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体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838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体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体拆卸装置,特别是一种方便板体拆卸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脑机箱都包括一前板及一面板,该面板可通过一些卡扣装置扣合于该前板上。如2004年9月4日公告的中国专利第01243018.8号所述,一种电脑面板卡扣结构,主要包括一面板及一主机壳体。该面板的顶缘两侧各向后延伸出一呈水平状的弹性扣勾,而其背面两侧设有多个定位柱及多个呈竖直状的弹性扣勾。该面板底缘两侧各向后并斜向上弯折延伸出一弧状的支撑脚,每一支撑脚的末端向前水平延伸出一支撑面,并在其内侧向后水平突伸出一倒钩。该主机壳体包括一前板及一底板,该前板对应该面板的定位柱及弹性扣勾设有多个定位孔及卡扣孔,而该底板对应设有两用来与该面板的倒钩相钩合的钩孔。该面板通过定位柱、弹性扣勾与定位孔、卡扣孔扣合,但拆卸时需要一一将该面板上的弹性扣钩与前板之卡扣孔、倒钩与钩孔解锁,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板体拆卸的拆卸装置。
一种板体拆卸装置,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用以解锁卡扣于该第一板体外侧的第二板体的解锁件,该第一板体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二板体对应该固定孔设有弹性卡钩,该解锁件可滑动的装设于该第一板体内侧,该解锁件设有一驱动部,该驱动部可挤压该第二板体的卡钩使该卡钩与该第一板体的固定孔解锁。
相较现有技术,该拆卸装置可通过装设于该第一板体上的解锁件挤压该第二板体上锁固于该第二板体的卡钩,使该卡钩自该第一板体对应的固定孔中脱离,以实现第二板体快速拆卸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板体拆卸装置及面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1中解锁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前板与面板锁固时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前板及面板锁固后的立体图,为表述清晰,该解锁件稍向后移出。
图6是图1中面板锁固时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板体拆卸装置包括一前板10(第一板体)及一解锁件50,用于解锁一卡扣于该前板10上的面板30(第二板体)。
请继续参照图2,该前板10大致为矩形,该前板10靠近上边缘处水平排列开设有两矩形固定孔11,该前板10的中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开设有两固定孔13,每一固定孔13的上方都向该前板10的内侧凸设有一空心凸柱12,该前板10的底边缘处水平开设有两固定孔14。该前板10位于该两固定孔14的上方向内侧冲设有三个向下弯折的L形卡钩16,该三卡钩16沿水平方向排列,该三卡钩16的下方向内冲设有两向上弯折的L形卡钩17,该两卡钩17沿水平方向排列。该前板10靠近所述卡钩16、17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L形的滑槽18,每一滑槽18的左侧包括一竖直的导引部182。该前板10位于所述这些卡钩16、17的中部向内侧弯折有一弹片19,该弹片19的右侧向外倾斜有一定角度。
请继续参照图3,该解锁件50的上边缘对应该前板10左侧的两卡钩16开设有两卡槽53,该解锁件50的中部对应该前板10的弹片19开设有一卡固52,该解锁件50的两侧边缘分别对应该前板10的滑槽18弯折有一L形固持部55,该解锁件50的下边缘的中部向外弯折有一L形操作部59,该解锁件50的下边缘两侧对应该前板10的固定孔14分别向外弯折有一大致呈梯形的驱动部57,每一驱动部57的外边缘的右侧向该解锁件50方向倾斜有一定角度,该驱动部57的外边缘向下弯折形成一向内倾斜的挡片574,每一驱动部57的右侧斜向下弯折有一上端倾斜的驱动片572。
请参阅图1,该面板30对应该前板10的固定孔11、13及14分别设有弹性卡钩32、34及38。所述弹性卡钩38前端设有楔形固定部382。该面板30对应该前板10的凸柱12设有固定柱36。
请继续参照图4,组装该解锁件50与前板10时,先将该解锁件50的下边缘对应卡入该前板10的卡钩17内,然后将该解锁件50的上端向靠近该前板10方向移动使该解锁件50的两固持部55滑入该前板10对应的滑槽18的导引部182内,该解锁件50上端的卡槽53刚好避开该前板10的左侧两卡钩16,这时,该解锁件50的固持部55刚好滑入该前板10的导引部182的下端,该解锁件50紧贴该前板10,该前板10的弹片19被该解锁件50压合并向内发生弹性变形。向右移动该解锁件50,该解锁件50沿该滑槽18方向移动,该解锁件50的上边缘刚好滑入该前板10上的卡钩16内,所述这些卡钩16、17沿竖直方向固持该解锁件50,当该解锁件50的卡固口52右边缘滑过该前板10的弹片19时,该弹片19恢复弹性变形,该弹片19的右端刚好可抵触该解锁件50的卡固52的右边缘以限制该解锁件50向左移出,这时,该解锁件50锁固于该前板10上。
请继续参照图5及图6,使用时,先将该解锁件50移至该前板10的右端,再将该面板30的卡钩32、34及38分别卡入该前板10的对应的固定孔11、13及14内,所述这些卡钩32与38分别于该前板10的内侧卡固于该前板10的固定孔11及14的上边缘,该面板30的定位柱36刚好置入该前板10的凸柱12内,这时,该面板30卡固于该前板10上,该面板30的卡钩38置于该解锁件50的驱动部57的下方。向左扳动该解锁件50的操作部59,该解锁件50向左侧滑动,该解锁件50的驱动片572抵触该面板30的卡钩38并沿该驱动片572的上端倾斜面向下压制该两卡钩38,该两卡钩38向下发生弹性变形,以便使该两卡钩38的固定部382脱离卡扣该前板10对应的固定孔14的上边缘,同时,该解锁件50的挡片574挤压该两卡钩38的外边缘,使该两卡钩38与该前板10上对应的固定孔14脱离。此时,该面板30的下方与该前板10脱离,然后自底部向外扳动该面板30,使该面板30的卡钩32、34与该前板10上对应的固定孔11、13脱离,从而将该面板30从该前板10上的拆卸下来。
权利要求1.一种板体拆卸装置,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用以解锁卡扣于该第一板体外侧的第二板体的解锁件,该第一板体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二板体对应该固定孔设有弹性卡钩,其特征在于,该解锁件可滑动的装设于该第一板体内侧,该解锁件设有一驱动部,该驱动部可挤压该第二板体的卡钩使该卡钩与该第一板体的固定孔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设有一可驱使该第二板体卡钩与该第一板体的固定孔脱离的驱动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片包括一对应该卡钩倾斜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对应该卡钩设有一挡片,该挡片可挤压该卡钩使该卡钩退出该第一板体固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内侧设有至少一对相对弯折的卡钩,所述这些卡钩于相对方向固持该解锁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的卡钩自该第一板体向内冲设而成,所述这些卡钩呈L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内侧设有一弹片,该弹片末端向内倾斜有一定角度,该解锁件对应该弹片开设一卡固口。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设有至少一滑槽,该解锁件对应每一滑槽设有一固持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还设有其它至少一固定孔,该第二板体对应所述其它每一固定孔设有一卡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体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还设有至少一凸柱,该第二板体对应每一凸柱设有一定位柱。
专利摘要一种板体拆卸装置,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用以解锁卡扣于该第一板体外侧的第二板体的解锁件,该第一板体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二板体对应该固定孔设有弹性卡钩,该解锁件可滑动地装设于该第一板体内侧,该解锁件设有一驱动部,该驱动部可挤压该第二板体的卡钩,使该卡钩与该第一板体的固定孔解锁。
文档编号H05K5/00GK2874594SQ20052012145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陈允隆, 肖宇鸣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