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461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电气部件总成。



背景技术:

电动车因其不燃烧汽油产生动力,具有环保、污染小的特点,在旅游景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方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动车均设有电气部件总成,用于将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三相交流电源并驱动电机转动,确保车辆能够正常行驶。

现有的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通常具有一块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的罩壳,罩壳与底板围成一个腔体,腔体中设置有功率单元、功率板、控制板模块、输入接线柱以及外接电机的输出接线柱等,输入接线柱电连接于功率板,输出接线柱电连接于功率单元。功率板与功率单元之间需要设置可控开关器件,即功率管,如晶闸管或IGBT等,用于对电机进行控制。

由于功率管具有体积较小、发热量大、发热密度高的特点,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功率模块中功率管的分布并不均匀,这样导致功率管产生的热量在功率模块的功率板上分布不均且不易被及时导走,将导致功率板上温度过高,影响功率管的工作,甚至还会影响功率模块其他器件的工作,导致功率模块的使用寿命不长,从而影响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巧并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包括底板和连接在底板上的壳体,壳体与底板之间形成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多个功率管和多个电感器,其中,壳体的顶面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多个平行分布的散热筋条,散热筋条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面为倾斜面,散热筋条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面为凸起面,壳体在内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凸起部与功率管邻接,壳体在内腔还设置有多个肋条部,肋条部与电感器邻接,壳体的顶面还设置有凸包。

由此可见,壳体的顶面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多个平行分布的散热筋条,利用多个散热筋条平行分布均匀导风进行散热,有利于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快速均匀散热,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性能可靠。同时,壳体的顶面还设置有凸包,加强壳体的结构强度。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还包括风机板,风机板固定连接壳体,风机板、壳体的顶面和壳体的侧面之间围成导风腔。

由此可见,风机板、壳体的顶面和壳体的侧面之间围成导风腔,有效地进行导风散热,有利于提高散热性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散热筋条位于导风腔内,壳体的侧面且位于导风腔内设有散热风扇,散热筋条沿散热风扇轴心方向平行分布。

由此可见,利用多个散热筋条沿散热风扇轴心方向导风进行散热,有利于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快速均匀散热,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并且可有效地避免使用人员被散热筋条烫伤。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壳体的侧面上还贯穿地设置有第一通孔。

由此可见,利用在壳体的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方便散热风扇的出线连接,结构简单,减小了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的体积。

进一步的方案是,风机板的挡风面设置于散热筋条的上方,挡风面与壳体固定连接。

由此可见,风机板的挡风面设置于散热筋条的上方并与壳体固定连接,可有效地避免使用人员被散热筋条烫伤,并且能确保散热风扇输送的冷风有效地在散热筋条间运动,最后冷风从散热筋条的的另一端输出,而不是从散热筋条的上方散走,有利于提高散热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风机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散热风扇设置在第二通孔处。

由此可见,散热风扇设置在第二通孔处,方便冷风的进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倾斜面靠近散热风扇。

由此可见,散热筋条的倾斜面靠近散热风扇,方便冷风的快速输送。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的侧面呈倾斜地设置。

由此可见,方便冷风的快速导入和输送。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散热风扇的轴心和挡风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散热筋条的高度。

由此可见,散热风扇的轴心和挡风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散热筋条的高度,使得散热风扇输送的冷风有效地在散热筋条间运动,最后冷风从散热筋条的另一端输出,而不是从散热筋条的上方散走,有利于提高散热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和散热筋条为一体式铸铝成型。

由此可见,铝是热的良导体,铝的导热能力是铁的导热能力的3倍,利用铝作为散热导体可有效的提高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实施例的部件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的结构图,图2是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的爆炸图。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包括底板7和连接在底板7上的壳体6,壳体6与底板7之间形成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多个功率管(未示出)和多个电感器(未示出)。其中,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还包括风机板4,风机板4包括挡风面41和侧面42,挡风面41和侧面42呈L状结构布置,挡风面41设置于散热筋条63的上方,挡风面41与壳体6固定连接。风机板4的侧面42开设有第二通孔43,散热风扇3设置在第二通孔43处,风机板4固定连接壳体6,挡风面41、侧面42、壳体6的顶面61和壳体6的侧面65之间围成导风腔,壳体6的顶面61且位于导风腔内设有散热器,壳体6的侧面65且位于导风腔内设有三个散热风扇3,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筋条63,多个散热筋条63沿散热风扇3轴心方向平行分布,壳体6的侧面65上还贯穿地设置有第一通孔64。

参见图3和图4,图3是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散热筋条63靠近散热风扇3的第一端面为倾斜面62,散热筋条63的第二端面为凸起面69,该凸起面69为散热筋条63的最高面。壳体6的侧面65呈倾斜地设置。散热风扇3的轴心和挡风面41之间的距离L1大于散热筋条63的高度L2,壳体6和散热筋条63为一体式铸铝成型。

参见图5,壳体6在内腔设置有四个凸起部66,凸起部66与功率管邻接。壳体6在内腔还设置有四个肋条部67,肋条部67与电感器邻接。壳体6的顶面61还设置有凸包68并突出壳体6的顶面61。

当散热风扇3运作时,散热风扇3将位于散热风扇3侧面的冷风2往壳体6的侧面65输送,然后通过多个散热筋条63的倾斜面62引导冷风2往壳体6的顶面61输送,冷风2将在壳体6的顶面61平行移动并在多个散热筋条63所形成的间隙中运动。由于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功率管和电感器高发热量的部件,通过凸起部66和肋条部67将热量传递到多个散热筋条63上,所以冷风2将从多个散热筋条63带走一定热量从而形成热风5,最后热风5从壳体6的另一端输出到外面,以此来提高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的散热性能。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利用多个散热筋条63沿散热风扇3轴心方向导风进行散热,使得散热风扇3输送的冷风2可以沿着散热筋条63所形成的间隙运动,有利于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快速均匀散热,结构简单,并且减小了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1的体积。同时,风机板4的挡风面41设置于散热筋条63的上方并与壳体6固定连接,可有效地避免使用人员被烫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