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枢、旋转电机、旋转电枢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93073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另外,在图33中,在双飞叉的一侧,从整流子片“I”开始卷绕绕组16,而在双飞叉的另一侧,从整流子片“10”(180°对置的位置)开始卷绕绕组16。第二比较例的绕组16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绕组16的1/3的截面积的线径,匝数与第一比较例相同。
[0134]在图34中示出了卷绕第一层到第三层的绕组16的情形,尤其是,仅示出了各层的第一个线圈的绕组16。即,在图34的(A)中示出了第一层的第一线圈,形成从整流子片“I”开始跨齿“12、13、14”的线圈部26并与整流子片“2”接线。接着,形成从整流子片“2”开始跨齿“13、14、15”的线圈部26并与整流子片“3”接线。与另一个飞叉一起反复卷绕各9次、共18线圈,完成第一层。在图34的(B)中示出了第二层的第一线圈,形成从整流子片“I”开始跨齿“6、7、8”的线圈部26并与整流子片“2”接线。与第一层同样地,反复卷绕共18线圈,完成第二层。在图34的(C)中示出了第三层的第一线圈,形成从整流子片“I”开始跨齿“18、1、2”的线圈部26并与整流子片“2”接线。与第一层同样地,反复卷绕共18线圈,完成第三层。
[0135]然而,在这种第二比较例中,存在以下问题。即,总匝数、接线次数为3倍,因而需要花费卷绕加工时间,成本上升。另外,捆扎在整流子片的卡定爪的线的数量增加。另外,第一、二层因线圈部26和绕组16的末端之间的跨接线卷绕在整流子的本体上而使线长变长,因而整流子和电枢铁芯之间变长,其结果,会使旋转电枢、进而使旋转电机大型化。
[0136]〈本实施方式〉
[0137]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及上述第二比较例相比,可实现以下的有利的作用效果。
[0138]S卩,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绕组16的各个中,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线圈部26串联连接,具有所述多个线圈部26的各个绕组16与多个整流子片24中的一个整流子片24和与该一个整流子片24同相位的另一个整流子片24接线。另外,所述各个绕组16中的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部26在电枢铁芯12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因此,在同相位的整流子片24上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部26在电枢铁芯12的圆周方向上均等地分散,因而与使用均压线或均压部件的情况同样地,即使在整流的定时上存在偏差,也可抑制磁场的不平衡的发生。
[0139]在这里,使用图1OA?图25B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枢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OA?图25B中,示出了各个相位中电刷20和整流子片24的接触状态及线圈部26的通电励磁状态。
[0140]在图1OA?图25B中,对多个整流子片24及多个线圈部26分别附加了识别号码“I”至“18”,对多个电刷20附加了识别号码“I”至“6”。识别号码“Γ、“3”、“5”的电刷20为正极的电刷,识别号码“2”、“4”、“6”的电刷20为负极的电刷。多个整流子片24中在识别号码上附有下划线的整流子片是与负极的电刷20相接触的整流子片。另外,多个线圈部26中在识别号码上附有下划线的线圈部示出电流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线圈部(逆励磁的线圈部)。
[0141]以下,在识别多个电刷20的各个的情况下,使用图中所记载的识别号码“I”至“6”来进行说明。同样,在识别多个整流子片24及多个线圈部26的各个的情况下,使用图中所记载的识别号码“I”至“18”来进行说明。多个线圈部26在旋转电枢10的齿22上从径向内侧向外侧依次层叠3层。
[0142](相位:0°)
[0143]在图10A、图1OB的步骤中,共6个电刷“I”至“6”分别与共18个整流子片“I”至“18”中对置的一对整流子片相接触。另外,正极的电刷“I”与整流子片“I”相接触,正极的电刷“3”与整流子片“7”相接触,正极的电刷“5”与整流子片“13”相接触。
[0144]进而,负极的电刷“2”与整流子片“4”相接触,负极的电刷“4”与整流子片“10”相接触,负极的电刷“6”与整流子片“16”相接触。
[0145]这种状态下,与各个整流子片24接线的“I”?“18”X3层=共54个线圈部26全部以良好的旋转平衡度被励磁。以下示出即使6个电刷20在切换定时上存在偏差,励磁平衡也不会被破坏,而向下一个整流子片24转移(shif t)的状态。
[0146](相位:0°—20°)[步骤I]
[0147]旋转电枢10旋转,在图11A、图1l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I”跨整流子片“I”和整流子片“2”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整流子片“2”为正极性,第三层的线圈部“I”、“7”、“13”被同极性的整流子片24夹持而关断,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48](相位:0°—20°)[步骤2]
[0149]旋转电枢10旋转,在图12A、图12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2”跨整流子片“4”和整流子片“5”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整流子片“5”为负极性,第一层的线圈部“4”、“10”、“16”被同极性的整流子片24夹持而关断,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50](相位:0°—20°)[步骤3]
[0151]旋转电枢10旋转,在图13A、图13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3”跨整流子片“7”和整流子片“8”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整流子片“8”为正极性,第二层的线圈部“I”、“7”、“13”被同极性的整流子片24夹持而关断,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52](相位:0°—20°)[步骤4]
[0153 ] 旋转电枢1旋转,在图14A、图14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4”跨整流子片“10”和整流子片“11”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整流子片“11”为负极性,第三层的线圈部“4”、“10”、“16”被同极性的整流子片24夹持而关断,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54](相位:0°—20°)[步骤5]
[0155]旋转电枢10旋转,在图15A、图15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5”跨整流子片“13”和整流子片“14”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整流子片“14”为正极性,第一层的线圈部“I”、“7”、“13”被同极性的整流子片24夹持而关断,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56](相位:0°—20°)[步骤6]
[0157]旋转电枢10旋转,在图16A、图16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6”跨整流子片“16”和整流子片“17”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整流子片“17”为负极性,第二层的线圈部“4”、“10”、“16”被同极性的整流子片24夹持而关断,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这种状态下,电刷“I”至“6”全部处于跨2个整流子片24的状态,共18个线圈部26关断,但处于接通状态的线圈部26的励磁平衡并未被破坏。
[0158](相位:0°—20°)[步骤7]
[0159]旋转电枢10进一步旋转,在图17A、图17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I”脱离整流子片“I”而与整流子片“2”单独地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存在来自整流子片“I”的通电,第一层的线圈部“I”、“7”、“13”以逆励磁接通,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60](相位:0°—20°)[步骤8]
[0161]旋转电枢10进一步旋转,在图18A、图18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2”脱离整流子片“4”而与整流子片“5”单独地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存在来自整流子片“4”的通电,第二层的线圈部“4”、“10”、“16”以逆励磁接通,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62](相位:0°—20°)[步骤9]
[0163]旋转电枢10进一步旋转,在图19A、图19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3”脱离整流子片“7”而与整流子片“8”单独地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存在来自整流子片“7”的通电,第三层的线圈部“I”、“7”、“13”以逆励磁接通,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64](相位:0°—20°)[步骤10]
[0165]旋转电枢10进一步旋转,在图20A、图20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4”脱离整流子片“10”而与整流子片“I I”单独地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存在来自整流子片“10”的通电,第一层的线圈部“4”、“10”、“16”以逆励磁接通,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66](相位:0°—20°)[步骤11]
[0167]旋转电枢10进一步旋转,在图21A、图21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5”脱离整流子片“13”而与整流子片“14”单独地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存在来自整流子片“13”的通电,第二层的线圈部“I”、“7”、“13”以逆励磁接通,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68](相位:0°—20°)[步骤I2]
[0169]旋转电枢10进一步旋转,在图22A、图22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6”脱离整流子片“16”而与整流子片“17”单独地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存在来自整流子片“16”的通电,第三层的线圈部“4”、“10”、“16”以逆励磁接通,但励磁平衡得以保持。
[0170](相位:20°)
[0171]旋转电枢10进一步旋转,在图23A、图23B的步骤中,处于电刷“I”至“6”全部切换至相邻的整流子片24的状态,共54个线圈部26全部接通,但励磁平衡未被破坏。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