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板反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383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对于板弯板翘进行校直的相关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翘板反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pcb等面板制造行业使用的反直机多为在固化炉内加高压同时高温烘烤的形式将发生板弯板翘的pcb等面板校直。

现有的校直技术存在若干缺陷:

(1)产能底下:一张待校直板至少需要加热加压数小时。通常通过定点式固化炉(加热炉)对基板进行加热,还需在基板两端进行加压。该方法需要先对基板两面进行加压,“加压”即使用重物或额外施加压力压平基板,然后将该基板及重物一同送入固化炉内部进行高温加热,持续加热后一段时间后才从固化炉内取出,取出基板,以达到矫正基板弯曲的目的。该方法对于基板的矫正耗时极长(可达到几小时或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

(2)矫正的效果差:部分板不能反直整平。即使已反直的基板在静置较长时间后会再次发生板翘现象。即静置较长时间后,校直后的基板会重新发生板弯板翘,甚至有的比原有的基板的板翘量更大。

(3)对环境要求高:由于固化炉定点加热温度极高,现有技术对于现场环境的通风降温的能力要求极高。

(4)能耗大:由于加热时间较长导致工艺流程需消耗较大的能源。

(5)安装方法复杂: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定点加热的形式,安装设备主体等还需要安装对应的通风设备等,增加了安装使用的难度。

由此可知,传统的校直方法由于其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要的及时有效性,正逐渐被淘汰。对目前pcb等待校直板生产行业的要求越高,对于校直的效率和效果也就要求越高。由于目前的校直方法存在明显缺陷,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翘板反直机,包括反直机构、与所述反直机构连接的间隙调整机构,以及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反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

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均设有成排的滚轮;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运动;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带动与之连接的反直机构,从而调整所述第一轮组与所述第二轮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待校直板沿水平方向通过所述反直机构,经所述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的滚轮挤压校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

所述反直机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气缸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气缸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连接;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与第一轮组连接;

所述第一轮组的滚轮少于所述第二轮组的滚轮数量;

所述气缸充气后,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升高,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带动第一轮组上升;

所述气缸放气后,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下降,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带动第一轮组下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板和伸缩组件;

所述气缸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抵接;

所述第一轮组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气缸的一侧连接有所述伸缩组件;

所述第一轮组的滚轮为17根;

所述第二轮组的滚轮数量为18根;

所述气缸充气后,带动与之抵接的所述固定板上升,所述伸缩组件沿竖直方向伸长;

所述气缸放气后,所述固定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所述伸缩组件沿竖直方向缩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

所述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均设有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伸缩组件;

所述第一机构和所述第二机构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伸缩组件啮合;

所述气缸充气后,所述第一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伸长,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伸长;

所述气缸放气后,所述第一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缩短,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伸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调整轴、与所述调整轴通过斜齿轮啮合的间隙轴、与所述调整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的双头马达、与所述双头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背离所述双头马达的一端通过斜齿轮啮合有所述间隙轴;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竖直抵接布置的移动轴和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轴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轴抵接;所述移动轴背离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与所述间隙轴通过可伸缩结构连接;

当所述调整轴或所述双头马达旋转时,通过所述斜齿轮啮合的所述间隙轴发生旋转,与所述间隙轴通过所述可伸缩结构连接的所述移动轴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伸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轴和所述定位轴的螺纹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均设有滚轮和用于支撑所述滚轮并供所述滚轮转动滚轮架;

所述滚轮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轮架开设有供所述滚轮的端部穿设的通孔;

所述滚轮的端部套装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有推力球轴承和滚针轴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移动轴的一侧;

所述限位板开设有供所述间隙轴穿设,并限制所述间隙轴沿竖直方向向下脱离所述限位板的第一通孔;

所述间隙轴穿过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轴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连接;

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供所述调整轴穿设的第二通孔,用于限制所述调整轴于所述第二通孔内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翘板反直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益效果是:翘板反直机包括反直机构、与所述反直机构连接的间隙调整机构,以及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反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

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均设有成排的滚轮;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运动;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带动与之连接的反直机构,从而调整所述第一轮组与所述第二轮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待校直板沿水平方向通过所述反直机构,经所述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的滚轮挤压校直。

基于该结构,该翘板反直机,实施时,驱动机构带动与之连接的间隙调整机构,间隙调整机构带动与之连接的设有滚轮的第一轮组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调整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当待校直板沿水平方向通过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的间隙时,其在滚轮的碾压下被校直。

可以理解的是,若需要将待校直板一次性的将其往弯曲方向逆向的弯折,往往是难以校直该弯曲。而是需要多次反复的弯折才能使其反直。通过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滚轮的碾压即可实现多次反复的,不断施加变化方向的力,实际表现为可控的压入量,知道将待校直板反直。

优选的,通过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间隙的待校直板收到的力,可沿其水平传送的方向依次递减。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该种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校直(反直)方法存在的问题。使用本发明的翘板反直机概括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直接实现与工厂内部现有的或水平流水线式加热炉进行对接,也可以额外增加单独的水平流水线式加热机构。

(2)对待校直板的校直(反直)整平在其流水线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整平效果出色。

(4)由于实现了自动化的流水线作业,校直(反直)耗时短,可实现连续过板进行校直(反直)。

(5)处理能力高:约为传统定点固化炉式的4~5倍。

(6)矫正效果好:翘曲基板均能被反直,不存在同批基板一张行另一张不行的现象)、矫正过的基板不再反翘(针对已经矫正完成后的基板冷却后不会在发生反翘回去的现象)。

通过上述优势,翘板反直机极大的减少了生产型企业的负担。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

所述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均设有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伸缩组件;

所述第一机构和所述第二机构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伸缩组件啮合;

所述气缸充气后,所述第一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伸长,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伸长;

所述气缸放气后,所述第一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缩短,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机构的所述伸缩组件伸长。

可以理解的是,间隙调整机构包括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

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处均设有气缸。还可以包括前后设置的间隙调整机构。此时,四角气缸充气后气缸向上移动,通过固定板带动间隙调整机构第一轮组向上移动,第二轮组固定底座上不移动。从而时上下滚轮之间的间隙增大。

气缸充气前或放气后上下滚轮组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气缸充气,而设备空置时,可以对设备内部滚轮等进行保养、滚轮替换、维修等等。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调整轴、与所述调整轴通过斜齿轮啮合的间隙轴、与所述调整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的双头马达、与所述双头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背离所述双头马达的一端通过斜齿轮啮合有所述间隙轴;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竖直抵接布置的移动轴和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轴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轴抵接;所述移动轴背离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与所述间隙轴通过可伸缩结构连接;

当所述调整轴或所述双头马达旋转时,通过所述斜齿轮啮合的所述间隙轴发生旋转,与所述间隙轴通过所述可伸缩结构连接的所述移动轴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间隙调整机构的调整轴或双头马达旋转时,间隙调整机构的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发生相对距离变化,从而调整上下滚轮之间的间隙。

气缸充气前或放气后,可以针对待校直板进行参数设定后运行过板。

优选的,前后布置的间隙调整机构可以控制前后位置的压入量,即施加给待校直板的力的大小。

优选的,在第一轮组上预留的马达金具,用来安装驱动马达,使第一轮组的滚轮驱动。

同样的,第二轮组的滚轮可以由安装在第二轮组上的驱动马达来进行驱动,采用链条、同步带或齿轮等等均可直接驱动每一根滚轮旋转,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

总之,该翘板反直机使用方便,结构稳定性佳,易于操作。可以快速、方便的安装,并校直待校直板。极大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更为符合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翘板反直机结构及操作方法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好用且实用的效果,较现有的技术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较为适于实用,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

附图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挤压待校直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未挤压待校直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间隙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滚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滚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滚轮架和滚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翘板反直机的滚轮架和滚轮的装配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如图1至图13所示,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一种翘板反直机1,包括反直机构11、与所述反直机构11连接的间隙调整机构12,以及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连接的驱动机构13;

所述反直机构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组111和第二轮组112;

所述第一轮组111和所述第二轮组112均设有成排的滚轮1111;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运动;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带动与之连接的反直机构11,从而调整所述第一轮组111与所述第二轮组112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待校直板沿水平方向通过所述反直机构11,经所述第一轮组111和第二轮组112的滚轮1111挤压校直。

上述,基于该结构,该翘板反直机1,实施时,驱动机构13带动与之连接的间隙调整机构12,间隙调整机构12带动与之连接的设有滚轮1111的第一轮组11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调整第一轮组111和第二轮组112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当待校直板沿水平方向通过第一轮组111和第二轮组112之间的间隙时,其在滚轮1111的碾压下被校直。

可以理解的是,若需要将待校直板一次性的将其往弯曲方向逆向的弯折,往往是难以校直该弯曲。而是需要多次反复的弯折才能使其反直。通过第一轮组111和第二轮组112滚轮1111的碾压即可实现多次反复的,不断施加变化方向的力,实际表现为可控的压入量,知道将待校直板反直。

优选的,通过第一轮组111和第二轮组112间隙的待校直板收到的力,可沿其水平传送的方向依次递减。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该种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校直(反直)方法存在的问题。使用本发明的翘板反直机1概括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直接实现与工厂内部现有的或水平流水线式加热炉进行对接,也可以额外增加单独的水平流水线式加热机构。

(2)对待校直板的校直(反直)整平在其流水线作业的情况下进行,整平效果出色。

(4)由于实现了自动化的流水线作业,校直(反直)耗时短,可实现连续过板进行校直(反直)。

(5)处理能力高:约为传统定点固化炉式的4~5倍。

(6)矫正效果好:翘曲基板均能被反直,不存在同批基板一张行另一张不行的现象)、矫正过的基板不再反翘(针对已经矫正完成后的基板冷却后不会在发生反翘回去的现象)。

通过上述优势,翘板反直机1极大的减少了生产型企业的负担。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14;所述驱动机构13包括气缸131;

所述反直机构11、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和所述驱动机构13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4上;

所述气缸131一端与所述底座14连接,所述气缸131背离所述底座14的一端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连接;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与第一轮组111连接;

所述第一轮组111的滚轮1111少于所述第二轮组112的滚轮1111数量;

所述气缸131充气后,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升高,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带动第一轮组111上升;

所述气缸131放气后,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下降,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带动第一轮组111下降。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包括固定板121和伸缩组件122;

所述气缸131背离所述底座1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21抵接;

所述第一轮组111与所述固定板121连接;

所述固定板121朝向所述气缸131的一侧连接有所述伸缩组件122;

所述第一轮组111的滚轮1111为17根;

所述第二轮组112的滚轮1111数量为18根;

所述气缸131充气后,带动与之抵接的所述固定板121上升,所述伸缩组件122沿竖直方向伸长;

所述气缸131放气后,所述固定板121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所述伸缩组件122沿竖直方向缩短。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调整机构12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机构12a和第二机构12b;

所述第一机构12a和第二机构12b均设有所述固定板121和所述伸缩组件122;

所述第一机构12a和所述第二机构12b通过传动组件123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123与所述伸缩组件122啮合;

所述气缸131充气后,所述第一机构12a的所述伸缩组件122伸长,带动所述传动组件123转动,所述传动组件123带动所述第二机构12b的所述伸缩组件122伸长;

所述气缸131放气后,所述第一机构12a的所述伸缩组件122缩短,带动所述传动组件123转动,所述传动组件123带动所述第二机构12b的所述伸缩组件122伸长。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123包括水平设置的调整轴1231、与所述调整轴1231通过斜齿轮啮合的间隙轴1232、与所述调整轴1231通过联轴器连接的双头马达1233、与所述双头马达1233通过联轴器连接的连接轴1234;所述连接轴1234背离所述双头马达1233的一端通过斜齿轮啮合有所述间隙轴1232;

所述伸缩组件122包括竖直抵接布置的移动轴1221和定位轴1222;所述定位轴1222一端与所述底座14连接,所述定位轴1222背离所述底座14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轴1221抵接;所述移动轴1221背离所述定位轴1222的一端与所述间隙轴1232通过可伸缩结构连接;

当所述调整轴1231或所述双头马达1233旋转时,通过所述斜齿轮啮合的所述间隙轴1232发生旋转,与所述间隙轴1232通过所述可伸缩结构连接的所述移动轴1221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轴1221和所述定位轴1222的螺纹结构。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组111和所述第二轮组112均设有滚轮1111和用于支撑所述滚轮1111并供所述滚轮1111转动滚轮架1112;

所述滚轮架1112与所述固定板121连接。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架1112开设有供所述滚轮1111的端部穿设的通孔11221;

所述滚轮1111的端部套装由内向外依次套装有推力球轴承1113和滚针轴承1114。

可以理解的是,滚轮架1112可以开设上下多排通孔11221,用于调节滚轮1111所处的位置。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122还包括限位板1223;所述限位板1223设于所述固定板121背离所述移动轴1221的一侧;

所述限位板1223开设有供所述间隙轴1232穿设,并限制所述间隙轴1232沿竖直方向向下脱离所述限位板1223的第一通孔12231;

所述间隙轴1232穿过所述限位板1223和所述固定板121与所述移动轴1221连接。

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123还包括定位板1235;所述定位板1235与所述固定板121垂直连接;

所述定位板1235开设有供所述调整轴1231穿设的第二通孔12351,用于限制所述调整轴1231于所述第二通孔12351内转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发明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并且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应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