个转子冲片,所述的转子冲片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冲片,所述的多个转子冲片沿其轴向叠压形成。采用上述转子冲片的转子铁芯,可以有效地减小漏磁。

所述的多个轴向叠压的转子冲片,至少有一个转子冲片与相邻的转子冲片之间具有旋转角度α,满足α=360°/s*m,其中s为极部数量,m为正整数。通过转子冲片旋转,用以平衡转子铁芯结构强度和漏磁程度。

转子铁芯每个转子冲片的限位部数量与极部数量相等。内端全部为限位部,可以提高转子铁芯的结构强度。

转子铁芯包括多组转子冲片,每组转子冲片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转子冲片和两个第二转子冲片,所述的第一转子冲片限位部数量与极部数量相等,所述的第二转子冲片的内开口槽与限位部沿内圆环周向交替布置,所述的相邻的两个第二转子冲片具有旋转角度α,使内开口槽与限位部在轴向交替设置。该结构形状可以有效平衡转子铁芯机械强度和漏磁程度。

转子铁芯全部由第二转子冲片组成,每两个相邻的第二转子冲片之间具有旋转角度α,使内开口槽与限位部在轴向交替设置。通过内开口槽与限位部在轴向交替设置来保证转子铁芯机械强度,同时减小极部与内圆环之间的漏磁。

一种电机,其转子铁芯采用以上任一项中所述的转子铁芯。能够减小漏磁,提高电机性能,降低成本。

有益效果:

1、通过外开口槽与内开口槽结构,切断了相邻极部之间的漏磁磁路,提高了永磁体利用率。

2、通过控制限位部宽度,尽可能的减小了极部与内圆环连通造成的漏磁。

3、通过转子冲片的旋转,以平衡转子铁芯结构强度和漏磁程度,从而减小漏磁、提高电机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例一的转子冲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例一的转子铁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例二的转子冲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例二的转子铁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例三的转子铁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例四的转子铁芯示意图。

图中:1-极部;2-内圆环;3-磁钢槽;4-外开口槽;5-限位部;6-内开口槽;7-第二转子冲片;8-第一转子冲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转子冲片,包括极部1、内圆环2、磁钢槽3,相邻两个极部1在磁钢槽3外端形成外开口槽4;内圆环2在每个磁钢槽3的内端一侧均设有向外突出的磁钢限位部5,限位部5在内圆环2的内圆一侧为凹槽,使限位部5的形状为外凸内凹,其宽度尺寸l满足0.3≤l≤1.5mm。

如图2所示,一种转子铁芯,包括多个上述的转子冲片,多个转子冲片限位部5及极部1上下对齐,沿其轴向叠压形成。

一种电机,其转子铁芯采用上述的转子铁芯。

本实例中,转子铁芯采用6个转子冲片,转子冲片设有10个极部1,内圆环2上设有10个限位部5;限位部5的宽度尺寸l为0.7mm。

实例二

如图3所示,与以上实例一所不同的是,内圆环2上设有内开口槽6,内开口槽6均为相应位置磁钢槽3内端的限位部5被取消断开形成,极部1数量为s,内开口槽6数量为n,n的数量满足:0≤n≤s。

为了较好地减小漏磁,内开口槽6数量n与极部1数量s的关系满足:n为s的整数分之一,且n为正整数。合理的内开口槽6数量能够更好地减小漏磁。

为了更好地减小漏磁,内开口槽6与限位部5沿内圆环2周向交替布置。内开口槽6与限位部5交替布置的冲片结构便于后续转子铁芯的结构优化设计,以更好地减小漏磁。

如图4所示,一种转子铁芯,包括多个轴向叠压的转子冲片,至少有一个转子冲片与相邻的转子冲片之间具有旋转角度α,满足α=360°/s*m,其中s为极部1数量,m为正整数。通过转子冲片旋转,用以平衡转子铁芯结构强度和漏磁程度。

本实例中,转子铁芯采用6个转子冲片,转子冲片设有10个极部1,内圆环2上设有5个限位部5,其中一个转子冲片与相邻的转子冲片之间具有旋转角度36°,使该转子冲片的内开口槽6的上下相邻所对应的位置处均为限位部5。

实例三

如图5所示,与以上实例一或实例二所不同的是,一种转子铁芯,包括一组或多组转子冲片,每组转子冲片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转子冲片8和两个第二转子冲片7,第一转子冲片8为实例一转子冲片,第二转子冲片7为实例二转子冲片,相邻的两个第二转子冲片7具有旋转角度α,使内开口槽6与限位部5在轴向交替设置。该结构形状可以有效平衡转子铁芯机械强度和漏磁程度。

本实例中,转子铁芯由二组转子冲片组成,每组转子冲片中,第一转子冲片8为一个,第二转子冲片7为二个,旋转角度α为36°。

实例四

如图6所示,与实例三所不同的是,一种转子铁芯,全部由第二转子冲片7组成,每两个相邻的第二转子冲片7之间具有旋转角度36°,使内开口槽6与限位部5在轴向交替设置。通过内开口槽6与限位部5在轴向交替设置来保证转子铁芯机械强度,同时减小极部1与内圆环2之间的漏磁。

以上图1-6所示的一种转子冲片以及具有该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发明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