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面维护的电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84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面维护的电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正面进行日常维护的加热架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加热一般安装在风机结构件前,安装时需要将维修盖板拆除后才能再进行电加热安装;电加热设置有手动复位开关,当电加热异常工作时后需要手动按复位,此时需要拆除维修盖板,安装和维护麻烦,并且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在安装和维护时无须拆除维护盖板,可直接正面操作和维护的正面维护的电加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正面维护的电加热结构,包括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通过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从设备的正面插入设置在设备壳体内,所述发热模块的正面设有维护机构,所述维护机构设有与设备壳体连接固定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遮蔽所述发热模块的操作开关的第二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部、设在发热部与维护模块之间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设有手动复位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热部为电加热管或者PTC。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分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块封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块封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维护机构设有把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把手为钣金弯折件或者标准把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维护机构设有用于走线的防水锁头,保证设备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沿所述发热模块抽插方向布设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内可沿所述导轨往复滑动并且与所述发热模块固定连接的滑块。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热模块与导向机构之间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热部的第一卡固件和第二卡固件,所述第一卡固件和第二卡固件构成卡箍卡紧固定所述发热部,并且所述第二卡固件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电加热结构的组成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电加热结构设置在设备壳体的正面,安装维护方便;通过设置导向机构实现滑动安装和取出,并在维护机构上设置把手,方便拿取;在电控盒上用于连接壳体的封板和用于遮蔽手动复位开关的封板分开独立设置,单独维护手动复位开关时只需拆出一个封板即可,无需将整个电加热结构拆出,降低了维护难度,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加热结构在设备壳体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加热结构部分抽出设备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加热结构进行手动复位开关维护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发热模块采用PTC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维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8,一种正面维护的电加热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该电加热结构2包括发热模块3,发热模块3通过导向机构4的导向作用从设备的正面插入设置在设备壳体1内,发热模块3的正面设有维护机构5,维护机构5设有与设备壳体1连接固定的第一连接部51和用于遮蔽发热模块3的操作开关的第二连接部52。具体的,该电加热结构2直接布置在设备盘管的正前方,发热模块3插入到盘管的内部,安装时将整个电加热结构2从设备壳体1的正面的安装位置插入,设备壳体1内的安装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向机构4,发热模块3通过该导向机构4滑动插入设备壳体1内并且具有导向作用,降低了安装难度。将发热模块3插入设备壳体1后,维护机构5的第一连接部51与设备壳体1表面抵接并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8与设备壳体1固定连接,进而将整个电加热结构2与设备壳体1建立固定连接,当需要拆出整个电加热结构2进行维护时,只需拆除第一连接部51上的紧固件8即可整体抽出。维护机构5的独立于第一连接部51的第二连接部52将发热模块3的操作开关遮蔽保护,即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为分体结构。当需要单独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维护时,只需要单独拆除固定用的螺钉打开第二连接部52即可维护操作,无需将整个电加热结构2拆出,操作快捷方便,维护更加有针对性。其中,维护机构5在第一连接部51上设有用于走线的防水锁头54,保证设备的密封性;即电加热结构2在维护机构5上的走线方式可选,可以是左右出线、上下出线或者中间出线,具体的走线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第一连接部51为一块单独封板,第二连接部52为一块单独封板,该两块封板可以采用金属板材制成,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板材加工而成。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发热模块3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部、设在发热部与维 护模块之间的电控盒6,电控盒6内设有手动复位开关61。该手动复位开关61用于当电加热结构2异常工作时系统自动停机后进行手动按复位。发热部为电加热管或者PTC等多种形式,数量可以为单根或者多根,实际数量根据设备工况灵活选择。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点加热结构具有一定的体积,安装时操作相对简单,需要从设备壳体1内抽出时就比较困难,为此,维护机构5设有把手53,该把手53可以采用钣金弯折件或者直接采购市面销售的标准把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导向机构4包括沿发热模块3抽插方向布设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导轨41以及设置在导轨41内可沿导轨41往复滑动并且与发热模块3固定连接的滑块42。导轨41对称布设在发热模块3的两侧,通过滑块42承载发热模块3及其相关配件,大大减小了抽插阻力,降低了安装插入和维护抽出的难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发热模块3与导向机构4之间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发热部的第一卡固件71和第二卡固件72,第一卡固件71和第二卡固件72构成卡箍卡紧固定发热部,并且第二卡固件72与导向机构4连接。以电加热管为例,第一卡固件71和第二卡固件72均设有与电加热管匹配的半圆形卡位,第一卡固件71从电加热管的上侧卡入,第二卡固件72从电加热管的同一位置的下方卡入,从而将电加热管卡固,然后再通过第二卡固件72上的连接切口与导向机构4的滑块42建立连接,从而在发热模块3与导向机构4之间建立滑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机构也可以采用卡箍等其它固定结构替代。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电加热结构的组成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电加热结构设置在设备壳体的正面,安装维护方便;通过设置导向机构实现滑动安装和取出,并在维护机构上设置把手,方便拿取;在电控盒上用于连接壳体的封板和用于遮蔽手动复位开关的封板分开独立设置,单独维护手动复位开关时只需拆出一个封板即可,无需将整个电加热结构拆出,降低了维护难度,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