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增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2754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增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上的增力机构,是电梯无齿轮曳引机上的一个部件。
曳引机的制动器是保证曳引机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部件,无齿轮曳引机的制动与有齿轮曳引机有较大区别,有齿轮曳引机通过齿轮的自锁,勿须较大的力就能保证曳引机的制动,而无齿轮曳引机则完全依靠制动器的制动闸瓦的摩擦力矩来实现。普通制动器的制动闸瓦分为两组,分别有两个独立的电磁铁控制,闸瓦通过作用在抱闸轮上的摩擦力产生制动转矩。为保证曳引机的安全,要求制动器必须有足够的制动力,而目前普通制动器根本无法满足无齿轮曳引机在尺寸和制动力矩上的要求,因此必须增设一增力机构才能满足曳引机制动力矩的需要。经检索,目前国内外对此尚无一项发明能够完成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上的增力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的增力机构,它具有制作容易、安装简单灵活、成本低,外形美观,在保证制动器安全可靠基础上,制动器的制动力可减小二倍以上,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制动器的制造成本,在国内无齿轮曳引机的制造业中独属首创,目前已在本公司的无齿轮曳引机上成功地试运行,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采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即在本公司制造的无齿轮曳引机制动臂的旁边(内侧)增设一杠杆支铰机构,支铰机构为一杠杆式的装置,在保证制动力矩不变的情况下,来减少制动器的双向推动力。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增力机构,它包括无齿轮曳引机所有的部件,其特征是在原曳引机底座[2]的上方位于曳引机制动臂[1]与制动器[7]的之间各增设一套杠杆支铰机构[4];而在曳引机的二个制动臂[1]的上部各增设一调整螺栓[6],调整螺栓[6]的端部与杠杆支铰机构[4]的一侧中部相互接触,作为杠杆的短力臂;杠杆支铰机构[4]的另一端的上部与制动器[7]相互接触,作为杠杆的长力臂;制动臂与杠杆通过调整螺栓[6]调整,并利用两受力点到支铰力臂的不同达到了增力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杠杆省力的功能;其中杠杆底座[3]与曳引机底座[2]相互固定;杠杆底座[3]的上面固定制动器[7]的底面;杠杆支铰机构[4]包括杠杆底座[3]、杠杆支铰[4]、杠杆[5]构成。具体设计原理为当设制动器中心到支铰的距离为L1,制动臂接触点到支铰的距离为L2,制动器的推动力为F1,则制动臂的抱紧力为F2,F2=F1*L1/L2,如果L1的长度为L2的两倍,则在制动器的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制动臂的抱紧力可增加两倍,以此来达到增加制动力矩的方法。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铰[4]剖视图。
根据附图及上述的技术内容,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它是一项及其新颖并具创造性的发明,它是一理想的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的增力机构。
权利要求1.一种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增力机构,它包括无齿轮曳引机所有的部件,其特征是在原曳引机底座[2]的上方位于曳引机制动臂[1]与制动器[7]的之间各增设一套杠杆支铰机构[4];而在曳引机的二个制动臂[1]的上部各增设一调整螺栓[6],调整螺栓[6]的端部与杠杆支铰机构[4]的一侧中部相互接触,作为杠杆的短力臂;杠杆支铰机构[4]的另一端的上部与制动器[7]相互接触,作为杠杆的长力臂;制动臂与杠杆通过调整螺栓[6]调整,并利用两受力点到支铰力臂的不同达到了增力的效果;其中杠杆支铰机构[4]包括杠杆底座[3]、杠杆支铰[4]、杠杆[5]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增力机构,其特征是杠杆底座[3]与曳引机底座[2]相互固定;杠杆底座[3]的上面固定制动器[7]的底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上的增力机构,是电梯无齿轮曳引机上的一个部件。目前普通制动器无法满足无齿轮曳引机在尺寸和制动力矩上的要求,因此必须增设一增力机构才能满足曳引机制动力矩的需要。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即在本公司的无齿轮曳引机制动臂的旁边(内侧)增设一杠杆支铰机构,支铰机构为一杠杆式的装置,在保证制动力矩不变的情况下,来减少制动器的双向推动力。它具有制作容易、安装简单灵活、成本低,外形美观,制动器的制动力可减小二倍以上,在国内无齿轮曳引机的制造业中独属首创。
文档编号B66D5/00GK2578301SQ0228381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8日
发明者金来生, 张鹏程, 干财发 申请人: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