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及其制造方法、无铁芯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50633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树脂模制部7将构成线圈单元6的空芯线圈8及中心件9与电枢基部5 —体成形。此外,流入到第一内壁部13与空芯线圈8的正面83及中心件9的正面92之间的间隙的树脂冷却硬化,从而形成出正面模制部71。此外,利用突出部94形成有第一内壁部13与空芯线圈8的正面83及中心件9的正面92之间的间隙,因此,突出部94的突出高度H1相当于正面模制部71的厚度(参照图8及图10)。此外,流入到第二内壁部16与空芯线圈8的背面84及中心件9的背面93之间的间隙的树脂冷却硬化,从而形成出背面模制部72。此外,流入到空芯线圈8与中心件9之间的贯通孔61的树脂冷却硬化,从而形成出连结部73。然后,从第一成形模11及第二成形模12中取出树脂成形品,结束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的制造。
[0073]在如此制造得到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中,如图2?图4所示,空芯线圈8及中心件9被树脂模制部7覆盖。树脂模制部7的正面模制部71与背面模制部72通过连结部73连结。突出部94的前端面95从树脂模制部7露出。在配置有按压部件18的部位形成有树脂模制部7的孔74,中心件9的背面93从该孔74露出。
[0074]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中,平板状的中心件9嵌入空芯线圈8的空芯部81中,且使它们由树脂模制部7—体形成。因此,与配置有印制电路板的现有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能够增加线圈量,因此能够实现提高特性。
[0075]此外,在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中,中心件9的突出部94从树脂模制部7露出。因此,能够将空芯线圈8所产生的热从突出部94向外部释放。由此,能够实现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的耐久性提尚。
[0076]此外,在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中,正面模制部71与背面模制部72通过连结部73连结。因此,即使将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减薄,也能够抑制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从空芯线圈8及中心件9剥离而鼓起。由此,能够减薄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并增加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的线圈量,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的特性提高。然而,在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使用时,空芯线圈8最发热,因此在空芯线圈8的附近,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的变形变得最大。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73穿过空芯线圈8与中心件9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与空芯线圈8的发热相伴产生的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的变形。
[0077]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铁芯直线电机1中,由于具备上述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因此也能够实现作为直线电机的特性提高。
[0078]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的制造方法中,平板状的中心件9嵌入空芯线圈8的空芯部81中,并将它们利用树脂模制部7 —体形成。因此,与在铁芯部分配置有印制电路板的现有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相比,能够增加线圈量,因而能够实现特性提尚。
[0079]此外,对于该制造方法,在临时固定工序中,利用按压部件18将中心件9按压于第一内壁部13。由此,通过使中心件9抵接于第一内壁部13,能够容易地在成形模10的内部进行中心件9的定位。并且,通过旋转螺纹部20能够调整前端部19的从第一内壁部13的突出量,因而能够使第一成形模11的第一接合部14与第二成形模12的第二接合部17无间隙地接合,并使突出部94抵接于第一内壁部13。
[0080]此外,对于该制造方法,在定位工序中,使从中心件9的正面92突出的突出部94抵接于第一内壁部13。由此,能够在第一内壁部13与中心件9的正面92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临时固定工序中,将空芯线圈8和中心件9临时固定成空芯线圈8低于突出部94,从而能够在空芯线圈8及中心件9的正面可靠地形成树脂模制部7。对于本实施方式,在临时固定工序中,将中心件9的正面92与空芯线圈8的正面83设为齐面,因此能够在空芯线圈8及中心件9的正面可靠地形成树脂模制部7。由此,能够将空芯线圈8和中心件9可靠地一体成形。并且,树脂模制部7的厚度与突出部94的突出高度相同,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设定树脂模制部7的厚度。
[0081]此外,对于该制造方法,在定位工序中,将从第一内壁部13突出的凸部15插入中心件9的凹部96中。由此,能够容易地在成形模10的内部进行中心件9的定位。
[0082]并且,向中心件9的凹部96插入的凸部15形成于第一内壁部13。由此,向凹部96插入凸部15的方向与通过按压部件18将中心件9向第一内壁部13按压的方向为相同方向,因此在成形模10的内部对中心件9进行定位时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0083]此外,对于该制造方法,在临时固定工序中,在空芯线圈8与中心件9之间形成贯通孔61。由此,在成形工序中,树脂流入贯通孔61,从而在空芯线圈8与中心件9之间形成连结正面模制部71与背面模制部72的连结部73。因此,即使减薄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也能够抑制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从空芯线圈8及中心件9剥离而鼓起。由此,能够减薄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并增加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的线圈量,因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的特性提高。然而,在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的使用时,由于空芯线圈8最发热,因而在空芯线圈8的附近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的变形变得最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结部73穿过空芯线圈8与中心件9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与空芯线圈8的发热相伴的正面模制部71及背面模制部72的变形。
[0084][第二实施方式]
[0085]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仅中心件的形状及定位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内容,并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0086]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的后视图。图13是表示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的图,图13(a)是沿图11所示的XIII(a)-XIII(a)线的剖视图,图13(b)是沿图11所示的XIII (b)-XI 11(b)线的剖视图。如图11?图13所示,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A包括电枢绕组部4A和电枢基部5。电枢绕组部4A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单元6A和树脂模制部7。
[0087]图14是表不线圈单兀的图,图14(a)是主视图,图14(b)是后视图。图15是表不线圈单元的图,图15(a)是沿图14(a)所示的XV(a)-XV(a)线的剖视图,图15(b)是沿图14(a)所示的XV(b)-XV(b)线的剖视图。如图14?图16所示,线圈单元6A形成为平板状,并包括空芯线圈8和中心件9A。
[0088]图16是表示中心件的图,图16(a)是主视图,图16(b)是后视图,图16(c)是沿图16(a)所示的XIV(c)-XIV(c)线的剖视图。如图14?图16所示,中心件9A是形成为薄且细长的矩形板状的部件,且在其四角形成有倾斜面部91。
[0089]在中心件9A上形成有从正面92突出的一个突出部94A。突出部94A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突出部94更大,且沿中心件9A的长边方向延伸。突出部94A为与后述的成形模10A(参照图17)抵接的部位。突出部94A的前端面95A形成为平面状。
[0090]在中心件9A的背面93形成有凹部96A。凹部96A为供后述的按压部件18A的前端部19A(参照图17)插入的部位。凹部96A为有底的孔。
[0091]如图14及图15所示,线圈单元6A通过向空芯线圈8的空芯部81嵌入中心件9A而构成。空芯线圈8与中心件9A利用粘合剂等临时固定。在线圈单元6A中,中心件9A的正面92与空芯线圈8的正面83成为齐面。因此,中心件9A的突出部94A从空芯线圈8的正面83突出。此外,中心件9A的背面93成为比空芯线圈8的背面84更向空芯部81内洼陷的位置。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线圈单元6的空芯线圈8与中心件9A之间形成有沿着中心件9A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61。
[0092]此外,中心件9A的突出部94A从树脂模制部7的正面模制部71露出,在树脂模制部7的背面模制部72形成有使中心件9A的背面93露出的两个孔74。
[0093]接着,对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94][临时固定工序]
[0095]在无铁芯直线电机电枢3A的制造方法中,首先,进行临时固定工序,在该临时固定工序中,将平板状的中心件9A嵌入到在空芯线圈8的中央部形成的空芯部81。临时固定工序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0096][定位工序]
[0097]若临时固定工序结束,接着,进行将空芯线圈8及中心件9A(线圈单元6A)定位于成形模10A的内部的定位工序。图17是表示将线圈单元定位于成形模的内部的状态图。如图17所示,在定位工序中,首先,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