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3706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冷却装置主要由两个集流管、连通两个集流管的扁管及设在扁管间的翅片构成,扁管设置有供制冷剂通过的通道。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通过集流管的进口端进入到集流管内,然后经由集流管进入到微通道扁管内,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外界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在理想的情况下,制冷剂应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扁管的微通道内,以保证冷却装置的最佳换热效率。然而实际使用中,由于制冷剂第一次经过换热区域后,在第二集流管内腔中制冷剂需要重新分配进入换热区域,制冷剂会从第二集流管一端到另一端,同时制冷剂会伴随发生气、液两相分层现象,这样气、液两相制冷剂会导致扁管中的制冷剂分配均匀度较低,从而会影响到冷却装置的换热性能。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冷剂能够在集流管长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的,从而使扁管中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并且加工方便的冷却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装置,至少包括一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一集流管内腔和第二集流管内腔的扁管,以及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独立的第一流通腔和第二流通腔;所述第一流通腔与所述换热单元的进流段连通,所述换热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在的系统;所述扁管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扁管和第二部分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至少包括收集部分和分配部分,所述收集部分与所述第一流通腔通过所述第一部分扁管连通,所述分配部分与所述第二流通腔通过所述第二部分扁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填充有内部有很多孔隙的材料制成的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固定于所述分配部分,所述孔隙可以有制冷剂流过。
[0006]所述阻尼元件为塑料泡沫,所述塑料泡沫包括塑料骨架以及塑料骨架之间形成的所述空隙,所述塑料骨架使得所述塑料泡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塑料泡沫通过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设置的固定装置与所述分配部分固定设置;所述孔隙呈无规则排布,所述孔隙相互连通设置,在所述塑料泡沫内部,制冷剂可以经过所述孔隙自所述塑料泡沫的一个表面经过所述塑料泡沫的内部流通到所述塑料泡沫的另一个表面。
[0007]所述阻尼元件为金属泡沫,所述金属泡沫包括金属骨架以及所述金属骨架之间形成所述孔隙,所述金属骨架使所述金属泡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所述金属泡沫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分配部分;所述孔隙呈无规则排布,所述孔隙相互连通设置,在所述金属泡沫内部,制冷剂可以经过所述孔隙自所述金属泡沫的一个表面经过所述金属泡沫的内部流通到所述金属泡沫的另一个表面。
[0008]所述阻尼元件呈长条状,在所述第二集流管截面方向,部分所述阻尼元件的横截面的外周面与部分所述第二集流管管壁大致贴合设置,其余部分所述阻尼元件的横截面的外周面与插入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的所述扁管的末端贴合设置,所述阻尼元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分配部分的长度。
[0009]所述阻尼元件还设置有至少一条供制冷剂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贯穿所述阻尼元件的内部,所述通道的出口和所述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所述阻尼元件的不同表面,所述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孔隙的流通面积。
[0010]所述通道的进口设置于所述阻尼元件的面向所述收集部分的端面上,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阻尼元件的四周面和/或者所述阻尼元件的另一端面上。
[0011]在所述阻尼元件长度方向上的任意横向截面上,所述阻尼元件的横截面的面积为A,制冷剂流通通道的总的流通面积为S,所述阻尼元件的截面面积A与所述制冷剂流通通道的总的流通面积S之比S/A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0.7。
[0012]所述阻尼元件的截面面积A与所述制冷剂流通通道的总的流通面积S之比S/A大于等于0.2小于等于0.5。
[0013]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并排设置,所述第四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冷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在的系统;所述第三集流管内腔至少分为相对不连通的第三流通腔和第四流通腔,所述第三流通腔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四流通腔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所述第四集流管内腔填充有一带有孔隙的所述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固定于所述第四集流管内腔的与所述第三流通腔通过所述扁管连通的分配部分;所述阻尼元件为以上所述的阻尼元件。
[0014]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并排设置,所述第四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并排设置;第三集流管内腔被第二隔板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流通腔和第四流通腔,所述第四集流管内腔被第三隔板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五流通腔和第六流通腔,所述第五流通腔与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六流通腔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冷却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连通所述冷却装置所在系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冷却装置通过在第二集流管内腔设置带孔隙的阻尼元件,使制冷剂在第二集流管长度方向的流动受到干扰,产生紊流,使得气态和液态制冷剂进行混合,抑制了制冷剂分层现象,进而分配到扁管中的制冷剂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冷却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沿A-A方向剖视的冷却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沿A-A方向剖视的冷却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所示冷却装置的在B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施例所示金属泡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5所示金属泡沫的A-A剖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图5所示金属泡沫的B-B剖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所示金属泡沫的S/A与换热量Q以及流阻P的关系图。
[0024]图9是本发明冷却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9沿C-C方向剖视的冷却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冷却装置100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100为两层多流程逆流换热器,所述两层是指冷却装置100包括沿外界换热介质流通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换热单元,多流程是指冷却装置100内的制冷剂多次流过换热单元的换热区域,逆流是指制冷剂首先经过第一层换热单元再经过第二换热单元,外界介质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述空心箭头方向)为自第二换热单元向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外界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在外界介质的流动方向上,制冷剂逆向流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冷却装置100适合应用于用作冷却循环系统中的蒸发器,第一连接管81作为进流管,第二连接管82作为出流管。
[0028]冷却装置100包括第一换热单元10和第二换热单元20,第一换热单元10与第二换热单元20并排设置,并且在外界换热介质流动方向上重叠设置。
[0029]第一换热单元10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扁管30以及翅片40 ;第一集流管I与第二集流管2平行并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设置有用以连通第一集流管I内腔和第二集流管2内腔的多个扁管30,以及设置于相邻的第一扁管3之间以提高换热效率的翅片40 ;在第一换热单元10中扁管30以及翅片40所在的区域为第一换热区域101。
[0030]第二换热单元20包括第三集流管5、第四集流管6、扁管30以及翅片40 ;第三集流管5与第四集流管6平行并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三集流管5和第四集流管6之间设置用以连通第三集流管5内腔和第四集流管6内腔的多个扁管30,以及设置于相邻的扁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