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5946发布日期:2019-02-19 18:2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过程中,电机是重要的动力来源,而石油钻井电机由于其自身震动幅度较大,现场噪音大,普通保护外壳对其缓冲减震效果较差,几乎没有吸震防震动效果,钻井电机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由于钻井电机长时间工作,其内部散发出的热量会出现堆积,得不到散发,暴露在外界,雨水还容易进入电机内部而引发短路,这直接缩短了电机机体的使用寿命,因此亟待对电机的保护机壳进行重新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吸震效果,保障钻井电机安全性的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内设有一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的底面设有一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下方对称设有多个一级弹性减震部件,且减震板下方的中心位置设有二级弹性减震部件,所述二级弹性减震部件包括设置在一竖直设置在减震板下方中心位置、且下端竖直向下深入保护外壳的底部的下压减震杆,以及减缓下压减震杆向下运动的缓降组件,其中,所述缓降组件包括一设置在保护外壳的底部、并与压下减震杆垂直设置的二级减震腔,以及分别对称设置在二级减震腔的左右两侧的二级减震弹簧和抵接滑块,所述二级减震弹簧一端抵接二级减震腔,另一端抵接抵接滑块;所述下压减震杆的下端端头设有一宽度向下逐渐减小的下压梯形块,所述二级减震腔中两抵接滑块的相对侧面分别与所述下压梯形块的左右两侧斜面互补配合设置。

优选的,在二级减震弹簧正常状态下,所述两抵接滑块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下压梯形块的最小宽度,最大间距等于下压梯形块的最小宽度。

优选的,所述二级减震腔中两抵接滑块的相对侧面分别与所述下压梯形块的左右两侧斜面互补抵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一级减震部件包括均匀对称分布在减震板下方的减震伸缩杆,以及套装在减震伸缩杆外侧的一级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中空内腔的顶部设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一端插入中空内腔中,另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外部。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相对散热翅片设置。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支撑设有雨水遮挡板,所述散热风扇相对散热翅片吊装在雨水遮挡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其通过在减震板的下方对称设置多个一级弹性减震部件,以实现对电机的一级减震目的,同时在减震板下方的中心位置设置二级弹性减震部件,通过二级弹性减震部件中两抵接滑块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下压梯形块左右两侧斜面的互补抵接设置,使下压减震杆向下运动时,所述下压梯形块向两侧推挤抵接滑块,进而使二级减震弹簧发生形变,抵接滑块在二级减震弹簧反向回复力的作用下,相对推挤下压减震杆的下压梯形块,以减缓下压减震杆向下运动,实现二级减震,从而有效提升了吸震效果,共同保障了钻井电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外壳内设有一中空内腔1,所述中空内腔1的底面设有一减震板2,所述油田钻井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减震板2上。

如图1所示,所述减震板2的下方对称设有多个一级弹性减震部件,所述一级弹性减震部件包括均匀对称分布在减震板2下方的减震伸缩杆3,以及套装在减震伸缩杆3外侧的一级减震弹簧4,所述减震伸缩杆3为一级减震弹簧4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所述一级减震弹簧4为减震板2提供下压的一级缓冲力。具体的,当减震板2为圆形板时,则所述一级减震部件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圆形板的下方。当减震板2为矩形板时,则所述一级减震部件对称分布设置在矩形板下方的四个顶角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减震板2下方的中心位置设有二级弹性减震部件,所述二级弹性减震部件包括设置在一竖直设置在减震板2下方中心位置、且下端竖直向下深入保护外壳的底部的下压减震杆5,以及减缓下压减震杆5向下运动的缓降组件,其中,所述缓降组件包括一设置在保护外壳的底部、并与压下减震杆垂直设置的二级减震腔7,以及分别对称设置在二级减震腔7的左右两侧的二级减震弹簧8和抵接滑块9,所述二级减震弹簧8一端抵接二级减震腔7,另一端抵接抵接滑块9。

所述下压减震杆5的下端端头设有一宽度向下逐渐减小的下压梯形块6,所述二级减震腔7中两抵接滑块9的相对侧面分别与所述下压梯形块6的左右两侧斜面互补配合设置,且在二级减震弹簧8正常状态下,所述两抵接滑块9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下压梯形块6的最小宽度,最大间距等于下压梯形块6的最小宽度。优选的,所述二级减震腔7中两抵接滑块9的相对侧面分别与所述下压梯形块6的左右两侧斜面互补抵接设置。

当所述减震板2被油田钻进电机带动做向下方向的运动,首先在减震板2下方设置的一级减震弹簧4的作用下,实现一级减震,同时,减震板2推动下压减震杆5向下运动,由于所述二级减震腔7中两抵接滑块9的相对侧面分别与所述下压梯形块6的左右两侧斜面互补抵接设置,因此当下压减震杆5向下运动时,所述下压梯形块6向两侧推挤抵接滑块9,抵接滑块9收缩进二级减震腔7中,使二级减震弹簧8发生形变,于是抵接滑块9又在二级减震弹簧8反向回复力的作用下,相对推挤下压减震杆5的下压梯形块6,以减缓下压减震杆5向下运动,实现二级减震,从而有效提升了吸震效果,共同保障了钻井电机的安全性。

由于钻井电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量,因此,为了尽快消散中空内腔1中钻井电机产生的热量,则如图1所示,在所述中空内腔1的顶部设有多个散热翅片10,所述散热翅片10一端插入中空内腔1中,另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外部,通过散热翅片10将中空内腔1中的热量传到至外部进行散热,同时,在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设有散热风扇11,所述散热风扇11的出风口相对散热翅片10设置,通过散热风扇11进一步加快散热翅片10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为避免雨水子外壳的连接缝隙中进入中空内腔1中,导致钻进电机进水短路的问题,则在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支撑设有雨水遮挡板12,所述散热风扇11相对散热翅片10吊装在雨水遮挡板12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油田钻井电机保护外壳,其通过在减震板2的下方对称设置多个一级弹性减震部件,以实现对电机的一级减震目的,同时在减震板2下方的中心位置设置二级弹性减震部件,通过二级弹性减震部件中两抵接滑块9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下压梯形块6左右两侧斜面的互补抵接设置,使下压减震杆5向下运动时,所述下压梯形块6向两侧推挤抵接滑块9,进而使二级减震弹簧8发生形变,抵接滑块9在二级减震弹簧8反向回复力的作用下,相对推挤下压减震杆5的下压梯形块6,以减缓下压减震杆5向下运动,实现二级减震,从而有效提升了吸震效果,共同保障了钻井电机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