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结构及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723发布日期:2018-11-23 21:2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及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汽车越来越多,手机作为随身物品,上车时,有的车主将手机放于仪表台,转向、刹车、加速会使手机掉落引起车主手忙脚乱,从而有安全隐患,所以大部分车主都会将手机放置于手机支架内,避免发生掉落引发事故。

现有的手机支架包括底座、支撑臂和伸缩管,支撑臂通过第一调节螺栓连接于底座;伸缩管的一端可伸缩的设置在支撑臂内,且支撑臂上设有用于调节伸缩管长度的第二调节螺栓。调节支撑臂角度的步骤包括拧松第一调节螺栓,然后转动支撑臂至需要的角度,最后拧紧第一调节螺栓。调节伸缩管长度的步骤包括拧松第二调节螺栓,然后拉动支撑臂至需要的长度,最后拧紧第二调节螺栓。很明显,现有的手机支架是通过双手调节螺栓的松紧实现角度或长度的调节,调节螺栓体积大,手机支架不美观,而且操作不够简便,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结构,通过拉动套管可调节套管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能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一种支架结构,包括底座、支撑臂、套管和旋转筒,支撑臂连接于底座,支撑臂内设有活动腔,活动腔的腔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槽,各定位槽沿着支撑臂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套管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活动腔内,套管的侧壁上设有弹片,弹片上设有与各定位槽配合定位的定位块,套管设有容置槽,旋转筒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容置槽内,旋转筒上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与弹片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套管设有过孔,该容置槽沿着该套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该过孔贯穿该套管的侧壁并与该容置槽连通,该弹片的两端连接在该过孔内,该定位块凸出于该套管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臂的端部设有挡板,该挡板沿着该活动腔的周向设置,该套管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与该挡板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底座包括旋转座和底盘,该旋转座上设有多个卡位孔,各该卡位孔绕着该旋转座的中轴线相互间隔设置,该底盘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旋转座上,该底盘上至少设有一块弹性板,该弹性板上设有与该卡位孔配合卡位的卡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臂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底座,该底座设有卡锁该支撑臂的第一卡齿,该支架结构还包括卡锁组件,该卡锁组件包括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和第一弹簧,该第一卡块的一端设有与该第一卡齿配合卡位的第二卡齿,该第一卡块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斜面,该第二卡块上设有与该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该第二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套管的端部,该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第二卡块和该支撑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臂内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穿过该第二卡块,该第二卡块内设有腰型孔,该第二卡块的腰型孔套设于该定位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卡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设置在该第一卡块内,该第二弹簧抵靠于该第一卡块和该第二卡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臂上设有通孔该第一卡块沿着该通孔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穿过该通孔,该第一卡齿对应该通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臂上设有沿着该通孔周向设置的定位壁,该定位壁上设有限位槽,该第一卡块上设有限位块,该限位块设置于该限位槽中,该支撑臂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底座,该销轴穿过该第一卡块和该第二卡块。

一种支架装置,包括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卡爪座以及上述的支架结构,该卡爪座连接在该支架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的支撑臂连接于底座,支撑臂内设有活动腔,活动腔的腔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槽,各定位槽沿着支撑臂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套管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活动腔内,套管的侧壁上设有弹片,弹片上设有与各定位槽配合定位的定位块。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通过拉动套管即可调节套管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能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支架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另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调节支撑臂角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臂调节角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支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 1的支架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结构100包括底座20、支撑臂30、套管40和旋转筒6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30的一端通过销轴10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0;套管40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撑臂 30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20包括底盘22、第一支板23和第二支板24。底盘22的底部可通过吸盘、黏胶片等结构固定在器件上,例如汽车的中控台。第一支板23与第二支板24相对设置,支撑臂30通过销轴1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板23与第二支板24之间。第一支板23靠近支撑臂30的一侧设有卡锁支撑臂30的第一卡齿232,第一卡齿232绕着销轴10设置。

如图2所示,支撑臂30包括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第一壳体32 和第二壳体33为中空结构,第一壳体32与第二壳体33拼接形成支撑臂30。第一壳体32与第二壳体33之间形成有活动腔301,活动腔301沿着支撑臂 3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支撑臂30的底部,但没有贯穿支撑臂30。支撑臂30上设有通孔302,通孔302贯穿第一壳体32,通孔302与活动腔301连通。

进一步地,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另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至图3b,支撑臂30的活动腔301截面呈矩形,即活动腔301具有四面腔壁,其中一面腔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槽305,各定位槽305沿着支撑臂30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支撑臂30的端部设有挡板34,挡板34沿着活动腔 301的周向设置,且挡板34部分遮挡活动腔301的腔口。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腔301的一腔壁可设置凹槽,将一块板材35设置在凹槽内,并保证板材35 的表面与活动腔301的腔壁共面,并在板材35上设置多个定位槽305,使各定位槽305沿着支撑臂30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值得一提的是,在板材 35上设置定位槽305的工艺简单,可降低制作成本。

如图2和图3a所示,套管40的截面呈矩形,即套管40具有四个侧壁,套管40的各侧壁分别与活动腔301的腔壁相对设置。套管40的侧壁上设有弹片42,弹片42上设有与各定位槽305配合定位的定位块422,且定位块422 的端部呈球形,方便定位块422从定位槽305中滑出。当套管40沿着支撑臂 30的长度方向在活动腔301内移动时,通过弹片42发生形变,定位块422 可依次定位在各定位槽305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30与套管40之间是通过定位槽305与定位块422配合进行定位,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在活动腔301的腔壁上设置连续的第一定位齿,在弹片42设置与第一定位齿相互啮合的第二定位齿,使支撑臂30与套管40之间是通过第一定位齿与第二定位齿配合进行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套管40上可设置供弹片42发生弹性形变的形变槽,弹片42可横跨变形槽设置,定位块422设置于弹片42的中间,当弹片42发生弹性形变时,定位块422和弹片42可向着靠近槽底的方向移动变形。

进一步地,套管40设有容置槽401和过孔402,容置槽401的截面呈圆形,容置槽401沿着套管4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套管40的底部,但没有贯穿套管40。过孔402设置于套管40的侧壁,过孔402贯穿容置槽401的侧壁并与容置槽401连通,弹片42的两端连接在过孔402内,定位块422凸出于套管40的侧壁,定位块422设置于弹片42的中间,当弹片42发生弹性形变时,定位块422和弹片42可向着靠近容置槽401的方向移动变形。套管40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块43,且套管40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凸块43,限位凸块4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侧壁的宽度方向,限位凸块43靠近定位块422设置。当定位块422对应卡入最靠近活动腔301的腔口处的定位槽305时,限位凸块43与支撑臂30的挡板34接触,防止套管40完全从支撑臂30中脱出。在本实施例中,弹片42的厚度小于容置槽401的槽壁厚度,弹片42可由薄化后的槽壁以及在该区域挖孔形成,即弹片42与套管40可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单独准备一块弹性片材安装在套管40上。

请参照图2至图3b,旋转筒6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容置槽401内,旋转筒6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夹持手机或显示屏的卡爪座(图未示)。具体地,旋转筒60的端部设有连接轴62,连接轴62包括连接端和卡位端,连接轴62的连接端连接于旋转筒60,连接轴62的卡位端向着远离旋转筒60的方向凸出,且连接轴62的卡位端体积大于连接端的体积。套管40的容置槽401 底部设有连接孔403,连接轴62的卡位端穿过连接孔403设置,且连接孔403 的内径小于卡位端的外径。因此,旋转筒60可绕着轴线360°转动,拉动旋转筒60时,旋转筒60和套管40将同步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筒60与套筒40的连接方式及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在连接孔403内设置轴承,使旋转筒60的连接轴62与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筒60的截面呈圆形,旋转筒60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置槽401的容积,优选旋转筒60的体积等于容置槽401的容积,即旋转筒60 的筒壁与容置槽401的槽壁接触。旋转筒60上设有避让槽601,避让槽601 与弹片42对应设置。当转动旋转筒60,使避让槽601处于弹片42的下方时,弹片42具有足够的形变空间,此时可通过向外拉动旋转筒60而拉动套管40;将套管40拉出至需要的长度后,转动旋转筒60,例如将旋转筒60转动90°,使避让槽601与弹片42错开,此时弹片42没有足够的形变空间,定位块422 被固定在定位槽305内,无法继续拉动套管40。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臂30可通过调节螺栓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0,通过松紧调节螺栓实现支撑臂30的角度调节。

第二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拆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与第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底座20的部分结构不同。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底座20包括旋转座21、底盘22、第一支板23和第二支板24。旋转座21的底部可通过吸盘、黏胶片等结构固定在器件上,例如汽车的中控台。旋转座21具有承载端面201,承载端面201内设有旋转柱212和多个卡位孔202,旋转柱212设置于旋转座21的中轴线处,各卡位孔202绕着旋转座21的中轴线相互间隔设置。底盘22设置在旋转座 21的承载端面201上,底盘22可转动地连接于旋转柱212。底盘22靠近承载端面201的一端至少设有一块弹性板221,弹性板221上设有与卡位孔202 配合卡位的卡位块223,卡位块223的端部呈球形,因此转动底盘22时,弹性板221发生弹性形变,卡位块223可从卡位孔202中滑出;停止转动底盘 22时,弹性板221恢复形变,卡位块223卡入卡位孔202中,也就是说底盘 22可绕着旋转座21的中轴线360°旋转。第一支板23与第二支板24相对设置,支撑臂30通过销轴1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板23与第二支板24之间。第一支板23靠近支撑臂30的一侧设有第一卡齿232,第一卡齿232绕着销轴 10设置。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底座20还包括橡胶圈25,橡胶圈25设置在旋转柱212上,并位于旋转座21与底盘22之间。橡胶圈25用于增加底盘22转动的阻尼系数,防止行车过程中因汽车晃动而使底盘22意外转动。

第三实施例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支架结构100包括底座20、支撑臂30、套管40、卡锁组件50和旋转筒 6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30的一端通过销轴10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0;套管40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撑臂30内;卡锁组件50设置在支撑臂30 内,当支撑臂30旋转角度后,卡锁组件50用于卡锁固定支撑臂30的位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底座20与第二实施例的底座20结构相同,请参照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臂30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臂30局部结构不同,以下只描述不同点。具体地,支撑臂30上设有通孔302以及沿着通孔 302周向设置的定位壁322,定位壁322上设有限位槽303。通孔302和定位壁322设置在第一壳体32上,通孔302贯穿第一壳体32,通孔302与活动腔 301连通。支撑臂30内设有导向槽304,导向槽304位于活动腔301的底部。支撑臂30内设有定位柱332,定位柱3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33,定位柱 332的另一端向着靠近第一壳体32的方向延伸。定位柱33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销轴10穿过定位柱332并从通孔302中穿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板 23的第一卡齿232与通孔302对应设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套管40和旋转筒60与第一实施例的套管40和旋转筒60结构相同,请参照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7a至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调节支撑臂角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臂调节角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至图8,卡锁组件50包括第一卡块52、第二卡块53、第一弹簧54和第二弹簧55。卡锁组件50设置在活动腔301内,销轴10穿过第一卡块52和第二卡块53。第一卡块5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卡齿232配合卡位的第二卡齿522,第一卡块52 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斜面501。第一卡块52的第二卡齿522沿着销轴1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穿过通孔302,且第二卡齿522可与第一卡齿232相互啮合卡锁固定支撑臂30的位置。第一卡块52的侧壁设有限位块523,限位块523设置于限位槽303中,防止第一卡块52转动。第二卡块53上设有与第一斜面501 配合的第二斜面502,第二斜面502平行于第一斜面501,第一斜面501和第二斜面502的倾斜角度优选45°,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斜面501的倾斜角度为60°,第二斜面502的倾斜角度为30°。第二卡块53内设有腰型孔503,定位柱332穿过第二卡块53的腰型孔503,且定位柱332的端部设置在第一卡块52内。腰型孔50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支撑臂30的长度方向,第二卡块53沿着支撑臂3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套管40的端部。第二卡块53远离套管40的一侧设有安装块532,安装块532上设有安装槽504,安装块532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在导向槽304内。第一弹簧54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二卡块53和支撑臂30,具体地,第一弹簧54的一端设置在导向槽304 内,第一弹簧54的另一端设置在安装槽504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按压套管40,使套管40推动第二卡块53向着靠近第一弹簧54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卡块53的第二斜面502对第一卡块52的第一斜面501作用力减小,第一卡块52沿着销轴10的长度方向具有活动间隙,如图3b所示,此时可转动支撑臂30至需要的角度;当释放对套管40施加的压力时,第一弹簧54依靠自身的弹力推动第二卡块53向着靠近套管40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卡块53的第二斜面502对第一卡块52的第一斜面501作用力增大,第二卡块53推动第一卡块52移动,使第二卡齿522与第一卡齿 232相互啮合,此时支撑臂30的位置被锁固,如图4所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第一卡块52移动更灵活,将第二弹簧55设置在第一卡块52内,并使第二弹簧55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卡块52和定位柱332的端部,能增强用户体验。

第四实施例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与第三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底座20和支撑臂30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底座20的第一支板23上设有第一旋转轴231,第一旋转轴231 向着靠近第二支板24的方向凸出,且第一卡齿232设置于第一旋转轴231的端部;第二支板24上设有第二旋转轴241,第二旋转轴241向着靠近第一支板23的方向凸出。

支撑臂30包括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 为中空结构,第一壳体32与第二壳体33拼接形成支撑臂30。第一壳体32 与第二壳体33之间形成有活动腔301,活动腔301沿着支撑臂3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支撑臂30的底部,但没有贯穿支撑臂30。支撑臂30上设有通孔302,通孔302设置在第一壳体32上,通孔302贯穿第一壳体32,通孔302与活动腔301连通。支撑臂30内设有导向槽304,导向槽304位于活动腔301的底部。支撑臂30内设有定位柱332,定位柱3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33,定位柱332的另一端向着靠近第一壳体32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 30上设有第一旋转孔305和第二旋转孔306;第一旋转孔305设置在第一壳体32上,通孔302与第一旋转孔305同轴线设置,且通孔302的内径小于第一旋转孔305的内径;第二旋转孔306设置在第二壳体33上。底座20的第一旋转轴231设置在第一旋转孔305内,底座20的第二旋转轴241设置在第二旋转孔306内,因此支撑臂30可转动地连接在底座20上。

卡锁组件50包括第一卡块52、第二卡块53、第一弹簧54和第二弹簧55。卡锁组件50设置在活动腔301内,第一卡块5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卡齿232 配合卡位的第二卡齿522,第一卡块5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斜面501。第一卡块52沿着通孔302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穿过通孔302,且第一卡块52的第二卡齿522可与第一卡齿232相互啮合卡锁固定支撑臂30的位置。

第五实施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与第四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支撑臂30、套管40和卡锁组件50的局部结构不同。

具体地,支撑臂30的活动腔301底部不设置导向槽304。

套管40的端部设有推压块44,推压块44上设有第三斜面404。

卡锁组件50包括第一卡块52、第二卡块53、第一弹簧54和第二弹簧55。卡锁组件50设置在活动腔301内,第一卡块5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卡齿232 配合卡位的第二卡齿522,第一卡块5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斜面501。第一卡块52沿着通孔302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穿过通孔302,且第一卡块52的第二卡齿522可与第一卡齿232相互啮合卡锁固定支撑臂30的位置。第二卡块53 上设有与第一斜面501配合的第二斜面502,第二斜面502平行于第一斜面 501,第一斜面501和第二斜面502的倾斜角度优选45°,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斜面501的倾斜角度为60°,第二斜面502的倾斜角度为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块53内设有定位孔505和容置孔506,定位孔505 与容置孔506同轴线设置,且定位孔505的内径小于容置孔506的内径。支撑臂30的定位柱332穿过第二卡块53的定位孔505和容置孔506,且定位柱 332的端部设置在第一卡块52内。第一弹簧54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二卡块 53和支撑臂30,具体地,第一弹簧54设置在容置孔506内,且定位柱332 穿过第一弹簧54。

如图10所示,第二卡块53可移动地设置于套管40的端部,优选地,第二卡块53沿着定位柱32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套管40的端部。推压块 44的第三斜面404与第二卡块53的第二斜面502接触,当按压套管40时,推压块44推动第二卡块53向着靠近第二壳体33的方向移动,第二卡块53 的第二斜面502对第一卡块52的第一斜面501作用力减小,第一卡块52沿着通孔302的轴线方向具有活动间隙,此时可转动支撑臂30至需要的角度;当释放对套管40施加的压力时,第一弹簧54依靠自身的弹力推动第二卡块 53向着靠近第一卡块5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卡块53的第二斜面502对第一卡块52的第一斜面501作用力增大,第二卡块53推动第一卡块52移动,使第二卡齿522与第一卡齿232相互啮合,此时支撑臂30的位置被锁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第一卡块52移动更灵活,将第二弹簧55设置在第一卡块52内,并使第二弹簧55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卡块52和定位柱332的端部,能增强用户体验。

第六实施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与第五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00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支撑臂30和套管40的局部结构不同。

具体地,支撑臂30内设有定位柱332,定位柱3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33,定位柱332的另一端向着靠近第一壳体32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32倾斜设置,且定位柱332只延伸至第二卡块53中。定位柱332 的轴线方向与底座20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互成夹角设置。第二卡块53可移动地设置于套管40的端部,优选地,第二卡块53沿着定位柱32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套管40的端部。当按压套管40,使套管40推动第二卡块53 向着靠近第二壳体33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卡块53的第二斜面502对第一卡块52的第一斜面501作用力减小,第一卡块52沿着第一卡块52沿着通孔302 的轴线方向具有活动间隙,此时可转动支撑臂30至需要的角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第一卡块52移动更灵活,将第二弹簧55设置在第一卡块52内,并使第二弹簧55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卡块52和第二卡块53,能增强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卡块53是利用定位柱332进行支撑和导向,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在支撑臂30内设置滑槽或者凸块,将第二卡块53的一部分结构或者全部结构设置在滑槽内,利用滑槽第二卡块53进行支撑和导向;或者将第二卡块53套装在凸块上,利用凸块为第二卡块53 进行支撑和导向,只要保证第二卡块53能够自由移动即可。

第七实施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支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2 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装置300包括用于夹持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卡爪座200以及上述的支架结构100,卡爪座200连接在支架结构 100上。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100的支撑臂30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20,支撑臂 30内设有活动腔301,活动腔301的腔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槽305,各定位槽305沿着支撑臂30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套管40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活动腔301内,套管40的侧壁上设有弹片42,弹片42上设有与各定位槽305 配合定位的定位块422。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100通过转动旋转筒60或直接拉动套管40即可调节套管40的长度,操作简单方便,能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100通过转动底盘22即可360°调节位置,操作简单方便,能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100通过简单的按压套管40即可调节支撑臂30的角度,操作简单方便,整体造型美观,能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