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483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通信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通信单元。



背景技术:

在使用移动电话通信网络的移动终端中,使用具备功率放大模块的通信单元,该功率放大模块用于对发送给基站的无线电频率(RF:Radio Frequency)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近年来,移动终端的用户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为了应对这些用户的通信业务,适用于移动电话的频带数(band)正在增加。因此,要求移动终端能够与这些频带相对应。

另外,基于移动终端在设计上的限制、以及薄型化和小型化的观点,要求通信单元能够小型化。因此,例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使用了将对应于多种通信方式(模式)及多个频带的多个功率放大器集成到一个模块中的功率放大模块。

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功率放大模块对应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和第3/4代移动通信系统(3G/4G)。这种功率放大模块包括:在2G通信标准即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注册商标)的1GHz频带下使用的低频带(LB:Low Band)用功率放大器、在GSM的2GHz频带下使用的高频带(HB:High Band)用功率放大器、在3G/4G的1GHz频带下使用的LB用功率放大器、以及在3G/4G的2GHz频带下使用的HB用功率放大器。

在该功率放大模块中,3G/4G的LB用功率放大器覆盖了频带5(B5:发送频带824MHz~849MHz)、频带8(B8:发送频带880MHz~915MHz)这2个频带。3G/4G的HB用功率放大器覆盖了频带1(B1:发送频带1920MHz~1980MHz)、频带2(B2:发送频带1850MHz~1910MHz)、频带3(B3:发送频带1710MHz~1785MHz)、和频带4(B4:发送频带1710MHz~1755MHz)这4个频带。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QM7M9050数据表,TriQuint(トライクイント社),[online],网址<http://www.triquint.com/products/d/DOC-B-00000332>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作为提高基站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downlink)的通信速度的技术,在4G通信标准即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Advanced下在下行链路(downlink)中同时使用多个频带的技术即下行载波聚合(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以下称为“DLCA”)备受瞩目。因此,要求有能够适用下行载波聚合的通信单元。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应于多模和多频并且适用于下行载波聚合的通信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单元具备各自集成的第1功率放大模块和第2功率放大模块,第1功率放大模块包括:对第1通信方式下的第1频带的第1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1功率放大器、对第1通信方式下的低于第1频带的第2频带的第2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2功率放大器、对第2通信方式 下的第3频带的第3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3功率放大器、对第2通信方式下的低于第3频带的第4频带的第4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4功率放大器、生成提供给第1功率放大器和第2功率放大器的第1偏置电流的第1偏置电流生成电路、以及将第1偏置电流转换成提供给第3功率放大器和第4功率放大器的第2偏置电流的偏置电流转换电路,第2功率放大模块包括:对第1通信方式下的低于第2频带的第5频带的第5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5功率放大器、以及生成提供给第5功率放大器的第3偏置电流的第2偏置电流生成电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对应于多模和多频并且适用于下行载波聚合的通信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单元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功率放大模块130、14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前端电路15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A是表示DLCA下信号发生干扰时状况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B是表示DLCA下信号发生干扰时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DLCA下因发送信号的影响造成接收信号受到干扰的频带的组合的图。

图6是表示发送单元的结构例的图,用于说明功率放大模块的端子间耦合所产生的影响。

图7是表示发送单元的另一结构例的图,用于说明功率放大模块的端子间耦合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 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单元100的结构例的图。通信单元100例如用于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设备中与基站之间进行声音、数据等各种信号的收发。通信单元100对应于多种通信方式(多模)。具体而言,通信单元100对应于3G/4G(第1通信方式)和2G(第2通信方式)。另外,通信单元100还对应于无线电频率(RD:Radio Frequency)的多个频带(多频)。此外,通信单元100还对应于DLCA。

如图1所示,通信单元100具备发送电路110、接收电路120、功率放大模块130、140、前端电路150和天线160。

发送电路110基于LTE或GSM等调制方式,对声音、数据等输入信号进行调制,输出用于进行无线发送的RF信号。发送电路110可以根据调制方式或频带而包含多个发送电路。

接收电路120接收从前端电路150输出的接收信号(RF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解调后的接收信号。接收电路120可以根据调制方式或频带而包含多个接收电路。

功率放大模块130、140分别将所输入的RF信号的功率放大至向基站发送所需的程度,并输出放大信号。功率放大模块130(第1功率放大模块)对3G/4G的2.5GHz频带(VHB:Very High Band:超高频带)、3G/4G的2GHz频带(HB:High Band)、2G的2GHz频带(HB:High Band)、及2G的1GHz频带(LB:Low Band)的RF信号进行放大。功率放大模块140(第2功率放大模块)则对3G/4G的1GHz频带(LB:Low Band)的RF信号进行放大。功率放大模块130、14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阐述。

前端电路150进行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路径切换、滤波处理等。前端电路15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阐述。

图2是表示功率放大模块130、14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功率放大模块130、140各自集成为一个模块。

功率放大模块130具备功率放大器200A、200B、200C、200D、偏置电路210A和开关电路220A、220B。

功率放大器200A(第1功率放大器)对从端子VHB_IN输入的RF信号(第1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放大器200A对应于3G/4G的2.5GHz频带(VHB)(第1频带)。具体而言,功率放大器200A对应于频带7(B7:发送频带2500~2570MHz)。功率放大器200A还对应于时分复用(TDD)通信方式下使用的频带40(B40:发送频带2300~2400MHz)和频带41(B41:发送频带2496~2690MHz)(第1频带)。这里所举的频带只是其中一例,功率放大器200A所对应的频带并不限于此。

功率放大器200B(第2功率放大器)对从端子HB_IN输入的RF信号(第2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放大器200B对应于3G/4G的2GHz频带(HB)(第2频带)。具体而言,功率放大器200B对应于频带1(B1:发送频带1920~1980MHz)、频带2(B2:发送频带1850~1910MHz)、频带3(B3:发送频带1710~1785MHz)和频带4(B4:发送频带1710~1755MHz)。功率放大器200B还对应于TDD通信方式下使用的频带34(B34:发送频带2010~2025MHz)和频带39(B39:发送频带1880~1920MHz)(第2频带)。这里所举的频带只是其中一例,功率放大器200B所对应的频带并不限于此。

功率放大器200C(第3功率放大器)对从端子GSMHB_IN输入的RF信号(第3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并从GSMHB_OUT输出放大信号。功率放大器200C对应于2G即GSM的2GHz频带(HB)(第3频带)。

功率放大器200D(第4功率放大器)对从端子GSMLB_IN输入的RF信号(第4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并从GSMLB_OUT输出放大信号。功率放大器200D对 应于2G即GSM的1GHz频带(LB)(第4频带)。

功率放大器200A、200B、200C、200D也可以分别由多级放大器构成。例如,功率放大器200A、200B可以采用二级结构。还例如,功率放大器200C、200D可以采用三级结构。

偏置电路210A将与外部输入的偏置控制信号相应电平的偏置电流提供给功率放大器200A、200B、200C、200D。偏置电路210A包括偏置电流生成电路230A和偏置电流转换电路231。偏置电流生成电路230A(第1偏置电流生成电路)生成3G/4G的功率放大器200A、200B用的偏置电流(第1偏置电流)。偏置电流生成电路230A例如可以具备多个电流电平不同的电流源,根据偏置控制信号将这些电流源输出的电流加以组合,从而生成偏置电流。偏置电流转换电路231将偏置电流生成电路230A所生成的3G/4G用的偏置电流转换成2G用的偏置电流(第2偏置电流),并提供给2G的功率放大器200C、200D。

开关电路220A、220B分别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开关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路径的切换。

具体而言,开关电路220A(第1开关电路)可以将从功率放大器200A输出的信号输出到端子B7_OUT、端子B40TRx或端子B41TRx。端子B7_OUT是用于输出频带7的信号的端子。端子B40TRx、端子B41TRx(第1收发端子)分别是用于输入输出频带40、频带41的信号的端子。

此外,开关电路220A可以分别将从端子B40TRx和端子B41TRx输入的信号输出到端子B40Rx和端子B41Rx。端子B40Rx和端子B41Rx(第1输出端子)分别是与频带40和频带41用的接收电路120(第1接收电路)连接的端子。

开关电路220B(第2开关电路)可以将从功率放大器200B输出的信号输 出到端子B1_OUT、端子B2_OUT、端子B3_OUT、端子B4_OUT或端子B34/39TRx。端子B1_OUT、端子B2_OUT、端子B3_OUT、端子B4_OUT分别是用于输出频带1、频带2、频带3、频带4的信号的端子。端子B34/39TRx(第2收发端子)是用于输入输出频带34和频带39的信号的端子。

此外,开关电路220B可以将从端子B34/39TRx输入的信号输出到端子B34/39Rx。端子B34/39Rx(第2输出端子)是与频带34和频带39用的接收电路120(第2接收电路)连接的端子。

功率放大模块140具备功率放大器200E、偏置电路210B和开关电路220C。

功率放大器200E对从端子LB_IN输入的RF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功率放大器200E对应于3G/4G的1GHz频带(LB)。具体而言,功率放大器200E对应于频带5(B5:发送频带824~849MHz)、频带8(B8:发送频带880~915MHz)、频带17(B17:发送频带704~716MHz)、频带20(B20:发送频带832~862MHz)、频带26(B26:发送频带814~849MHz)和频带28(B28:发送频带700~748MHz)。这里所举的频带只是其中一例,功率放大器200E所对应的频带并不限于此。

功率放大器200E也可以采用多级结构。例如,功率放大器200E可以采用二级结构。

偏置电路210B与偏置电路210A一样,将与外部输入的偏置控制信号相应电平的偏置电流提供给功率放大器200E。偏置电路210B包括偏置电流生成电路230B。偏置电流生成电路230B生成3G/4G的功率放大器200E用的偏置电流。由于功率放大模块140中未包括2G用的功率放大器,因此,偏置电路210B不具备用于将3G/4G用的偏置电流转换成2G用的偏置电流的电路。

开关电路220C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开关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路径的切换。具体而言,开关电路220C可以将从功率放大器200E输出的信号输出到端子B5/B26_OUT、端子B8_OUT、端子B17_OUT、端子B20_OUT或端子B28_OUT。端子B5/B26_OUT、端子B8_OUT、端子B17_OUT、端子B20_OUT、端子B28_OUT分别是用于输出频带5/频带26、频带8、频带17、频带20、频带28的信号的端子。

图3是表示前端电路15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3所示,前端电路150具备双工器(duplexer)300(300x、300y)、开关电路310和双信器(diplexer)320。

图3中示出了2个功率放大器200x、200y和2个接收电路120x、120y。功率放大器200x和接收电路120x对应于频带x(Bx)。功率放大器200y和接收电路120y对应于频带y(By)。

双工器300x对应于频带x。双工器300x将从功率放大器200x输出的频带x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开关电路310。双工器300x还将从开关电路310输出的频带x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电路120x。双工器300x例如用低通滤波器(LPF)或带通滤波器(BPF)等构成。

双工器300y对应于频带y。双工器300y将从功率放大器200y输出的频带y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开关电路310。双工器300y还将从开关电路310输出的频带y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电路120y。双工器300y例如用低通滤波器(LPF)或带通滤波器(BPF)等构成。

开关电路310根据收发的频带,在双信器320和双工器300x、300y之间进行信号路径的切换。

双信器320对来自天线160的接收信号按照每一个频带进行分割,或者 将多个频带的发送信号加以合成。双信器320例如用低通滤波器(LPF)或高通滤波器(HPF)等构成。

图3中,为了简化说明,仅示出了对应于2个频带的电路,但通信单元10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前端电路150也可以包含与各频带相应的其它滤波电路等。

这里,对进行DLCA的情况下通信单元100内的信号干扰进行说明。

首先,对DLCA下的信号干扰的原理进行说明。

图4A是表示DLCA下信号发生干扰时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使用2个频带BAND_A和BAND_B。并且,上行链路使用较低的频带BAND_A。将频带BAND_A的发送频率设为fTX_A,频带BAND_A的接收频率设为fRX_A,频带BAND_B的接收频率设为fRX_B。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当发送频率的整数倍(nfTX_A)与频带BAND_B的接收频率(fRX_B)大致一致时,接收信号会被高次谐波信号干扰,导致接收信号的灵敏度下降。

图4B是表示DLCA下信号发生干扰时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使用2个频带BAND_A和BAND_B。并且,上行链路使用较高的频带BAND_B。将频带BAND_A的接收频率设为fRX_A,频带BAND_B的发送频率设为fTX_B,频带BAND_B的接收频率设为fRX_B。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当发送频率的整数分之一((1/n)fTX_A)与频带BAND_A的接收频率(fRX_A)大致一致时,接收信号会被发送信号干扰,导致接收信号的灵敏度下降。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对接收信号的灵敏度下降的机制进行说明。目前,移动电话的接收电路采用适合集成化的直接转换方式。在该方式下,接收信号的中心频率与施加在混频器上的局部振荡频率相同。为了使局部振荡信号具有足够大的信噪比,使用大信号,从而具有很大的高次谐波分量。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高次谐波频率是接收频率(fRX_A)的n倍。假设将该高次谐波频率的输入信号施加到接收电路上,则该信号会在局部振荡信号的高次谐波的作用下发生变频,从而成为频带内的干扰波。由此导致接收信号的灵敏度下降。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进行DLCA的情况下,若2个频带之间成立特定的关系,则接收信号会因发送信号的影响而被干扰,从而导致接收灵敏度下降。

图5示出了具有上述特定关系的频带的组合。图5中,“频带(DLCA)”表示在DLCA下使用的频带。“UL”表示在进行DLCA的情况下的发送信号的频带。“受影响的DL”表示在“UL”所示的频带中发送了发送信号时会受到该发送信号干扰的接收信号的频带。例如,DLCA所用的频带为频带6和频带7时,若发送信号的频带为频带6(LB),则频带7(VHB)的接收信号会受影响。由图5可知,具有特定关系的频带的组合为LB和VHB、或LB和HB。而HB和VHB的组合并不成立特定关系。

接下来,对于进行DLCA的情况下功率放大模块的端子间耦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发送单元的结构例的图,用于说明功率放大模块的端子间耦合所产生的影响。图6所示的发送单元包括功率放大模块600、双工器300、开关电路310、低通滤波器(LPF)620、双信器320、天线160和接收电路630。

功率放大模块600是包含功率放大器610、611、612、613的集成电路。 功率放大器610、611、612、613分别对应于频带17、GSM的LB、GSM的HB、频带4。功率放大模块600是用于进行说明的结构,不同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放大模块130、140。

双工器300包括对应于频带17、GSM的LB、GSM的HB、频带4的带通滤波器(BPF)或低通滤波器(LPF)。

开关电路310包括用于在双工器300与双信器320之间进行信号路径的切换的开关。

低通滤波器(LPF)620设置在开关电路310与双信器320之间,用作为频带17用的滤波器。

接收电路630是频带4的接收电路。图6中,为了简化说明,未示出其它频带的接收电路。

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对使用频带17和频带4进行DLCA并将发送信号的频带设为频带17的情况下功率放大模块600的端子间耦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频带17的发送信号的频率的3倍频率与频带4的接收信号的频率大致一致。

这里,将具有频带17的发送信号的频率的3倍频率的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17的功率放大器610的输出端处的电平设为-20dBm。并将双工器300中带通滤波器(BPF)的带外抑制量设为-30dB,双工器300中低通滤波器(LPF)的带外抑制量设为-20dB,频带17用的低通滤波器(LPF)620的衰减量设为-30dB,双信器320的带外衰减量设为-30dB,开关电路310中开关导通时的衰减量设为0dB,开关断开时的衰减量设为-20dB,功率放大模块600的端子间的信号传输所产生的衰减量设为-30dB。

以此为前提,说明频带17的发送信号对接收电路630的影响。

首先,考虑图6所示的信号路径A。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17的发送用带通滤波器(BPF)处被衰减-30dB。然后,高次谐波信号在无衰减的情况下通过导通状态的开关,并在频带17用的低通滤波器(LPF)处被衰减-30dB。接着,高次谐波信号在双信器320处又被衰减-30dB。由于频带4的开关导通,因此高次谐波信号经过0dB的衰减而通过该开关。然后,由于高次谐波信号的频率在频带4的接收频带内,因此高次谐波信号经过0dB的衰减而通过频带4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A后的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4的接收电路630的输入处成为-110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接着,考虑图6所示的信号路径B。频带17的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经过-30dB的衰减而被传输到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611的输出端子。该高次谐波信号在GSM的LB的发送用低通滤波器(LPF)处被衰减-20dB。接着,高次谐波信号在断开状态的开关处被衰减-20dB。接着,高次谐波信号在双信器320处又被衰减-30dB。由于频带4的开关导通,因此高次谐波信号在该开关处不发生衰减。然后,由于高次谐波信号的频率在频带4的接收频带内,因此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4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处不发生衰减。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B后的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4的接收电路630的输入处成为-110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接着,考虑图6所示的信号路径C。频带17的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经过-30dB的衰减而被传输到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612的输出端子。该高次谐波信号的频率在GSM的HB内,因此在GSM的HB的发送用低通滤波器(LPF)处不发生衰减。接着,高次谐波信号在断开状态的开关处被衰减-20dB。高次谐波信号不经由双信器320,从而无衰减地通过频带4的开关。然后,由于高次谐波信号的频率在频带4的接收频带内,因此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4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处不发生衰减。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C后的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4的接收电路630的输入处成为-70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最后,考虑图6所示的信号路径D。频带17的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经过-30dB的衰减而被传输到频带4用的功率放大器613的输出端子。该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4的发送用带通滤波器(BPF)处被衰减-30dB。然后,高次谐波信号不经由频带4的开关,在频带4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处成为频带内的信号而无衰减地通过。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D后的高次谐波信号在频带4的接收电路630的输入处成为-80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根据图6所示的结果,与频带17(LB)用的功率放大器610的输出端子的耦合灵敏度较高的是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612的输出端子和频带4(HB)用的功率放大器613的输出端子。因此,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和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更加需要强化其与3G/4G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隔离性。

图7是表示发送单元的另一结构例的图,用于说明功率放大模块的端子间耦合所产生的影响。图7所示的发送单元包括功率放大模块700、双工器300、开关电路310、低通滤波器(LPF)720、双信器320、天线160和接收电路730。

功率放大模块700是包含功率放大器710、711、712、713的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710、711、712、713分别对应于频带4、GSM的HB、GSM的LB、频带5。功率放大模块700是用于进行说明的结构,不同于本实施方式的功率放大模块130、140。

低通滤波器(LPF)720设置在开关电路310与双信器320之间,用作为频带5用的滤波器。

接收电路730是频带5的接收电路。图7中,为了简化说明,未示出其它频带的接收电路。

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对使用频带4和频带5进行DLCA并将发送信号的频带设为频带4的情况下功率放大模块700的端子间耦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频带4的发送信号的频率的1/2倍频率与频带5的接收信号的频率大致一致。即,频带5的接收信号的2倍频率在频带4的发送频带内。因此,频带4的发送信号和频带5接收用的局部振荡信号的2倍频率的高次谐波相互作用,成为频带5的接收信号的带内干扰波。

这里,将频带4的发送信号在频带4的功率放大器710的输出端处的电平设为28dBm。并将双工器300中带通滤波器(BPF)的带外抑制量设为-30dB,双工器300中低通滤波器(LPF)的带外抑制量设为-20dB,频带5用的低通滤波器(LPF)720的衰减量设为-30dB,双信器320的带外衰减量设为-30dB,开关电路310中开关导通时的衰减量设为0dB,开关断开时的衰减量设为-20dB,功率放大模块700的端子间的信号传输所产生的衰减量设为-30dB。

以此为前提,说明频带4的发送信号对接收电路730的影响。

首先,考虑图7所示的信号路径A。发送信号经过0dB的衰减通过频带4的发送用带通滤波器(BPF)和开关。接着,发送信号在双信器320处被衰减-30dB。然后,发送信号在频带5用的低通滤波器(LPF)720处被衰减-30dB。由于频带5的开关导通,因此发送信号经过0dB的衰减通过该开关。接着,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处被衰减-30dB。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A后的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接收电路730的输入处成为-62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接着,考虑图7所示的信号路径B。频带4的发送信号经过-30dB的衰减而被传输到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711的输出端子。该发送信号的频率在GSM的HB的发送用低通滤波器(LPF)的频带内。因此,发送信号经过0dB的衰减通过GSM的HB的发送用低通滤波器(LPF)。接着,发送信号在断开状 态的开关处被衰减-20dB。接着,发送信号在双信器320处被衰减-30dB。然后,发送信号在频带5用的低通滤波器(LPF)720处被衰减-30dB。由于频带5的开关导通,因此发送信号经过0dB的衰减通过该开关。接着,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处被衰减-30dB。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B后的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接收电路730的输入处成为-112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接着,考虑图7所示的信号路径C。频带4的发送信号经过-30dB的衰减而被传输到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712的输出端子。该发送信号在GSM的LB的发送用低通滤波器(LPF)处被衰减-20dB。接着,发送信号在断开状态的开关处被衰减-20dB。接着,发送信号不经由双信器320,在频带5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720处被衰减-30dB。由于频带5的开关导通,因此发送信号经过0dB的衰减通过该开关。接着,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处被衰减-30dB。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C后的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接收电路730的输入处成为-102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最后,考虑图7所示的信号路径D。频带4的发送信号经过-30dB的衰减而被传输到频带5用的功率放大器713的输出端子。该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发送用带通滤波器(BPF)处被衰减-30dB。接着,发送信号不经由频带5的开关,在频带5的接收用带通滤波器(BPF)处被衰减-30dB。结果是经过信号路径D后的发送信号在频带5的接收电路730的输入处成为-62dBm的带内干扰信号。

根据图7所示的结果,与频带4(HB)用的功率放大器710的输出端子的耦合灵敏度较高的是频带5(LB)用的功率放大器713的输出端子。因此,3G/4G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更加需要强化其与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隔离特性。

此外,频带4(HB)的输出端子与GSM的HB或GSM的LB的输出端子之间的 耦合所产生的影响(路径B或路径C)比频带4的发送信号的路径(路径A)产生的影响要小。因此,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和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不是很需要进行隔离强化。

若对图4A、图4B、图5、图6和图7中的说明进行整理,则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如图5所示,DLCA有可能对接收信号产生影响的频带的组合为LB和VHB、或LB和HB。因此,考虑例如将3G/4G的VHB用的功率放大器、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和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集成为一个功率放大模块,将3G/4G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和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集成为另一个功率放大模块的结构。

接着,如图6所示,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和3G/4G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优选为各为不同的模块以强化其隔离性。

而且,如图7所示,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和3G/4G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优选为各为不同的模块以强化其隔离性。另外,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和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不是很需要进行隔离强化。

基于上述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3G/4G的VH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A、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B、GSM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C和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D集成为一个功率放大模块130,将3G/4G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140集成为另一个功率放大模块140。

另外,若仅考虑强化隔离,则优选将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D安装在功率放大模块140上而不是功率放大模块130。但是,假设将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D安装在功率放大模块140上,由于功率放大模块140中也要生成GSM用的偏置电流,因此需要有与偏置电流转换电路231同等的电路。 这样一来,如果将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D安装在功率放大模块140上,会导致通信单元100整体的电路规模变大。如图7所示,GSM的L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D不是很需要进行隔离强化。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不仅能够抑制DLCA情况下的接收灵敏度下降,而且能够抑制电路规模的增大。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对应于多模和多频并且适用于DLCA的通信单元100。

另外,在功率放大模块130中,TDD的B40/B41的发送信号的放大可以由3G/4G的VH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A来进行。另外,在功率放大模块130中,TDD的B40/B41的收发信号的路径切换可以由开关电路220A来进行。从而,能够将TDD动作集中在功率放大模块130中进行,能够简化通信单元100的控制。

同样,在功率放大模块130中,TDD的B34/B39的发送信号的放大可以由3G/4G的HB用的功率放大器200B来进行。另外,在功率放大模块130中,TDD的B34/B39的收发信号的路径切换可以由开关电路220B来进行。从而,能够将TDD动作集中在功率放大模块130中进行,能够简化通信单元100的控制。

功率放大模块130也可以采用不对应TDD的结构。另外,功率放大模块130、140的输入输出端子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从功率放大模块130输入的信号也可以经由功率放大模块130的输出端子和功率放大模块140的输入端子提供给功率放大模块140内的功率放大器。同样,从功率放大模块140输入的信号也可以经由功率放大模块140的输出端子和功率放大模块130的输入端子提供给功率放大模块130内的功率放大器。

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而给出的,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解释。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改良,等同发明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地变更设计,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就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例如,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 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并不限于举例所示的情况,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此外,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在技术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组合,组合后得到的发明只要包括了本发明的特征,就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标号说明

100 通信单元

110 发送电路

120、630、730 接收电路

130、140、600 功率放大模块

150 前端电路

160 天线

200A、200B、200C、200D、200E 功率放大器

210A、210B 偏置电路

220A、220B、220C、310 开关电路

230A 偏置电流生成电路

231 偏置电流转换电路

300、300x、300y 双工器

320 双信器

620、720 低通滤波器(LPF)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