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202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的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全面,手机的性能几乎能满足使用者的生活、娱乐,也能部分满足使用的工作需要,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在手机上进行上网、娱乐、交友等,也可以阅读文件,转发送件等,几乎能取代电脑和平板的地位,由于手机功能齐全,一台手机几乎能具备所有的功能,因此,使用者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使用手机上,很多时候单手无法进行握持,需要双手进行操作,时间长久了以后人手容易引发疲劳,因此,手机支架应运而生。传统的手机支架只能起到固定手机的作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可相互合拢呈一体的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之间通过一翻转装置连接,所述翻转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机组件之间呈万向转动连接;所述主机组件的外表面上可夹持固定手机,所述主机组件内设置有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以及可对周围环境进行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模块。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顶端的端部上形成有一呈圆球状的调节球、尾端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同中心轴线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翻转块的尾端可通过一定位螺栓与所述底座组件枢接、并可绕安装孔呈现翻转运动,所述翻转块顶端的调节球可与所述主机组件连接、并可呈现万向转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组件包括一底座底壳,所述底座底壳内可分离固定一底座上壳,所述底座上壳内部形成有一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用于收容所述翻转块的限位腔,所述底座上壳的一端且靠近所述限位腔的位置处形成有同中心轴线设置的枢接孔和枢接轴,所述翻转块的尾端可放置在所述枢接孔和枢接轴之间,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枢接孔与所述翻转块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翻转块的另一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枢接轴之间设置有一弹簧,所述枢接轴的端部还设置有一定位帽;所述底座底壳的底部可分连接固定一吸盘,所述吸盘上方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向上穿过所述底座底壳至其内部,所述底座底壳内设置有一安装架,利用一定位轴穿过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吸盘的连接轴顶端、可将所述吸盘固定在所述底座底壳的底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组件包括主机下壳、夹持机构、空气净化模块、电路板、无线充电模块、主机上壳和装饰板,所述主机下壳和主机上壳可相互扣合成一壳体,所述夹持机构、空气净化模块、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机下壳和主机上壳之间,所述夹持机构和空气净化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机下壳的上方,所述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依序固定在所述夹持机构上方;所述主机上壳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一装饰板。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下壳的下方且朝向所述底壳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翻转块的调节球之间呈转动连接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主机下壳的下方侧壁上的围栅,所述围栅呈环绕的圆环状,其外侧壁上形成有螺纹,所述围栅的内部可分离置入一转向杯,所述转向杯呈圆柱状、其外径不小于所述围栅的内径,所述转向杯的顶端的端部上内凹形成有一半球状空腔,所述翻转块的调节球可转动连接在该半球状空腔内,所述围栅的外部可分离套装一束紧螺母、以防止所述转向杯从所述围栅内部掉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导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相对的两端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可依序固定在所述导向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可沿所述导向板方向相互呈开合运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顶端从所述导向板的两端向上从所述主机上壳的两侧伸出至其上方,所述主机上壳的上表面上凸出形成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顶端可分别夹持在手机的底部及左、右两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底端边缘处形成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一夹持臂之间形成L状,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底端边缘处形成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L状,所述第二调节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之间设置有一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啮合,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可分别相对所述调节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板和主机下壳之间的复位键,所述复位键的尾端和导向板之间还设置有一复位弹簧、其顶端可穿过所述主机下壳至外部,摁动所述复位键可驱使所述复位弹簧产生弹性形变。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中部形成有一沿其调节方向延伸的且呈长方形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贯通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下两侧板面,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侧板面的中部形成有一沿其调节方向延伸的且呈长方形的第二导向槽、其上侧板面上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导向槽贯通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位置对应且相互贯通,所述调节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贯通处、且位于所述第一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沿调节方向的一个长边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直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沿调节方向的一个长边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直齿,所述第一直齿和第二直齿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调节齿轮外部的轮齿相咬合。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的下方板面上形成有一呈H字型的、且贯穿其两端的导向滑槽,所述第二调节板和第一调节板可依序从所述导向滑槽的两端分别插入并滑入至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板的下方板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板插入的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一限高板,所述限高板形成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板的中部且对应所述第一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孔;所述导向板的一个侧壁上凸出形成有一截面呈H字型的限位块,所述复位弹簧和复位键可依序放置在所述限位块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复位键的尾端相抵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平行所述第二直齿方向的一个侧壁上凸出形成有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朝向所述导向板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有齿尖朝向所述导向板的第三直齿;所述复位键的靠近尾端的外侧壁上凸出形成一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朝向所述复位键顶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直齿;所述第四直齿与所述第三直齿可相互咬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调节板沿调节方向上移动;所述复位键的靠近其顶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环装的限位台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下壳对应所述第二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用于与所述调节齿轮同轴安装并对其进行固定的固定轴,所述调节齿轮可沿其中心轴线依序穿过所述导向板上的第二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的第一孔和所述第一调节板上的第一导向槽后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主机下壳对应所述复位键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可供所述复位键的顶端穿过的复位孔,所述复位键上的限位台阶可卡在所述复位孔边缘处的主机下壳上;所述主机下壳上还形成有一环形的限位挡板,所述复位键可插入所述限位挡板内、并使其顶端从所述复位孔处伸出至外部。

本实用新型手机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包括可相互合拢呈一体的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之间通过一翻转装置连接,翻转装置的一端与底座组件枢接、另一端与主机组件之间呈万向转动连接,主机组件的外表面上可夹持固定手机,主机组件内设置有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其实现了功能上的多元化,不但可以任意调节手机被夹持后的角度,而且其还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以及可对周围环境进行空气净化,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手机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手机支架的主机组件和底座组件打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手机支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底座组件和翻转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主机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主机下壳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主机下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5中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复位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夹持机构的仰视视图。

图12为图11中A-A部分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一种手机支架,其包括可相互合拢呈一体的底座组件20和主机组件10,底座组件20和主机组件10之间通过一翻转装置30连接,翻转装置30的一端与底座组件20枢接、另一端与主机组件10之间呈万向转动连接;主机组件10的外表面上可夹持固定不同尺寸的手机40,主机组件10内设置有可对手机40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14、以及可对周围环境进行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模块15。

请同时参见图4,翻转装置30包括一翻转块31,翻转块31的顶端的端部上形成有一呈圆球状的调节球311、尾端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同中心轴线设置的安装孔312;翻转块31的尾端可通过一定位螺栓32与底座组件20枢接、并可绕安装孔312呈现翻转运动,翻转块31顶端的调节球311可与主机组件10连接、并可呈现万向转动。

底壳组件20包括一底座底壳22,底座底壳22内可分离固定一底座上壳21,底座上壳21内部形成有一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用于收容翻转块31的限位腔211,底座上壳21的一端且靠近限位腔211的位置处形成有同中心轴线设置的枢接孔213和枢接轴214,翻转块31的尾端可放置在枢接孔213和枢接轴214之间,定位螺栓32穿过枢接孔213与翻转块31的其中一个安装孔312进行连接固定,翻转块31的另一个安装孔312与枢接轴214之间设置有一弹簧34,枢接轴214的端部还设置有一定位帽33;底座底壳22的底部可分连接固定一吸盘23,吸盘23上方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一连接轴231,连接轴231向上穿过底座底壳22至其内部,底座底壳22内设置有一安装架24,利用一定位轴25穿过安装架24和吸盘23的连接轴231顶端、可将吸盘23固定在底座底壳22的底部。

请同时参见图5,主机组件10包括主机下壳12、夹持机构13、空气净化模块15、电路板17、无线充电模块14、主机上壳11和装饰板16,主机下壳12和主机上壳11可相互扣合成一壳体,夹持机构13、空气净化模块15、电路板17和无线充电模块14分别固定在主机下壳12和主机上壳11之间,夹持机构13和空气净化模块15分别固定在主机下壳12的上方,电路板17和无线充电模块14依序固定在夹持机构13上方;主机上壳11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一装饰板16,手机40可放置在该装饰板16上方。

请同时参见图6,主机下壳12的下方且朝向底壳组件20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与翻转块31的调节球311之间呈转动连接的转向装置40, 主机下壳12上还形成有多个空气交换孔125,外部空气可经该空气交换孔125进入主机组件10的内部,空气净化模块15可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请同时参见图7,转向装置40包括形成在主机下壳12的下方侧壁上的围栅123,围栅123呈环绕的圆环状,其外侧壁上形成有螺纹,围栅123的内部可分离置入一转向杯42,转向杯42呈圆柱状、其外径不小于围栅123的内径,转向杯42顶端的端部上内凹形成有一半球状空腔,翻转块31的调节球311可转动连接在该半球状空腔内,围栅123的外部可分离套装一束紧螺母41、以防止转向杯42从围栅123内部掉落。

请同时参见图8和图9,夹持机构13包括一导向板134、以及设置在导向板134相对的两端的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电路板17和无线充电模块14可依序固定在导向板134的上方,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可沿导向板134方向相互呈开合运动;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的顶端从导向板134的两端向上从主机上壳11的两侧伸出至其上方,主机上壳11的上表面上凸出形成有支撑块111,支撑块111、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的顶端可分别夹持在手机40的底部及左、右两侧的边缘处。

第一夹持臂131的底端边缘处形成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板1311,第一调节板1311和第一夹持臂131之间形成L状,第二夹持臂132的底端边缘处形成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板1321,第二调节板1321和第二夹持臂132之间形成L状,第二调节板1321平行设置在第一调节板1311的上方,第二调节板1321和第一调节板1311之间设置有一调节齿轮133,调节齿轮133同时与第二调节板1321和第一调节板1311啮合,第二调节板1321和第一调节板1311可分别相对调节齿轮133啮合传动。

夹持机构13还包括设置在导向板134和主机下壳12之间的复位键136,复位键136的尾端和导向板134之间还设置有一复位弹簧137、其顶端可穿过主机下壳12至外部,摁动复位键136可驱使复位弹簧137产生弹性形变。

第一调节板1311的中部形成有一沿其调节方向延伸的且呈长方形的第一导向槽1312,第一导向槽1312贯通第一调节板1311的上下两侧板面,第二调节板1321的下侧板面的中部形成有一沿其调节方向延伸的且呈长方形的第二导向槽1322、其上侧板面上形成有一与第二导向槽1322贯通的第一孔1325;第一导向槽1312和第二导向槽1322位置对应且相互贯通,调节齿轮133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312和第二导向槽1322的贯通处、且位于第一孔1325的下方;第一导向槽1312的沿调节方向的一个长边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直齿1313,第二导向槽1322的沿调节方向的一个长边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直齿1323,第一直齿1313和第二直齿1323相对设置、且分别与调节齿轮133外部的轮齿相咬合。

导向板134的下方板面上形成有一呈H字型的、且贯穿其相对两端的导向滑槽1343,第二调节板1321和第一调节板1311可依序从导向滑槽1343的两端分别插入并滑入至导向滑槽1343内,导向板134的下方板面且位于第一调节板1311插入的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一限高板1344,限高板1344形成在导向滑槽内,第二调节板1321首先滑入导向滑槽1343内至与限高板1344相抵触时止,第一调节板1311从限高板1344的顶部滑入导向滑槽1343内至与第二夹持臂132的底端相抵触时止;导向板134的中部且对应第一孔1325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孔1342;导向板134的一个侧壁上凸出形成有一截面呈H字型的限位块1341,复位弹簧137和复位键136可依序放置在限位块1341内,复位弹簧137的一端与限位块1341相抵触、另一端与复位键136的尾端相抵触。

第二调节板1321的平行第二直齿1323方向的一个侧壁上凸出形成有一第一凸块1324,第一凸块1324的朝向导向板134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有齿尖朝向导向板134的第三直齿1326。

请同时参见图10,复位键136的靠近尾端的外侧壁上凸出形成一第二凸块1361,第二凸块1361的朝向复位键136顶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第四直齿1362;第四直齿1362与第三直齿1326可相互咬合、以限制第二调节板1321沿调节方向上移动;复位键136的靠近其顶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环装的限位台阶1363。

主机下壳12对应第二孔1342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用于与调节齿轮133同轴安装并对其进行固定的固定轴122,调节齿轮133可沿其中心轴线依序穿过导向板134上的第二孔1342、第二调节板1321上的第一孔1325和第一调节板1311上的第一导向槽1312后与固定轴122固定连接;主机下壳12对应复位键136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可供复位键136的顶端穿过的复位孔121,复位键136上的限位台阶1363可卡在复位孔121边缘处的主机下壳12上;主机下壳12上还形成有一环形的限位挡板123,复位键136可插入限位挡板123内、并使其顶端从复位孔121处伸出至外部。

主机下壳12朝向底座组件20的下方壳壁上还形成有两个定位块124,底座组件20的底座上壳21的上表面上对应定位块124的位置处形成有定位孔212,将主机组件10朝向座组件20翻转、至主机下壳12和底座上壳21靠在一起,此时,主机下壳12的定位块124与底座上壳21的定位孔212相互间隙配合,从而可使主机组件10与底座组件20合拢为一体。

请同时参见图11和图12,常态下,与第二夹持臂132一体的第二直齿1323和与第一夹持臂131一体的第一直齿1313同时与调节齿轮13相互咬合、且第二直齿1323和第一直齿1313平行设置在调节齿轮13的两侧,此时,复位键136上的第四直齿1362与第二夹持臂132一体的第三直齿1326咬合在一起,并且复位键136设置在导向板134的限位块1341内部,由于复位键136不能产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因此,第二夹持臂132也被定位无法产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同理,因为齿轮的咬合作用,第一夹持臂131也无法产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实际使用时,当需在主机组件10上夹持手机40时,首先翻转主机组件10使之与底座组件10之间呈现一定的夹角,然后从主机下壳12的下方摁动复位键136,复位键136可促使复位弹簧137产生压缩形变,复位键136继续朝向导向板134的限位块1341内部移动,从而使复位键136上的第四直齿1362脱离与第二夹持臂132上的第三直齿1326的咬合连接,此时,第二夹持臂132不再受到外力的钳制,手动沿水平方向调节第一夹持臂131或第二夹持臂132,在调节齿轮13的作用下,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可呈现异向运动,从而改变了第一夹持臂131和第二夹持臂132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手机的宽度,然后释放对复位键136的摁动,复位弹簧137恢复形变而推动复位键136上的第四直齿1362与第二夹持臂132上的第三直齿1326相咬合连接,此时,第二夹持臂132和第一夹持臂131也被定位无法产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可将手机夹持住。

在通电的状态下,主机组件10内部的无线充电模块14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并且,空气净化模块15还可对周围环境进行净化处理,本方案中的空气净化模块15采用的是通用的净化模块,其净化原理,本案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其包括可相互合拢呈一体的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底座组件和主机组件之间通过一翻转装置连接,翻转装置的一端与底座组件枢接、另一端与主机组件之间呈万向转动连接,主机组件的外表面上可夹持固定手机,主机组件内设置有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其实现了功能上的多元化,不但可以任意调节手机被夹持后的角度,而且其还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以及可对周围环境进行空气净化,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