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1277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输电架空线路应急处缺、附线作业,一般采取等电位作业方式进行,作业人员大多使用平梯法进入电位。实际工作中,平梯法进入电位,所使用的平梯使用频率较高,所用平梯尾部人工绑扎过于繁琐,一段时间后平梯尾部绑扎的绳索就会磨损。而且尾部人工绑扎在塔材上不能完全贴实固定,作业人员沿用平梯出线作业时容易造成摆动,给作业人员心理造成负担,产生的晃动影响作业安全。降低了作业人员的舒适度,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且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具有将平梯固定在设备上的结构;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固定部相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平梯相连接,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固定部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
[0005]进一步地,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还包括:过度部,连接于固定部与第一连接端之间。
[000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朝向固定部延伸并围绕连接部的中心线旋转至固定部以形成过度部。
[0007]进一步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与连接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0008]进一步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
[0009]进一步地,连接部具有靠近固定部的第一连接端和远离固定部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孔开设于第二连接端上。
[0010]进一步地,固定部为挂钩结构。
[0011 ]进一步地,挂钩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固定部相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向外侧弯折。
[001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设置,部分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互平行设置。
[001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具有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具有将平梯固定在设备上的结构,连接部与固定部相连接,且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固定部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这个夹角的设计,使得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固定部在很牢固的设置在设备上时,也便于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连接部与平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拆除与安装速度快,可使平梯尾端牢固固定,且在作业人员沿用平梯出线作业时不会发生晃动,消除作业人员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7]1、固定部;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20、连接部;21、第一连接端;22、第二连接端;23、连接孔;30、过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
[0020]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10和连接部20。具体地,固定部10具有将平梯尾端固定在设备上的结构。连接部20具有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第一连接端21与固定部10相连接,第二连接端22与平梯尾端相连接,连接部20所在的平面与固定部10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
[0021]这个夹角的设计,使得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固定部10在能够很牢固的设置在设备上时,也便于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连接部20与平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拆除与安装速度快,可使平梯尾端牢固固定,且在作业人员沿用平梯出线作业时不会发生晃动,消除作业人员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
[0022]如图1所示,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还包括过度部30,连接于固定部10与第一连接端21之间。
[0023]优选地,第一连接端21朝向固定部10延伸并围绕连接部20的中心线旋转至固定部10以形成过度部30,也就是说过度部30呈扭转状,具有旋转的曲面。
[0024]如图1所示,优选地,固定部10所在的平面与连接部20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一方面,连接部20可以很方便的与平梯相连接;另一方面,固定部10也可以很牢固与设备相连接。由于固定部10与连接部20扭转90度,所以能够改变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尾端的方向。
[0025]这样的结构,使得平梯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0026]优选地,连接部20上开设有连接孔23。连接部20具有靠近固定部10的第一连接端21和远离固定部10的第二连接端22,连接孔23开设于第二连接端22上。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通过连接孔23与平梯相连接,例如连接孔23为螺孔,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通过螺钉和螺孔与平梯相连接。
[0027]优选地,固定部10为挂钩结构。挂钩结构可以很方便的与设备相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28]如图1所示,详细地,挂钩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固定部10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部11相对设置,第三连接部1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连接部13的另一端朝向外侧弯折。外侧弯折优选为外翻30度,便于安装和拆卸。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相互垂直设置,部分第三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部11相互平行设置。
[0029]在本实施例中,平梯上可以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即两个挂钩结构,使得平梯可以更好的与设备相连接。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的安装方法如下:
[0030]将两个双钩结构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与平梯尾端连接,使用穿钉分别穿过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下方的连接孔23(可以为圆孔)和平梯尾端的圆孔,然后拧紧螺母。连接时,双钩结构的尾钩方向朝向平梯外侧,以便于安装。现场操作时,使用循环绳将平梯提升至塔上,塔上操作人员将平梯首端悬挂于作业导线上,平梯尾端即可使尾端双钩直接钩在塔材角铁上。不需要绑扎,操作人员即可通过平梯进入导线侧进行操作。
[0031 ]本实施例中,双钩材质选用0.5毫米厚高强度钢,不易发生变形,满足受力,确保安全。
[0032]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33]本实用新型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拆除与安装速度快,可使平梯尾端牢固固定,且在作业人员沿用平梯出线作业时不会发生晃动,消除作业人员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10),具有将所述平梯尾端固定在设备上的结构; 连接部(20),具有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所述第一连接端(21)与所述固定部(10)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22)与所述平梯尾端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部(10)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还包括: 过度部(30 ),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21)朝向所述固定部(10)延伸并围绕所述连接部(20)的中心线旋转至所述固定部(10)以形成所述过度部(30)。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连接部(20)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上开设有连接孔(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具有靠近所述固定部(10)的第一连接端(21)和远离所述固定部(10)的第二连接端(22),所述连接孔(23)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22)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为挂钩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10)相连接; 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三连接部(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3)的另一端朝向外侧弯折。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相互垂直设置,部分所述第三连接部(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互平行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具有将平梯尾端固定在设备上的结构;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固定部相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平梯尾端相连接,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固定部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的平梯尾端的固定装置,拆除与安装速度快,可使平梯尾端牢固固定,且在作业人员沿用平梯出线作业时不会发生晃动,消除作业人员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
【IPC分类】E06C7/48, E06C1/36, H02G1/02
【公开号】CN205123132
【申请号】CN201520967388
【发明人】姚磊
【申请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