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74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逐渐实现智能化,例如在办公室自动化、图书管理、交通管理乃至日常家务方面,智能化控制都有着实际的应用。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几乎涉及生物、医学、生态、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然而在各个领域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现有技术中汽车驾驶辅助系统,一般会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或中控台上,而在北方寒冬时节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工作环境温度可达-40℃,在南方夏季汽车中控台暴晒温度可达60℃甚至更高,在这种环境下,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无法保障,甚至导致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无法启动的问题。因此,如何保证智能控制系统在非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智能控制系统在非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散热模块;其中,所述低温加热模块用于在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自动开启加热功能;所述高温散热模块用于在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自动开启散热功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低温加热模块,包括:第一感应单元、第一比较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和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用于感应环境温度,且将所述环境温度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所述第一比较单元;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输出的电信号与所述第一预设值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在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大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时,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输入第一电平信号;在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输出的电信号不大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时,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输入第二电平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加热单元进行加热;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停止加热。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且用于向所述第一比较单元输出电信号,另一端与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一比较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反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输入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或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正向电源端与所述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负向电源端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向电源端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共同连接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源极共同连接于所述工作电源信号端;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加热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加热的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四个热阻丝;每个所述热阻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高温散热模块,包括:第二感应单元、第二比较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用于感应环境温度,且将所述环境温度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所述第二比较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输出的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预设值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在确定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输入第三电平信号;在确定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输出的电信号不小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输入第四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扇进行散热降温;在接收到所述第四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扇停止工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第二热敏电阻和第七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且用于向所述第二比较单元输出电信号,另一端与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二比较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反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输入所述第三电平信号或所述第四电平信号,正向电源端与所述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负向电源端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向电源端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三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共同连接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相连,漏极与所述散热电扇的负极相连,所述散热风扇的正极与所述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高温散热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开启所述散热风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十二电阻;其中,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相连,且用于接入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源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且共同连接于所述低电平信号端;漏极与所述散热风扇的负极相连,所述散热风扇的正极与工作电源信号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该种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散热模块;其中,低温加热模块用于在感应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自动开启加热功能;高温散热模块用于在感应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自动开启散热功能。这样将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智能控制系统时,该温度调节装置感应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则低温加热模块自动开启加热功能;感应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则高温散热模块自动开启散热功能,使得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工作在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下,从而保证智能控制系统在非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温加热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阻丝和第一热敏电阻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温散热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装置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可以包括: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散热模块;其中,低温加热模块用于在感应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自动开启加热功能;高温散热模块用于在感应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自动开启散热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智能控制系统时,感应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则低温加热模块自动开启加热功能;感应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则高温散热模块自动开启散热功能,使得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工作在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下,从而保证智能控制系统在非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1所示,低温加热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感应单元01、第一比较单元02、第一控制单元03和加热单元04;其中,第一感应单元01用于感应环境温度,且将环境温度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输出到第一比较单元;第一比较单元02用于将第一感应单元01输出的电信号与第一预设值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一感应单元01输出的电信号大于第一参考信号时,向第一控制单元03输入第一电平信号;在确定第一感应单元01输出的电信号不大于第一参考信号时,向第一控制单元03输入第二电平信号;第一控制单元03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时,控制加热单元04进行加热;在接收到第二电平信号时,控制加热单元04停止加热。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低温加热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感应单元、第一比较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和加热单元;其中,第一感应单元感应环境温度并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输出;第一比较单元比较环境温度对应的电信号与第一预设值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第一控制单元则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控制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1所示,第一感应单元01包括:第一热敏电阻NTC1和第一电阻R1;其中,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且用于向第一比较单元02输出电信号,另一端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第一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参数为R=100K,B=3950),第一热敏电阻在温度T=-40℃~10℃的区间内,其阻值R变化如下表1:表1-40℃-30℃-20℃-10℃0℃10℃R(T)4M2M1M582K336K201K根据表1的内容可知,第一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其阻值相应变化,进而第一热敏电阻通过环境温度改变电阻值,使得第一热敏电阻一端的电压值发生变化,进而不同的温度可以对应不同的电压值。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1所示,第一比较单元02可以包括:第一比较器U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反向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输出端用于向第一控制单元03输入第一电平信号或第二电平信号,正向电源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负向电源端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第一电容C1连接于低电平信号端GND与第一比较器U1的正向电源端之间。具体地,第一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其一端的电压值,该电压值输入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则输入的是第一预设值对应的第一参考信号,该第一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为Vref1=R3/(R2+R3)*Vdd;其中,R2、R3分别指的是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Vdd则是工作电源信号端VDD输入的电压信号。第一比较器将第一热敏电阻一端的电压值与第一参考信号的电压值进行比较,当第一热敏电阻一端的电压值大于第一参考信号的电压值时,则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到第一控制单元,否则输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到第一控制单元。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单元03可以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2;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栅极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共同连接于低电平信号端GND;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源极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漏极分别与第二开关晶体管T1的栅极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源极共同连接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漏极与加热单元04的输入端相连。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第一开关晶体管T1为N型晶体管,第二开关晶体管T2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指的是能够让N型晶体管导通的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指的是能够让P型晶体管导通的电平信号。第一比较器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晶体管T1可以在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开启;第一开关晶体管T1导通将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栅极电位拉低,使得第二开关晶体管T2导通;第二开关晶体管T2导通后,将工作电源信号端与加热单元的输入端导通,从而使得加热单元进行加热;第一比较器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晶体管T1在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关闭,从而使得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栅极电位被拉高,进而第二开关晶体管T2也关闭,第二开关晶体管T2关闭则使得工作电源信号端与加热单元的输入端断开,加热单元停止加热。另外,第一控制单元中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各电阻和稳压二极管的作用与工作原理和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详述。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1所示,加热的单元可以包括:并联设置的四个热阻丝Rs;每个热阻丝Rs的一端与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漏极相连,另一端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具体地,热阻丝通过施加电压可以实现发热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热阻丝实现加热。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温加热模块的具体工作原理:以该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汽车驾驶辅助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当汽车启动之后,+24V的电源信号通过工作电源信号端接入,如图1所示,设定相关器件的参数如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3M、R2=3M、R3=330K、R4=39K、R5=10K、R6=3M,工作电源信号端的电压值Vdd=24V。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相连,反向输入端接入的参考信号Vref1==R3/(R2+R3)*Vdd=2.4V。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由上述表1可知,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阻值大于336K,导致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大于Vref1,因此第一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信号24V,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经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分压得到4.9V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一开关晶体管T1(N型晶体管)导通,进而拉低第二开关晶体管T2(P型晶体管)的栅极电位,进而第二开关晶体管T2导通,使得工作电源信号端的电压加载到热阻丝,使得热阻丝发热;当环境温度高于0℃是,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阻值<336K,此时第一比较器U1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就会小于Vref1(2.4V),从而输出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一开关晶体管T1关断,进而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栅极电位被拉高,第二开关晶体管T2也关断,进而将工作电源信号端与热阻丝断开,使得热阻丝停止发热。具体的,低温补偿模块的电路结构可以集成于印刷电路板上,其中热阻丝和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摆放位置可以如图2所示,这样当印刷电路板中间位置的温度上升到0℃时候,可以说明整个印刷电路板的温度基本都在0℃以上。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3所示,高温散热模块可以包括:第二感应单元11、第二比较单元12、第二控制单元13和散热风扇14;其中,第二感应单元11用于感应环境温度,且将环境温度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输出到第二比较单元12;第二比较单元12用于将第二感应单元11输出的电信号与第二预设值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在确定第二感应单元11输出的电信号小于第二参考信号时,向第二控制单元13输入第三电平信号;在确定第二感应单元11输出的电信号不小于第二参考信号时,向第二控制单元13输入第四电平信号;第二控制单元13用于在接收到第三电平信号时,控制散热风扇14进行散热降温;在接收到第四电平信号时,控制散热风扇14停止工作。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高温散热模块可以包括第二感应单元、第二比较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散热风扇;其中,第二感应单元感应环境温度并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输出;第二比较单元比较环境温度对应的电信号与第二预设值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第二控制单元则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控制散热风扇进行散热降温或停止工作。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3所示,第二感应单元11可以包括:第二热敏电阻NTC2和第七电阻R7;其中,第二热敏电阻NTC2的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且用于向第二比较单元12输出电信号,另一端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第二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参数为R=100K,B=3950),第二热敏电阻在温度T=20℃~60℃的区间内,其阻值R变化如下表2:表220℃30℃40℃50℃60℃R(T)125K80K53K35.8K24.8K根据表2的内容可知,第二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其阻值相应变化,进而第二热敏电阻通过环境温度改变电阻值,使得第二热敏电阻一端的电压值发生变化,进而不同的温度可以对应不同的电压值。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3所示,第二比较单元12包括:第二比较器U2、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二电容C2;其中,第二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反向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热敏电阻NTC2的一端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输出端用于向第二控制单元13输入第三电平信号或第四电平信号,正向电源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负向电源端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第二电容C2连接于低电平信号端GND与第二比较器U2的正向电源端之间。具体地,第二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其一端的电压值,该电压值输入到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则输入的是第二预设值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的电压值为Vref2=R9/(R8+R9)*Vdd;其中,R8、R9分别指的是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阻值,Vdd则是工作电源信号端VDD输入的电压信号。第二比较器将第二热敏电阻一端的电压值与第二参考信号的电压值进行比较,当第二热敏电阻一端的电压值小于第二参考信号的电压值时,则输出第三电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到第二控制单元,否则输出第四电平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到第二控制单元。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3所示,第二控制单元13可以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稳压二极管D2和第三开关晶体管T3;其中,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三开关晶体管T3的栅极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共同连接于低电平信号端GND;第三开关晶体管T3的源极与低电平信号端GND相连,漏极与散热电扇14的负极相连,散热风扇14的正极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第三开关晶体管T3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第三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四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指的是能够让N型晶体管导通的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指的是能够让N型晶体管关闭的电平信号。第二比较器输出第三电平信号时,第三开关晶体管T3可以在第三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开启;第三开关晶体管T3导通将散热风扇的负极与低电平信号端导通,因而散热风扇开始工作,进行散热降温;第二比较器输出第四电平信号时,第三开关晶体管T3在第四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关闭,从而使得散热风扇的负极与低电平信号端断开,因而散热风扇停止工作。另外,第二控制单元中还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各电阻和稳压二极管的作用与工作原理和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详述。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如图3所示,高温散热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三控制单元15;第三控制单元15用于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开启散热风扇14。具体地,第三控制单元15可以包括:第四开关晶体管T4和第十二电阻R12;其中,第四开关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且用于接入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源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相连,且共同连接于低电平信号端GND;漏极与散热风扇14的负极相连,散热风扇14的正极与工作电源信号端VDD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高温散热模块,可以通过系统的微处理器直接控制,在环境温度没有达到预设阈值时,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微处理器开启散热风扇,达到灵活开启散热风扇的目的。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温散热模块的具体工作原理:以该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汽车驾驶辅助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当汽车启动之后,+24V的电源信号通过工作电源信号端接入,如图3所示,设定相关器件的参数如下,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7=680K、R8=680K、R9=36K、R10=39K、R11=10K、R6=10K,工作电源信号端的电压值Vdd=24V。第二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二热敏电阻NTC2的一端相连,反向输入端接入的参考信号Vref2=R9/(R8+R9)*Vdd=1.2V。当环境温度高于50℃时,由上述表2可知,第二热敏电阻NTC2的阻值小于36K,导致第二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小于Vref2,因此第二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信号24V,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经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分压得到4.9V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三开关晶体管T3(N型晶体管)导通,进而使得散热风扇的负极与低电平信号端GND导通,进而散热风扇开始工作,进行散热降温;当环境温度低于50℃是,第二热敏电阻NTC2的阻值大于36K,此时第二比较器U2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就会大于Vref2,从而输出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三开关晶体管T3关断,进而断开散热风扇的负极与地电平信号端GND的连接,使得散热风扇停止工作。另外,第四开关晶体管T4的导通可由系统的微处理器直接控制,当环境温度低于50℃时,而又需要进行降温,则通过微处理器输出控制信号,使第四开关晶体管T4开启,进而使得散热风扇的负极与低电平信号端导通,进行低温散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开关晶体管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在此不做限定。在具体实施中,这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不做具体区分。在描述具体实施例时以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温度调节装置。由于该汽车驾驶辅助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温度调节装置相似,因此该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该种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低温加热模块和高温散热模块;其中,低温加热模块用于在感应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自动开启加热功能;高温散热模块用于在感应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自动开启散热功能。这样将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智能控制系统时,该温度调节装置感应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则低温加热模块自动开启加热功能;感应到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则高温散热模块自动开启散热功能,使得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工作在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下,从而保证智能控制系统在非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