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及其散热鳍片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094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散热鳍片及其散热鳍片阵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鳍片及其散热鳍片阵列。
【背景技术】
[0002]散热鳍片,在电子工程设计的领域中被归类为“被动性散热元件”,常用名为散热片。散热鳍片以导热性佳、质轻、易加工之金属贴附于发热表面,以复合的热交换模式来散热,散热鳍片多采用铝材或铜材制作,银则过于昂贵,一般不用。通过将多个散热鳍片进行相互堆栈叠加也就形成散热鳍片阵列,但是,现有散热鳍片阵列中,各个散热鳍片连接不稳,这样导致整个阵列结构不稳,时间就了容易产生松散问题,从而影响了其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鳍片及其散热鳍片阵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散热鳍片阵列中各散热鳍片之间连接不稳导致整体结构易松散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包括一基板,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基板边缘的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其两端的承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两侧边缘向其内侧垂直设有抵接片,且所述连接端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扣接部,所述扣接部上开设有扣槽;所述承接端连接于所述基板边缘,且所述承接端上开设有适配于所述扣接部的容置槽,所述基板边缘上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位置凸设有适配于所述扣槽的卡扣。
[0005]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扣接部的顶端设置有三角状的弯折边。
[000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板边缘开设有沉槽,该承接端连接于该沉槽的槽壁,且该卡扣位于该沉槽内。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插设热管的穿孔。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支架上开设有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竖槽。
[000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鳍片阵列,该散热鳍片阵列包括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实现方式中任何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散热鳍片,多个该散热鳍片相互堆栈形成连接。
[00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基板边缘设置多个支架,并在支架的连接端两侧垂直设置抵接片,在连接端的前端设置具有扣槽的扣接部,同时在支架的承接端开设适配于扣接部的容置槽,并在基板边缘上位于容置槽内的位置凸设有适配于扣槽的卡扣,如此,使得两个散热鳍片之间,通过其中一个散热鳍片的扣接部与另一散热鳍片的卡扣进行卡接,同时,通过该散热鳍片的抵接片抵接在另一散热鳍片的基片上侧,这样,两个散热鳍片形成了稳固的连接;如上所述,该散热鳍片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且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散热鳍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散热鳍片阵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可以包括一基板I以及多个支架2,多个支架2间隔分布在基板I边缘的不同位置,且各个支架2均与基板I所在平面垂直,这样,多个散热鳍片相互堆叠,并通过各自基板I上的支架2进行连接,同时,由于支架2具有一定的长度,这样,各个散热鳍片的各个基板I之间也就具有一定的散热间隙,该散热间隙用以供空气流通以进行散热。具体地,支架2可以包括承接端21和连接端22,承接端21和连接端22分别位于该支架2的两端,承接端21用以连接基板1,连接端22用以连接其他的散热鳍片,该连接端22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扣接部221,该扣接部221上开设有用于进行卡接的扣槽2210,另外,该连接端22的左右两侧边缘上均设置有用于抵接定位的抵接片222,该抵接片222由连接端22的边缘上向其内侧垂直伸出?’承接端21连接于基板I的边缘,且该承接端21上开设有容置槽210,该容置槽210适配于扣接部221,即一个散热鳍片的容置槽210可以容纳另一个散热鳍片的扣接部221 ;基板I的边缘上向外凸设有卡扣11,该卡扣11位于容置槽210内,且该卡扣11适配于扣槽2210,即一个散热鳍片的卡扣11可以伸入另一个散热鳍片的扣槽2210内形成卡接。如上所述,当两个散热鳍片相互堆叠连接时,上层散热鳍片的扣接部221容置于下层散热鳍片的容置槽210内,且上层散热鳍片的扣槽2210与下层散热鳍片的卡扣11卡接,同时,上层散热鳍片的两片抵接片222抵接在下层散热鳍片的基板I的上表面,如此,上层散热鳍片与下层散热鳍片之间形成连接,同样地,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散热鳍片均采用上述的连接方式连接于一体。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散热鳍片,具有如下特点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上述基板I的边缘设置多个支架2,并在支架2的连接端22两侧垂直设置抵接片222,在连接端22的前端设置具有扣槽2210的扣接部221,同时在支架2的承接端21开设适配于扣接部221的容置槽210,并在基板I边缘上位于容置槽210内的位置凸设有适配于扣槽2210的卡扣11,如此,使得两个散热鳍片之间,通过其中一个散热鳍片的扣接部221与另一散热鳍片的卡扣11进行卡接,同时,通过该散热鳍片的抵接片222抵接在另一散热鳍片的基片I上侧,这样,两个散热鳍片形成了稳固的连接;如上所述,该散热鳍片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且拆装方便。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扣接部221的顶端设置有弯折边2211,该弯折边2211呈三角状,其顶角部分位于扣接部221的内侧,这样,弯折边2211能够与上述卡扣11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卡扣11与扣接部221的扣槽2210能够更加有效地卡接,如此,提升了连接的稳固性。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以提升卡扣11与扣接部221连接的稳固性,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基板I的边缘开设有沉槽10,上述承接端21连接于该沉槽10的槽壁,且上述卡扣11位于该沉槽10内。如此,整个支架2内收于基板I的边缘所在轮廓的内侧,这样使得多个散热鳍片堆叠连接形成阵列时,阵列的外部轮廓在一个平面上,从而美化了阵列的外观效果。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以美化多个散热鳍片堆叠连接形成的阵列的外观效果,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基板I上还开设有多个穿孔100,穿孔100用于插设热管,即当多个散热鳍片堆叠连接形成的阵列时,多个基板I上的多个穿孔100 —一对应并形成孔道,热管穿设在该孔道内,从而形成热传递连接。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基板I还可为其他的结构形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支架2上还开设有竖槽20,该竖槽20平行于该支架2的长度方向,且该竖槽2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上述容置槽210和上述扣槽2210,通过设置竖槽20,增加了整个散热鳍片的散热间隙,提高了空气流通效果,进而提高了散热性能,同时还节约了材料。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以提高散热鳍片的散热性能,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散热鳍片阵列,该散热鳍片阵列包括多个上述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相互堆栈形成连接。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此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散热鳍片,包括一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基板边缘的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其两端的承接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两侧边缘向其内侧垂直设有抵接片,且所述连接端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扣接部,所述扣接部上开设有扣槽;所述承接端连接于所述基板边缘,且所述承接端上开设有适配于所述扣接部的容置槽,所述基板边缘上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位置凸设有适配于所述扣槽的卡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的顶端设置有三角状的弯折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边缘开设有沉槽,所述承接端连接于所述沉槽的槽壁,且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沉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插设热管的穿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竖槽。6.散热鳍片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堆栈形成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鳍片及其散热鳍片阵列,其中,散热鳍片包括一基板,垂直设置于该基板边缘的多个支架,该支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其两端的承接端和连接端;该连接端的两侧边缘向其内侧垂直设有抵接片,且该连接端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扣接部,该扣接部上开设有扣槽;承接端连接于基板边缘,且该承接端上开设有适配于扣接部的容置槽,该基板边缘上位于该容置槽内的位置凸设有适配于扣槽的卡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散热鳍片及其散热鳍片阵列,其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且拆装方便。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204652858
【申请号】CN201520364617
【发明人】李俊宇
【申请人】深圳市万景华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