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782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SVG(Static Var Generator)无功补偿发生器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优良的散热系统是保证SVG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中,强迫风冷的散热方式由于易于维护、成本低,被普遍使用。但随着SVG无功补偿发生器功率的增大,发热量大以及空间体积的限制,传统的强迫风冷方式已不能满足散热系统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散热器,其能解决散热器的体积不规则和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冷散热器,其改进之处在于,其包括:

主水路板,所述的主水路板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分流水道,所述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流道连通,所述的进水流道与所述分流水道连通,所述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流道连通;

第一散热板,所述的第一散热板设置在所述主水路板的一端,所述的第一散热板包括与所述主水路板形成一冷却回路的第一散热水路,所述的第一散热水路包括第一水道始端和第一水道末端,所述的第一水道始端与所述分流水道连通,所述的第一水道末端与所述出水流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液冷散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水路板另一端的第二散热板,所述的第二散热板包括与所述主水路板形成一冷却回路的第二散热水路,所述的第二散热水路包括第二水道始端和第二水道末端,所述的第二水道始端与所述分流水道连通,所述的第二水道末端与所述出水流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散热水路和第二散热水路都为蚊香式盘形水路。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散热水路和第二散热水路都为波浪形水路。

优选的,所述分流水道的上端和下端都设置有通槽,所述的第一水道始端和第二水道始端分别通过所述的通槽与所述的分流水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出水流道的上端和下端都设置有通槽,所述的第一水道末端和第二水道末端分别通过所述的通槽与所述的出水流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主水路板上还设置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上都设置有定位件。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都设置有水嘴。

优选的,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为方体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所述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分别设置在主水路板的两侧,其部件少结构简单,呈方体结构,形状规则,且减小了散热器的体积;其设置有第一散热水路和第二散热水路,可以利用比热容较大的水去散热,双面的散热水路很好的接触了热量,使所述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大幅度提高,也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主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第一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水路板

11.进水口 12.进水流道 13.分流水道 131.通槽

14.水嘴 15.出水口 16.出水流道 17.固定孔

2.第一散热板

21.第一散热水路 211.第一水道起始端

212.第一水道末端 22.定位件 23.插槽

3.第二散热板

31.第二散热水路

311.第二水道起始端 312.第二水道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冷散热器的一种实施例中,其包括:主水路板1,所述的主水路板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出水口 15、进水流道12、出水流道16和分流水道13,所述的进水口11与所述进水流道12连通,所述的进水流道12与所述分流水道13连通,所述的出水口15与所述出水流道16连通;第一散热板2,所述的第一散热板2设置在所述主水路板1的一端,所述的第一散热板2包括与所述主水路板1形成一冷却回路的第一散热水路21,所述的第一散热水路21包括第一水道始端211和第一水道末端212,所述的第一水道始端211与所述分流水道13连通,所述的第一水道末端212 与所述出水流道16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其第一散热板2上设置有第一散热水路21,可以利用比热容较大的冷却液(一般为水)去散热,水从主水路板1 上的进水口11进入,流经进水流道12,再流入分流水道13,从分流水道13流入第一散热板2上第一散热水路21的第一水道始端211,再流入第一水道末端212,再流入出水流道16,最后从出水口15流出,形成一完整的“冷却回路”,这“冷却回路”能很好的接触热量,使所述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大幅度提高,也节约了成本。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所述的液冷散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水路板1另一端的第二散热板3(实际上其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3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二散热板3包括与所述主水路板1形成一冷却回路的第二散热水路31,所述的第二散热水路31包括第二水道始端311 和第二水道末端312,所述的第二水道始端311与所述分流水道13 连通,所述的第二水道末端312与所述出水流道16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跟上一实施例同理,其冷却液(一般为水)从主水路板1上的进水口11进入,流经进水流道12,再流入分流水道 13,从分流水道13流入第二散热板3上第二散热水路31的第二水道始端311,再流入第二水道末端312,再流入出水流道16,最后从出水口15流出,形成又一完整的冷却回路,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其具有两条完整的散热“冷却回路”(主水路板1分别与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3形成的冷却回路),且其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3 设置在主水路板1的两侧,这样就极大的增大水与热量的接触面积,水就能充分的带走热量,散热效率就能大幅度提高。

如图2、3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所述的第一散热水路21和第二散热水路31都为蚊香式盘形水路或波浪形水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散热水路21和第二散热水路31为蚊香式盘形水路或波浪形水路,水在所述第一散热水路21和第二散热水路31内与热量的接触面接就会增大,只要水流出,且水的比热容较大,就能带走大量的热量,给电器降温。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所述分流水道13的上端和下端都设置有通槽131,所述的第一水道始端211和第二水道始端311分别通过所述的通槽 131与所述的分流水道13连通。所述的出水流道16的上端和下端都设置有通槽131,所述的第一水道末端212和第二水道末端312分别通过所述的通槽131与所述的出水流道16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水道始端211和第二水道始端311 分别通过所述的通槽131与所述的分流水道13连通,所述的第一水道末端212和第二水道末端312分别通过所述的通槽131与所述的出水流道16连通,这样的连接使第一散热水路21、第二散热水路31 跟主水路板1间的连接更紧密,不易漏水,利于水在水路中畅通循环流动带走热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其所述的主水路板1上还设置有固定孔17。所述的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3上都设置有定位件22。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为方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孔17有利于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固定在所要散热的电气上,如配电网中,可用螺钉穿过所述的固定孔 17去把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固定在所要散热的SVG上。所述的定位件 22一般为定位销,能把所述的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3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水路板1的上下两端上,使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为方体结构,形状规则,利于储藏、运输以及安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内容,所述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5上都设置有水嘴14,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上还开有插槽23。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嘴14方便了外部的水流进进水口11 和流出出水口15,其水嘴还可以关停水的流出和流进。所述的插槽 23方便了所述的液冷散热器设置在柱状部件上,还可以使所述液冷散热器上下移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更多的散热板,只要其水路跟主水路板1连通就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水路板1的进水口11、出水口15、进水流道12、出水流道16和分流水道13为深孔钻加工而成,其端面为铣加工,达到一定的粗糙度、平面度后,所述主水路板1、第一散热板 2和第二散热板3须经过严格的清洗工艺和中性中和处理,保证后续的焊接质量;再通过焊接工装将主水路板1、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3与钎料固定好,通过真空钎焊炉设备,进行真空钎焊(是将用于填充金属的钎料置于焊件接缝间隙或夹层内,钎料的熔点都较焊件金属的熔点低,当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钎料就熔化,并使其与母材相互扩散,渗入固态焊件接缝间隙内,冷却凝固后形成致密整体的一种焊接方法),焊接成型后,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热处理以及对材质进行硬化处理,再用铣床进行精加工成成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冷却液(一般为水)由主水路板1中的进水口11进入,流经进水流道12,再流入分流水道13,从分流水道13一路流入第一散热板2上第一散热水路21的第一水道始端211,再流入第一水道末端212,再流入出水流道16,最后从出水口15流出;另一路流入第二散热板3上第二散热水路31的第二水道始端311,再流入第二水道末端312,再流入出水流道16,最后从出水口15流出。完成整个水路循环工作,带走电气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冷却液在流道流动过程中,双面水路循环,增加吸热面积,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