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330发布日期:2019-03-22 19:3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下盖、与该下盖组配形成一收容空间的上盖、形成于所述上盖的支撑壁以及一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支撑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且与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共同围成后腔,为了改善所述扬声器箱的低频声学性能,需要在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以形成虚拟声腔。对于全灌装吸音颗粒的扬声器箱而言,需要对所述发声单体形成完全封装,即下盖的对应所述发声单体的部分与发声单体之间需要填充吸音棉和打胶固定的方式形成封装,同时还需要贴一道吸音棉形成挡壁以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用于填充吸音颗粒的第一后腔和呈空腔状态的第二后腔。

然而,对于上述这种扬声器箱而言,发声单体的侧面及发声单体与下盖之间需要吸音棉形成隔离,从而增加了吸音棉物料及贴合工序,造成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的扬声器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形成于所述上盖的支撑壁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支撑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且与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下盖及所述上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自所述上盖朝靠近所述下盖的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支撑壁的第一挡壁及自所述下盖朝靠近所述第一挡壁的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挡壁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密封固定且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下盖与所述发声单体对应的部分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所述第一间隙填充吸音棉,并通过所述吸音棉使得所述第二后腔与所述第一后腔形成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间隙通过填充胶水形成固定密封。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密封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之间填设密封层,通过所述密封层使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之间形成密封。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为胶层。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的所述上盖形成有第一挡壁,所述下盖形成有所述第二挡壁,当所述下盖盖设于所述上盖时,仅需将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连接并密封固定,即可将所述后腔分隔为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节省了一道吸音棉的装配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上盖1、下盖2及发声单体3。

所述下盖2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1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10。

所述上盖1包括与所述下盖2平行设置的上盖本体11、由所述上盖本体11的周缘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的支撑台阶部12以及由所述上盖本体11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支撑壁13,所述下盖2的周缘承靠于所述支撑台阶部12并形成密封固定。比如,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密封固定,当然也可通过打胶方式或其它方式实现。所述支撑壁13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发声单体3。

结合参阅图3,所述发声单体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支撑固定于所述支撑壁13,所述发声单体3和所述上盖1围成前腔101,用于发声。所述发声单体3、所述下盖2以及所述上盖1共同围成后腔102,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所述上盖1还包括第一挡壁41,所述第一挡壁41由所述上盖1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支撑壁13。所述下盖2还包括第二挡壁42,所述第二挡壁42由所述下盖1向所述上盖2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挡壁41。所述第一挡壁41和所述第二挡壁42密封固定且将所述后腔102分隔第一后腔1021和第二后腔1022,所述第二后腔1022内填充吸音颗粒(图未示),比如,所述吸音颗粒为沸石颗粒。

因此,当所述下盖2盖设于所述上盖1时,由于所述第一挡壁41形成于上盖1,所述第二挡壁42形成于下盖2,仅需将所述第一挡壁41和所述第二挡壁42连接并密封固定即可将所述吸音颗粒隔阻于所述第二后腔1022,节省了吸音棉和吸音棉的装配工序,同时也简化了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壁41和所述第二挡壁42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形成密封固定。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使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的密封固定性能更为稳定。当然,所述第一挡壁41和所述第二挡壁42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密封固定。比如,在所述第一挡壁41和所述第二挡壁42之间填设密封层,通过所述密封层使所述第一挡壁41和所述第二挡壁42之间形成密封。具体的,密封层可以为胶层或填充的泡棉等。其中,通过胶层形成的密封层,成本较低,密封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2与所述发声单体3对应的部分包括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所述第一区域21与所述发声单体3间隔形成第一间隙6,所述第二区域22与所述发声单体3间隔形成第二间隙7,所述第一间隙6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隙7的高度;所述第一间隙6内填充吸音棉5,并通过所述吸音棉5使得所述第二后腔1022与所述第一后腔1021形成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间隙7通过填充胶水形成固定密封。从而在所述第一挡壁41和所述第二挡壁42形成密封固定时,通过填充于所述第一间隙6内的吸音棉5可供所述第一后腔1021与所述第二后腔1022空气连通,并阻隔吸音颗粒从所述第二后腔1022进入所述第一后腔1021,以形成虚拟声腔,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的所述上盖形成有第一挡壁,所述下盖形成有所述第二挡壁,当所述下盖盖设于所述上盖时,仅需将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连接并密封固定,即可将所述后腔分隔为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节省了一道吸音棉的装配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