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038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盆架、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和位于所述磁路系统上方且与所述盆架相连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音圈具有电极引线,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和收容于所述磁碗内的磁钢组件,所述磁碗包括底壁和若干自所述底壁向所述振动系统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盆架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电极引线的收容空间。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可以有效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因为空间不足而损伤电极引线导致无声或者产生杂音的问题,从而保证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稳定,同时还可以提高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专利说明】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在便携式通讯装置领域内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得到大量的普及,这样,发声装置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为了使人得到更好的听觉上的享受,故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0003]一种相关结构的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设于盆架当中的磁碗,与盆架相接并设有声孔的上盖,盆架、磁碗和上盖共同形成一空腔。所述磁碗设有底壁和自所述底壁向上盖方向延伸非封闭的侧壁。该空腔内设有坐落在磁碗底壁上并与磁碗侧壁形成磁间隙的永磁铁和极片、与上盖邻接的振膜、与振膜相连并悬置于磁间隙内的音圈。音圈的引线从磁碗侧壁的缺口处引出并收容于磁碗侧壁与盆架侧壁之间的空间内。这种结构的发声器件,由于磁碗侧壁与盆架侧壁之间的空间极其狭小,在装配过程中常常会损伤电极引线,导致发声器件无声或者产生杂音。
[0004]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结构的发声器件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收容于磁碗侧壁与盆架侧壁之间的音圈电极引线因空间不足在装配时容易造成损伤而导致无声或者杂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发声器件。
[0006]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和位于所述磁路系统上方且与所述盆架相连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音圈具有电极引线,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和收容于所述磁碗内的磁钢组件,所述磁碗包括底壁和若干自所述底壁向所述振动系统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盆架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电极引线的收容空间。
[0007]优选的,所述侧壁包括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内壁面和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的外壁面,所述避让部为自所述外壁面向所述内壁面凹陷形成的台阶面。
[0008]优选的,所述盆架具有若干侧墙,所述侧墙上设有向所述磁碗的侧壁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朝向所述振动系统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垂直相连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磁碗侧壁的外壁面抵接;所述台阶面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立面和台面,所述立面与所述外壁面相平行,所述台面与所述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台阶面、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墙朝向所述磁碗的表面共同围成收容所述电极引线的收容空间。
[0009]优选的,所述侧壁包括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内壁面、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的外壁面和连接所述内壁面和外壁面的上壁面,所述避让部为自所述上壁面向所述外壁面倾斜形成的倾斜面。
[0010]优选的,所述盆架具有若干侧墙,所述侧墙上设有向所述磁碗的侧壁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朝向所述振动系统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垂直相连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磁碗侧壁的外壁面抵接,所述上表面与所述倾斜面末端相接,所述倾斜面、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墙朝向所述磁碗的表面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
[0011]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磁碗的侧壁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盆架朝向磁路系统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电极引线的收容空间,一方面,所述避让部可以增大收容所述电极引线的收容空间,有效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因为空间不足而损伤电极引线导致无声或者产生杂音的问题,而且由于所述磁碗为所述电极引线让位在所述磁碗的侧壁外侧,对磁能及导磁的影响很小,从而保证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稳定,另一方面,所述避让部可以增大所述磁路系统的空间,从而提高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0013]图2是图1所示发声器件的立体组装图;
[0014]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4是图3所示B部分的放大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6是图5所示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请同时参阅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其包括盆架40、盖接在所述盆架40上且与所述盆架40配合围成收容空间的盖板10、收容于所述盆架40内的磁路系统30和位于所述磁路系统30上方且与所述盆架40相连的振动系统20。
[0020]所述振动系统20包括振膜21、叠设于所述振膜21上的振动板22和驱动所述振膜21振动的音圈23。所述振膜21的边缘架设在所述盆架40上,并且夹设在所述盖板10与所述盆架40之间。所述振动板22粘接于所述振膜21的中间区域,所述振动板22和所述振膜21的中间区域能够相对所述盖板10及盆架40上下振动,所述振动板22可以加强所述振膜21振动。所述音圈23 —端连接所述振膜21,另一端悬置在所述磁路系统30的磁间隙中。所述音圈23具有电极引线231。所述电极引线231与所述音圈23的本体对应电连接。
[0021 ] 所述磁路系统30包括磁碗31和收容于所述磁碗31内的磁钢组件。所述磁碗31包括底壁311和若干自所述底壁311边缘向所述振动系统20方向延伸的侧壁312。若干所述侧壁312由一对长边侧壁和一对短边侧壁组成。一对所述长边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壁311的两个长轴边上。一对所述短边侧壁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壁311的两个短轴边上。相邻的长边侧壁与短边侧壁之间设有缺口部3121。所述侧壁312还形成有避让部3122。具体地,所述侧壁312包括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内壁面312a和与所述内壁面312a相对设置的外壁面312b。所述避让部3122为自所述外壁面312b向所述内壁面312a凹陷形成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立面3122a和台面3122b。所述立面3122a与所述外壁面312b相平行。
[0022]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磁碗31的底壁311上的磁钢321和贴设于所述磁钢321表面的极芯322。所述磁钢321与所述磁碗31的侧壁312之间形成磁间隙(未标号)。在可选择的其他方式中,磁路系统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磁钢的系统,如具有位于中央的主磁钢和环绕主磁钢的副磁钢,也是可以实施的。
[0023]所述盆架40具有若干侧墙41和由若干所述侧墙41围成的收容所述磁路系统30的收容部42。所述侧墙41上设有向所述磁碗31的侧壁312方向延伸的凸出部411。所述凸出部411包括朝向所述振动系统20的上表面411a和与所述上表面411a垂直相连的内侧面411b。所述内侧面411b与所述表面41a相平行且与所述侧壁312的外壁面312b抵接。所述台阶面、所述上表面411a及所述侧墙41朝向所述磁碗31的表面41a共同围成收容所述电极引线231的收容空间313。所述电极引线231可以穿过所述侧壁312的缺口部3121经所述收容空间313向外延伸至与外部电源系统(图未示)相连接。所述收容空间313的空间足够大,可以有效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因为空间不足而损伤电极引线231导致无声或者产生杂音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台阶面的台面3122b与所述上表面411a处于同一平面。
[0024]在可选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侧壁312包括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内壁面312a、与所述内壁面312a相对设置的外壁面312b和连接所述内壁面312a和外壁面312b的上壁面312c。所述避让部3122为自所述上壁面312c向所述外壁面312b倾斜形成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末端与所述上表面411a相接。所述倾斜面、所述上表面411a及所述侧墙41朝向所述磁碗31的表面41a共同围成收容所述电极引线231的收容空间313。所述避让部4122采用此种结构,加工更为简便。
[002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I的磁碗31的侧壁312形成有避让部3122,所述避让部3122与盆架40朝向磁路系统30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电极引线231的收容空间313,一方面,所述避让部3122可以增大收容电极引线231的收容空间313,有效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因为空间不足而损伤电极引线231导致无声或者产生杂音的问题,而且由于所述磁碗31为所述电极引线231让位在所述磁碗31的侧壁312外侧,对磁能及导磁的影响很小,从而保证所述发声器件I的声学性能稳定,另一方面,所述避让部3122可以增大所述磁路系统30的空间,从而提高所述发声器件I的声学性能。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和位于所述磁路系统上方且与所述盆架相连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音圈具有电极引线,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和收容于所述磁碗内的磁钢组件,所述磁碗包括底壁和若干自所述底壁向所述振动系统方向延伸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盆架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电极引线的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内壁面和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的外壁面,所述避让部为自所述外壁面向所述内壁面凹陷形成的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具有若干侧墙,所述侧墙上设有向所述磁碗的侧壁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朝向所述振动系统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垂直相连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磁碗侧壁的外壁面抵接;所述台阶面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立面和台面,所述立面与所述外壁面相平行,所述台面与所述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台阶面、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墙朝向所述磁碗的表面共同围成收容所述电极引线的收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内壁面、与所述内壁面相对设置的外壁面和连接所述内壁面和外壁面的上壁面,所述避让部为自所述上壁面向所述外壁面倾斜形成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具有若干侧墙,所述侧墙上设有向所述磁碗的侧壁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朝向所述振动系统的上表面和与所述上表面垂直相连的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磁碗侧壁的外壁面抵接,所述上表面与所述倾斜面末端相接,所述倾斜面、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墙朝向所述磁碗的表面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
【文档编号】H04R9/06GK204069323SQ201420401961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张尊成 申请人: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