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099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调整气流以便使流动在轿厢周围的气流不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的门侧外壁面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使轿厢内部的噪音程度降低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高速升降于升降通道内的电梯中,为防止因空气乱流导致噪音的发生而采取了各种对策。
例如,在图6所示的现有电梯1中,轿厢2和箱框3的上下部分分别设有流线形的调整气流盒4、5,以使气流平稳地流动在轿厢2的周围。
一方面,在轿厢2内部观测到的噪音大部分是利用轿厢门6从被开关的开口部进入的噪音。
因此,防止气流碰撞到轿厢门6周围的突起物导致噪音的发生,降低轿厢2内的噪音程度尤为重要。
于是,在图6所示的现有电梯1中,调整气流盒4、5的各侧面中,使面向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的侧面4a、5a形成竖直面的同时,使其接近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来配置,并且使调整气流盒4、5的其他侧面弯曲。
由此,调整气流以便使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不流入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
同样,在图7所示的现有电梯7中,使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以及调整气流盒4、5的前面4a、5a形成一面的竖直面的同时,接近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来配置。
还有,在轿厢2的左右侧外壁面2b以及调整气流盒4、5的表面连续垂直设置与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平行延伸的突缘2d、4b以及5b,调整气流以便使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不流入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
但是,如图8所示,相比轿厢2的左右侧外壁面2b以及背面2c的间隙,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之间的间隙S非常狭窄。
由此,若轿厢2在升降通道8内进行升降时,该间隙S内就会产生很大的负压,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容易从水平方向流入该间隙S内。
特别是,如图8所示的在一个升降通道内并列升降两台以上电梯的结构时,如图8中箭头A所示,从相邻的电梯侧气流容易进入到间隙S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存在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通过调整气流以便使流动在轿厢周围的气流不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的门侧外壁面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以便降低轿厢内部的噪音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抑制因轿厢的升降流动在上述轿厢周围的气流,以使其至少不从水平方向流入上述轿厢的门侧外壁面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其特征在于具备横跨上述轿厢的上述升降方向并向上述厅门侧内壁面突出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
换言之,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夹持上述间隙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
即,在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气流遮蔽部件通过对流动在轿厢周围的气流进行调整,能够防止气流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的门侧外壁面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
由此,能够防止因气流与轿厢侧的门主体或门槛以及门开关机构等的突起物、以及空穴侧的门主体或门槛以及门开关机构等突起物冲突而产生切断气流的噪音,能够降低轿厢内的噪音程度。
还有,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能够将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设置成固定在上述轿厢上的同时,从上述轿厢延伸到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附近。
即,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由于将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固定在轿厢上,因此只要适于上述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配置各气流遮蔽部件即可,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将各气流遮蔽部件小型化。
另外,气流遮蔽部件延伸设置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附近,因此能够避免与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的接触,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遮蔽气流的效果。
还有,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具有被固定到上述轿厢的侧外壁面上的端部;从上述端部向上述厅门侧内壁面延伸的连接部;延伸到轿厢门以及厅门侧的同时,其前端位于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附近的、从上述连接部连续设置的遮蔽部。
即,由于将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固定在轿厢的侧外壁面上,因此能够防止轿厢门以及厅门的干涉的同时,将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极为小型化。
还有,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被固定到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的同时,从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延伸到上述轿厢的外壁面附近。
即,由于将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固定在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因此可以自由设定各气流遮蔽部件的形状或尺寸以及重量,以便最大限度提高遮蔽气流的效果。
还有,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可以将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固定在上述升降通道的上下方向整个区间的上述轿厢的升降速度超过所规定值区间的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
即,也可以在升降通道的上下方向整个区间将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配置在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
但是,因气流从水平方向流入上述间隙内导致噪音的产生,是在轿厢的升降速度超过所规定值的时候。
因此,例如在中途不停止升降于设在超高层高楼的展望室和地上层之间的电梯中,通过只在轿厢的升降速度超过所规定值的区间内配置气流遮蔽部件,就能够达到降低轿厢内噪音程度的目的。
还有,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通过调整自如的固定机构将固定位置固定在接近或离开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的方向。
即,由于能够利用固定机构自如地调整气流遮蔽部件的固定位置,因此,能够避免气流遮蔽部件与轿厢或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的接触,并最大限度提高气流遮蔽效果。
另外,设置电梯时,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气流遮蔽部件位置的确定以及固定作业。
还有,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可以将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以其厚度方向作为水平方向来配置。
即,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是将其厚度方向配置为水平方向的板状部件,因此保证气流遮蔽效果的同时,能够制造轻型气流遮蔽部件,抑制轿厢重量的增加,或廉价制造气流遮蔽部件,抑制成本的提高。
还有,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部件的表面具有抗振部件。
另外,作为抗振部件的一例,可以例举具有粘弹性的发泡橡胶材料或沥青材料。
即,将气流遮蔽部件制成板状部件时,板状部件因乱流或压力梯度的骤变被振动,有可能成为噪音或振动的发生源。此时,由于板状部件的表面设有抗振材料,因此能够切实防止板状部件成为噪音或振动的发生源。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重要部分放大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重要部分放大横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6是表示现有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现有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存在于现有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中的问题点的电梯升降通道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
还有,在以下说明中,相同部分使用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同时,将打开电梯门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并且将乘客进出轿厢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最初的图1至图2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
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100,是被安装在图6所示的现有的电梯1上的调整气流装置,其具备安装在轿厢2的左右侧的外壁面2b和调整气流箱4、5的左右两侧面4b、5b上,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20L、20R。另外,由于这些气流遮蔽板20L、20R左右对称,因此说明右侧的气流遮蔽板20R。
气流遮蔽板20R是由铝板制成的,并且具有基端部21,该基端部21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分别可拆装自如地被贴紧固定在轿厢2左右侧的外壁面2b以及调整气流箱4、5的左右两侧面4b、5b上。
从该端部21的前端连续设置的连接部22相对于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倾斜延伸,避免设在轿厢2的轿厢门6的门槛6a以及设在升降通道内壁面8a的厅门9的门槛9a的干涉。
还有,从连接部22的前端连续设置的遮蔽部23,与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大致垂直延伸的同时,其前端位于厅门侧内壁面8a的表面附近。
即,本第1实施方式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20L、20R被安装在轿厢2以及调整气流箱4、5上,在水平方向上夹持轿厢2的门侧纵壁面2a和升降通路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之间的间隙。
换言之,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20L、20R在水平方向(图2中左右方向)上夹持轿厢门6以及厅门9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其前端延伸到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附近。
由此,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100,利用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20L、20R调整气流,使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A不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之间的间隙S内。
因此,可以防止因气流A与轿厢门6或门槛6a以及门开关机构等突起物、厅门9或门槛9a以及门开关机构等突起物冲突而产生切断气流的噪音,降低轿厢2内的噪音程度。
第2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3详细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200。
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200,针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20L、20R,改变了固定在轿厢2上方法。
该气流遮蔽板左右对称,因此说明右侧的气流遮蔽板20R,在该气流遮蔽板20R的基端部21上,沿上下方向(如图3所示垂直纸面的方向)等间距连贯设置向前后方向(图3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细长螺栓孔21a(固定机构)。
由此,扭紧插入到这些螺栓孔21a的螺栓(固定机构)B将气流遮蔽板20R固定到轿厢2和调整气流箱4、5上时,能够自如地调整气流遮蔽板20R的前后位置、换言之,能够自如地调整接近或离开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方向的位置。
因此,防止气流遮蔽板20R的前端接触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的同时,可以最佳设定两者间的间隙C值,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调整气流的效果,切实降低轿厢2内的噪音程度。
第3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4详细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300。
图4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300,是改变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20L、20R的自身结构的装置。
即,若利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20L、20R调整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A,该气流遮蔽板20L、20R因乱流或压力梯度的骤变被振动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噪音或振动的发生源。
因此,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由具有抗振效果的原材料制造。
该气流遮蔽板左右对称,因此说明右侧的气流遮蔽板30R,气流遮蔽板30R是用一对铝板将具有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薄膜做成夹层的结构。
并且,本第3实施方式中的气流遮蔽板30R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气流遮蔽板20R相同,分别具有被固定在轿厢2侧外壁表面2b以及调整气流盒4、5侧表面4b、5b的基端部31;从该基端部31的前端连续设置的连接部32;从该连接部32的前端连续设置的遮蔽部33。
即,根据本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300,利用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调整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A,能够切实防止气流A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之间的间隙S内。
此时,由于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由具有抗振效果的原材料制成,因此,即使调整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A,也不会因乱流或压力梯度的骤变被振动而成为噪音或振动的发生源,能够切实降低轿厢2内的噪音程度。
第4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5,详细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400。
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的气流遮蔽板都是被安装在轿厢以及调整气流盒上。
与此相对,本第4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被安装在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
即,如图5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400,其具有被安装在如图6所示的现有电梯1的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上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
不过,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也可以设置在升降通道8上下方向的整个区间。
但是,因气流A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之间的间隙S内导致噪音的产生,是在轿厢2的升降速度超过所规定值的时候。
因此,本第4实施方式中,只在轿厢2的上升速度超过所规定值的区间内,将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安装在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上。
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左右对称,因此说明右侧的气流遮蔽板40R,该气流遮蔽板40R在铝板表面紧固有抗振材料。
该铝板的基端部41利用未图示的螺栓拆装自如地紧贴固定在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上。
另外,从该端部41的前端连续设置的连接部42相对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垂直延伸的同时,避免了与设在轿厢2的轿厢门6的门槛6a以及设在升降通道内壁面8a的厅门9的门槛9a的干涉,并延伸设置到轿厢2的侧外壁面2b附近。
并且,连接部42在与轿厢门6以及厅门9相对的侧面热熔敷了作为抗振材料的泡沫橡胶制的厚板43。
利用上述那样构成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的话,调整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A,能够切实防止气流A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之间的间隙S内。
另外,由于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的表面具有抗振部件,因此即使调整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A,也不会因乱流或压力梯度的骤变而振动成为噪音或振动的发生源,能够切实降低轿厢2内的噪音程度。
还有,由于只在轿厢2的上升速度超过所规定值的区间设置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因此能够将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40L、40R的制造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安装在轿厢侧的气流遮蔽板以及被安装在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的气流遮蔽板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另外,由以上说明可以可知,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利用被安装在轿厢或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的沿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板调整气流,以便使流动在轿厢周围的气流不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的门侧外壁面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
由此,能够防止因气流与轿厢侧以及空穴侧的门主体或门槛以及门开关机构等的突起物冲突而产生切断气流的噪音,能够降低轿厢内的噪音程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抑制因轿厢的升降流动在上述轿厢周围的气流以使其至少不从水平方向流入上述轿厢的门侧外壁面和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内,其特征在于具备横跨上述轿厢的上述升降方向并向上述厅门侧内壁面突出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被固定在上述轿厢上的同时,从上述轿厢延伸到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具有被固定在上述轿厢的侧外壁面上的基端部;从上述基端部向上述厅门侧内壁面延伸的连接部;向轿厢门以及厅门侧延伸的同时,其前端位于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附近的、从上述连接部连续设置的遮蔽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被固定到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的同时,从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延伸到上述轿厢的侧外壁面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被固定在上述升降通道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之中的上述轿厢的升降速度超过所规定值的区间的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通过调整自如的固定机构将固定位置固定在接近或离开上述升降通道的厅门侧内壁面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是将其厚度方向配置为水平方向的板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具有安装在其表面的抗振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在本发明的电梯的调整气流装置(100)中,利用被安装在轿厢(2)或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上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气流遮蔽部件(20L、20R)调整气流,以便使流动在轿厢(2)周围的气流(A)不从水平方向流入轿厢(2)的门侧外壁面(2a)和升降通道(8)的厅门侧内壁面(8a)之间的间隙内。这样,由于气流(A)与轿厢门(6)以及厅门(9)冲突不产生噪音,所以能够降低轿厢(2)内部的噪音程度。
文档编号B66B11/02GK1759062SQ03826169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8日
发明者上村晃正, 中岛严, 浅见郁夫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