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989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承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输入装置以供承托其他电子装置的承托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开启笔记本计算机的先例之后,愈来愈小的计算机设备就一一地问世,个人数字助理(PDA)即是其中之一。不同于其他计算机的设计,个人数字助理并没有传统的打字型键盘或其他类型的键盘,其表面上只具有数个控制钮,并配备有一金属笔(stylus)。个人数字助理也配备有虚拟的键盘,使用者可选择将虚拟键盘显示于显示器上,金属笔和数个控制钮也可将显示器上的游标移动到虚拟键盘中所希望输入的按键上,以此方法来输入数据。
然而上述输入方法的输入速度极慢,输入动作又不比一般传统键盘敏捷。就一般的个人数字助理而言,由于体积上的限制,又无法在显示器下方设置键盘,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使用外挂式的键盘。平时不用键盘输入时,可将外挂式的键盘与个人数字助理分离,使用者仅需携带个人数字助理,非常方便。需要输入大量文字时,使用者可将键盘与个人数字助理连接,以方便输入并增加输入的速度。但这种设计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由于个人数字助理轻薄短小,适合以单手握持,因此当放置在桌上时,不如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一样具有直立的功能。因此,如何以快速便捷的方式,加强外挂式键盘承托电子仪器的性能,实为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承托装置,其具有数个支撑架以可连动的方式连结,其可收合以利于携带,也可快速便捷地形成承托状态供承托其他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承托装置,其可供应用于输入装置,如可折叠式键盘。当键盘成收合状态时,承托装置可收纳于键盘中;当键盘成展开状态时,承托装置可用以承托其他的电子装置,如个人数字助理(PDA)。
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托装置,包含一本体、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和一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与本体可转动地连结且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结。第三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别与本体和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结。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以连动方式与本体成一承托状态时,第二支架支撑第一支架,且第一支架供承托一电子装置。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与本体成一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架收合于本体上。
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托装置,其包含一本体、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第三支架和一辅助元件。第一支架与本体可转动地连结,且第二支架和辅助元件分别与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结。第三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辅助元件连结。如此配置使得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辅助元件形成一连动关系。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辅助元件与本体成一承托状态时,第一支架供承托一电子装置;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辅助元件与本体成一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架收合于本体上。
此外,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承托装置还包含一辅助电子装置,如无线电发射装置或红外线发射装置,供辅助所承托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A、2B和2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在承托状态和过渡状态的侧视图和收合状态的剖面图;图3A和3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和立体图;图4A、4B和4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于承托状态和过渡状态的侧视图和收合状态的剖面图;以及图4D是图4C的局部放大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承托装置,其可收合以便于携带,也可快速便捷地由收合状态转换为承托状态,以供承托其他电子装置。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结合图1至图4参照下列描述。
参照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承托装置10的立体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承托装置10包含一本体100、一第一支架110、一第二支架120和一第三支架130。如图1所示,此实施例中的本体100为一输入装置,如键盘。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可为板状或框架状支架。第三支架130可为柱状支架,且其也可具有挠曲性。第一支架110与本体100可转动地连结,第二支架120与第一支架110可转动地连结。第三支架130具有一第一端132和一第二端134,分别与本体100和第二支架120可转动地连结。即承托装置10的第一支架110和第三支架130分别可转动地连结于键盘的壳体侧边。
此外,本体100的一参考轴102确定一第一侧104和一第二侧106,第一支架110和第三支架130分别连结在本体100的第一侧104和第二侧106。第二支架120具有一第一端122和一第二端124。第二支架120的第一端122连结于第一支架110。同时,第三支架130的第二端134与靠近第二支架120的第一端122的一部分连结。如此配置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架(110、120和130)形成连动关系,从而可选择性地与本体100形成一承托状态以及一收合状态。
图2A、2B和2C分别是承托装置10为承托状态和由承托状态转换成收合状态的过渡状态的侧视图,以及收合状态的剖面图。如图2A所示,当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和第三支架130以连动方式与本体100成承托状态时,第二支架120支撑第一支架110,且第一支架110供承托一电子装置2,如个人数字助理(PDA)。此时,第二支架120的第二端124与本体100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如桌面。
参照图2B,当输入装置100不使用时,承托装置10可收合以减少所占空间。即当承托装置10收合时,使用者可施力于第一支架110或第二支架120,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架间的连动关系,承托装置10可收合以减少所占空间。即当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和第三支架130与本体100成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架110收合于本体上,如图2C所示。此外改变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和第三支架130的设计,在收合状态时,第二支架120与第一支架110实质上形成一平面,如图2C所示。即配合第二支架120和第三支架130的形状和厚度,第一支架110的一侧设计成凹面或挖孔,以收缩第二支架120和第三支架130。因此,在收合时,可更缩小承托装置10所占的空间。
参照图3A和3B,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承托装置20的分解图和立体图。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托装置20,其包含一本体200、一第一支架210、一第二支架220、一第三支架230和一辅助元件250。承托装置20还包含一选择性的第四支架240。如图3A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本体200为一输入装置,如键盘。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可为板状或框架状支架。
第三支架230和第四支架240可为一框型柱状支架。此外,第三支架230和第四支架240也可以是数个柱状的支架以代替框型柱状支架,并且其也可具有挠曲性。
图4A、4B和4C分别为第二实施例的承托装置20为承托状态和由承托状态转换成收合状态的过渡状态的侧视图,以及收合状态的剖面图。如图4A所示,第一支架210与本体200可转动地连结,第二支架220和辅助元件250分别与第一支架210可转动地连结。第三支架230具有一第一端232和一第二端234,分别与第二支架220和辅助元件250连结。如此配置使得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第三支架230和辅助元件250形成一连动关系。当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第三支架230和辅助元件250与本体200成一承托状态时,第一支架210承托一电子装置。
如图4A所示,第二支架220具有一第一端222和一第二端224。第二支架220的第一端222连结于第一支架210,当第一支架210用以承托电子装置时,第二支架220的第二端224与本体200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第三支架230的第一端232和第二端234分别与第二支架220和辅助元件250可转动地连结。第四支架240具有一第一端242和一第二端244,分别与本体200和第二支架220连结,使得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第三支架230、第四支架240和辅助元件250形成一连动关系。在此须注意,第四支架240为选择性的设置,即第一、第二、第三支架(210、220、230)和辅助元件250不需要第四支架240即可达到连动的关系。第四支架240的设置可更进一步强化第二支架220支撑第一支架210的性能。
此外,第三支架230的第一端232与第二支架220可转动地连结,第三支架230的第二端234与辅助元件250可转动并可移动地连结。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接合机构,如接合孔和转轴,相互接合以达到支架与支架间的可转动连结,同时也可利用转轴和沟槽的配合以达到支架间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连结。例如,第三支架230与辅助元件250间以可转动并可移动的方式连结时,调整第三支架230与辅助元件250的连结位置,可以调整辅助元件250的倾斜角度,以配合其他多样化的设计目的。在此须注意的是,支架间或支架与辅助元件间的连结机构并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接合孔(或沟槽)和转轴,凡能达到可转动连结的接合机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有,辅助元件250包含一辅助支架,当承托装置20成承托状态时,供辅助承托电子装置,如上所述的个人数字助理。此外,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承托装置10和20分别还可包含一辅助电子装置,供辅助所承托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辅助电子装置如无线电发射装置或红外线发射装置等,可辅助如个人数字助理的电子装置传输信号。在此须注意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辅助电子装置3可设置(或连结)于第一支架110的上端。当第一支架110承托如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装置时,辅助电子装置3可强化个人数字助理发射信号的功能。在第二实施例中,辅助电子装置可以是辅助元件250本身,也可以是额外的元件设置在作为辅助支架的辅助元件250上。
再有,承托装置20的本体200、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和第四支架240的连动关系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本体100、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和第三支架130类似。因此,第四支架240与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设置的相对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4B和4C,当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第三支架230和辅助元件250与本体200成一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架210收合于本体200上(如图4C所示)。即当输入装置100不使用时,承托装置20可收合以减少所占空间。当承托装置20收合时,使用者可施力于辅助元件250,通过支架和辅助元件间的连动关系,承托装置20可收合以减小所占空间,如图4C所示。同时,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和辅助元件250的形状设计也可加以变化,使得承托装置20收合时,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和辅助元件250实质上形成一平面。参照图4D,承托装置20为收合时的局部放大顶视图。如图4D所示,承托装置10或20缩小空间的收合状态,有助于应用在折叠式键盘中。例如,当键盘不用时,承托装置可同数个按键一起收合于键盘壳体中,增加携带的便利性。当键盘展开使用时,利用支架间的连动关系,可快速地形成承托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实质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下述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承托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第一支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结;一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结;以及一第三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结;其特征是,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以连动方式与本体成一承托状态时,第二支架支撑第一支架,且第一支架供承托一第一电子装置;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与本体成一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架收合于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本体是一输入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本体的一参考轴确定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第一支架连结于本体的第一侧,第三支架连结于本体的第二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连结于第一支架,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与本体成所述承托状态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本体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三支架的第二端与靠近第二支架的第一端的一部分连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以连动方式,与所述本体成承托状态转换为收合状态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实质上形成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一辅助元件,其与第一支架连结,供辅助承托第一电子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一第四支架,第四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所述辅助元件连结,使得辅助元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形成连动关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一第二电子装置,供辅助第一电子装置传输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装置是一无线电发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装置是一红外线发射装置。
12.一种承托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第一支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结;一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结;一辅助元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结;以及一第三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辅助元件连结;其特征是,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辅助元件形成一连动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本体是一输入装置,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辅助元件与本体成一承托状态时,第一支架供承托一第一电子装置;而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辅助元件与本体成一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架收合于输入装置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连结于第一支架,当第一支架用以承托第一电子装置时,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本体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辅助元件包含一辅助支架,供辅助承托电子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一第二电子装置,供辅助第一电子装置传输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电子装置是一无线电发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是一红外线发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电子装置设置于辅助元件上。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三支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和辅助元件可转动地连结。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三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结,第三支架的第二端与辅助元件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连结。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一第四支架,第四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别与本体和第二支架连结,其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辅助元件形成一连动关系。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本体的一参考轴确定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第一支架连结于本体的第一侧,且第四支架连结于本体的第二侧。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承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连结于第一支架,第四支架的第二端与靠近第二支架的第一端的一部分连结。
专利摘要一种承托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和一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与本体可转动地连结,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结。第三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分别与本体和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结。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以连动方式与本体成一承托状态时,第二支架支撑第一支架,且第一支架供承托一电子装置。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与本体成一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架收合于本体上。
文档编号G12B9/08GK2629175SQ0325751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9日
发明者许建士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