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扰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25400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扰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信号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干扰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数据业务的爆发,对网络的覆盖和容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营商投入巨资,部署了大量各种制式的无线网络,小区半径也越来越小,天面资源的复用情况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底噪不断抬升,系统间干扰问题也日趋严重。比如,中国移动拥有f频段的1880-1900mhz这部分频率,由于频率所处位置特殊,f频段系统存在与dcs1800、gsm900、phs和cdma2000/wcdma系统间的干扰;同时,在现网中,还有一些位于f频段的非法干扰器,此类干扰器由于不能区分上下行时隙,在全时隙内发射干扰信号,因此会对基站上行造成明显干扰,影响覆盖区域内所有的用户上行通信质量。另外,还有一类用户私自安装的直放站,由于其射频指标较差,噪底过高,经常也会影响到基站的上行通信。

针对上述情况,现有的干扰检测方案,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在通信网络的后台网管侧筛选出上行受扰较为严重的受扰小区;第二步去到现网,使用定向天线和扫频仪在现网寻找干扰源。目前解决方案的缺点主要集中在第二步,人工排查干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同时现网情况比较复杂,排查效率较低,不容易定位出干扰源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干扰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干扰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测量位置确定至少两个检测高度,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针对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得到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其中,所述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至少包括有所述物理测试角度处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

基于所述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

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所述测量位置处检测得到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位置调整单元,用于在测量位置确定至少两个检测高度;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控制信号检测单元在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得到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其中,所述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至少包括有所述物理测试角度处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基于所述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所述测量位置处检测得到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信号检测单元,用于进行干扰信号检测。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干扰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就能够在一个测量位置处基于不同的检测高度以及不同的物理测试角度检测到干扰信号检测结果,进一步的根据干扰信号检测结果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最终根据多个检测高度以及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如此,就能够避免在干扰源的定位过程中过多的人工干预问题,提升检测干扰源的所在位置区域的精确度以及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干扰定位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选取测量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测量高度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干扰源所在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目标干扰频段选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干扰定位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定位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定位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定位方法,应用于定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在测量位置确定至少两个检测高度,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针对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得到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其中,所述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至少包括有所述物理测试角度处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

步骤102:基于所述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

步骤103: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所述测量位置检测得到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这里,所述定位装置中除去所述信号检测单元之外还可以包括有控制单元、以及位置调整单元;其中,所述位置调整单元中可以包括有调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高度的高度调整子单元以及调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方向的角度调整子单元。

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中,本实施例不限定每一个检测高度采用的先后顺序,可以从低到高的调整信号检测单元的高度,也可以为从高到低的调整信号检测单元的高度,或者还可以首先设置在中等高度然后分别设置在最高测量高度以及最低测量高度。

另外,整套定位装置可以位于一个车载平台上,或者是一个工作操作平台上。在定位装置有一个定位轴a,用于固定信号检测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可以为能够全方位调整主波瓣方向的可调天线,比如3d电调天线。其中,通过调整定位轴a就可以保证电调天线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高度以及角度。

定位轴a的经纬度信息也可以上报给控制单元。射频基带处理单元用来对3d-mimo天线进行赋权值,已达到不同波束的目的,同时可以对收集下来的射频信号进行初步分析处理。控制单元可以是一台pc机,其起到执行整个操作流程的作用。

所述测量位置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一位置,比如,当管理人员收到用户上报在某一个区域处接收到的手机信号较差,那么可以初步认为在该区域中可能存在发射干扰信号的干扰源,所以可以在该区域中选取任意一个位置作为测量位置。还可以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在某些区域可能会出现干扰源,那么可以分别在这些区域中选一位置作为测量位置,比如参见图2,在区域a中收到3个用户设备ue上报接收信号较差的报告,管理人员经过分析排除该区域并非由于基站信号差而导致的ue接收信号质量较差,那么就可以认为区域a中可能存在干扰源,那么可以在区域a中选取某一个ue所在位置作为测量位置1,也可以为随意选取一个测量位置2进行测量,本实施例不对选取测量位置的方法进行穷举。

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可以为包含有三个检测高度,比如,参见图3,这三个检测高度可以分别记为测量高度一、测量高度二以及测量高度三;其中,测量高度一最低,测量高度三最高。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测量高度中相邻的两个测量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只要能够直接获取到每一个测量高度的实际值即可。

所述针对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包括:

分别针对至少一种物理检测角度中的每一种物理检测角度,在目标干扰频段进行干扰信号检测。

其中,所述目标干扰频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当收到干扰的为某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区域,那么目标干扰频段就可以为该运营商提供服务的频段,如图4所示,可以确定目标区域为f频段上下行对应的频段,具体的为1880-1900hz的频段为目标干扰频段。

所述至少一种物理检测角度可以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至少一种物理检测角度,具体的,根据信号检测单元能够覆盖的方向区域进行设置,比如,当信号检测单元的能够覆盖的方向为水平水平方向-60°~60°,也就是说信号检测单元的覆盖的水平方向为120度大小,那么可以将水平面内的360度分为三个部分,相互之间相距120度。也就是说,假设第一个物理检测角度为0度,那么第二个物理检测角度为120度方向,第三个物理检测角度为240度方向,这样就保证能够检测到一个水平面内的全部信号。需要理解的是,上述仅为一个示例,当信号检测单元能够覆盖的水平方向的角度为60度,那么就需要设置6个物理检测角度,以使得信号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到一个水平面内的全部干扰信号,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所述在所述目标干扰频段进行干扰信号检测,包括: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覆盖范围内,进行目标干扰频段的干扰信号检测;其中,所述覆盖范围具备水平检测范围以及垂直检测范围。

所述覆盖范围的设置可以为根据信号检测单元能够检测的覆盖范围进行设置,比如,可以为水平方向-60°~60°,垂直方向-45°~15°。

具体的,所述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得到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包括:调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主波瓣方向,以使得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所述主波瓣方向扫描检测覆盖范围,得到在所述覆盖范围检测到强度最大的干扰信号;将检测到所述强度最大的干扰信号时对应的主波瓣方向作为所述干扰信号的方向信息。

其中,所述扫描检测覆盖范围可以为以预设的步进值逐个选取一水平角度,固定该水平角度,在该水平角度下扫描其能够覆盖的垂直角度范围;也可以以预设的步进值逐个选取垂直角度,固定在选取的垂直角度下,扫描其能够覆盖的全部水平角度范围内的干扰信号。

调整所述主波瓣的方向的方式可以由控制单元进行调整,具体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得到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的方式可以为,获取到在该物理测试角度中检测到的全部干扰信号,然后从检测到的全部干扰信号中选取一个强度最大的干扰信号及其对应的主波瓣的方向信息作为干扰信号检测结果。

至少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所述测量位置对应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可以包括:

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的最大干扰信号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射点;利用每一个最大干扰信号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射点,确定一目标区域,将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经度以及维度信息作为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其中,所述目标平面可以为地平面。相应的,所述确定目标区域的方式可参见图5,假设有三个检测高度,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的方向信息分别为方向51、52、53,通过图5可以看出将这些方向做延长线,就分别能够与目标平面也就是地平面具备交点也就是投射点,分别为510、520、530,这三个投射点可以组成一个目标区域,这三个投射点的经度以及维度信息可以作为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上述三个检测高度的检测场景仅为示例,实际处理中,可以有更多的检测高度,比如四个或五个,那么相应的,在目标平面上可能有三个以上的投射点,通过这三个以上的投射点也能够采用上述通常的处理方式确定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对应的经度以及维度信息作为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所述确定所述测量位置处检测得到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选取更新后的测量位置,在所述测量位置再次选取至少两个检测高度;

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以基于得到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得到更新后的测量位置对应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具体来说,就是完成初步确定干扰信号的定位信息的处理之后,由于确定的为一个目标区域,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获取到更加精确的干扰信号的位置,可以将定位装置移动至该定位信息对应的区域,然后再随意选取一个测量位置,重复进行干扰信号的定位。

另外,上述循环处理的结束判定方法可以为:当所述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面积门限值时,确定得到干扰源的最终所在位置区域,结束处理。

其中,所述预设面积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在较为宽阔的环境里,预设面积门限值可以设置为1平方公里;在较为复杂的环境里,就需要更加精确的定位,那么预设面积门限值可以设置为500平米以内。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一个测量位置处基于不同的检测高度以及不同的物理测试角度检测到干扰信号检测结果,进一步的根据干扰信号检测结果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最终根据多个检测高度以及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如此,就能够避免在干扰源的定位过程中过多的人工干预问题,提升检测干扰源的所在位置区域的精确度以及检测效率。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场景,本实施例结合图6,提供一个具体示例:

步骤a,首先来到受干扰小区所覆盖的区域,抬升定位轴a,控制记录定位轴a的经纬度,以及海拔高度height1;

步骤b,设置3d电调天线的物理角度为0°,调整射频基带处理单元,使得系统工作在受扰频段(具体的频段可以)。

步骤c,通过控制单元设置3d电调天线的主瓣方向,使其依次扫描其覆盖的整个区域(水平方向-60°~60°,垂直方向-45°~15°(具体角度可以按照3d电调天线的实现能力进行调整)),在频谱仪上找到其中受干扰最大的波瓣方向。

步骤d,依次调整3d电调天线的物理角度为120°,240°,重复步骤c,这样就可以找出在某一个高度下,受干扰最大的波瓣方向。

步骤e,调整定位轴a的海拔高度为height+10m=height2,height+20m=height3等,重复步骤b~d,这样在每一个高度上,都可以得到一个受干扰较大的波瓣方向,利用这些数据,使用如下方法,可以得到一个干扰源可能位于的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以及高度)。

步骤f,把整套系统位移到在步骤e中得到的位置,重复步骤a~e,这样就能逐步逼近干扰源。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中至少设置有信号检测单元,如图7所示,包括:

位置调整单元71,用于在测量位置确定至少两个检测高度;

控制单元72,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73在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得到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其中,所述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至少包括有所述物理测试角度处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基于所述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中,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所述测量位置检测得到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信号检测单元73,用于进行干扰信号检测。

这里,如图8所示,所述位置调整单元中可以包括有调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高度的高度调整子单元712以及调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方向的角度调整子单元711。

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中,本实施例不限定每一个检测高度采用的先后顺序,可以从低到高的调整信号检测单元的高度,也可以为从高到低的调整信号检测单元的高度,或者还可以首先设置在中等高度然后分别设置在最高测量高度以及最低测量高度。

另外,整套定位装置可以位于一个车载平台上,或者是一个工作操作平台上。在定位装置有一个定位轴a,用于固定信号检测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可以为能够全方位调整主波瓣方向的可调天线,比如3d电调天线。其中,通过调整定位轴a就可以保证电调天线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高度以及角度。

定位轴a的经纬度信息也可以上报给控制单元。射频基带处理单元用来对3d-mimo天线进行赋权值,已达到不同波束的目的,同时可以对收集下来的射频信号进行初步分析处理。控制单元可以是一台pc机,其起到执行整个操作流程的作用。

所述测量位置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一位置,比如,当管理人员收到用户上报在某一个区域处接收到的手机信号较差,那么可以初步认为在该区域中可能存在发射干扰信号的干扰源,所以可以在该区域中选取任意一个位置作为测量位置。还可以为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在某些区域可能会出现干扰源,那么可以分别在这些区域中选一位置作为测量位置,比如参见图2,在区域a中收到10个用户设备ue上报接收信号较差的报告,管理人员经过分析排除该区域并非由于基站信号差而导致的ue接收信号质量较差,那么就可以认为区域a中可能存在干扰源,那么可以在区域a中选取某一个ue所在位置作为测量位置1,也可以为随意选取一个测量位置2进行测量,本实施例不对选取测量位置的方法进行穷举。

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可以为包含有三个检测高度,比如,参见图3,这三个检测高度可以分别记为测量高度一、测量高度二以及测量高度三;其中,测量高度一最低,测量高度三最高。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测量高度中相邻的两个测量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只要能够直接获取到每一个测量高度的实际值即可。

如图8所示,所述位置调整单元71包括:角度调整子单元711,用于将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分别调整至至少一种物理检测角度中的每一种物理检测角度;相应的,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调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至目标干扰频段,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所述目标干扰频段进行干扰信号检测。

其中,所述目标干扰频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当收到干扰的为某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区域,那么目标干扰频段就可以为该运营商提供服务的频段,如图4所示,可以确定目标区域为f频段上下行对应的频段,具体的为1880-1900hz的频段为目标干扰频段。

所述至少一种物理检测角度可以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至少一种物理检测角度,具体的,根据信号检测单元能够覆盖的方向区域进行设置,比如,当信号检测单元的能够覆盖的方向为水平水平方向-60°~60°,也就是说信号检测单元的覆盖的水平方向为120度大小,那么可以将水平面内的360度分为三个部分,相互之间相距120度。也就是说,假设第一个物理检测角度为0度,那么第二个物理检测角度为120度方向,第三个物理检测角度为240度方向,这样就保证能够检测到一个水平面内的全部信号。需要理解的是,上述仅为一个示例,当信号检测单元能够覆盖的水平方向的角度为60度,那么就需要设置6个物理检测角度,以使得信号检测单元能够检测到一个水平面内的全部干扰信号,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穷举。

所述控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覆盖范围内,进行目标干扰频段的干扰信号检测;其中,所述覆盖范围具备水平检测范围以及垂直检测范围。

所述覆盖范围的设置可以为根据信号检测单元能够检测的覆盖范围进行设置,比如,可以为水平方向-60°~60°,垂直方向-45°~15°。

具体的,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调整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主波瓣方向,以使得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所述主波瓣方向扫描检测覆盖范围,得到在所述覆盖范围检测到强度最大的干扰信号;

将检测到所述强度最大的干扰信号时对应的主波瓣方向作为所述干扰信号的方向信息。

其中,所述扫描检测覆盖范围可以为以预设的步进值逐个选取一水平角度,固定该水平角度,在该水平角度下扫描其能够覆盖的垂直角度范围;也可以以预设的步进值逐个选取垂直角度,固定在选取的垂直角度下,扫描其能够覆盖的全部水平角度范围内的干扰信号。

调整所述主波瓣的方向的方式可以由控制单元进行调整,具体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得到每一个物理测试角度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的方式可以为,获取到在该物理测试角度中检测到的全部干扰信号,然后从检测到的全部干扰信号中选取一个强度最大的干扰信号及其对应的主波瓣的方向信息作为干扰信号检测结果。

至少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所述测量位置对应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可以包括:

基于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的最大干扰信号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射点;利用每一个最大干扰信号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射点,确定一目标区域,将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经度以及维度信息作为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其中,所述目标平面可以为地平面。相应的,所述确定目标区域的方式可参见图5,假设有三个检测高度,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的方向信息分别为方向51、52、53,通过图5可以看出将这些方向做延长线,就分别能够与目标平面也就是地平面具备交点也就是投射点,分别为510、520、530,这三个投射点可以组成一个目标区域,这三个投射点的经度以及维度信息可以作为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上述三个检测高度的检测场景仅为示例,实际处理中,可以有更多的检测高度,比如四个或五个,那么相应的,在目标平面上可能有三个以上的投射点,通过这三个以上的投射点也能够采用上述通常的处理方式确定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对应的经度以及维度信息作为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所述确定所述测量位置处检测得到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选取更新后的测量位置,在所述测量位置再次选取至少两个检测高度;

在所述至少两个检测高度的每一个检测高度处,控制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在至少一种物理测试角度进行干扰信号检测,以基于得到的干扰信号检测结果得到更新后的测量位置对应的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

具体来说,就是完成初步确定干扰信号的定位信息的处理之后,由于确定的为一个目标区域,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获取到更加精确的干扰信号的位置,可以将定位装置移动至该定位信息对应的区域,然后再随意选取一个测量位置,重复进行干扰信号的定位。

另外,上述循环处理的结束判定方法可以为:当所述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面积门限值时,确定得到干扰源的最终所在位置区域,结束处理。

其中,所述预设面积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在较为宽阔的环境里,预设面积门限值可以设置为1平方公里;在较为复杂的环境里,就需要更加精确的定位,那么预设面积门限值可以设置为500平米以内。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一个测量位置处基于不同的检测高度以及不同的物理测试角度检测到干扰信号检测结果,进一步的根据干扰信号检测结果确定每一个检测高度对应的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最终根据多个检测高度以及最大干扰信号及其方向信息确定干扰源所在位置区域。如此,就能够避免在干扰源的定位过程中过多的人工干预问题,提升检测干扰源的所在位置区域的精确度以及检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