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系统及具有所述散热系统的通讯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31830阅读:来源:国知局
域与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管道区域包括三个由多路管道连通构成的子散热管道区域,分别为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的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及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及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之间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及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通过连通管依次串接连通且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连通,从而构成所述循环回路。
[0026]结合第十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基板与所述散热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与所述驱动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所述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相对设置。
[0027]结合第十九种或者第二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基板与所述散热基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与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沿水平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及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沿水平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工质由所述驱动装置以气态形式进入所述第一吸热管道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及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流出的工质为气态,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及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流出的工质为液态
[0028]结合第二至第十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基板与所述散热基板均为一个且竖直放置,所述吸热基板与所述散热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散热管道区域包括两个由多路管道连通构成的子散热管道区域,分别为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的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及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之间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吸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通过连通管依次串接连通且所述驱动装置与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连通,从而构成所述循环回路。
[0029]结合第二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管道区域内的工质以气态形式进入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且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吸热管道区域的面积。
[0030]结合第一方面、结合第一种至十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管道区域包括多个由多路管道连通构成的子吸热管道区域,所述多个子吸热管道区域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管道区域包括多个由多路管道连通构成的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多个子散热管道区域之间间隔设置,并且所述子散热管道区域与所述子吸热管道区域数量相等,所述多个子吸热管道区域中的每个子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多个子散热管道区域中的每个子散热管道区域通过连通管一对一连通,形成多个所述循环回路。
[0031]结合第二至第十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子吸热管道区域为两个,分别为在竖直方向上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与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所述子散热管道区域为两个,分别为在竖直方向上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与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通过两个第一连通管连通,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通过两个第二连通管连通,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
[0032]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结合第一种可能至第十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十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管道区域包括η个由多路管道连通构成的子吸热管道区域,在所述子吸热管道区域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子吸热管道区域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管道区域包括η-1个由多路管道连通构成的子散热管道区域,在所述子散热管道区域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子散热管道区域之间间隔设置,η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吸热基板且连通一个所述子散热管道区域并构成一个具有工质的回路,其它的子散热管道区域与所述η个子吸热管道区域通过所述连通管一对一连通形成多个所述循环回路。其中连接于所述子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子散热管道区域的连通管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以实现所述工质在循环回路的流动。或者,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散热管道区域之间形成高度差,并且至少部分所述吸热管道区域位于所述散热管道区域的上方。
[0033]结合第二十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子吸热管道区域为两个,分别为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排列的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与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所述子散热管道区域为三个,分别为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排列的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及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通过两个第一连通管连通,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与所述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通过两个第二连通管连通,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子散热管道区域;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吸热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两个第三连通管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连通。
[0034]结合第二十五种或者第二十七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十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吸热管道区域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子散热管道区域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位置;所述第二子吸热管道区域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子散热管道区域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位置;或者所述第一连通管及第二连通管上均连接有驱动装置。
[0035]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可以为为有源驱动,其可以为机械栗或磁力栗;具体为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所述连通管上,其中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循环回路上所述工质液态时流经的位置;或者所述驱动装置为无源驱动,并且位于所述吸热基板上相对外界热源的位置。所述驱动装置可以为毛细栗或者蒸发器。所述驱动装置为所述工质在所述循环回路中流动提供驱动力。
[0036]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基板的一个表面上设有第一散热片,所述散热基板至少有一个表面设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相对设置并形成间隙;或者,所述第一散热片位于所述吸热基板与所述散热基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散热基板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所述第二散热片位于所述吸热基板与所述散热基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吸热基板之间形成间隙。
[0037]结合第三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基板包括第一外壁及与第一外壁相对的且与所述第一外壁构成所述吸热管道区域的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包括多个平整区和多个管路区,所述管路区用于形成所述管道的管壁的区域,并且每两个所述管路区之间设有一个平整区;所述第一散热片连接于所述吸热基板的平整区上,所述第二散热片连接于所述散热基板的平整区上。
[0038]结合第三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截面为矩形齿状。所述吸热基板与所述散热基板均通过热乳压合的工艺形成复合板材,并通过注入高压气体吹胀的方式形成所述的多路管道。
[0039]结合上述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十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吸热基板与散热基板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连通管连接固定;或者,所述吸热基板与散热基板通过螺接方式或卡扣结构固定。
[0040]结合第三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十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散热片和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基板之间的结合方式为钎焊、激光焊、搅拌摩擦焊或者胶粘等工
-H-
O
[0041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设备,所述通讯设备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设于电路板的发热元件及以上任一中方式所述的散热系统,所述吸热基板贴合于所述壳体的表面,用于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
[0042]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内表面接触。
[0043]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吸热基板的吸热管道区域贴合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可以最快速的的进行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散发出去,保证发热元件的功效。
[0044]本发明所述的散热系统设置相互连通的散热基板及吸热基板,并且形成循环回路,吸热基板吸收的热量通过循环回路中的工质带到散热基板进行散热后再回到吸热基板吸热,实现交替循环散热,有效提高散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实现快速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散热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0048]图3为图1所示的散热系统的侧面示意图。
[0049]图4为图1所示的散热系统的另一种组装方式示意图。
[0050]图5为图1所述的散热系统的吸热管道区域与散热管道区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0051]图6为图1所示的散热系统的吸热管道区域与散热管道区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0052]图7为图6所示的散热系统的工质走向示意图。
[0053]图8为图1所述的散热系统的吸热基板与散热基板第四种排布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54]图9为图1所示的散热系统的吸热管道区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