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散热型手机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55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快速散热型手机中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部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快速散热型手机中板。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广,智能手机的需求量也大幅提高,通常手机一般由屏幕、主板、手机中板及电池组成,而屏幕、主板及电池通常安装于手机中板的两侧,因此,手机中板结构、材质决定着整台手机的强度。现有的手机中板一般是由铝材质一体成型制成,手机中板在与其它电子部件如屏幕、电池等组合后,手机中板上几乎没有缝隙,所以手机在运行时,手机中板及其它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将会互相传导,而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导致手机温度升高,影响手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应对现有手机中板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手机中板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散热型手机中板,其通过采用复数个连接板将主体部和围板一体连接,在保证手机中板整体稳固性的同时,可以使手机中板内具有更多空间散热,降低手机中板温度,提高手机工作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散热型手机中板,包括有主体部和环绕设置于主体部外部的围板,该主体部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手机屏幕及主板的第一容置区,于主体部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手机电池的第二容置区;并于该主体部和围板之间间隔式一体连接有复数个连接板,相邻连接板之间形成空腔,于每个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空腔彼此连通的通孔,于围板上对应每个空腔分别设置有用于使空腔内热量散发的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置区与两侧空腔之间连通有气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槽开设于主体部上表面,并连接于第一容置区和两侧空腔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复数个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由主体部和环绕设置于主体部外部的围板组合形成手机中板,一体连接于主体部和围板之间的复数个连接板在保证手机中板整体稳固性的同时,可以使手机中板内具有更多空间散热,而设置于手机中板上的通孔、空腔及气槽可以更好的使手机中板产生的热量得到及时散发,降低手机中板温度,提高手机工作的稳定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手机中板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手机中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体部 11、第一容置区

12、第二容置区 13、气槽

14、定位孔 20、围板

21、通孔 30、连接板

31、通孔 40、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快速散热型手机中板,包括有主体部10和环绕设置于主体部10外部的围板20,其中:

该主体部10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手机屏幕及主板的第一容置区11,于主体部10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手机电池的第二容置区12;并于该主体部10和围板20之间间隔式一体连接有复数个连接板30,相邻连接板30之间形成空腔40,于每个连接板3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空腔40彼此连通的通孔31,于围板20上对应每个空腔40分别设置有用于使空腔40内热量散发的通孔21,手机中板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空腔40间的通孔31流动,最终由围板20上通孔21散发;并于主体部10上表面开设有气槽13,该气槽13连通于第一容置区11和两侧空腔40之间,第一容置区11中热量可以通过气槽13进入空腔40中,经围板20上的通孔21排至手机外部;此外,于主体部10上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对手机中板上安装的其它电子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孔14。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由主体部和环绕设置于主体部外部的围板组合形成手机中板,一体连接于主体部和围板之间的复数个连接板在保证手机中板整体稳固性的同时,可以使手机中板内具有更多空间散热,而设置于手机中板上的通孔、空腔及气槽可以更好的使手机中板产生的热量得到及时散发,降低手机中板温度,提高手机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