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00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扫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成本较低、扫描的卡片不会掉出机台和扫描质量较好的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4,现有的一种可对卡片200'进行扫描的扫描装置100',包括一底座10'、一盖设于底座10'上的上盖(图未示)、一第一滚轮20'、一第二滚轮30'和一马达(图未示),上盖盖设于底座10'上后,上盖和底座10'之间形成一第一通道40'、一位于第一通道40'后的扫描通道50'和一位于扫描通道50'后的后端与外面连通的第二通道60'。第一滚轮20'装设于底座10'上并伸入至第一通道40',第二滚轮30'装设于底座10'上并伸入至第二通道60',两组滚轮均与马达连接,由马达驱动可正转和反转。第一通道40'、扫描通道50'和第二通道60'相互连通,在第一通道40'内设置一第一感应器70',第二通道60'内设置一位于第二滚轮30'的中心线31'前方的第二感应器80',扫描通道50'内设有一扫描读取线51',第一感应器70'用以侦测第一通道40'内是否有待扫描的卡片200',第二感应器80'用以侦测待扫描卡片200'的起始位置。

现有的扫描装置100'工作流程如下:将卡片200'插入第一通道40',第一感应器70'侦测到第一通道40'内有待扫描的卡片200'后,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30'正转并带动卡片200'向后馈入,卡片200'通过扫描通道50'直至卡片200'的后端缘到达第二通道60',卡片200'的后端缘位于第二滚轮30'的中心线31'和第二感应器80'之间并与扫描读取线51'保持一定距离,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30'停止正转,卡片200'处于停止位置;预设时间后,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30'反转并带动卡片200'向前馈入,当卡片200'触碰到第二感应器80'后,扫描装置100'进行扫描,卡片200'继续向前馈入直至扫描完成,扫描完成后,卡片200'从第一通道40'馈出。

由于卡片200'在向后馈入时容易发生馈入歪斜,造成卡片200'扫描前即卡片200'于停止位置时,卡片200'的局部遮蔽扫描读取线51'。另,卡片200'也可能会因为第二滚轮30'打滑而造成卡片200'于停止位置时遮蔽住扫描读取线51',从而在扫描的过程中发生卡片200'有的部分没有被扫描到,扫描不完全。现有的扫描装置100'需设置两个传感器,制造成本较高。另,由于现在设计都需求机台体积小,所以机构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第二感应器80'与第二滚轮30'的中心线31'的距离也越来越小。因为马达控制因素、机构尺寸误差等,卡片200'在向后馈入时,卡片200'的后端超过第二滚轮30'的中心线31',从而发生卡片200'掉出机台或马达反转时卡片200'无法回带进行扫描。现有的扫描装置100'的第二通道60'与外面连通,容易造成灰尘或异物进入第二通道60',从而损坏扫描装置100'。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扫描的卡片不会掉出机台和扫描质量较好的扫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扫描的卡片不会掉出机台和扫描质量较好的扫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描装置,可对卡片进行扫描,包括一底座、一上盖、至少一马达、两组滚轮、一传感器和一卡片承靠装置;上盖枢接于底座上,上盖盖设于底座上后,上盖和底座之间形成一第一通道、一设于第一通道的后方的扫描通道和一位于扫描通道的后方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扫描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连通,扫描通道内具有一扫描读取线;马达装设于底座上;两组滚轮的其中一组滚轮装设于底座并伸入至第一通道,另一组滚轮装设于底座上并伸入至第二通道,两组滚轮均与马达连接,由马达驱动可正转和反转;传感器装设于第一通道内;卡片承靠装置固设于底座上,包括一止挡臂,止挡臂与扫描读取线相互平行的设于第二通道的后方并与第二通道正交。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卡片承靠装置还包括两弹臂,两弹臂呈横向排列的固设于底座上于第二通道的下方并可相对第二通道前后伸缩,止挡臂固设于两弹臂的末端,弹臂收缩状态时,止挡臂处于第二通道的后端并将第二通道封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两弹臂均包括一中空的第一支臂、一第二支臂和一扭簧,第一支臂具有一固定端和一自由端,两第一支臂的固定端均枢接于底座上于第二通道的下方,两弹臂的扭簧分别与两第一支臂的枢接于底座的一端枢接,并且分别与两第一支臂的固定端一起枢接于底座上,扭簧的一端固设于底座上,扭簧的另一端固设于第一支臂上,两弹臂的第二支臂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对应的第一支臂的自由端,止挡臂固设于两弹臂的第二支臂的另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底座上于第二通道的下方凸设有两呈横向排列的凸柱,两弹臂的第一支臂于固定端的一侧均凸设有一圆环形的枢接部,两弹臂的第一支臂的枢接部分别枢接于一凸柱上,两弹臂的扭簧分别枢接于一枢接部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两弹臂的第一支臂的固定端上均凸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卡齿,两弹臂的第二支臂于固设于止挡臂的一端均凸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二卡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两弹臂的第一支臂的自由端均设有一弧形限位槽,两弹臂的第二支臂于固设第一支臂的一端凸设有一限位块,限位块收容于一对应的限位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止挡臂具有一固定板,固定板的后端向上凸伸出一挡板,固定板固设于两弹臂的的末端,弹臂收缩状态时,挡板处于第二通道的后端并将第二通道封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底座包括一座体部和一固持部,座体部的前部为一传送台,座体部的后部为一高出传送台的向上拱起的抵返台,在抵返台和传送台的连接处开设有一前后贯穿的开口;固持部的上表面呈水平状,固持部固设于座体部上于开口的下方,固持部的上表面与传送台平齐,上盖盖设底座上后,上盖与传送台的前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上盖与传送台的中部之间形成扫描通道,上盖与传送台的后部配合以及座体部的开口和固持部上方共同形成第二通道。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通过止挡臂与扫描读取线相互平行的设于第二通道后方并与第二通道正交,卡片在向前馈入至扫描通道前抵靠于止挡臂上,确保卡片的扫描端的边缘与扫描读取线平行并与扫描读取线保持一预设的距离,卡片不会遮蔽住扫描读取线,扫描时不会发生卡片有的部分没有被扫描到,扫描质量较好,另,由于止挡臂的抵挡,卡片在向后馈入时不会掉出机台,该扫描装置只需要设置一个传感器便可实现现有扫描装置的功能,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扫描装置没有上盖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现有的扫描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现有的扫描装置扫描卡片时,卡片进入歪斜,卡片于停止位置时,卡片的局部遮蔽扫描读取线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扫描装置扫描卡片时,由于第二滚轮打滑而造成卡片于停止位置时,卡片的局部遮蔽住扫描读取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没有上盖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的止挡臂向后移动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卡片推顶止挡臂向后移动至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预设行程走完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的卡片承靠装置初始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的卡片承靠装置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的固持部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卡片推顶第二止挡臂向后移动至第二止挡臂的预设行程走完后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扫描装置 100 底座 10

座体部 11 传送台 111

抵返台 112 开口 113

固持部 12 凸柱 121

上盖 20 滚轮 30

第一滚轮组 31 第二滚轮组 32

中心线 321 传感器 40

卡片承靠装置 50 弹臂 51

止挡臂 52 固定板 521

挡板 522 第一支臂 53

固定端 531 自由端 532

第一卡齿 533 限位槽 534

枢接部 535 第二支臂 54

限位块 541 第二卡齿 542

扭簧 55 第一通道 60

扫描通道 70 扫描读取线 71

第二通道 80 第二固持部 81

导轨 82 第一卡持部 83

第二承靠装置 90 第二止挡臂 91

第二固定板 911 第二挡板 912

第二卡持部 913 开槽 914

加强部 915 弹簧 92

卡片 200 馈入端 201

扫描端 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5、图6和图9,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可对卡片200(包括身份证、银行卡和名片等)进行扫描,包括至少一底座10、一上盖20、至少一马达(图未示)、两组滚轮30、一传感器40和一卡片承靠装置50。上盖20枢接于底座10上,上盖20盖设于底座10上后,上盖20和底座10之间形成一第一通道60,一设于第一通道60后方的扫描通道70和一位于扫描通道70后方的第二通道80。扫描通道70内设有一扫描读取线71,第一通道60、扫描通道70和第二通道80相互连通。

请参阅图5、图6和图12,底座10包括一座体部11和一固持部12,定义座体部11的前部为传送台111,定义座体部11的后部为抵返台112,抵返台112呈高出传送台111的向上拱起的弧形状。抵返台112和传送台111的连接处开设有一前后贯穿的开口113。固持部12的上表面呈水平状,固持部12固设于座体部11上于开口113的下方,固持部12的上表面与传送台111平齐。上盖20盖设底座10上后,上盖20与传送台111的前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60,上盖20与传送台111的中部之间形成扫描通道70,上盖20与传送台111的后部配合以及座体部11的开口113和固持部12上方共同形成第二通道80。底座10的固持部12的下表面于第二通道80的下方的凸设有两呈横向排列的凸柱121。

请续参阅图5、图6和图12,马达装设于底座10上。两组滚轮30的其中一组滚轮装设于底座10上并伸入至第一通道60,另一组滚轮装设于底座10上并伸入至第二通道80,两组滚轮30均与马达连接。具体地,两组滚轮30分别为一第一滚轮组31和一第二滚轮组32,第一滚轮组31设于底座10的座体部11上并伸入至第一通道60内,第二滚轮组32装设于底座10的座体部11上并伸入至第二通道80内,第一滚轮组31和第二滚轮组32均与马达连接,由马达驱动可正转和反转。传感器40装设于第一通道60内。

请参阅图5至图12,卡片承靠装置50包括两弹臂51和一止挡臂52,两弹臂51呈横向排列的固设于底座10上于第二通道80的下方。具体地,两弹臂51的前端枢接于底座10的固持部12的凸柱121上并可相对第二通道80前后伸缩。止挡臂52具有一固定板521,固定板521的后端垂直向上凸伸出一挡板522,止挡臂52的固定板521固设于两弹臂51的末端,止挡臂51的挡板522与扫描读取线71相互平行的设于第二通道80后方并与第二通道80正交。

两弹臂51呈左右对称,均包括一中空的第一支臂53、一第二支臂54和一扭簧55。两第一支臂53具有一固定端531和一自由端532,两第一支臂53的固定端531上均凸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卡齿533,两第一支臂53的自由端532均设有一弧形限位槽534,两第一支臂53的固定端531均枢接于底座10的固持部12上于第二通道80的下方。两扭簧55分别与两第一支臂53的枢接于底座10的一端枢接,并且分别与两第一支臂53的固定端531一起枢接于底座10上,扭簧55的一端固设于底座10的固持部12上,扭簧55的另一端固设于第一支臂53上。两第二支臂54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对应的第一支臂53的自由端532,止挡臂52固设于两第二支臂54的另一端。两第二支臂54于固设第一支臂53的一端均凸设有一限位块541,两限位块541分别收容于一对应的限位槽534内,用以限制第二支臂54相对第一支臂53旋转的角度。两第二支臂54于固设于止挡臂52的一端均凸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二卡齿542。具体地,两第一支臂53于固定端531的一侧均凸设有一圆环形的枢接部535,两枢接部535分别枢接于一凸柱121上,两扭簧55分别枢接于一枢接部535上,固定板521固设于两弹臂51的第二支臂54的末端。定义卡片200的一端为馈入端201,定义卡片200的另一端为扫描端202。

请续参阅图5至图12,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未使用状态即弹臂51收缩状态时,两第一支臂53和两第二支臂54分别对应的收纳成“一”字形并收容于固持部12的下方,两第一卡齿533对应啮合,两第二卡齿542对应啮合,止挡臂52的挡板522处于第二通道80的后端并将第二通道80封闭。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工作时,首先,将待扫描的卡片200插入第一通道60并触发传感器40,传感器40触发后,马达带动第一滚轮组31和第二滚轮组32正转,第一滚轮组31带动卡片200向后馈入,卡片200通过扫描通道70到达第二通道80内的第二滚轮组32处,卡片200在通过扫描通道70时,扫描装置100并不对卡片200进行扫描,第二滚轮组32带动卡片200继续向后馈入直至卡片200的馈入端201抵顶于挡板522上,卡片200推顶止挡臂52的挡板522向后移动,止挡臂52带动第一支臂53和第二支臂54拉伸,第一支臂53带动扭簧55拉伸,当第一支臂53和第二支臂54的预设行程走完后,马达继续正转一预设时间,确保卡片200的馈入端201的边缘抵顶于挡板522上,从而确保卡片200的扫描端202的边缘与扫描读取线71平行并与扫描读取线71保持一预设的距离,卡片200不会遮蔽住扫描读取线71,扫描时不会发生卡片200有的部分没有被扫描到,扫描完全;预设时间后,马达停止正转,扭簧55回位并带动挡板522向前移动,此时,扫描装置100触发扫描模式,马达反转并带动第一滚轮组31和第二滚轮组32反转,第二滚轮组32带动卡片200向前馈入扫描通道70并开始扫描,第二滚轮组32继续带动卡片200向前馈入至第一通道60内,然后,第一滚轮组31带动卡片200向前馈出直至扫描完成。

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通过两第一支臂53的固定端531上均凸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卡齿533,两第二支臂54于固设于止挡臂52的一端均凸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二卡齿542,从而能确保第一支臂53和第二支臂54安装的稳固性,止挡臂52的挡板522不会歪斜。另,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未使用状态时,止挡臂52的挡板522处于第二通道80的后端并将第二通道80封闭,避免灰尘或异物进入第二通道80,从而避免损坏扫描装置100。

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通过扭簧55的回位并带动挡板522向前移动,从而卡片200在向后馈入时,卡片200的扫描端202即使超过第二滚轮组32的中心线321,卡片200仍然可以回带至第二滚轮组32的中心线321上。另,由于止挡臂52的挡板522的抵挡,卡片200在向后馈入时不会掉出机台。

请参阅图13至图16,其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第二种实施例,相对于上一实施例,其固持部与卡片承靠装置不相同,定义第二实施例中的固持部为第二固持部81,定义第二实施例中的卡片承靠装置为第二承靠装置90。第二固持部81下表面的两侧均固设有一导轨82,第二固持部81下表面的后部于两导轨82之间凸设有一第一卡持部83。第二承靠装置90包括一第二止挡臂91和一弹簧92。第二止挡臂91具有一第二固定板911,第二固定板911的后端向上凸伸出一第二挡板912,第二挡板912与扫描读取线71相互平行的设于第二通道80后方并与第二通道80正交。第二固定板911下表面的前部凸设有一第二卡持部913,第二固定板911下表面于第二卡持部913的后方开设有一贯穿第二固定板911后表面的开槽914,第二固定板911的下表面于开槽914的两侧凸设有一U字形的加强部915。弹簧92收容于开槽914内,弹簧92的一端固设于第一卡持部83上,弹簧92的另一端固设于第二卡持部913上。

请续参阅图13至图16,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第二种实施例未使用状态即弹簧92收缩状态时,第二挡板912处于第二通道80的后端并将第二通道80封闭。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第二种实施例工作时,首先,将待扫描的卡片200插入第一通道60并触发传感器40,传感器40触发后,马达带动第一滚轮组31和第二滚轮组32正转,第一滚轮组31带动卡片200向后馈入,卡片200通过扫描通道70到达第二通道80内的第二滚轮组32处,卡片200在通过扫描通道70时,扫描装置100并不对卡片200进行扫描,第二滚轮组32带动卡片200继续向后馈入直至卡片200的馈入端201抵顶于第二挡板上,卡片200推顶第二止挡臂91的第二挡板912沿导轨83向后移动,第二止挡臂91带动弹簧92拉伸,当第二止挡臂91的预设行程走完后,马达继续正转一预设时间,确保卡片200的馈入端201的边缘抵顶于第二挡板912上,从而确保卡片200的扫描端202的边缘与扫描读取线71平行并与扫描读取线71保持一预设的距离,卡片200不会遮蔽住扫描读取线71,扫描时不会发生卡片200有的部分没有被扫描到,扫描完全;预设时间后,马达停止正转,弹簧92回位并带动第二挡板912向前移动,此时,扫描装置100触发扫描模式,马达反转并带动第一滚轮组31和第二滚轮组32反转,第二滚轮组32带动卡片200向前馈入扫描通道70并开始扫描,第二滚轮组32继续带动卡片200向前馈入至第一通道60内,然后,第一滚轮组31带动卡片200向前馈出直至扫描完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扫描装置100通过底座10上固设一卡片承靠装置50,卡片承靠装置50的挡板522与扫描读取线71相互平行的设于第二通道80后方并与第二通道80正交,卡片200在向前馈入至扫描通道70前抵靠于卡片承靠装置50的挡板522上,确保卡片200的扫描端202的边缘与扫描读取线71平行并与扫描读取线71保持一预设的距离,卡片200不会遮蔽住扫描读取线71,扫描时不会发生卡片200有的部分没有被扫描到,扫描质量较好,另,由于止挡臂52的挡板522的抵挡,卡片200在向后馈入时不会掉出机台,该扫描装置100只需要设置一个传感器40便可实现现有扫描装置的功能,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