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幅桅杆及包括该桅杆的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093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变幅桅杆及包括该桅杆的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变幅桅杆和包括该桅杆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常见的起重机械的一种,是通常依靠在臂架和吊钩等组成的起重机受力系统进行起重作业的施工机械,其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等行业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变幅桅杆是履带起重机的重要机构,变幅桅杆主要包括主臂变幅桅杆和副臂变幅桅杆,其中,通过主变幅桅杆可控制调整起重机主臂角度,通过变幅副臂桅杆可控制起重机变幅副臂角度。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起重机的起重能力,需相应地采用重量较大的变幅桅杆,而较大的重量会给整个桅杆的运输和维护造成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变幅桅杆和包括该桅杆的起重机,其可实现起重机变幅桅杆的重量的降低,并同时保证了桅杆的强度,性能可靠,结构简单,便于运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变幅桅杆,其中,包括主臂变幅桅杆和副臂变幅桅杆,所述主臂变幅桅杆底端与起重机的主平台铰接,顶端通过拉绳与主臂固定连接;所述副臂变幅桅杆包括前桅杆和后桅杆,所述前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铰接,其上端分别通过拉绳、变幅钢丝绳分别与副臂的上端、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还通过拉绳与所述主臂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固定连接。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的主变幅桅杆包括桅杆头部、变幅滑轮组、托架、 横梁、左立柱、右立柱,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桅杆头部的底端固定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变幅滑轮组、所述托架、所述横梁从上至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右立柱之间,且所述变幅滑轮组位于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右立柱之间的上部,并与所述桅杆头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右立柱之间的中部, 所述托架位于所述变幅滑轮组与所述横梁之间,并靠近所述横梁设置。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的桅杆头部为薄板焊接成的箱式结构。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的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为薄板焊接成的箱式结构。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之内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若干块加强板。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的前桅杆包括左侧梁、右侧梁、上横梁、下横梁、 提升滑轮组和变幅滑轮组,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结构相同,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所述提升滑轮组固定安装的所述下横梁之上,所述变幅滑轮组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的上部。
4[0012]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的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为薄板焊接成的变截面箱式结构,其中,所述的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的最大横截面位于所述提升滑轮的安装位置处。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的后桅杆包括左侧梁、右侧梁、上横梁、下横梁、 提升滑轮组、变幅滑轮组、左防倾杆、右防倾杆,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结构相同,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所述提升滑轮组固定安装的所述下横梁之上,所述变幅滑轮组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的上部;所述左防倾杆、所述右防倾杆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 所述右侧梁的前侧,并位于所述上横梁的安装位置处附近。上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中,所述的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为薄板焊接成的变截面箱式结构,其中,所述的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的最大横截面分别位于所述左防倾杆、所述右防倾杆的受力点附近。一种起重机,包括主臂、副臂和变幅桅杆,主平台,所述主臂下端铰接在所述主平台上,所述副臂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臂的臂头之上,其中,所述的变幅桅杆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包括所述主臂变幅桅杆和所述副臂变幅桅杆,所述主臂变幅桅杆底端与所述主平台铰接,顶端通过拉绳与所述主臂连接;所述副臂变幅桅杆包括所述前桅杆和所述后桅杆,所述前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铰接,上端分别通过拉绳、变幅钢丝绳与副臂的上端、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还通过拉绳与所述主臂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幅桅杆和包括该桅杆的起重机,由于采用了薄板焊接成的箱式结构的主臂变幅桅杆和变截面的薄板箱式结构的副臂变幅桅杆,在进一步减轻主臂变幅桅杆和副臂变幅桅杆的重量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整个桅杆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起重机的起重能力,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运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幅桅杆中的主臂变幅桅杆在起重机上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主臂变幅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主臂变幅桅杆中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中加强板在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副臂变幅桅杆中的前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中的副臂变幅桅杆中的后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副臂变幅桅杆与主臂和副臂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了描述地简便,请首先参见图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幅桅杆中的主臂变幅桅杆1的顶端与主臂100的上部通过拉绳101固定连接,其底端与起重机的主平台 102铰接。如图2、图3所示,主臂变幅桅杆1包括桅杆头部11,变幅滑轮组12,托架13,横梁14,左立柱15,右立柱16,其中,左立柱15、右立柱16各自的顶端分别与桅杆头部11的底端固定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变幅滑轮12、托架13、横梁14从上至下依次平行地固定安装在左立柱15与右立柱16之间,且变幅滑轮组12固定安装在左立柱15与右立柱16之间的上部,并与桅杆头部11固定连接;横梁14设置在左立柱与所述右立柱之间的中部,且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15、右立柱16的相对应的内侧固定连接,托架13位于变幅滑轮组12和横梁14之间,并靠近横梁14设置,其两端分别与左立柱15、右立柱16固定连接。 安装连接时,主臂变幅桅杆1的底端与主平台102铰接,也即左立柱15、右立柱15的各自的下端分别与主平台102铰接,桅杆头部11通过拉绳101与主臂100的上部固定连接,变幅滑轮组12与变幅钢丝绳103连接,这样,通过改变变幅钢丝绳103的长度,使得主变幅桅杆1绕其与主平台102的铰接点转动,由于主变幅桅杆1通过拉绳与主臂100的顶部固定连接,变幅桅杆1的转动会相应地带动主臂100地转动,从而达到调整主臂100的角度的目的。图4示出了副臂变幅桅杆2中的前桅杆21的结构。如图4所示,前桅杆21包括左侧梁211、右侧梁212、上横梁213、下横梁214、提升滑轮组215和变幅滑轮组216,其中, 左侧梁211和右侧梁212的结构相同,并左右对称设置,上横梁213、下横梁214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左侧梁211和右侧梁212之间,提升滑轮组215固定安装的下横梁214 之上,变幅滑轮组216固定安装在左侧梁213和右侧梁214之间的上部。图5示出了副臂变幅桅杆2中的后桅杆22的结构。如图5所示,后桅杆22与前桅杆21的结构类似,其包括左侧梁221、右侧梁222、上横梁223、下横梁224、提升滑轮组 225和变幅滑轮组226,其中,左侧梁221和右侧梁222的结构相同,并左右对称设置,上横梁223、下横梁2M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左侧梁221和右侧梁222之间,提升滑轮组225固定安装的下横梁2M之上,变幅滑轮组226固定安装在左侧梁223和右侧梁2M 之间的上部。此外,后桅杆22与前桅杆21的一点不同之处在于,其还进一步包括左防倾杆 227和右防倾杆228,左防倾杆227和右防倾杆2 分别固定安装在左侧梁221、右侧梁222 的前侧,并位于上横梁223的安装位置处附近。图6示出了副臂变幅桅杆2与主臂100和副臂105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副臂105的下端、前桅杆21的下端也即左侧梁211和右侧梁212的各自的下端分别与主臂100的臂头106铰接,前桅杆21的上端分别通过拉绳107与副臂105的上端固定连接, 前桅杆21上的变幅滑轮组216通过变幅钢丝绳108与后桅杆22的变幅滑轮组2 连接, 后桅杆22的上端还通过拉绳109与主臂100固定连接,后桅杆22的下端与主臂100的臂头106固定连接,同时,后桅杆22还通过左防倾杆227和右防倾杆228与主臂10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后桅杆22与主臂固定连接。工作时,由于前桅杆21的下端与主臂100的臂头106铰接,上端通过拉绳107与副臂的顶部固定连接,而后桅杆22固定连接在主臂100上,前桅杆21的变幅滑轮组216和后桅杆22的变幅滑轮组2 通过钢丝绳108连接,改变变幅钢丝绳108的长度,前桅杆21 就会绕其在主臂100的臂头106上的铰接点转动,进而使得副臂105绕其在主臂100的臂头106上的铰接点转动,从而到达调节副臂105的角度的目的。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主臂变幅桅杆1的桅杆头部11、左立柱15、右立柱16分别为薄板焊接而成的箱式结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主臂变幅桅杆1的压杆稳定性,在左立柱 15、右立柱16的分别为薄板焊接而成的箱式结构内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块
6加强板17 (请参见图3所示)。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副臂变幅桅杆2中的前桅杆21左侧梁 211和右侧梁212以及后桅杆22的左侧梁221和右侧梁222亦为薄板拼焊而成的箱式结构, 且为变截面的箱式结构,其中,前桅杆21左侧梁211和右侧梁212各自的最大横截面分别位于提升滑轮组215的安装位置处,及后桅杆22的左侧梁221和右侧梁222的最大横截面分别位于左防倾杆227和右防倾杆228的受力点附近。采用变截面的箱式结构的目的是在减轻各个侧梁的重量的同时,根据各个侧梁的受力分布情况,进一步增强相应部分的强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使用上述新型变幅桅杆的起重机,由于这种起重机的桅杆结构与现有技术存在区别,其他部分并未绘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现有技术掌握采用了本新型变幅桅杆的起重机其他部分的结构,故在此不予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幅桅杆和包括该桅杆的起重机,由于采用了薄板焊接成的箱式结构的主臂变幅桅杆和变截面的薄板箱式结构的副臂变幅桅杆,在进一步减轻主臂变幅桅杆和副臂变幅桅杆的重量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整个桅杆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起重机的起重能力,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运输。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内容只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列举,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部分,应该理解为用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方式予以实施。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内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效变换和修饰,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臂变幅桅杆和副臂变幅桅杆,所述主臂变幅桅杆底端与起重机的主平台铰接,顶端通过拉绳与主臂固定连接;所述副臂变幅桅杆包括前桅杆和后桅杆,所述前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铰接,其上端分别通过拉绳、变幅钢丝绳分别与副臂的上端、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还通过拉绳与所述主臂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变幅桅杆包括桅杆头部、 变幅滑轮组、托架、横梁、左立柱、右立柱,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各自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桅杆头部的底端固定连接,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变幅滑轮组、所述托架、所述横梁从上至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右立柱之间,且所述变幅滑轮组位于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右立柱之间的上部,并与所述桅杆头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右立柱之间的中部,所述托架位于所述变幅滑轮组与所述横梁之间,并靠近所述横梁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桅杆头部为薄板焊接成的箱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为薄板焊接成的箱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之内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若干块加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桅杆包括左侧梁、右侧梁、上横梁、下横梁、提升滑轮组和变幅滑轮组,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结构相同,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所述提升滑轮组固定安装的所述下横梁之上,所述变幅滑轮组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的上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为薄板焊接成的变截面箱式结构,其中,所述的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的最大横截面位于所述提升滑轮的安装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桅杆包括左侧梁、右侧梁、上横梁、下横梁、提升滑轮组、变幅滑轮组、左防倾杆、右防倾杆,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结构相同,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所述提升滑轮组固定安装的所述下横梁之上,所述变幅滑轮组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之间的上部;所述左防倾杆、所述右防倾杆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梁、所述右侧梁的前侧,并位于所述上横梁的安装位置处附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为薄板焊接成的变截面箱式结构,其中,所述的左侧梁和所述右侧梁的最大横截面分别位于所述左防倾杆、所述右防倾杆的受力点附近。
10.一种起重机,包括主臂、副臂和变幅桅杆,主平台,所述主臂下端铰接在所述主平台上,所述副臂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臂的臂头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幅桅杆为权利要求 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变幅桅杆,包括所述主臂变幅桅杆和所述副臂变幅桅杆,所述主臂变幅桅杆底端与所述主平台铰接,顶端通过拉绳与所述主臂连接;所述副臂变幅桅杆包括所述前桅杆和所述后桅杆,所述前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铰接,上端分别通过拉绳、变幅钢丝绳与副臂的上端、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还通过拉绳与所述主臂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变幅桅杆及包括该桅杆的起重机。新型变幅桅杆,包括主臂变幅桅杆和副臂变幅桅杆,所述主臂变幅桅杆底端与起重机的主平台铰接,顶端通过拉绳与主臂连接;所述副臂变幅桅杆包括前桅杆和后桅杆,所述前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铰接,其上端分别通过拉绳、变幅钢丝绳与副臂的上端、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上端还通过拉绳与所述主臂连接,所述后桅杆的下端与所述主臂的臂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还包括上具有该桅杆的起重机。本实用新型在进一步减轻主臂变幅桅杆和副臂变幅桅杆的重量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整个桅杆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起重机的起重能力,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便于运输。
文档编号B66C23/60GK202148155SQ20112022431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林子超, 汪泽波, 薛泓 申请人: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