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923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具体地说,在日本特开昭63-6608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在形成出入口的纵框的门收容部侧设置纵向的凹坑,在该凹坑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发光器和受光器,当由这些发光器和受光器检测到在门与门收容部的间隙的附近存在物体(例如衣服)时,禁止门的开放动作。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31037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在形成于门与门收容部之间的间隙的上下配置发光器和受光器,对侵入到间隙的物体进行检测。
然而,公开于前一公报的安全装置可能在纵向的凹坑的下端积累灰尘和异物而导致误检测的危险。另外,公开于后一公报的安全装置用于检测进入到间隙中的物体,并不是预先防止在间隙中夹入物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一方的光学装置大体与上述垂直面同一面地设置于上述垂直面,不从上述垂直面凸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另一方的光学装置设置在设置了上述一方光学装置的垂直面的上端近旁。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该电梯装置还具有连接上述垂直面的上端部的上水平面,上述另一方的光学装置设于上述上水平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具有驱动机构和控制器,该驱动机构使上述门在该门关闭开口部时的关闭位置与该门开放开口部时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器在上述门从上述关闭位置到上述开放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当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低于预定值时,禁止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第2光学装置具有第2受光器,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分别从上述第1光学装置隔开规定的水平距离,并相对上述第1受光器的水平距离与相对上述第2受光器的水平距离不同。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控制器判断分别通过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比预定的值小,接着,相应于上述第1受光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比预定的值小或上述第2受光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比预定的值小,进行特有的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具有报警装置、驱动机构、及控制器,该驱动机构使上述门在该门关闭开口部时的关闭位置和该门开放开口部时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器在上述门从上述关闭位置到上述开放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当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低于预定值时,驱动上述报警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垂直面形成在与门邻接的固定垂直框。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垂直面为门的垂直前端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发光器具有发光的光源和透明板,上述光通过透明板送到开口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第1光学装置具有第2发光器,如从上述第1和第2发光器送出而且由上述受光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都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受光器出现故障,如从上述第1和第2发光器的一方送出而且由上述受光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一方的发光器出现故障。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第2光学装置具有第2受光器,如由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都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发光器出现故障,如由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中的一方接收到的光的光量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一方的受光器出现故障。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电梯轿厢的开口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电梯装置中,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建筑物的大厅的开口部。
图2为从轿厢内部观看轿厢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3为从候梯口观看候梯口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4为轿厢和候梯口的局部断面图。
图5为轿厢和候梯口的局部断面图。
图6为安全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图7为示出安全装置的门开放控制(轿厢侧)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安全装置的门开放控制(候梯口侧)的流程图。
图9为安全装置的另一形式的控制电路图。


图10为示出安全装置的另一门开放控制(轿厢侧)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安全装置的另一门开放控制(轿厢侧)的流程图。
图12为轿厢和候梯口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3为门开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为故障检测的流程图。。
图15为轿厢和候梯口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6为轿厢和候梯口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7为轿厢和候梯口的出入口的正面图。
图18为轿厢和候梯口的门的正面图。
图19为轿厢和候梯口的门的正面图。
图20为轿厢和候梯口的门的断面图。
图21为轿厢和候梯口的门的断面图。
图22为另一形式的门的断面图。
图23为另一实施的门的断面图。
图24为发光部的断面图。
图25为另一形式的发光部的断面图。
图26为另一形式的发光部的断面图。
图27为另一形式的发光部的断面图。
图28为另一形式的发光部的断面图。
(实施形式1)图1为示出设置于建筑物内的电梯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从电梯轿厢(下面简称为轿厢)的内部观看轿厢出入口和门时的图,图3为从电梯候梯口(下面简称为候梯口)观看候梯口的出入口和门时的图,图4和图5为停止于候梯口的轿厢和候梯口的断面图。
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的升降体12可由沿建筑物14的升降通道16上下配置的多个垂直导轨18引导着在该升降通道16升降地配置。在升降通道16的上部固定内装马达20的钢丝绳卷取装置22。卷取于钢丝绳卷取装置22的钢丝绳24的端部连接于升降体12,通过钢丝绳卷取装置22的驱动使升降体12在升降通道16内上下移动。
升降体12具有构成用于载置乘客或货物的居室的轿厢26和设置于该轿厢26周围作为加强构造的轿厢框28。在升降体12的停止楼层,为了将轿厢26中的居室30与停止楼层的候梯口32相互连通或将连通了的居室和候梯口隔开,在轿厢26的出入口(开口部)34与候梯口32的出入口(开口部)36分别设置有轿厢门38和候梯口门40。
如图2所示,轿厢26的出入口34通过左右的纵框42、将纵框42的下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下部水平框44、及将左右纵框42的上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上部水平框46形成于其内侧。在对着轿厢26的居室30的纵框42的前部垂直面48设置操作板50。在操作板50配置多个选层指令按钮52、开按钮54、闭按钮56、报警装置58、显示装置60。另一方面,在上部水平框46的前部垂直面62设置用于显示轿厢26的位置(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的显示灯64。
门38为两开式门,具有从形成于左右纵框42背后的门收容部66(参照图4、图5)相对出入口34进行进退的2片门部分68。这些左右的门部分68被设计成通过设于轿厢26的适当场所的门驱动部70(参照图1)的驱动,在如图4所示那样使左右的门部分68的对置端面相互接触而关闭出入口34的关闭位置与如图5所示那样使左右的门部分68从出入口34退避而分别完全收容于左右的门收容部66的开放位置间移动。
门驱动部70可较好地利用例如美国专利第3,783,977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具有电动马达和将该马达的回转传递到门的机构的构造。
返回到图2可看出,这样构成的轿厢26具有用于防止在纵框42与开放动作中的轿厢门38之间的间隙72夹入物体(例如衣服)的安全装置74。安全装置74在横过出入口34的垂直断面(在图4中由点划线76示出的断面)上具有第1光学设备78和第2光学设备80。第1光学设备78嵌入到用于确定出入口34的左右端部的纵框垂直面82。另外,第2光学设备80嵌入到用于确定出入口34上端的上部水平面84。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发光器88用于第1光学设备78,将受光器90用于第2光学设备80,使得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可由受光器90接收。
为了检测出存在于间隙72附近的物体,第1光学设备78设置在纵框垂直面82的下端近旁(最好距纵框垂直面82的下端约10-30cm的位置)。另外,第2光学设备80设置在上部水平面84的纵框上端近旁(最好为距纵框垂直面82上端约5-20cm的位置)。另外,第1和第2光学设备78、80为了检测处于间隙72近旁的物体的目的,最好尽可能地设置于间隙72的附近。
如上述那样,第1光学设备78和第2光学设备80用于以光学方式检测存在于间隙72近旁的物体。因此,只要可检测到该物体,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不限于可视光或不可视光,也不限定为特定的波长。
本发明的安全装置74的最大的特征在于,发光器88的对着出入口34的光射出面与纵框垂直面82的表面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配置,即实质上不从纵框垂直面82凸出或实质上不后退地配置。同样,受光器90也与上部水平框46的表面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设置。因此,通过出入口34的货物不会接触发光器88或受光器90而将其损伤。另外,由于设于上部水平框46的受光器90的光入射面朝着下方,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堆积于该光入射面,同样,由于设于纵框垂直面82的发光器88的射出面也垂直地配置,所以,不会附着灰尘。
如图3所示那样,建筑物的候梯口出入口(开口部)36通过左右的纵框(纵壁)92、相互连接纵框92下端的下部水平框(底壁)94、相互连接纵框92上端的上部水平框96形成于其内侧。在出入口36的左侧或右侧或两侧的建筑物壁部分设置上升呼梯按钮98、下降呼梯按钮100、报警装置102、显示装置104。另外,在上部水平框96设置用于指示轿厢26的位置的显示灯106。
候梯口门40也与轿厢26的门38一样,为两开式门,具有从形成于左右纵框92背后的门收容部108(参照图4和图5)相对出入口36进行进退的2片门部分110,左右的门部分110连接于候梯口门驱动机构111(参照图1)。候梯口门驱动机构111当在建筑物的电梯升降通道中进行升降的轿厢26到达候梯口32时,连接到该轿厢26的门驱动部70受到驱动,与轿厢门38的开闭相配合,使候梯口门40在图3所示关闭位置与图4所示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与轿厢26同样,候梯口32也具有用于防止在纵框92与开放动作中的门部分110之间的间隙112夹入物体(例如衣服)的安全装置114。安全装置114在横过出入口36的垂直断面(在图4中由点划线116示出的断面)上具有第1光学设备118和第2光学设备120。第1光学设备118嵌入到用于确定出入口36的左右端部的纵框垂直面122。另外,第2光学设备120嵌入到用于确定出入口36上端的上部水平面124。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发光器88用于第1光学设备118,将受光器90用于第2光学设备120,使得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可由受光器90接收。
第1光学设备118设置在垂直面122的下端近旁(最好距垂直面122的下端约10-30cm的位置)。另外,第2光学设备120设置在上部水平面124的端部近旁(最好为距垂直面122上端约5-20cm的位置)。另外,第1和第2光学设备118、120最好尽可能地设置于间隙112的附近,即电梯升降通道侧。
另外,在候梯口32的安全装置114中,发光器88也使其光射出面与垂直面122的表面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配置,受光器90也使其受光面与上部水平面124大体成为同一平面地设置。因此,通过出入口36的货物不会接触发光器88或受光器90而将其损伤,灰尘也不会附着堆积于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的表面。
图6示出安全装置74、114的控制电路122。该控制电路122具有主要控制建筑物侧的装置的第1控制部(中央控制部)124和控制设于各轿厢26的装置的第2控制部(轿厢控制部)126,两控制部124、126可相互进行通信地连接。第1控制部124具有各候梯口32的发光器88、受光器90、报警装置102、显示装置104、及对马达20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升降控制部128。另一方面,第2控制部126连接到轿厢26的发光器88、受光器90、报警装置58、显示装置60及对门驱动部70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开闭控制部130。
图7为示出轿厢侧安全装置74的第2控制部126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第2控制部126判断轿厢26是否正在电梯升降通道16内升降(步骤S1)。该判断根据从控制轿厢26的升降的第1控制部124送到第2控制部126的信号加以进行。在轿厢26正在升降的场合,第2控制部126判断用于接收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的受光器90的受光量是否在预先决定基准值以下(非受光)(步骤S2)。如判断受光器90的受光量在基准值以下(非受光),即判断在间隙72的近旁存在物体,则第2控制部126起动轿厢26内的轿厢报警装置58,向位于轿厢26内的乘客发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5)。警告的内容可警告音(蜂鸣音)、声音信息(例如“请从门离开!”)、及警告音与声音信息的并用中的任一种。除警告外,还可在轿厢显示装置60以文字显示与声音信息同样的信息。
当在步骤S1判断轿厢26停止时,第2控制部126判断受光器90的受光量是否在基准值以下(步骤S3)。当判断受光器90受光量在基准值以下时,即判断在间隙72的近旁存在物体时,第2控制部126将信号送到开闭控制部130,禁止门38、40的开动作(步骤S4)。在门38、40处于开放动作途中的场合也同样,如受光器90未检测出光,则暂时停止开放动作。接着,第2控制部126起动轿厢26内的报警装置58,向处于轿厢26内的乘客发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5)。
图8为示出候梯口侧安全装置114的第2控制部126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流程图与图7的流程图类似,第1控制部124判断轿厢26是否正在电梯升降通道16内升降(步骤S6)。在判断轿厢26正在升降的场合,判断用于接收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的受光器90的受光量是否在规定的基准值以下(非受光)(步骤S7)。如判断受光器90的受光量在基准值以下(非受光),即判断在间隙112的近旁存在物体,则第1控制部124起动报警装置102,向在候梯口32等候的乘客发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10)。警告的内容也可与从轿厢26的报警装置58发出的内容相同。
当轿厢26停止时,第1控制部124判断受光器90是否检测到从候梯口发光器88射出的光(步骤S8)。当判断候梯口受光器90的受光量在基准值以下时,即判断在间隙112的近旁存在物体时,第1控制部124禁止门38、40的开放动作(步骤S9),起动报警装置102,向正在候梯的乘客发出必要的警告(步骤S10)。
如以上那样,按照本发明的安全装置74、114,当检测到在门38(40)与门收容部66(108)之间的间隙72(112)的附近存在的物体时,禁止门38(40)的开放动作,所以,不会在该间隙72(112)夹入物体。另外,在轿厢26的升降过程中,如在门38(40)的附近存在物体,则检测出该物体,由报警或显示唤起乘客的注意,所以,开放门38(40)时,不会在间隙72(112)夹入物体,更安全。另外,以上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两开门的例,但以上的构成也可同样地适用于单开式的门。
(实施形式2)停止门38、40的开放动作的处理,对于乘客处于轿厢26内的场合确保该乘客的安全特别有效。然而,如乘客不在轿厢26内,则在门38的开放动作过程中没有在间隙72夹入物体的危险。因此,也可在乘客处于轿厢26内的场合实施门开放处理,在乘客不在轿厢26内的场合进行不同的处理。
具体地说,在电梯装置10,作为检测轿厢26内的乘客(负载)的装置,例如按图1所示那样,配置马达20的负载检测器132、设置于钢丝绳24与轿厢26的连接部的负载检测器134、或设于轿厢26的底部与轿厢框28之间的负载检测器136,该检测器132、134或136连接到第2控制部126(参照图9)。也可作为这些负载(载荷)检测器,在轿厢26的顶部等设置CCD摄像机等摄像装置(在图2中由符号138示出),对由该摄像装置138摄影的图像进行处理,检测出有无乘客。
图10示出具有负载检测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按照该控制,第2控制部126从检测器132、134或136的输出判断有无负载(即是否在轿厢内有乘客)(步骤S0)。在判断没有负载的场合,第2控制部126不实施上述步骤S1-S5的处理,结束门开放处理,在判断有负载的场合,实施与上述门开放处理(参照图7)相同的处理。
按照这样构成的第2实施形式,不会因发光器88或受光器90的误动作或故障不必要地使门的开闭动作停止。
(实施形式3)具有负载检测器的安全装置的门开放处理也可如图11所示那样在检测到乘客处于轿厢26内(步骤S0)时,使发光器88动作(步骤S11),在检测到乘客不在轿厢26内(步骤S0)时,防止发光器88的发光(步骤S11)。在该场合,发光器88不会无用地动作,该发光器88的寿命延长。
(实施形式4)在图2和图3所示安全装置中,1个受光器90对应于1个发光器88,但也可如图12所示那样在距纵框垂直面82不同距离的位置设置多个受光器90,由多个受光器90同时检测从1个发光器88射出的光。按照该实施形式,可相应于多个受光器90的光量检测值,进行不同的处理。
具体地说,如图13的流程图所示那样,当处于垂直面82、122的近旁的受光器90(D1)的受光量比基准值低时,禁止门驱动部70的动作(步骤S21、S22),当只有处于离开垂直面82、122较远的位置的受光器90(D2)的受光量比规定值低时,报警装置58、102、显示装置60、104动作,向乘客提出警告(步骤S23、S24)。
另外,可也如图14所示那样,将2个受光器90(D1、D2)的受光量分别与规定的基准值比较(S31),如两受光量在基准值以下,则判断发光器88出现故障(S32),当任一方的受光量在基准值以下时,判断对应的受光器90(D1或D2)出现故障,然后根据判断结果使报警装置58、102、显示装置60、104动作,通知故障。
另外,参照图14说明的处理也可仅在由上述负载检测器132等检测出的负载在规定基准值以下(即没有乘客的状态)的场合加以实施。
(实施形式5)也可如图15所示那样在上部水平面46、124的两端部与中央部这样3个部位设置受光器90,从左右的发光器88交替地射出扇状的光束,同时检测出在出入口34、36的断面是否有物体,在间隙72、112的近旁是否有物体。另外,也可如该图所示那样,将受光器90设置到各垂直面82、122,在该受光器90检测出从相反侧的发光器88射出的光。这样,在设置多个受光器90的场合,对位于间隙72、112的近旁和位于门38、40附近的物体都可确实地检测。特别是在将受光器90设置到垂直面82、122的场合,位于较低位置的物体也可确实地检测出,防止其夹入。
从左右的发光器88射出的光没有必要为具有扇状扩展的光束,也可利用可改变光射出方向的发光器88。射出方向可变型的发光器将后面说明。
多个受光器90和发光器88的故障检测可利用示于上述图14的控制进行。另外,在本实施形式的场合,通过对设于上部水平面46、124的3个受光器90比较相对一方的发光器88的受光量和相对另一方的发光器88的受光量,可评价2个发光器88的发光量下降。
(实施形式6)在以上的实施形式中,将发光器88设置于纵框垂直面82、122,在该发光器88的上方配置受光器90,但也可如图16和图17所示那样在纵框垂直面82、122设置受光器90,在其上方的上部水平面46、124设置发光器88。
(实施形式7)在以上的实施形式中,在由纵框形成的固定的出入口(开口部)的垂直断面上配置发光器和受光器,但也可在通过形成于门的端面和与其对置的壁(两开门的场合为另一方的门的端面,单开门的场合为对置的壁)之间的出入口(开口部)的垂直断面上配置发光器和受光器。
具体地说,在图18-图21的形式中,在两开门的各门部分68、110的、与另一方的门部分对置的端面140、142上设置发光器88。另外,受光器90在端面140的上端部从该端面140朝另一方的门部分凸出地固定。在该形式的安全装置中,从发光器88射出的光通过设于同一端面上的受光器90(参照图18)或设于另一方的门部分68、110的受光器90(参照图19)检测。在物体处于对置的门部分68与68、110与110间的场合,光被该物体遮住,受光器90的受光量下降,从而可检测出该物体的存在。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的场合,设于2个门部分68、110的上端的受光器90需要在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不相互干涉地如图20和图21所示那样朝出入口的横断方向(箭头142方向)错开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发光器88设于门端面140、142,将受光器90设置于其上方,但也可将受光器90设于门端面140、142,将发光器88设于其上方。
(实施形式8)以上说明了将本发明的安全装置应用于两开门的例子,但也可如图22和图23所示那样,将门38应用于由第1门部分(低速门)150和第2门部分(高速门)152构成的电梯装置,该第2门部分152与该第1门部分150一起移动,并朝该第1门部分150的移动方向相对该第1门部分150进行相对移动。
在该场合,为了防止在第1门部分150与纵框42的间隙154夹入物体,在处于纵框垂直面82下端近旁和其上端近旁的上部水平面分别设置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另外,为了防止在第1门部分150与第2门部分152的间隙156夹入物体,在第1门部分150的端面的下端近旁设置发光器88,在该端面的上端近旁设置受光器90。发光器88与受光器90的配置关系也可相反。另外,候梯口门40也可同样地构成。
(实施形式9)图24示出发光器88特别是安装于垂直面82、122的发光器的适当的具体内容。如图所示,发光器88具有嵌入到形成于垂直面82、122的开口部160的透光板162。位于透光板162的出入口的射出面164和保持该透光板162的面(垂直面82或水平面84)的与出入口相接的面大体为同一平面,即,大体位于同一平面上。在透光板162的背后配置有多个发光源166。作为发光源166,可利用各种光源,例如可利用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源等。
各发光源166相对透光板162倾斜以将从该发光源166射出的光送到上方。另外,为了抑制从发光源166射出的光接触到透光板162时产生的反射,透光板162的入射面168由相对光垂直的面170形成为台阶状以使从各发光源166射出的光大体以直角入射。
按照该发光器88,从各发光源166射出的光从台阶状的入射面168入射到透光板162,从射出面164射出。从射出面164射出光时光产生折射,不从垂直面82、122离开太远地朝配置于发光器88上方的受光器行进。
为了防止物体夹入到门与纵框之间,最好尽可能地使光的通道位于间隙的近旁。为此,透光板162的射出面164与发光源166的位置最好使入射到透光板162的射出面的光的入射角稍比临界角小一些。
为了检测出各发光源166是否正常工作,也可在各发光源166的侧部设置受光元件172,检测从发光源166射出的光的光量,如其检测值在基准值以下,则判断发光源166出现故障。
(实施形式10)图25示出发光器的另一形式。该发光器88A具有嵌入到垂直壁82、122的开口部160的平板状的透光板174,在其背后由适当的构件(例如粘合剂)固定上述透光板162。
(实施形式11)透光板162与174没有必要接触配置,也可如图26所示发光器88B那样相互离开地配置。
(实施形式12)透光板162与多个发光源166可分别独自地固定,但也可如图27的所示发光器88C那样,将透光板162与发光源166固定于1个支承构件176。在该场合,如图所示,以朝出入口通行方向延伸的支轴178为中心可自由回转地对支承构件176进行支承,同时,驱动连接到正反回转马达180,通过该马达180的正转和反转自由地改变从透光板174射出的光的方向。
(实施形式13)另外,也可如图28所示发光器88D那样,在嵌入到开口部160的透光板182中一体埋入发光源184。
在以上的说明中,示出了将安全装置应用于电梯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电梯装置,也可同样地应用到设于建筑物等构造物的通常的带门的开口部。
由以上说明可知,按照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不会在纵框与门的间隙或门与门之间的间隙夹入物体,极为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装置,具有沿水平方向对置的一对垂直面和门,该一对垂直面在其间形成电梯轿厢的出入口或开口部,该门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其中,具有设置了用于发光的发光器的第1光学装置和设置了用于接收从上述发光器发出的光的受光器的第2光学装置,把上述第1和第2光学装置在横切上述开口部的垂直面上配置并邻接着上述开口部地配置,上述第1和第2光学装置的一方配置在上述第1和第2光学装置的另一方的下方,同时,设置于上述垂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一方的光学装置大体与上述垂直面同一面地设置于上述垂直面,不从上述垂直面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另一方的光学装置设置在设置了上述一方光学装置的垂直面的上端近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该电梯装置还具有连接上述垂直面的上端部的上水平面,上述另一方的光学装置设于上述上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具有驱动机构和控制器,该驱动机构使上述门在该门关闭开口部时的关闭位置与该门开放开口部时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器在上述门从上述关闭位置到上述开放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当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低于预定值时,禁止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第2光学装置具有第2受光器,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分别从上述第1光学装置隔开规定的水平距离,并相对上述第1受光器的水平距离与相对上述第2受光器的水平距离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控制器判断分别通过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比预定的值小,接着,相应于上述第1受光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比预定的值小或上述第2受光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比预定的值小,进行特有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具有报警装置、驱动机构、及控制器,该驱动机构使上述门在该门关闭开口部时的关闭位置与该门开放开口部时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控制器在上述门从上述关闭位置到上述开放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当由上述受光器检测出的光量低于预定值时,驱动上述报警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垂直面形成在与门邻接的固定垂直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垂直面为门的垂直前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发光器具有发光的光源和透明板,上述光通过透明板送到开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第1光学装置具有第2发光器,如从上述第1和第2发光器送出而且由上述受光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都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受光器出现故障,如从上述第1和第2发光器的一方送出而且由上述受光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一方的发光器出现故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第2光学装置具有第2受光器,如由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都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发光器出现故障,如由上述第1和第2受光器中的一方接收到的光的光量比预定的值小,则控制器判断上述一方的受光器出现故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电梯轿厢的开口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上述开口部为形成于建筑物的大厅的开口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装置不会使物体夹入到纵框与门之间的间隙或门与门之间。电梯装置(10)具有左右垂直面(82)和门(38),该左右垂直面(82)沿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对置,在其间形成开口部(34),该门(38)沿水平方向横切开口部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电梯装置具有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它们在朝垂直方向横切开口部的断面上配置于对着该开口部的场所。另外,发光器(88)和受光器(90)配置于上下,配置于下方的一方是配置在左右垂直面的至少一方。另外,在优选形式中,发光器和受光器不从垂直面实质性地凸出到开口部内地设置。
文档编号B66B13/26GK1375444SQ0210706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2日
发明者鹿井正博, 仲嶋一, 中岛利郎, 高嶋和夫, 高桥达司, 山川茂树, 藤木雄, 小浦邦和, 南野広一, 阿部茂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