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夹物模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593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El夹物模压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电话、移动信息终端、电器、工业设备、音频设备、及用于汽车等电气组件的EL夹物模压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EL夹物模压件中,例如在现有技术的EL夹物模压件具有通孔部分的情形下,在装饰膜和EL元件结合在一起之后,进行模切,冲孔等,结合的装饰膜与EL元件被插入到注塑模压机的腔体中,并通过向腔体注入树脂而形成EL夹物模压件。

发明内容
在EL元件中,在叠层的透明电极与背后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场以便发光。然而,按上述传统方法形成的EL元件中,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在外周边或通孔部分成为裸露的状态,当金属框架等分布在EL元件的端部时,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会短路,存在产生诸如与金属框架等相邻的电路故障之类的麻烦的危险。当进行端部涂敷处理以便防止短路时,则工艺过程数增加,其结果造成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EL元件的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不裸露在外周边或通孔部分的内周边,EL元件的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不会与放在外面的其它部件短路,EL元件不会因短路而出故障,并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低成本。
本发明的EL夹物模压件的特征在于,装饰膜装在表面侧,EL元件装在装饰膜的背后,模压树脂被注入到EL元件的背后表面以形成EL元件,装饰膜的端部被装设得比EL元件端部向外移动,EL元件的端部被装饰膜的端部这样覆盖,使得装饰膜的端部在模压树脂的注塑模压中被弯曲。由于这一构成,EL元件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不再被裸露,EL元件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不会与放在外面的其它部件短路,EL元件不会引短路而发生故障,并通过简单的结构而能够实现低成本。
装饰膜的端部与EL元件的端部之间的差最好至少大于EL元件的厚度。装饰膜的端部与EL元件的端部最好是在EL夹物模压件中装设的通孔部分的周边的端部。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部分的放大图示,(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而(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表示EL夹物模压件1整体的剖视图。例如,在图1所示移动电话前壳体中形成用作为液晶显示器通孔或用于操作开关通孔的通孔部分1a。如图2所示,EL模压件1以这样的方式制成,使得其中装饰膜2与EL元件3结合在一起的片被插入到注塑模压机(未示出)的腔体中,并且模压树脂被注入到EL元件3的背后表面的腔体以形成成形的树脂部分4。
放大尺寸的通孔部分1a附近的结构示于图2(a)。首先,以下说明装饰膜2。在装饰膜2中,通过包含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聚合物混合物(PC/PBT)形成一透明膜,在透明膜上形成通过模式,图示,字符等绘制的装饰层。
EL元件3是如下形成的。在聚碳酸酯基片膜上沉积铟锡氧化物(ITO)作为透明电极,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墨水以形成发光层,通过与发光层形成的相同的印刷方法在发光层上形成铁电层。在铁电层上印刷碳墨水以形成背电极层。在背电极层上形成防护层。通过向防护层强力粘附夹物模压树脂形成由具有良好抗热性和室温凝固的材料制成的粘附层。
在具有这种叠层结构的EL元件3中形成直径对应于通孔部分1a的通孔部分3a。在装饰膜2中形成直径小于通孔部分3a的通孔部分2a。虽然使用双面胶带把EL元件3粘附到装饰膜2的背后,但在这种粘附状态下有对应于通孔部分3a与通孔部分2a之间不同直径的差。该差被设置为大于EL元件3的厚度值,使得在形成之后,EL元件的端面保证被覆盖而不会暴露EL元件的端面。
粘附在一起的装饰膜2和EL元件3被塑性变形为所需的形状,例如盒子形状的三维形状,并被插入到注塑模压机的腔体内。腔体装有向腔体中凸起的一个针,以便形成通孔部分1a。例如这种情形下,具有对应于通孔部分1a直径的长针装设在腔体侧模具中,在装饰膜厚度处直径小于通孔部分1a的短针装设在可移动侧模具,两个针的端头彼此相邻装设。当塑性变形的装饰膜2和EL元件3被插入到可移动侧模具时,通孔2a的周边部分被针弯曲向EL元件3的通孔3a,因为装饰膜2足够薄。在弯曲的状态处于装饰膜2弹性变形范围的情形下,通过取出针,被弯曲的状态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
从注塑模压机的铸口部分向EL元件3的背后腔体注入模压树脂,通过使树脂硬化形成模压树脂部分4以产生EL夹物模压件。在注塑模压中,装饰膜2通孔部分中弯曲的状态接收来自射出的模压树脂的热应力,使得注入的模压树脂被凸起,且弯曲的状态塑性变形为塑性弯曲状态,其中弯曲状态覆盖EL元件3的端部。即使铸模释放之后塑性弯曲状态也不会恢复。通孔部分1a由针两端彼此相邻的两个针形成。在通孔部分1a的周边表面,EL元件3的端面被装饰膜2的通孔部分2a的周边部分充分覆盖,于是能够生产不暴露EL元件端面的模压件。
图2(b)中,由模压树脂部分4形成的通孔部分1b对应于装饰膜2的通孔部分弯曲的内表面,其状态是装饰膜2的通孔部分2a的周边部分被弯曲成EL元件3的通孔部分3a。这种情形下,对应于通孔部分1b的针装设在可移动侧的模具中。按上述情形相同的方式,当塑性变形的装饰膜2和EL元件3被插入到可移动侧模具的腔体时,通孔2a的周边部分被针弯曲为EL元件3的通孔3a,因为装饰膜2充分薄。虽然弯曲状态处于如同上述情形的塑性变形范围内,但弯曲的状态接收来自射出的模压树脂的热应力,并塑性变形为一种状态,使得装饰膜2的通孔部分2a的周边部分覆盖EL元件3端部,同时通过注塑模压形成模压树脂部分4。通过在可移动侧的模具中装设的针形成通孔部分1b,EL元件3的端面不会暴露在通孔部分1b的周边,因而能够生产模压件,其EL元件端面由装饰膜2的通孔部分2a的周边部分充分覆盖。
在EL夹物模压件的外周边端面中,EL元件3的外周边端部的形成比上述情形相同的差小于装饰膜2的外周边端部,在装饰膜2外周边端部,在注塑模压中向EL元件3侧弯曲时,形成对应于该差而突出的装饰膜2的外周边端部,这引起EL元件3的端面被装饰膜2的端部覆盖而不会暴露EL元件3的端面。
作为形成装饰膜2的材料,最好使用具有比形成EL元件3材料的热应力伸长大的热应力伸长材料。这引起EL元件3端部被更可靠地覆盖,使得装饰膜2的端部在注塑模压中被热应力弯曲。
根据本发明,EL元件的端部由装饰膜端部覆盖,使得装饰膜的端部的装设被移动比EL元件端部更向外,且装饰膜的端部在模压树脂的注入模压中被弯曲。因而,EL元件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不暴露在外周边端面或通孔部分内周边端面,EL元件的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不会与位于外部的其它部件短路,EL元件不会因短路而发生故障,且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低成本。此外,因为EL元件的端面由装饰膜覆盖,能够获得EL元件较长的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EL夹物模压件,其特征在于,装饰膜装在表面侧,EL元件装在装饰膜的背后,模压树脂被注入到EL元件的背后表面以形成EL元件,装饰膜的端部被装设得比EL元件端部向外移动,EL元件的端部被装饰膜的端部这样覆盖,使得装饰膜的端部在模压树脂的注塑模压中被弯曲。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EL夹物模压件,其中EL夹物模压件的特征在于,装饰膜的端部与EL元件的端部之间的差至少大于EL元件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EL夹物模压件,其中EL夹物模压件的特征在于,装饰膜的端部与EL元件的端部是在EL夹物模压件中装设的通孔部分的周边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EL元件的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的端面不裸露在外周边端面或通孔部分内周边端面,EL元件的透明电极或背后电极端面不会与放在外面的其它部件短路。为此,装饰膜2装在表面侧,EL元件3装在装饰膜的背后,模压树脂被注入到EL元件3的背后表面以形成模压树脂部分4。装饰膜2的端部的装设比RL元件3端部向外移动。EL元件3的端部被装饰膜2的端部这样覆盖,使得装饰膜2的端部在模压树脂的注塑模压中被弯曲。装饰膜2的端部与EL元件3的端部之间的差被设置为至少大于EL元件3厚度的值。装饰膜2的端部与EL元件3的端部可以是在模压件中装设的通孔部分1a的周边的端部。
文档编号H05B33/10GK1413820SQ0214710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2日
发明者米田幸司, 斎藤淳, 直井泰史 申请人: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