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及鳍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3223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鳍片及鳍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散热鳍片及鳍片组件,特别是一种吸热效率高的散热鳍片及 鳍片组件。背景技术
散热鳍片及鳍片组件在散热器領域有着广泛的运用,请参阅图l所示,现有
散热鳍片包括相对目.间隔而设的第一基板IO'与第二基板20,,目.于该第一基 板10'与该第二基板20'之间设有一散热鳍片30 '。将若干个散热鳍片组合 后形成一鳍片组件,鳍片组件的热散热原理为由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 和热源接触,以吸收热源产生的热量,再将所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散热鳍片30 ', 以通过这些散热鳍片30 '将吸收的热量传导到空气等流体中,从而达到散热的 目的。
然而目前散热鳍片组件为单层基板结构,吸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热效率高的散热鳍片及鳍片组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鳍片及鳍片组件,其中,该散热鳍片 包括一本体;本体的一侧设有一扣持部,且该扣持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该第 一弯折部的--侧垂直设于本体的一侧,且该第一弯折部设有一卡孔及一限位孔; 而第一弯折部的另一侧垂直设置一第二弯折部的一侧;而该第二弯折部的另一 侧设有一第三弯折部,且该第三弯折部向里凸设有一卡勾及一限位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鳍片组件,包括若干个堆迭组合而成的散热鳍片,其中, 这些散热鳍片分别包括一本体;本体的一侧设有--扣持部,且该扣持部包括一 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垂直设于本体的一侧,且该第一弯折部设有 一卡孔及一限位孔;而该第--弯折部的另一侧垂直设置---第二弯折部的一侧; 而该第二弯折部的另一侧设有一第三弯折部,且该第三弯折部向里凸设有一卡 勾及一限位部。且后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弯折部插设于前一散热鳍片的第三弯折 部内,且后一散热鳍片的限位孔分别收容前一散热鳍片的限位部,且后一散热 鳍片的卡孔分别勾持前一散热鳍片的卡勾。
相较于现有技术,将本发明的散热鳍片安装组合后的鳍片组件具有双层板 结构(包括后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弯折部与前--散热鳍片的第三弯折部),散热鳍 片的吸热效率高。另,本发明的散热鳍片结构简单,便于将这些散热鳍片安装 组合成一鳍片组件,且可以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

图l为现有散热鳍片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鳍片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由若干个图2所示的散热鳍片组合而成的鳍片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散热鳍片的第二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6为由若'干个图5所示的散热鳍片组合而成的鳍片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散热鳍片的第三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8为由若干个图7所示的散热鳍片组合而成的鳍片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对称结构的散热鳍片100(也 可将该散热鳍片100设置成不对称的结构),该散热鳍片100包括一本体10;本 体10的二侧对称设有一扣持部20,且该扣持部20包括一第一弯折部21,第一 弯折部21的一恻垂直设于本体10的一侧,且第一弯折部21上设有二卡孔211 (卡孔211的数量依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为l、 2或更多)及一限位孔212 (限 位孔212的数量依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为l、 2或更多),于本实施例中,卡孔 211与限位孔212设于同一直线上;而第一弯折部21的另一侧垂直设置一第二 弯折部22的--侧,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22的宽度等于第一弯折部21的 壁厚。且第二弯折部22的另一侧垂直设有一第三弯折部23 (即第三弯折部23 与第二弯折部22之间呈直角夹设),且第三弯折部23上设有二卡勾231 (卡勾 231的数量与卡孔211的数量相一致,可为l、 2或更多)及一限位部232 (限 位部232的数量与限位孔的数量相一致,可为l、 2或更多),于本实施例中, 卡勾231与限位部232设于同一直线上。且于本实施例中,该卡勾231呈L形。
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4所示,鳍片组件包括若千个散热鳍片100,且这些散 热鳍片100堆迭组合而成直线状,其中,后一散热鳍片100的第一弯折部21插 设于前一散热鳍片100的第三弯折部23内,如此可使堆迭而成的鳍片组件具有 双层结构,即包括后一散热鳍片100的第一弯折部21与前一散热鳍片100的第 三弯折部23;且后一散热鳍片100的限位孔212分别收容前一散热鳍片100的 限位部232,且后一散热鳍片100的卡孔211分别勾持前一散热鳍片100的卡勾 231边缘。
组装时,将后一散热鳍片100的的第一弯折部21堆迭于前一散热鳍片100 的第三弯折部23内,且使后一散热鳍片100的卡孔211刚好对准前一散热鳍片 100的卡勾231;然后,移动第二个散热鳍片100,直至第二个散热鳍片100的 限位孔212内嵌入前一散热鳍片100的限位部232,移动定位后,后一散热鳍片 100的卡孔211分别勾持前一散热鳍片100的卡勾231,从而将后一散热鳍片100 卡持固定于前一散热鳍片100中。如此安装,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加不同片數的 散热鳍片100。
请参阅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鳍片100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鳍 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体10的单侧设有一扣持部20,且第三弯折部23与 第二弯折部22之间呈钝角夹设。而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鳍片100的其余结构与第 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IOO的结构相同,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6所示,将第二实施例的散热鳍片100进行堆迭,堆迭形成的鳍 片组件呈外散状(扣持部20处于内圆周上),其中,鳍片组件的形状也会随散 热鳍片100的片数多少而改变,可围成部分扇形结构,也可围成封闭状圆桶结 构,以适用于各种曲面散热器(图未示)中。
请参阅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鳍片100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鳍 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体10的单侧设有一扣持部20,且第三弯折部23与 第二弯折部22之间呈钝角夹设。而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鳍片100的其余结构与第 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100的结构相同,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8所示,将第三实施例的散热鳍片100进行堆迭,堆迭形成的鳍 片组件呈内敛状(扣持部20处于外圆周上),其中,鳍片组件的形状也会随散 热鳍片100的片数多少而改变,可围成部分扇形结构,也可围成封闭状圆桶结 构,以适用于各种曲面散热器(图未示)中。
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若改变卡孔、限位孔、 卡勾及限位部的设置位置也可达到同样的功能与效果。例如,将卡孔及限位孔 设置于第三弯折部上,而将卡勾及限位部凸设于第一弯折部的外侧。其余结构 及组装方式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在此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扣持部,设于本体的一侧,且该扣持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其一侧垂直设于本体的一侧,且其设有一卡孔及一限位孔;一第二弯折部,其一侧垂直设于第一弯折部的另一侧,一第三弯折部,其一侧设于第二弯折部的另一侧,且其向里凸设有一卡勾及一限位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为对称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第二弯折部的宽度等于 第一弯折部的壁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卡孔与限位孔设于同一 直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卡勾与限位部设于同一 直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亍该卡勾呈L形。
7. —种鳍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散热鳍片,其分别包括一本体;一扣持部,设于本体的一侧,且该扣持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其一侧垂直设于本体的一侧,且其设有一卡孔及一限位孔; 一第二弯折部,其一侧垂直设于第一弯折部的另一侧,一第三弯折部,其一侧设于第二弯折部的另一侧,且其向里凸设有一卡勾 及一限位部;且这些散热鳍片堆迭组合而成,其中,后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弯折部插设于 前一散热鳍片的第三弯折部内,且后- -散热鳍片的限位孔分别收容前一散热鳍 片的限位部,且后一散热鳍片的卡孔分别勾持前一散热鳍片的卡勾。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鳍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三弯折部与第二弯折 部之间呈直角夹设,且这些散热鳍片堆迭成直线状。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鳍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三弯折部与第二弯折 部之间呈钝角夹设,且这些散热鳍片堆迭成外散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鳍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三弯折部与第二弯折 部之间呈锐角夹设,且这些散热鳍片堆迭成内敛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鳍片及鳍片组件,其中,该散热鳍片包括一本体;本体的一侧设有一扣持部,且该扣持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其一侧垂直设于本体的一侧,且其设有一卡孔及一限位孔;而第一弯折部的另一侧垂直设置一第二弯折部的一侧;而第二弯折部的另一侧设有一第三弯折部,且其向里凸设有一卡勾及一限位部。而该鳍片组件包括若干个堆迭组合而成的散热鳍片,其中,后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弯折部插设于前一散热鳍片的第三弯折部内,且后一散热鳍片的限位孔分别收容前一散热鳍片的限位部,且后一散热鳍片的卡孔分别勾持前一散热鳍片的卡勾。本发明的散热鳍片结构简单,将这些散热鳍片安装组合成一鳍片组件,非常方便,且可以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
文档编号G12B15/00GK101350229SQ20071002495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6日
发明者余春杨 申请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