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_2

文档序号:9634232阅读:来源:国知局
立内单绕线圈层,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实现电磁加热;然后在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绕制的双绕线圈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所述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建立外双绕线圈层,双绕线圈利用电磁抵消原理通过双绕线圈消除电磁辐射,且该方法优选在单绕线圈外层设置内屏蔽层以及优选在双绕线圈外侧设置外屏蔽层,通过内屏蔽层、双绕线圈和外屏蔽层实现三重电磁屏蔽隔离。本发明涉及的方法与上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相对应,可理解为是实现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所采用的电磁加热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电磁加热,且具有多重屏蔽设置,安全可靠,易于实现,适合于新型电磁加热系统的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发明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0027]1 一内导管;2 —单绕线圈;3 —内屏蔽层;4 一双绕线圈;5 —外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2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用于内导管1内的工质加热,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内单绕线圈层包括单绕线圈2,单绕线圈2单向绕制于内导管1的外表面,内导管1可以采用非金属的绝缘保温材料,外双绕线圈层包括双绕线圈4,双绕线圈4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2且绕制后双绕线圈4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当内单绕线圈层只有单绕线圈时,双绕线圈4绕制于单绕线圈2的外表面且覆盖单绕线圈2,优选完全覆盖单绕线圈2以强化屏蔽隔离功能,在实际应用时,在双绕线圈4绕制后单绕线圈2可能无法从外面直观看到,故图1仅为示意图,是为便于观看,也可以理解为是进行局部剖视。其中,单绕线圈2可以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朝一个方向绕制而成;双绕线圈4可以为单根或两根以上的导线绕制而成,具体地,双绕线圈4可以采用对折的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因为是单根导线对折形成双线故此时双线的电流是相反的,通过双线绕法绕制,绕向任意,绕制匝数也任意,只要盖住单绕线圈2即可;双绕线圈4也可以采用单根导线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后再折返绕制并且仍然覆盖住单绕线圈2,比如单根导线正向绕制覆盖住单绕线圈2后再折返回来正向绕制或者反向绕制再次覆盖住单绕线圈2,最终体现的仍然是双绕形式,且此时的双线的电流也是相反的。这两种方案中形成双绕线圈4的单根导线与形成单绕线圈2的导线可以是同一根,也可以是不同根。双绕线圈4也可以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此时通入两根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绕向相反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双绕线圈4还可以采用两根导线基于双线绕法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此时通入两根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绕向相同且正反向绕制匝数相同。这两种方案中形成双绕线圈4的两根导线中的一根与形成单绕线圈2的导线可以是同一根,也可以是不同根。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双绕线圈4采用其它缠绕方式以及根数,比如可以是单根导线经过多次对折后再绕制于内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并覆盖住单绕线圈2,或者是设置上述两根导线的整数倍的根数绕制等等,仅需保证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可以实现电磁抵消即可。
[0030]内单绕线圈层还可以包括内屏蔽层3,如图2所示优选结构,内屏蔽层3设置于单绕线圈2的外层,且外双绕线圈层的双绕线圈4绕制于内屏蔽层3的外表面且覆盖内屏蔽层3,内屏蔽层3可与单绕线圈2等长或略长于单绕线圈2,双绕线圈4优选完全覆盖内屏蔽层3(即完全覆盖单绕线圈2)以强化屏蔽隔离功能;外双绕线圈层还可以包括外屏蔽层5,如图2所示优选结构,夕卜屏蔽层5设置于双绕线圈4的外层;内屏蔽层3和外屏蔽层5均可以采用金属膜制作的屏蔽层,例如金属材料紫铜膜制作而成的屏蔽膜(通常也称为紫铜膜),可以实现效果良好的电磁屏蔽且其本身无磁性、耐磨损。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采用单绕线圈2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1内的工质;双绕线圈4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后,将同一高频交变电流在双绕线圈4上形成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或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两个高频交变电流(进一步还可以设置大小不同方向相反或大小不同方向相同的两个高频交变电流且通过优化双绕线圈4参数例如绕制匝数,进而形成两个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的电磁场),进而形成的两个电磁场电磁感应磁力线方向相反,磁通量相同,以有效地消除电磁辐射,防止电磁波外泄造成电磁污染,实现屏蔽隔离。单绕线圈2与双绕线圈4之间设置的内屏蔽层3实现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一重屏蔽隔离功能,单绕线圈2利用上述电磁抵消原理消除电磁辐射以实现第二重屏蔽隔离功能;双绕线圈4外侧设置的外屏蔽层5实现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第三重屏蔽隔离功能,该三重屏蔽隔离功能有效地防止电磁波外泄,隔离电磁辐射,屏蔽性能好,增强了电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0031]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线路和控制器,单绕线圈2连接电源线路且同时电源线路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单绕线圈2与电源线路的连接与断开,即控制开启电源线路使单绕线圈2正常工作(即内导管1中的工质低于预设温度时单绕线圈2被开启正常工作),或控制断开电源线路使单绕线圈2停止工作(即内导管1中的工质高于预设温度时单绕线圈2被断开停止工作)。电源线路上还可以设置变频器且同时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接;将变频器接通工频交变电流再通过电源线路与单绕线圈2相连接,控制器与变频器相连接以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利用变频技术通过变频器改变工频交变电流频率,单绕线圈2接通变频器输出的变频后的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1内的工质以实现变频加热。该优选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适合于进一步实现变频电磁加热系统,且适应新一代高效、节能、安全的变频电磁加热技术市场的发展与推广。
[0032]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工质容器,工质容器具有穿过内导管1的通孔并在穿过内导管1后工质容器为密封结构的保温容器且工质容器内储存工质,与单绕线圈2相连接的电源线路引出至工质容器的外部并可以与控制器相连接以控制控制单绕线圈2与电源线路的连接与断开。此时,可理解为将图1或图2所示的结构穿入工质容器,内导管1穿过工质容器,内单绕线圈层和外双绕线圈层均留在工质容器中,单绕线圈2直接或间接与工质容器内的工质接触。这样,单绕线圈2在工作时除加热内导管1内的工质外,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加热工质容器中的工质,内导管1内的工质被加热后可进入与外界连通的循环管路,工质容器内的工质被加热后进行保温储存以备后续应用。
[003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用于内导管内的工质加热,该电磁加热方法与上述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相对应,可理解为是实现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装置所采用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单绕线圈层的外表面绕制双绕线圈并覆盖住内单绕线圈层中的单绕线圈且绕制后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形成双绕线圈的磁力线抵消,建立外双绕线圈层,将单绕线圈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加热内导管内的工质。
[0034]基于上述一种基本的新型屏蔽式电磁加热方法,本发明涉及的优选方法是,在内导管的外表面单相绕制单绕线圈后,还在单绕线圈的外层设置内屏蔽层,从而建立内单绕线圈层;然后在内屏蔽层的外表面绕制的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