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电机短距绕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7850发布日期:2020-05-22 17:06阅读:2118来源:国知局
扁线电机短距绕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绕组的零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扁线电机短距绕组。



背景技术:

现有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制作比较复杂,由于工艺限制,实现方式基本上都是整距绕组。如图1~图4所示:定子铁芯1为圆柱环,定子铁芯1的内侧壁上设有导体槽11,导体槽11的数量为12的整数倍,各条导体槽11互相平行且间距相等,每个导体槽11内从槽口至槽底都依次设有导体12,相邻的导体12之间衬有绝缘层,每个导体槽11内的导体12对应的电机相都相同,如图2所示:取某一导体槽11内导体12对应的电机相为+a,则其余各导体槽11内导体12对应的电机相依次为+a、-b、-b、+c、+c、-a、-a、+b、+b、-c、-c,并以此顺序重复。各个导体12顶端用于焊接部位的扭转角即图4中的θ都相等,图4中θ=22.5°。这种结构导致电机的谐波量较高,带来了振动噪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降低谐波、工艺简单的绕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线电机短距绕组。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扁线电机短距绕组,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为圆柱环,其特征是:

定子铁芯的内侧壁上设有导体槽,导体槽的数量为12的整数倍,各条导体槽互相平行且间距相等,取某一个导体槽为母线将定子铁芯的圆柱环展开,以所述导体槽为1#导体槽,其余导体槽依距离1#导体槽距离由近及远依次编号为2#导体槽,3#导体槽、……、i#导体槽,其中i为能被12整除的正整数,

每个导体槽内从槽口至槽底都依次设有偶数层导体,相邻的导体之间衬有绝缘层,i#导体槽内的导体从槽口至槽底依次编号为(i,1)#导体、(i,2)#导体、……、(i,j)#导体,其中j为正偶数,

(p,1)#~(p,j/2)#导体对应的电机相按如下方式确定,其中p∈[1,i]且p为正整数:设x为p除以12的余数,若x为0则取t为12,否则取t=x,

t=1或2时,电机相为+a相,

t=3或4时,电机相为-b相,

t=5或6时,电机相为+c相,

t=7或8时,电机相为-a相,

t=9或10时,电机相为+b相,

t=11或12时,电机相为-c相,

其中,+表示电流流出端,-表示电流流入端;

(q,(j/2)+1)#~(q,j)#导体对应的电机相按如下方式确定,其中q∈[1,i]且q为正整数:

设y为q除以12的余数,若y为0则取t为1,否则取t=y+1,

t=1或2时,电机相为+a相,

t=3或4时,电机相为-b相,

t=5或6时,电机相为+c相,

t=7或8时,电机相为-a相,

t=9或10时,电机相为+b相,

t=11或12时,电机相为-c相,

其中,+表示电流流出端,-表示电流流入端;

导体经过成型、扭斜和焊接后形成绕组,同侧且电机相相同的导体的一端为焊接端部并通过焊接互相连接;

导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的扁线电机短距绕组,其特征是:第1层导体和第2层导体这两者的焊接端部的扭斜角都为22.5°;第3层导体的焊接端部的扭斜角都为15°,第4层导体的焊接端部的扭斜角都为30°。

所述的扁线电机短距绕组,其特征是:导体横截面矩形的长是宽的1.2~5倍。

本发明采用同一导体槽内具有不同相的导体的结构,通过改变导体焊接端的扭斜角,可以将不同层的导体连接起来,以形成完整的绕组。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扁线扭斜角的改变改善扁线电机短距绕组实现困难的现状,实现扁线的短距分布,降低谐波,结合特殊的扁线扭斜角组合,比较方便地实现了短距,降低了电机谐波量,改善了电机品质,并且具有工艺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定子铁芯导体槽的内相位分布展开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扭斜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定子铁芯的导体槽内相位分布展开图;

图6是本发明中导体和层数对应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扭斜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扁线电机短距绕组,包括定子铁芯1,定子铁芯1为圆柱环,如图5~图8所示,具体结构是:

定子铁芯1的内侧壁上设有导体槽11,导体槽11的数量为12的整数倍,各条导体槽11互相平行且间距相等,取某一个导体槽11为母线将定子铁芯1的圆柱环展开,以所述导体槽11为1#导体槽11,其余导体槽11依距离1#导体槽11距离由近及远依次编号为2#导体槽11,3#导体槽11、……、i#导体槽11,其中i为能被12整除的正整数,

每个导体槽11内从槽口至槽底都依次设有偶数层导体12,相邻的导体12之间衬有绝缘层,i#导体槽11内的导体12从槽口至槽底依次编号为(i,1)#导体12、(i,2)#导体12、……、(i,j)#导体12,其中j为正偶数,

(p,1)#~(p,j/2)#导体12对应的电机相按如下方式确定,其中p∈[1,i]且p为正整数:设x为p除以12的余数,若x为0则取t为12,否则取t=x,

t=1或2时,电机相为+a相,

t=3或4时,电机相为-b相,

t=5或6时,电机相为+c相,

t=7或8时,电机相为-a相,

t=9或10时,电机相为+b相,

t=11或12时,电机相为-c相,

其中,+表示电流流出端,-表示电流流入端;

(q,(j/2)+1)#~(q,j)#导体12对应的电机相按如下方式确定,其中q∈[1,i]且q为正整数:

设y为q除以12的余数,若y为0则取t为1,否则取t=y+1,

t=1或2时,电机相为+a相,

t=3或4时,电机相为-b相,

t=5或6时,电机相为+c相,

t=7或8时,电机相为-a相,

t=9或10时,电机相为+b相,

t=11或12时,电机相为-c相,

其中,+表示电流流出端,-表示电流流入端。

本实施例采用48槽8极,即定子铁芯1的内侧壁上设有48个导体槽11,每个导体槽11内从槽口至槽底都依次设有4层导体12,

第1层和第2层各个导体12沿1#导体槽11的电机相共分4个单元,每个单元各包括12个导体槽,每个单元内同层导体12的电机相依次为+a、+a、-b、-b、+c、+c、-a、-a、+b、+b、-c和-c;

以(5,1)#导体12为例,i=48,j=4,p=5,则:

x为p除以12的余数为5,x≠0故取t=x=5,

t=5,电机相为+c相,

第1层和第2层的其余各导体12的电机相依次类推。

第3层和第4层各个导体12沿1#导体槽11的电机相共分4个单元,每个单元各包括12个导体槽,每个单元内同层导体12的电机相依次为+a、-b、-b、+c、+c、-a、-a、+b、+b、-c、-c和+a;

以(24,3)#导体12为例,i=48,j=4,q=24,则:

y为q除以12的余数为0,x为0则取t为1,

t=1,电机相为+a相,

第3层和第4层的其余各导体12的电机相依次类推。

导体12经过成型、扭斜和焊接后形成绕组,同侧且电机相相同的导体12的一端为焊接端部并通过焊接互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1层导体12和第2层导体12这两者的焊接端部的扭斜角都为22.5°;第3层导体12的焊接端部的扭斜角即图8中的α都为15°,第4层导体12的焊接端部的扭斜角即图8中的β都为30°。

本实施例中:导体12的横截面为矩形,导体12横截面矩形的长是宽的1.2~5倍。

图6为一种新型的48槽8极电机绕组示意图,其具有四层扁线绕组,即每个定子槽内具有4个导体,导体1对应为第1层套组,依次类推。绕组槽内相位分布展开图如图5所示,其中第3,4层的导体相对第1,2层的导体错位了一个定子槽,构成了短距;

图7和图8为第3,4层的导体扭斜示意图,其为非对称扭斜,其中第3层的导体扭斜角为15°,第4层的导体扭斜角为30°;

导体1和导体4连接外部导体,导体2和导体3进行焊接连接,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扁线电机短距绕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