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743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电机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半封闭螺杆压缩机的电机主要是通过流经电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如图1所示,电机安装在电机壳10’内,电机壳10’内的支撑筋20’起到支撑作用,支撑筋20’与支撑筋20’之间的空隙是制冷剂的流道30’。制冷剂从流道30’流过时,会对电机进行冷却。上述的电机壳有以下问题:
[0003]由于吸收电机温度的缘故,刚流进电机的制冷剂温度比之后的制冷剂温度要低,所以造成制冷剂对电机的冷却效果前后不均匀,不能保证电机各部分的温度一致。通过对电机的实测结果是,电机后面的温度较高,前面的温度较低。上述情况对电机工作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在工作时前后温度不一致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壳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电机的电机腔;冷媒流道,设置在壳体本体内并与电机腔连通,冷媒流道的过流面积在沿冷媒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
[0006]进一步地,电机壳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筋,各支撑筋设置在壳体本体的内壁上并沿壳体本体的径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支撑筋与壳体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冷媒流道。
[0007]进一步地,壳体本体的内壁为圆锥台结构,壳体本体的内壁的直径在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
[0008]进一步地,支撑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电机壳结构还包括:冷却槽,设置在第三表面上,冷却槽的两端均与冷媒流道连通。
[0009]进一步地,冷却槽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并且冷却槽的两端的开口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地,冷却槽呈弯折状或者弯曲状。
[0011]进一步地,冷却槽的两端分别位于电机腔的两端。
[0012]进一步地,多个支撑筋中的至少一个支撑筋的第三表面上设置有与电机配合的定位槽。
[0013]进一步地,多个支撑筋均匀布置在电机腔内。
[00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结构以及设置在电机壳结构内的电机,电机壳结构为上述的电机壳结构。
[001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冷媒流道的过流面积在沿冷媒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上述结构使得冷媒随着其流动方向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冷媒流动速度的增加,冷媒单位时间内从电机带走的热量就越大,也即冷却作用效果更好。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冷媒的前后冷却效果均匀,进而保证了电机的前后位置温度相等,保证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在工作时前后温度不一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壳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图2中电机壳结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2中电机壳结构的B处放大示意图;以及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机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电机壳;20,、支撑筋;30,、流道;10、壳体本体;11、电机腔;20、冷媒流道;30、支撑筋;31、第一表面;32、第二表面;33、第三表面;331、定位槽;40、冷却槽;100、电机壳结构;20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5]现有技术中的半封闭螺杆压缩机的电机主要是通过流经电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如图1所示,电机安装在电机壳10’内,电机壳10’内的支撑筋20’起到支撑作用,支撑筋20’与支撑筋20’之间的空隙是制冷剂的流道30’。制冷剂从流道30’流过时,会对电机进行冷却。上述的电机壳有以下问题:
[0026]由于吸收电机温度的缘故,刚流进电机的制冷剂温度比之后的制冷剂温度要低,所以造成制冷剂对电机的冷却效果前后不均匀,不能保证电机各部分的温度一致。通过对电机的实测结果是,电机后面的温度较高,前面的温度较低。上述情况对电机工作极为不利。经发明人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机腔结构研究后,发现发生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如下:
[0027]制冷剂对电机的冷却效果跟制冷剂本身的温度和流动速度有关,温度越低,流速越快,冷却效果越好。目前这种流道结构,制冷剂的流速是一样的,因此随着制冷剂的流动以及吸收热量,位于电机后部的制冷剂的温度较高,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导致了电机工作时前后温度不一致的情况发生。为了解决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腔结构,具体如下:
[002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壳结构包括壳体本体10以及冷媒流道20。其中,壳体本体1的内部具有容纳电机的电机腔11,冷媒流道20设置在壳体本体1内并与电机腔11连通,冷媒流道20的过流面积在沿冷媒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
[00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冷媒流道20的过流面积在沿冷媒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上述结构使得冷媒随着其流动方向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冷媒流动速度的增加,冷媒单位时间内从电机带走的热量就越大,也即冷却作用效果更好。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冷媒的前后冷却效果均匀,进而保证了电机的前后位置温度相等,保证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在工作时前后温度不一致的问题。
[0030]本实施例中的冷媒流道20在沿冷媒流动方向上逐渐减小,由于冷媒流量一定,根据速度V = Q/S (Q为流过截面的流量,S为截面面积),当横截面的面积变小时,冷媒流动的速度会增大。冷媒跟电机的换热规律是:冷媒的流动速度越大,跟电机的温差越大,换热效果越好,单位时间内从电机带走的热量就越大。因此位于电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