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20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合拢呈一体的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之间通过一翻转装置连接,所述翻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机组件之间呈万向转动连接;所述主机组件的外表面上可夹持固定手机,所述主机组件内设置有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以及可对周围环境进行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顶端的端部上形成有一呈圆球状的调节球、尾端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同中心轴线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翻转块的尾端可通过一定位螺栓与所述底座组件枢接、并可绕安装孔呈现翻转运动,所述翻转块顶端的调节球可与所述主机组件连接、并可呈现万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一底座底壳,所述底座底壳内可分离固定一底座上壳,所述底座上壳内部形成有一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用于收容所述翻转块的限位腔,所述底座上壳的一端且靠近所述限位腔的位置处形成有同中心轴线设置的枢接孔和枢接轴,所述翻转块的尾端可放置在所述枢接孔和枢接轴之间,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枢接孔与所述翻转块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翻转块的另一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枢接轴之间设置有一弹簧,所述枢接轴的端部还设置有一定位帽;所述底座底壳的底部可分连接固定一吸盘,所述吸盘上方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向上穿过所述底座底壳至其内部,所述底座底壳内设置有一安装架,利用一定位轴穿过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吸盘的连接轴顶端、可将所述吸盘固定在所述底座底壳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包括主机下壳、夹持机构、空气净化模块、电路板、无线充电模块、主机上壳和装饰板,所述主机下壳和主机上壳可相互扣合成一壳体,所述夹持机构、空气净化模块、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机下壳和主机上壳之间,所述夹持机构和空气净化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机下壳的上方,所述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依序固定在所述夹持机构上方;所述主机上壳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一装饰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下壳的下方且朝向所述底座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翻转块的调节球之间呈转动连接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主机下壳的下方侧壁上的围栅,所述围栅呈环绕的圆环状,其外侧壁上形成有螺纹,所述围栅的内部可分离置入一转向杯,所述转向杯呈圆柱状、其外径不小于所述围栅的内径,所述转向杯的顶端的端部上内凹形成有一半球状空腔,所述翻转块的调节球可转动连接在该半球状空腔内,所述围栅的外部可分离套装一束紧螺母、以防止所述转向杯从所述围栅内部掉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导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相对的两端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可依序固定在所述导向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可沿所述导向板方向相互呈开合运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顶端从所述导向板的两端向上从所述主机上壳的两侧伸出至其上方,所述主机上壳的上表面上凸出形成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顶端可分别夹持在手机的底部及左、右两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底端边缘处形成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一夹持臂之间形成L状,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底端边缘处形成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L状,所述第二调节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之间设置有一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啮合,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可分别相对所述调节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板和主机下壳之间的复位键,所述复位键的尾端和导向板之间还设置有一复位弹簧、其顶端可穿过所述主机下壳至外部,摁动所述复位键可驱使所述复位弹簧产生弹性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中部形成有一沿其调节方向延伸的且呈长方形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贯通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下两侧板面,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侧板面的中部形成有一沿其调节方向延伸的且呈长方形的第二导向槽、其上侧板面上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导向槽贯通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位置对应且相互贯通,所述调节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贯通处、且位于所述第一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沿调节方向的一个长边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直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沿调节方向的一个长边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直齿,所述第一直齿和第二直齿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调节齿轮外部的轮齿相咬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的下方板面上形成有一呈H字型的、且贯穿其两端的导向滑槽,所述第二调节板和第一调节板可依序从所述导向滑槽的两端分别插入并滑入至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板的下方板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板插入的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一限高板,所述限高板形成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板的中部且对应所述第一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孔;所述导向板的一个侧壁上凸出形成有一截面呈H字型的限位块,所述复位弹簧和复位键可依序放置在所述限位块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复位键的尾端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平行所述第二直齿方向的一个侧壁上凸出形成有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朝向所述导向板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有齿尖朝向所述导向板的第三直齿;所述复位键的靠近尾端的外侧壁上凸出形成一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朝向所述复位键顶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直齿;所述第四直齿与所述第三直齿可相互咬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调节板沿调节方向上移动;所述复位键的靠近其顶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环装的限位台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下壳对应所述第二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用于与所述调节齿轮同轴安装并对其进行固定的固定轴,所述调节齿轮可沿其中心轴线依序穿过所述导向板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的第一孔和所述第一调节板上的第一导向槽后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主机下壳对应所述复位键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可供所述复位键的顶端穿过的复位孔,所述复位键上的限位台阶可卡在所述复位孔边缘处的主机下壳上;所述主机下壳上还形成有一环形的限位挡板,所述复位键可插入所述限位挡板内、并使其顶端从所述复位孔处伸出至外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