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789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部具有发热体的发热体收纳箱等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部件的高性能化和相对于控制基板的电子部件的高 密度化正在发展,来自控制基板的发热量飞跃增加。与此相伴,收容 电子部件的发热体收纳箱的内部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发热体收纳箱内 的温度,对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电子部件的动作保证和产品寿命有很 大影响。因此,要求使用冷却装置,将发热体收纳箱内的温度冷却到 一定温度以下。
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冷却装置,公知的是包括作为显热交换器 的传热板;作为内部气体送风机的内部气体吸入风扇;作为外部气体 送风机的外部气体吸入风扇;和端子台的冷却装置。这样的现有的冷 却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l (日本实用新型案平5-8253号公开公报) 等中有公开。
以下,对于现有的冷却装置,参照图16进行说明。冷却装置101, 安装在作为发热体收纳箱的控制盘100的门102的内表面,被分离在 控制盘内空间103 (以下称为空间103)和控制盘外空间104 (以下称 为空间104)。冷却装置101具有形成为竖长的箱状的壳体105;和为 了将冷却装置101安装在门102而形成在上下左右的凸缘106。在凸缘 106的正面粘贴有用于在与门102之间保持气密的垫片107。
在壳体105设置有作为内部气体吸入口的内部气体吸气孔108;和 作为内部气体吹出口的内部气体排气孔109。传热板110被收纳在壳体 105的中央部。传热板110,薄板呈波纹状地弯曲,多个隔离壁以等间 隔形成,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交替地每隔一个地通过桥梁部(bridge portions)连接,形成位于交替位置的多个内部气体侧矩形流路111 (以 下称为流路111)和外部气体侧矩形流路112 (以下称为流路112)。内
5部气体吸气孔108与流路111连通。作为内部气体送风机的内部气体 吸入风扇113 (以下称为风扇113)通过安装板114被安装在内部排气 孔109。在安装板114的上缘形成有用于使内部气体的流动偏向的倾斜 部114A。
在门102的中间,设置有作为外部气体吸入口的外部气体吸气孔 115,在门102的上部,设置有作为外部气体吹出口的外部气体排气孔 116。外部气体吸气孔115与流路112连通。作为外部气体送风机的外 部气体吸入风扇117 (以下称为风扇117)通过安装部118被安装在外 部气体排气孔116。
端子台119被安装在壳体105的上部和安装版114的上部。风扇 113的导线113A和风扇117的导线117A分别被连接在端子台119的 内侧,在壳体105的外侧,使用电线120被连接。在2个端子台119 中,从任意一个开始对电线(未图示)布线。
当使冷却装置101动作时,空间103的高温空气按照箭头a所示 从内部气体吸气孔108被吸入,在流路111内分流并通过风扇113再 返回空间103。另一方面,空间104的低温空气按照箭头b所示从外部 空气吸气孔115被吸入,在流路112内分流通过并通过风扇117返回 空间104。通过这样的强制性对流,通过传热板110的隔离壁部进行热 交换,控制盘100内的空气被冷却。
并且,近年来,为了高效率地运转冷却装置IOO,具有用于控制风 扇113的动作和风扇117的动作的控制装置(未图示)的冷却装置100 的开发正在推进。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的冷却装置100中,在配置有 风扇113或者风扇117的区域中搭载控制装置。因此,由于控制装置 的配置,发生风量降低,或者向传热板的通风状态偏斜等,有冷却能 力降低的趋势。
专利文献实开平5-8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由于搭载控制装置而引起的风量降低和冷却 能力降低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箱体、内部气体风路、外部气体风路、内部气体送风机、外部气体送风机、热交换器、控制装置和控制装置 收容部,箱体被安装在在内部收容发热体的发热体收纳箱,至少一个 面由能够装卸的面板形成,内部气体风路引入发热体收纳箱内的空气 并使之循环,外部气体风路引入外部气体并使之循环,内部气体送风 机向内部气体风路输送空气,外部气体送风机向外部气体风路输送空 气,热交换器具有内部气体流入口,在内部气体风路的空气和外部气 体风路的空气之间进行显热交换,控制装置对内部气体送风机和外部 气体送风机进行控制,控制装置收容部收容控制装置。并且,内部气 体送风机和外部气体送风机的旋转轴的轴方向和空气的吸入方向平行 地配置,显热交换器被配置在内部气体送风机和外部气体送风机的下 游侧,内部气体流入口和控制装置收容部,与内部气体送风机的收容 区域邻接设置,内部气体送风机的叶轮,通过叶轮的旋转,按照内部 气体流入口、控制装置收容部的顺序正对,并且还具有在内部气体流 入口和控制装置收容部之间形成的空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减少 由于搭载控制装置而引起的风量降低和冷却能力低下。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却装置的正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背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被安装在发热体收纳箱的状态的 概略侧面结构图。
图4是图l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内部构造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室内侧涡轮风扇的收容区域的放大 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内部气体管道的安装状态的大 致立体图。
图8是图4所示的冷却装置的8-8截面线的概略截面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却装置的控制器盒的内部的概略 立体图。
图IO是表示图9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内部气体管道和控制器盒的排气口的位置关系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却装置的控制器盒的内部的概略 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冷却装置的收容有室外侧涡轮 风扇的壳体的角部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冷却装置的凸缘的开口部的局部 放大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冷却装置的实施冷却装置密封处 理之前的顶面的概略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该冷却装置的实施密封处理后的顶面的 概略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冷却装置的侧面概略截面图。
符号说明
1第一面板
2 第二面板
3、 3a、 3b 凸缘
3c开口部
4发热体收纳箱
5固定用螺钉
6密封部件
7室内侧涡轮风扇
7a、 8a旋转轴
7b旋转方向
7c、 8c 叶轮
8室外侧涡轮风扇
9热交换器
10第一传热板
11第二传热板
12室内侧风路
13室外侧风路
14控制装置14a印制基板 15控制器盒 15a背面
16内部气体流入口
16a外部气体流入口
17内部气体管道
18吸气口
19排气口
20角部
21排水孔
22圆孔
23 U切口
24隆起部
25填缝剂
26铆钉
27防水胶带
28密封兼隔热部
35壳体
35a、 35b、 35c金属板部件 35d顶面 35e侧面 35f底面
38内部气体吸气孔 29内部气体排气孔 45外部气体吸气孔 46外部气体排气孔 50、 50a、 50b 区域 51空间 52、 53 吹出口 61、 62循环 63、 64空气流
9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使用图1至图8进行说明。图l 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却装置31的正面图。图2为冷却装置 31的背面图。图3是表示冷却装置31安装到发热体收纳箱4 (以下称 为箱4)后的状态的概略侧面结构图。图4为冷却装置31的内部构造 图。图5是表示冷却装置31的热交换器9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6为 收容冷却装置31的室内侧涡轮风扇7 (以下称为风扇7)的区域50的 放大立体图。图7是表示冷却装置31的内部气体管道17(以下称为管 道17)的安装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8为图4中所示的冷却装置31 的8-8截面线的概略截面结构图。
如图l和图2所示,冷却装置31的外轮廓由作为箱体的壳体35、 第一面板l (以下成为面板l)和第二面板2 (以下称为面板2)形成。 面板1、 2以相对于壳体35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安装。面板1、 2分别构 成箱体的一部分。在壳体35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引入壳体 35内的外部气体吸气孔45、和用于将外部气体排出到壳体35外的外 部气体排气孔46。此外,所谓外部气体是箱4和冷却装置31的外部、 即机器外的空气。在壳体35的顶面35d、两侧面35e和底面35f分别 设置有凸缘3。面板1具有用于将作为箱4内的空气的内部气体引入到 壳体35内的内部气体吸气孔38。面板2具有用于将已被引入到壳体 35内的内部气体返回箱4的内部气体排气孔39。此外,在箱4的内部, 收容有电子部件或者成为控制基板等的发热源的发热体(未图示)。
另外,如图3所示,凸缘3使用固定用螺钉5 (以下称为螺钉5) 被固定在箱4。由此,冷却装置31与箱4连接。gp,凸缘3具有用于 将冷却装置31安装在箱4的固定部件的功能,螺钉5具有作为连接部 件的功能。此外,在凸缘3设置有开口部3c,螺钉5使用开口部3c将 凸缘3和箱4螺纹固定。并且,在凸缘3和箱4之间,设置有由氯丁 橡胶(neoprene rubber)等形成的密封部件6。通过设置密封部件6, 能够防止雨水或者灰尘等从冷却装置31和箱4的固定部分侵入箱4内部。
另外,如图4所示,作为内部气体送风机的风扇7配置在壳体35 内的上部。作为外部气体送风机的室外侧涡轮风扇8(以下称为风扇8) 配置在壳体35内的下部。风扇7具有叶轮7c,风扇8具有叶轮8c。 通过叶轮7c、 8c进行旋转,风扇7、 8将空气送风。风扇7的旋转轴 7a和风扇8的旋转轴8a,分别配置为旋转轴7a、 8a的轴方向与空气的 吸入方向平行。在风扇7和风扇8之间配置有热交换器9,该热交换器 9用于进行通过风扇7被送风的内部气体和通过风扇8被送风的外部气 体之间的显热交换。热交换器9具有用于向热交换器9吸入内部气体 的内部气体流入口 16 (以下称为流入口 16)和用于向热交换器9吸入 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流入口 16a (以下称为流入口 16a)。流入口 16设 置在风扇7的吹出口 52的下游侧并与吹出口 52相对。另外,流入口 16a设置在风扇8的吹出口 53的下游侧并与吹出口 53相对。这样,热 交换器9设置在风扇7和风扇8的下游侧。
另外,如图5所示,热交换器9,是多片第一传热板10 (以下称 为传热板IO)和多片第二传热板11 (以下称为传热板ll)层叠而形成。 在传热板IO、 11上,聚苯乙烯片(polystyrene sheet)等的片材料真空 成型,并且形成有具有L字状的形状的多个风路。利用多片的传热板 10、 11,形成分别独立的室内侧风路12 (以下称为风路12)和室外侧 风路13 (以下称为风路13)。风路12构成内部气体风路,风路13构 成外部气体风路。此外,传热板10的外表面和传热板11的外表面被 热熔接,多片传热板IO和多片传热板11被一体化。另外,图5分别 表示2片传热板10、 11的结构。但是,传热板10、 11并不限定于分 别为2片。考虑热交换器9的热交换的要求性能决定各自的结构即可。
另外,如图6所示,为了控制风扇7的旋转数和风扇8的旋转数, 安装有微机等的控制装置14及其它的电子部件等被收容在作为控制装 置收容部的控制器盒15 (以下称为盒15)中。例如,控制装置14具 有印制基板的结构。盒15被收容在流入口 16的上方、即收容在与收 容有箱体35的上部的风扇7的区域50同一区域中。并且,盒15相对 于风扇7的旋转轴7a,旋转方向7b为顺时针旋转的风扇7的旋转的切 线方向,收容在与流入口 16相反方向的一侧。即,如图4所示,盒15,当被设置在收容风扇7的区域50中时,被配置在风扇7的旋转的切线 方向从水平方向向上的一侧。另外,流入口 16被配置在风扇7的旋转 的切线方向从水平方向向下的一侧。流入口 16和盒15分别邻接设置 在收容风扇7的区域50内,通过叶轮7c的旋转,叶轮7c依次与流入 口16、盒15正对。g卩,如图4和图6所示,流入口16朝向风扇7设 置在下方,盒15以朝向风扇7位于左侧的方式被收容。另外,在盒15 与流入口 16之间,为了设置有空间51而配置盒15。此外,空间51 相对于吹出口 52存在于风扇7的旋转方向7b的切线方向。
另外,如图7所示,用于将内部气体导入内部气体吸入口 38的、 作为内部气体导入部的内部气体管道17 (以下称为管道17)以包围内 部气体吸气孔38的方式被固定在面板1。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8所示,箱4内的内部气体通过管道17从内 部气体吸气孔38引入壳体35。并且,从风扇7吹出的内部气体被向热 交换器9送风,通过热交换器9与外部气体进行显热交换,被冷却。 此后,内部气体从内部气体排气孔39向箱4返回。gp,形成通过流路 12的内部气体的循环61。
另一方面,从外部气体吸气孔45被引入壳体35内,从风扇8被 吹出的外部气体被向热交换器9送风,通过热交换器9进行与内部气 体的显热交换。此后,外部气体从外部气体排气孔46向屋外排气。即, 形成通过流路13的外部气体的循环62。
这时,从风扇7吹出的空气,由于风扇7为右旋转,因此在风扇7 的左侧配置的盒15的下方和热交换器9之间的空间51也被通风。由 此,盒15的下方的流入口 16被通畅地通风,热交换器9的风路12整 体被送风。其结果是,伴随热交换器9的通风路减少导致的压力损失 的增加的风量降低和冷却能力降低被减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l中,相对于壳体35能够装卸的板状部件由 面板l、 2形成,作为面板l、 2被2分割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面 板1和面板2,即使一体构成或分割成两个以上的多个而构成也能够得 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对于作为内部气体送风机使用风扇7,作为外部气体送风机 使用风扇8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未必一定限定于该结构,只要是同种的风扇,就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对于作为热交换器9,通过聚苯乙烯片的真空成型,形成有 具有大致L字状的形状的风路的传热板10、 11被层叠多片的结构进行 了说明。并且对于利用多片传热板10、 11,形成分别独立的风路12、 13,传热板IO、 11的外表面通过被热熔接而一体化的热交换器9的结 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内部气体和外部气体在分别独立的风路 12、 13流通,被显热交换的结构,则即使使用其它的施工方法、材质、 风路形状的热交换器,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对于作为密封部件6使用氯丁橡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 是,只要使用具有耐水性、气密性的弹性体的材料,就能够获得同样 的作用和效果。(实施方式2)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使用图9和图IO进行说明。并 且,对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标注同样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 说明。图9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却装置31的控制器盒15 的内部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表示内部气体管道17和控制器盒15的 排气口 19的位置关系的概略立体图。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入口的盒15的吸气 口 18,与和风扇7的吹出口 52相同的区域50连通而设置。即,吸气 口 18与风扇7的高压侧的区域50连通,而且设置在被收容于盒15内 的印制基板14a的附近。此外,印制基板14a为控制装置14的一部分, 是发出大量的热的发热体。由此,印制基板14a的附近成为盒15内的 高温部。因此,吸气口 18配置在盒15的高温部。另一方面,作为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出口的盒15的排气口 19,形成 在盒15内的印制基板14a的附近的、面板1上。即,排气口 19也配 置在盒15内的高温部。并且,排气口 19与管道17连通。SP,排气口 19与低压侧的区域50a连通。在上述结构中,从风扇7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形成从吸气口 18 向盒15内流入的空气流63。向盒15内流入的空气将印制基板14a冷 却,从排气口 19向盒15外的管道17内排气。管道17的内部为风扇7 的吸入区域50a。由此,盒15,由于相对于吸气口 18为低压状态,因13而可靠地对盒15内进行通风。即,由于与排气口 19连通的管道17与 内部气体吸气孔38连通,因此排气口 19与吸气口 18相比成为低压状 态。由此,在吸气口 18和排气口 19之间产生压力差,向盒15通风, 有效地进行控制装置14的冷却。另外,吸气口 18和排气口 19被配置在印制基板14a的附近即高 温部。由此,印制基板14a周边的高温空气被可靠地排气,高效地进 行印制基板14a、即控制装置14的冷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表示的吸气口 18的配置和排气口 19的 配置是各自的配置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即,吸气口18与 作为风扇7的高压侧的区域50的高压区域连通而设置,排气口 19与 作为风扇7的低压侧的区域50a的低压区域连通而设置,并且吸气口 18和排气口 19的任意一个被配置在印制基板14a的附近的高温部,也 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3)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并且,对于 与实施方式l、 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图ll 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控制器盒15的内部的概略立体图。吸气口 18与风扇7的高压侧的区域50连通。并且,吸气口18被 设置在连接排气口 19和印制基板14a的延长线上的、盒15的背面15a。 并且,排气口 19与管道17连通。在上述结构中,从风扇7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形成从吸气口 18 向盒15内流入的空气流64。向盒15内流入的空气将印制基板14a冷 却,并向排气口 19大致成一直线地流通,从排气口 19向盒15的外部 排气。即,空气向管道17内被排气。在从吸气口 18向排气口 19直线地流通的空气流64的途中配置有 印制基板14a。由此,印制基板14a周边的高温空气被可靠地排气,高 效地进行印制基板14a、即控制装置14的冷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表示的吸气口 18的配置和排气口 19的 配置为各自的配置的一例,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即,只要按照印制基 板14a、吸气口 18和排气口 19实质上成一条直线的方式配置,就能够 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实施方式4)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使用附图进行说明。g口,对于与实施方式1 3相同的结构,标注同样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图1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收容有室外侧涡轮风扇8的壳体35的角部20的放大图。
壳体35由金属板部件35a和金属板部件35b构成。并且,在金属板部件35a和金属板部件35b的角部20,抵接金属板部件35a、 35b的端部。因此,在角部20的抵接部分,形成有作为与冷却装置31的外部连通的小孔的排水孔21。
一般地,角部20,抵接面向冷却装置31的外部的多个部件。并且,在与冷却装置31的外部连通的部分,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尘埃或者雨水等的侵入进行作为密封处理的堵缝(caulking)处理。但是,冷却装置31,在角部20不进行填缝处理,形成有排水孔21。排水孔21为了将从外部气体吸气孔45向收容有风扇8的区域50b侵入的雨水排水而发挥功能,侵入区域50b的雨水等被迅速地进行排水处理。由此,能够防止雨水等侵入箱4的内部。
此外,排水孔21的大小,优选设计为不会由于从风扇8被送风的空气大量向冷却装置31的外部泄露而使冷却性能降低的程度的、并且可靠地进行排水的程度的适当尺寸。
此外,基于实施方式4的冷却装置31的结构进一步附加在基于实施方式1 3的冷却装置31中,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实施方式5)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并且,对于与实施方式1 4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图1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凸缘3的开口部3c的局部放大图。
凸缘3具有作为第一固定部件的凸缘3a和作为第二固定部件的凸缘3b。凸缘3a被安装在冷却装置31的顶面35d。凸缘3b被安装在冷却装置31的两侧面35e和底面35f。并且,用于螺钉5贯通的开口部3c具有作为第一开口部的圆孔22和作为第二开口部的U切口 23。并且,圆孔22形成于凸缘3a, U切口 23形成于凸缘3b。 U切口23具有U字形状的切口形状。并且,虽然在图13中并没有表示,但是在冷 却装置31的相反侧的侧面35e和底面35f所安装的凸缘3b,同样地形 成有U切口23。
在上述结构中,凸缘3a的开口部3c为圆孔形状的圆孔22,凸缘 3b的开口部3c为U切口形状的U切口23。由此,与全部的开口部3c 为圆孔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向箱4安装冷却装置31时的对位的 操作性。
另夕卜,在向箱4安装有冷却装置31时的、贯通圆孔22的螺钉5 的上部,也存在凸缘3a。因此,能够防止螺钉5的上部附着雨水,或 雨水存留在螺钉5的上部。其结果是,螺钉5的上部存留的雨水沿着 螺纹牙等侵入箱4的内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凸缘3a的开口部3c为圆孔形状。但 是,凸缘3a的开口部3c只要是角孔、多角形孔等的、能够覆盖贯通 开口部3c的螺钉5的上部的形状,则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此 外,凸缘3b的切口形状为U切口形状。但是,只要凸缘3b的端部为 切口形状,则不限定于U切口23,也可以是V切口形状等,能够获得 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基于实施方式5的冷却装置31,也可以进一步附加在基于 实施方式1 4的冷却装置31,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6)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实施方 式1 5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图14是 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冷却装置31的实施密封处理前的顶面 35d的概略立体图。图15表示冷却装置31的实施密封处理后的顶面 35d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14所示,壳体35的上部,由金属板部件35a和金属板部件 35c构成。在金属板部件35a、 35c抵接的部分的、壳体35的隆起部24, 填充作为密封处理剂的填缝剂(caulking agent) 25。填缝剂25是为了 冷却装置31的密封处理而被涂覆。
另外,金属板部件35a和金属板部件35c的接合、以及壳体35和 凸缘3的接合是使用铆钉26被接合。并且,在由铆钉26接合的部位也可以进行使用填缝剂25的密封处理。
并且,如图15所示,在进行冷却装置31的填缝处理之后,在由 顶面35d和侧面35e形成的隆起部24,作为进一步的防水处理,粘贴 防水胶带27。另外,作为兼具有密封效果和隔热效果的部件,将密封 兼隔热部28 (以下称为隔热部28)以覆盖铆钉26部的方式粘贴在在 顶面35d。此外,隔热部28使用聚乙烯片(polyethylene sheet)形成。 隔热部28通过使用聚乙烯片形成,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冷却装置31 的高密封性和良好的隔热性能。
依据上述结构,隆起部24利用填缝剂25和防水胶带27被进行2 重密封处理。由此,即使一种密封处理不良好,也能够通过另一种密 封处理确保密封状态。因此,即使在顶面35d存留有雨水的情况下, 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雨水从金属板部件35a和金属板部件35c的接合部 分、以及通过铆钉26的接合部分等向冷却装置31内侵入。
另外,由于隔热部28的密封作用,即使冷却装置31被设置在户 外,在顶面35d存留有雨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雨水向冷却装置31 的侵入。并且,由于隔热部28的隔热作用,即使冷却装置31被设置 在户外,顶面35d被阳光直射,也能够抑制位于顶面35d的里面的作 为风扇7的收容部的区域50因日照而温度上升,减少冷却装置31的 冷却性能的低下。
此外,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密封处理剂的填缝剂25和作为 密封处理的防水胶带27,分别为构成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该构成。 只要是具有防水性和耐候性,能够进行接合部分的密封的部件,都能 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作为隔热部28对聚乙烯片进行了说明。但是,隔热部28 并不限定于聚乙烯片。隔热部28只要是具有防水性、耐水性和隔热性 的部件,就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基于实施方式6的冷却装置31的结构,也可以进一步附加 在基于实施方式1 5的冷却装置31中,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在便携式电话基地站或者简易无线站等的设置在户外的 箱体结构物,内部具有通信机器等的发热体,由于发热体的发热量大
17而即使在冬季也需要冷却,作为具有温度或者湿度、粉尘、雨水等对 性能、寿命造成影响那样的精密机器的发热体收纳箱的冷却装置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其被安装在内部收容发热体的发热体收纳箱,至少一个面由能够装卸的面板形成;用于引入所述发热体收纳箱内的空气并使之进行循环的内部气体风路;用于引入外部气体并使之进行循环的外部气体风路;向所述内部气体风路输送空气的内部气体送风机;向所述外部气体风路输送空气的外部气体送风机;热交换器,其具有内部气体流入口,在所述内部气体风路的空气和所述外部气体风路的空气之间进行显热交换;控制所述内部气体送风机和所述外部气体送风机的控制装置;和收容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收容部,所述内部气体送风机和所述外部气体送风机的旋转轴的轴方向与空气的吸入方向平行地配置,所述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内部气体送风机和所述外部气体送风机的下游侧,所述内部气体流入口和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与所述内部气体送风机的收容区域邻接设置,所述内部气体送风机的叶轮,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按照所述内部气体流入口、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的顺序正对,还具有在所述内部气体流入口和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之间形成的空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具有进行用于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内的冷却的通气的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入口和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出口,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入口,与由所述内部气体送风机送来的空气的高压区域连通,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出口,与用于将所述发热体收纳箱内的空气向内部气体吸气口导入的内部气体导入部连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内的高温部配置有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入口。
4. 如权利要求2和3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内的高温部配置有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出口。
5. 如权利要求2和3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内的高温部、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入口和所述控制装置收容部流出口实质上配置为同一直线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排水孔,该排水孔设置在收容有所述外部气体送风机的所 述箱体的区域的角部,与外部连通。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面、底面和两侧面,具有幵口部;连接部件,其贯通所述开口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发热体收纳箱;禾B密封部件,其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发热体收纳箱之间,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面的、具有孔形状的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固定部件;和设置在所述底面和所述两侧面的、具有切口形状的第二开口部的 第二固定部件。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与所述面板不同的面由板状部件构成,对由与所述面板不同的、与所述板状部件邻接的面和所述板状部件形成的隆起部,至少实施2重的密封处理。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箱体的顶面设置的密封兼隔热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兼隔热部为聚乙烯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控制装置收容部(15),在收容有内部气体送风机(7)的区域(50),与内部气体流入口(16)邻接设置,内部气体送风机(7)的叶轮(7c),通过叶轮(7c)的旋转,依次与内部气体流入口(16)、控制装置收容部(15)正对,具有在内部气体流入口(16)和控制装置收容部(15)之间形成的空间(51)。依据该结构,能够减少由于搭载控制装置(14)而引起的风量低下和冷却能力低下。
文档编号H05K7/20GK101632332SQ200880008038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3日
发明者佐桥隆博, 安井伸行, 山口俊和, 新崎幸司, 松本睦彦, 柴田洋, 篍本桂辅, 舟田直之, 辻惠介, 逢坂聪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