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设备间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494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设备间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升降路径的顶部没有机械室的无设备间(machineroomless)电梯。
背景技术
以前,为了高效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而同时避免日照权等问题,提出并开发了各种在升降路径的顶部没有机械室的所谓无设备间电梯。
例如,在图7和图8所示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在轿厢1升降的升降路径的顶部壁面2上固定设置驱动装置3,同时,在由该驱动装置3旋转驱动的牵引滑轮4上卷绕多条小直径钢缆(rope)构成的提升钢缆5。
提升钢缆5中从牵引滑轮4向轿厢1侧下垂的部分包括沿轿厢1的左侧侧壁1a向下方延伸的部分5a、在被轿厢1下方支持的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b、1c之间向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部分5b、和沿轿厢1的右侧侧壁1d向上方延伸并固定在升降路径顶部的绳结(hitch)部6中的部分5c,以2∶1挂绳来悬挂轿厢1o同样,提升钢缆5中从牵引滑轮4向平衡锤7侧下垂的部分包括沿升降路径的侧壁2向下方延伸并卷绕在支持于平衡锤7上部上的锤侧滑轮7a上的部分、和从锤侧滑轮7a向上方延伸并固定在设置在升降路径顶部上的未图示的绳结部上的部分,以2∶1挂绳来悬挂平衡锤7。
但是,在图7和图8所示的现有无设备间电梯中,因为悬挂轿厢1用的厢侧滑轮1b、1c在轿厢下设置,所以必需增大设置在升降路径底部的井(pit)的深度。
另外,因为提升钢缆5沿轿厢1的左右侧壁1a、1d延伸,所以为了确保轿厢1的左右方向(门开闭方向)的尺寸W1,升降路径截面的左右方向尺寸L的值变得很大。
换言之,当将升降路径截面的左右方向尺寸L的值设定为一定时,不得不使轿厢1的左右方向尺寸W1变小。
另外,作业者需要到达上升到最上方位置的轿厢1的上面,来进行驱动装置3或牵引滑轮4和固定设置在升降路径顶部侧壁上的控制装置8的维修。
相反,厢下滑轮1b、1c的维修必需使轿厢1下降到最下方位置后在井内进行。
因此,在上述现有的无设备间电梯中,不能高效进行维修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了的无设备间电梯,能消除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减少升降路径底部的井深,同时,在轿厢的上部可集中进行维修作业,并可减少顶部间隙(升降路径的顶部面和轿厢侧的最上部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
解决上述问题的权利要求1的手段是一种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在升降路径内升降;牵引滑轮,在沿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周围被旋转驱动,配置在所述升降路径内;驱动装置,旋转驱动所述牵引滑轮;厢侧滑轮,在与所述牵引滑轮的旋转轴线平行或按照与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角度接近的方向角度延伸的旋转轴线周围自由旋转,支持在所述轿厢的上部,和提升钢缆,卷绕在所述牵引滑轮上,同时,其-端侧通过所述轿厢侧滑轮悬挂所述轿厢,其另一端侧悬挂平衡锤,由多条钢缆构成。
前后方向不限于与轿厢门的开闭方向(左右方向)垂直,必要时,可与垂直于门开闭方向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
即,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因为在轿厢的上部设置厢侧滑轮,所以可减少升降路径底部的井深。
另外,不仅牵引滑轮和厢侧滑轮,乘在轿厢上部的作业者也可集中进行旋转驱动牵引滑轮的驱动装置、和为了控制该驱动装置等的动作而设置在升降路径顶部的控制装置等的维修。
另外,因为提升钢缆不沿轿厢左右侧壁延伸,所以当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一定时,可确保轿厢的较大空间。换言之,当轿厢的水平截面尺寸一定时,可使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较小。
另外,因为牵引滑轮和轿厢侧滑轮的旋转轴线彼此平行或接近于方向角度、最好彼此所成角度在0度-45度的范围内延伸,所以可将两滑轮间延伸的提升钢缆的弯曲抑制到最小限度。
由此,即使轿厢上升到最上方位置且牵引滑轮和厢侧滑轮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隔窄时,因为可保证提升钢缆与牵引滑轮和厢侧滑轮的钢缆沟的倾斜角小,所以可防止随着由扭线构成的提升钢缆与各滑轮的钢缆沟的接触而产生的噪声或振动。
此外,因为在轿厢下方不存在厢侧滑轮或提升钢缆,所以可相对轿厢底面的中心位置来配置设置在升降路径底部的减震器。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侧滑轮是分别配置在所述轿厢的左右侧壁附近、并在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周围旋转的左右一对厢侧滑轮。
即,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可在牵引滑轮正下或其附近配置左右任一厢侧滑轮。
由此,因为在牵引滑轮和厢侧滑轮之间不必装配这些弯曲滑轮,所以可缩小升降路径的顶部和轿厢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即顶部间隙。
另外,因为提升钢缆与牵引滑轮的缠绕角度可取得大,所以可使提升钢缆与牵引滑轮确实地摩擦接合。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侧滑轮当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配置在所述轿厢的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的内侧。
即,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当使轿厢的侧壁接近升降路径的内壁面,使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一定时,可确保轿厢的较大的空间。
换言之,当使轿厢的水平截面尺寸一定时,可以使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较小。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段,在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一对厢侧滑轮当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轿厢的重心对称。
所谓轿厢的童心位置是轿厢中没有乘客时设计上假定的位置。
即,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因为配置左右一对轿厢滑轮,使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对称于轿厢的重心,所以作用在轿厢上的重力和向上方吊起轿厢的力在水平方向上不会大地偏移,可稳定地悬挂轿厢。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段,在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厢框,具有在所述轿厢的上方水平延伸的上梁,支撑所述轿厢;滑轮支撑梁,该纵方向中央部的上部连接于所述上梁的纵方向中央部的下面,同时,在其两端部分别旋转自由地支撑所述左右一对厢侧滑轮;所述滑轮支撑梁具有在比其上面高的上方支撑所述厢侧的旋转轴支撑部件。
即,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因为可在厢侧滑轮的旋转轴线的下方配置滑轮支撑梁,所以可使连接在滑轮支撑梁上面的上梁较接近轿厢的上面来配置。
由此,轿厢上升到最上方位置时的升降路径的顶部与轿厢侧最上部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即所谓的顶部间隙较小。
另外,作用于厢侧滑轮上的向上方吊起轿厢的力可从滑轮支撑梁的上面直接传递到上梁的下面。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段,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左右一对厢侧导轨;引导部件,与所述厢侧导轨接触,引导所述轿厢的升降,装配在所述厢框的上部;同时,所述厢框中沿所述厢侧导引轨道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具有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夹持所述厢侧导引轨道的前后一对纵部件,并且,所述引导部件配置在所述上梁的下面和所述轿厢的上面之间,且在所述前后一对纵部件之间的位置上。
即,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因为引导部件位于厢框的上梁的下侧,所以轿厢可上升到厢侧导轨的最上端附近。
由此,升降路径的顶部与轿厢侧最上部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即所谓的顶部间隙较小。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段,是在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所述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轿厢的垂直方向的投影面重合。
即,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因为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轿厢的上方,所以可确保旋转驱动牵引滑轮所必需的空间。
另外,因为轿厢左右侧壁中设置驱动装置侧的侧壁与升降路径的内壁接近,所以可确保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一定时轿厢所需的较大空间。
换言之,当轿厢的水平截而尺寸一定时,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较小。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段,是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平衡锤,由所述提升钢缆的另一端侧悬挂,前后一对锤侧导轨,引导所述平衡锤的升降,和支撑框,具有架在所述前后一对锤侧导轨的上端部间向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一对横壁、及连接这些横壁的纵壁;所述驱动装置放置固定在所述左右一对厢侧导轨中位于所述锤侧引导轨附近的厢侧导轨的上端面和所述支撑框的上面上。
即,在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设备向电梯中,仅支撑框上下方向尺寸多余,厢侧导轨延伸到比锤侧导轨高的上方。因此,轿厢可向着升降路径的顶部上升到更上方。
另外,通过两条锤侧导轨和一条厢侧导轨,可稳定地支撑驱动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段,在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其重心在与所述支撑框纵壁的背面相比更靠近所述厢侧导轨侧的位置上方。
即,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因为驱动装置的重心位于与支撑框纵壁的背面相比更靠近厢侧导轨侧的位置上方,所以在支撑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周围的扭矩不作用于支撑框。
由此,即使驱动装置的重量作用,2条锤侧导轴和1条厢侧导轨也不会弯曲。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段,在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钢缆的另一端固定在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绳结部。
即,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因为用总共3条导轨支撑作用于提升钢缆另一端侧的张力,所以可将各导轨的弯曲抑制到最小限度。
解决上述问题的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段是一种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可在升降路径内升降;滑轮,设置在该轿厢上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路径内,产生使所述轿厢升降的驱动力;平衡锤,可在所述升降路径内升降;和提升钢缆,悬挂在所述驱动装置上,一端侧连接于所述滑轮,另一端侧连接于所述平衡锤。
即,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可在升降路径内自由自己置驱动装置、牵引滑轮、支撑厢的钢缆、导轨等,进一步减少升降路径底部的井深。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设备间电梯的斜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中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无设备间电梯的图。
图4是模式表示牵引滑轮和厢侧滑轮的配置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导轨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驱动装置支撑状态的侧面图(a)和正面图(b)。
图7是模式表示现有的无设备间电梯的正面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的图7所示无设备间电梯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无设备间电梯的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轿厢门的开闭方向称为左右方向,乘客出入轿厢的方向为前后方向,垂直方向为上下方向。
另外,对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说明。
首先,参照图1和图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无设备间电梯的整体结构,由左右一对厢侧导轨11L、11R来引导轿厢10,使其在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升降路径内升降。
设置在轿厢10前面的左右一对门12L、12R向左右方向开闭。
支撑轿厢10的厢框具有在轿厢10的上方向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上梁13、和连接在该上梁13的左右两端部上的左右一对纵梁14L、14R。
左右一对纵梁14L、14R具有分别在前后方向夹持左右一对厢侧导轨11L、11R的前后一对纵部件14a、14b。
在轿厢10和上梁13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中,设置有在水平面内相对子上梁13倾斜延伸的滑轮支撑梁15。
滑轮支撑梁15连接在上梁13上,其纵方向中央部的上面紧贴在上梁13纵方向中央部的下面。
在滑轮支撑梁15两端部的上面分别设置旋转自由地支撑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的托座(支撑部件)15a。
由此,因为可在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的旋转轴线的下方配置滑轮支撑梁15,所以可接近轿厢10的上面来配置厢框的上梁13。
因此,可以使轿厢10上升到最上方位置时的升降路径的顶部和轿厢10的最上部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即顶部间隙较小。
另外,作用于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上的将轿厢10向上方吊起的力,可从滑轮支撑梁15的上面直接传递到上梁13的下面。
配置在左侧厢侧导轨11L的上端部附近的牵引滑轮17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周围被旋转驱动。
卷绕在该牵引滑轮17上的提升钢缆5的一端侧具有从牵引滑轮17向左侧的厢侧滑轮16L下方延伸的部分5a、在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之间水平延伸的部分5b、和从右侧的厢侧滑轮16R向上方延伸并固定在右侧绳结部6R上的部分5c,以2∶1挂绳来悬挂轿厢10。
卷绕在牵引滑轮17上的提升钢缆5的另一端侧具有朝着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平衡锤18上部的锤侧滑轮18a、从牵引滑轮17向下方延伸的部分5d;从锤侧滑轮18a向上方延伸并固定在左侧绳结部6L上的部分5e;以2∶1挂绳来悬挂平衡锤18。
如图3所示,将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配置成从上方看时相对于轿厢10的重心G对称。
换言之,将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配置成,提升钢缆5的各部分中在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之间水平延伸的部分5b,在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通过轿厢10的重心G的上方。
由此,作用于轿厢10上的重力和将轿厢10向上方吊起的力在水平方向上偏移不大,可稳定地悬挂轿厢10。
另外,因为左右一对厢侧导轨11L、11R配置成相对于轿厢10的重心G在左右方向上对称,所以可稳定地升降轿厢10。
另外,能够以使牵引滑轮17和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的方式,来配置这些滑轮。
或如图3所示,由于能够这样配置牵引滑轮17和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使牵引滑轮17旋转轴线的方向角度和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旋转轴线的方向角度接近,最好彼此所成的角度在0度-45度范围内延伸,所以牵引滑轮17和左侧厢侧滑轮16L之间延伸的提升钢缆5的弯曲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因此,即使轿厢10上升到最上万位置后牵引滑轮17和左侧厢侧滑轮16L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变窄时,也可保证提升钢缆5相对于牵引滑轮17及左侧厢侧滑轮16L的钢缆沟的倾斜角小。
因此,可防止伴随由扭线构成的提升钢缆5与各滑轮的钢缆沟接触而产生噪声或振动,同时可提高提升钢缆5的耐久性。
另外,与以前的使用平坦的挠性钢缆或皮带,使支撑厢的厢上或下的滑轮旋转轴与牵引滑轮的旋转轴平行所构成的电梯相比,通过这种结构,可在升降路径内自由配置驱动装置、牵引滑轮、支撑厢的滑轮、导轨等。
即,若使牵引滑轮17和左侧厢侧滑轮16L具有上述规定的关系,则可在升降路径内自由配置各部件,通过轿厢、升降路径截面形状来自由地构成系统。
另外,如图4所示,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在轿厢10左右侧壁10L、10R附近配置在轿厢10的上部。
由此,可减少升降路径底部的井深,同时,不仅是牵引滑轮17或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还有旋转驱动牵引滑轮17的驱动装置22、及用于控制该驱动装置22的动作而设置在升降路径顶部上的控制装置8的维修,都可以通过操作者到达轿厢10上部而集中进行。
另外,因为提升钢缆5不沿轿厢10的左右侧壁10L、10R延伸,所以可扩大轿厢10,使轿厢10的左侧壁10L到达牵引滑轮17的下方。
由此,当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为一定时,可确保轿厢10的较大空间。
换言之,当轿厢10的水平截面尺寸一定时,可以使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尺寸较小。
并且,因为左侧厢侧滑轮16L位于牵引滑轮17的正下方,所以提升钢缆5相对于牵引滑轮17的卷绕角度可取得较大,提升钢缆5可确实与牵引滑轮17摩擦接合。
另外,因为牵引滑轮17与左侧厢侧滑轮16L之间不必装配滑轮,所以可以使升降路径的顶部和轿厢10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即顶部间隙变小。
此外,因为轿厢10的下方不存在厢侧滑轮或提升钢缆,所以可使升降路径底部上设置的减震器面对轿厢10的底部中心位置来配置。
另外,如图5所示,在上梁13的下面和轿厢10的上面之间且在前后一对纵部件14a、14b之间,配置作为引导部件的导轨(ガイドシユ-)19。
由此,因为导轨19不像现有的无设备间电梯那样向上梁13的上方突出,所以轿厢10可上升到最接近于左右一对厢侧导轨11L、11R的最上端部的位置。
因此,可以便升降路径的顶部和轿厢10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隙、即顶部间隙较小。
另外,如图6所示,在引导平衡锤18升降的前后一对锤侧导轨20f、20r的上端部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地架有具有上下一对横壁21a、21b及连接这些横壁的纵壁21c的截面形状为コ字型的支撑框21,并分别固定在托座20a上。
另外,在左侧厢侧导轨11L的上端面和支撑框21的上面之间配置旋转驱动牵引消轮17的驱动装置22。
由此,左侧的厢侧导轨11L因为仅在支撑框21的上下方向尺寸多余,比前后一对锤侧导轴20f、20r更向上方延伸,所以轿厢10可朝向升降路径的顶部上升到更上方。
另外,通过两条锤侧导轴20f、20r和一条厢侧导轨11可稳定支撑驱动装置22。
驱动装置22被配置成重心在与支撑框21的纵壁21a的背面相比更靠近厢侧导轨11L侧的位置上方,所以在支撑框21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周围的扭矩不作用于支撑框21。
由此,即使驱动装置22的重量作用,两条锤侧导轴20f、20r和一条厢侧导轨1IL也不会一起弯曲。
另外,因为在固定在支撑框21上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左侧绳结部位,所以可由总计三条导轨来支撑作用于提升钢缆5的平衡锤18侧的端部上的张力,可将各导轨的弯曲抑制到最小限度。
上面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无设备间电梯的一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用说可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用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来悬挂轿厢10,但也可仅通过左侧厢侧滑轮16L来悬桂轿厢10。
另外,虽然支撑驱动装置22的支撑框21截面形状为コ字型,但也可是H字型或I字型。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平衡锤18配置成在轿厢10的左侧升降,但也可配置成在轿厢10的后侧升降。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可知,在本发明的无设备间电梯中,因为厢侧滑轮设置在轿厢的上部,所以可减少升降路径底部的井深。
权利要求
1.一种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在升降路径内升降;牵引滑轮,在沿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周围被旋转驱动,配置在所述升降路径内;驱动装置,旋转驱动所述牵引滑轮;厢侧滑轮,在与所述牵引滑轮的旋转轴线平行或按照与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角度接近的方向角度延伸的旋转轴线周围自由旋转,支持在所述轿厢的上部,和提升钢缆,卷绕在所述牵引滑轮上,同时,其一端侧通过所述轿厢侧滑轮悬挂所述轿厢,其另一端侧悬挂平衡锤,由多条钢缆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侧滑轮是分别配置在所述轿厢的左右侧壁附近、并在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周围旋转的左右一对厢侧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侧滑轮当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配置在所述轿厢的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一对厢侧滑轮当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轿厢的重心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厢框,具有在所述轿厢的上方水平延伸的上梁,支撑所述轿厢;滑轮支撑梁,该纵方向中央部的上部连接于所述上梁的纵方向中央部的下面,同时,在其两端部分别旋转自由地支撑所述左右一对厢侧滑轮;所述滑轮支撑梁具有在比其上面高的上方支撑所述厢侧的旋转轴支撑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左右一对厢侧导轨;引导部件,与所述厢侧导轨接触,引导所述轿厢的升降,装配在所述厢框的上部;同时,所述厢框中沿所述厢侧导引轨道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具有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夹持所述厢侧导引轨道的前后一对纵部件,并且,所述引导部件配置在所述上梁的下面和所述轿厢的上面之间,且在所述前后一对纵部件之间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从垂直方向上方看时,所述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轿厢的垂直方向的投影面重合。
8.对于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平衡锤,由所述提升钢缆的另一端侧悬挂,前后一对锤侧导轨,引导所述平衡锤的升降,和支撑框,具有架在所述前后一对锤侧导轨的上端部间向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一对横壁、及连接这些横壁的纵壁;所述驱动装置放置固定在所述左右一对厢侧导轨中位于所述锤侧引导轨附近的厢侧导轨的上端面和所述支撑框的上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其重心在与所述支撑框纵壁的背面相比更靠近所述厢侧导轨侧的位置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钢缆的另一端固定在与所述支撑框连接设置的绳结部上。
11.一种无设备间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可在升降路径内升降;滑轮,设置在该轿厢上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路径内,产生使所述轿厢升降的驱动力;平衡锤,可在所述升降路径内升降;和提升钢缆,悬挂在所述驱动装置上,一端侧连接于所述滑轮,另一端侧连接子所述平衡锤。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无设备间电梯,在减少升降路径底部的井深的同时,可在轿厢上部集中进行维修作业,并且,可减少顶部间隙口在轿厢10的上部设置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同时,牵引滑轮17和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的旋转轴线一起向前后方向延伸。另外,自由旋转地支撑左右一对厢侧滑轮16L、16R的滑轮支撑梁15配置在厢框的上梁13和轿厢10的顶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配置在厢侧滑轮16L、16R的旋转轴的下方。
文档编号B66B7/08GK1522221SQ0380052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6日
发明者石井隆史, 佐野浩司, 司, 川崎幹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